左右逢源的人,往往有這二個特徵,你若佔一個,也有自豪的本錢了

文|左右逢源的人,往往有這二個特徵,你若佔一個,也有自豪的本錢了

左右逢源的人,往往有這二個特徵,你若佔一個,也有自豪的本錢了

俗話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在生活中,人們無意識的會招來很多的煩惱和憂慮,想想卻都是從看不清別人和不瞭解自己而來的。反觀做到這兩點的人,卻能左右逢源,受人歡迎。

曾經有位老人就在他的書房中,抬頭即能看到的地方懸掛一幅畫軸,上邊題了一首詩,藉此詩內容提醒自己頭腦要保持清醒,並檢驗自己在“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問題上要多加用心,不能犯糊塗。

對自己要了解到什麼程度呢,其實不碰到具體的事,總是不能真正地知道,自己內心的真正想法是什麼。

就好像和有些朋友、同事相處時,平時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碰到事的時候,以往的印象會被徹底打破,不得不進行重新認識和界定了。

無論是清楚別人,還是瞭解自己,核心問題永遠是“自己的態度為何”。

“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

“詩”是什麼呢,詩以詠情、詩以言志,它是思想的一種載體。

現代人雖然不詠詩作賦了,但都有屬於自己的志向與抱負,又或者私密和隱情。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它們都潛藏在人心最深處的地方,一般不會輕易拿出來說給人聽。

如果有人將他的志向看見誰就跟誰說,又或者所說的內容沒有輕重的衡量,隨口即出。不用特意去衡量,這樣的人在心智上要進行相應的錘鍊了。

左右逢源的人,往往有這二個特徵,你若佔一個,也有自豪的本錢了

另外,有時自己覺得是不可為人知的秘密,由於相信對方並說與他聽了,而對方卻覺得是件很平常的事,轉頭又說給其他人聽了,這樣就給彼此造成若干煩惱。

所以,這都是因為自己對人與事不夠慎重才造成的,細細想來完全可以避免的。

“酒”在詩人的眼中與在政客或是商賈的眼中,是絕對不能等同看待的(不限於這三種身份)。

政客為了達到國家的戰略目標和目的,只要對方身份對等,酒不過是一種交際的方式而已。利益至上在商賈的世界,得到了更好地詮釋。而詩人還是相對較為純粹的(個別情況不論)。

左右逢源的人,往往有這二個特徵,你若佔一個,也有自豪的本錢了

有句話說:“酒逢知己千杯少”,哪怕一個普通的人,如果遇到一個談得來的人,也會多喝兩杯,更何況交心的朋友呢。

酒與詩在生活中很常見,但它潛藏著的內涵與意義卻讓很多人望而卻步。不是人們的水平層次達不到,而是受不了那種孤單、寂寞和那種“高處不勝寒”的情境。

當與人談論“酒與詩(志)”的時候,你選擇應對的態度,就能檢驗出自己的想法是什麼,和處在哪一個層面上了。

“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

有這樣四個字:“花錢買醉”,這裡面不無一種無奈與逃避的情節。如果有人可傾訴,誰還會去不停地向自己灌酒呢,哪怕這種酒很好喝。

如果他結交朋友很多,而仍然要花錢買醉,這就不得不說明一些問題了。

當然,在生活中可能會發生這樣的場景,由於心情不好,邀約朋友出來喝酒,一邊和朋友聊天侃大山,一邊暗中灌自己酒,而心中的鬱悶之事仍舊憋在心裡。

左右逢源的人,往往有這二個特徵,你若佔一個,也有自豪的本錢了

朋友有親疏,這是一種生活常態。只是希望這種親疏關係能拉大一些,將點頭之交和無事不說的朋友更加明確一些。這樣也就不會再次發生“花錢買醉”的事情了,這樣即不會誤人(真誠是等價的)、也不會誤己。

“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詩即生活、詩即人生。

它有時像一面鏡子,讓我們所有的一切都顯露出來,包括一些不屬於我們的汙漬,有心人將其一一清理乾淨,這才是它應該起到的作用。

文章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