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區芷蘭街道:精密佈陣 覆蓋疫情防控“最後一公里”

紅網時刻常德2月9日訊(通訊員 湯胄芳)2月4日0點25分,武陵區芷蘭街道工作交流微信群嘀嘀聲響起,聯點沙河班子成員在微信群裡關於圍擋設置落實情況的回覆讓仍然在社區督導疫情防控工作的黨工委書記周威鬆了一口氣。原來,早在大年初二接到疫情防控指令的時候,芷蘭街道黨政負責人就已經開始謀劃:有物管小區的防控工作有章可循,開放式小區和無物管小區的公眾安全怎麼保障?

武陵区芷兰街道:精密布阵 覆盖疫情防控“最后一公里”

召開專題會議,共同研究疫情防控工作的難點和重點問題。

有思慮就有了行動指引

芷蘭街道轄7個社區,但超過半數以上社區的“城中村”結構,讓體量大、區域廣的老居民小區的疫情防控顯得十分被動。大年初二,芷蘭街道黨工委書記召集班子商議,以黨建引領、居民自發參與、社會組織齊齊獻力的防控思路逐漸清晰起來。

“街道黨工委向社會發出了黨員志願者徵集令,近兩百名黨員幹部、樓棟長、小巷管家主動請纓,其中不乏芷蘭轄區的純居民。”周威介紹道,“我們將這200名志願者分為20個小組,分別下沉到22個開放式小區的20個疫情防控勸返點,按照一組負責一個區域的精細化分工力爭做到開放式小區的封閉式管理全覆蓋。”

2月3日晚間起,由7個社區黨總支牽頭負責的開放式小區設置圍擋行動熱火朝天地鋪開。沙河社區書記黨總支負責人說,“這場戰役,沒有人畏縮。居民群眾也和我們一起站在了一線。有的居民,看我們大晚上還在設防線,就主動加入。戴上口罩賣力氣;其他群眾也紛紛獻力,有圍擋就用圍擋,樹圍擋不行就拉警戒線,警戒線材料不夠就用繩索,再不行就動用群眾的小綠植,花卉,充分發揮了群眾智慧。”

武陵区芷兰街道:精密布阵 覆盖疫情防控“最后一公里”

在無物管小區,居民群眾自發加入到戰“疫”一線。

有疫情防控“軟”宣傳,也有疫情防控“硬”手段

除了網格居民微信群,流動“小廣播”,芷蘭街道內還出現了一隻由居民自發組織而成的流動宣傳車隊。他們用藍牙音箱、移動式廣播走街串巷,自覺擔任起維護公眾安全的勤務兵。

體溫槍、人員和車輛信息登記表、六類人員摸排臺賬、重點人員每日跟蹤回訪等等,這些成了落實疫情指令的重要法寶。一線幹部入戶走訪,主動配合疫情防控點的體溫測量、出入信息登記,防疫工作落實在親身實踐。

武陵区芷兰街道:精密布阵 覆盖疫情防控“最后一公里”

居民群眾化身疫情宣傳勤務兵。

有黨員衝鋒陷陣,也有居民自治獻力量

有的社區,雖然地處城市商圈,但老街區眾多,一個集中的街區少的只有一兩棟居民樓,這類居民區進出口多,防疫力量薄弱,群眾就自發來站崗。測體溫、做宣傳,“戰時”條件雖簡陋,戰鬥成果可不含糊。主動問詢進出車輛,溫馨提示防護要點,及時勸散聚眾人員,疫情防控的“最後一公里”被精密覆蓋。

沙河社區一組的居民志願者田志光說:“我們這裡也沒多少居民,但是社區要設置疫情防控勸返點精力就比較分散。我以前也獲得過政府和社會給我的幫助,現在我要用自己的一點點力量,把愛和責任傳遞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