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之戰,你我同行——來自清水河鄉村的他們不缺席

一場小雪,拉低了氣溫,卻打破了連續多日的霧靄沉沉,陽光照射在積雪還未化盡的鄉道設卡崗點上,閃出不一樣的光亮。

“抗疫”之战,你我同行——来自清水河乡村的他们不缺席

心存感激 盡綿薄之力

清水河縣窯溝鄉對九也村的村支部書記王國珍和駐點設卡的工作人員正有條不紊的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介紹了疫情防控的主要工作和常規工作後,王國珍村支書特意介紹了志願者隊伍裡兩位特殊的成員,都是已脫貧的建檔立卡貧困戶。

其中有一位叫王天喜。過去家裡因學致貧,在政府的幫助下於2019年擺脫了貧困,疫情防控戰役打響後,他給設卡駐點的志願者送來了礦泉水和方便麵,每隔一天都會參與輪崗輪值工作,他說,以前政府幫過自己,脫貧了,現在他們在這裡吃飯喝水不方便,送點水,送點吃的,來了幫忙做登記,給人們做做宣傳,自己也出份力,回饋社會。

“抗疫”之战,你我同行——来自清水河乡村的他们不缺席

另外一位貧困戶遠遠的擺擺手,我不會說,不說了,就送了點東西。

也許我們肉眼看見的,是放在駐點的方便麵和礦泉水,但用心感受到的,是作為貧困戶擺脫貧困之後,傳遞給社會的一份力量,這是一場接力賽,接力棒就是真誠和大愛。

白衣天使 白衣戰士

疫情來臨之後,醫護人員成為了最美的逆行者,摁了指紋印的請願書是給病毒和疫情下的戰書,衝在醫院疾控防疫一線的醫護人員令人敬佩讓人淚目,而駐守在鄉村的醫生,也發揮了他們不可忽視的作用。

對九也村村醫王付平自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之後,就衝在一線,每天在各個自然村常住居民家中排查走訪,上門為村民們宣傳疫情防控措施和注意事項,發現有感冒發燒的情況,就會督促患者抓緊去縣醫院檢查治療,消除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疾病的隱患,也避免感冒病毒擴散傳染帶來的恐慌。除此之外,他還主動協助駐點工作人員協查設卡,堅決不讓外來人員進村,把所有隱患攔在村口。作為一名95年入黨的共產黨員,在醫療條件薄弱的鄉村裡,他竭盡全力,守一方健康平安。如他所說,這種危機關頭,應該走在普通人的前面,讓村民們的生活踏實。他做的,是黨員該做的,也是必須要做的。

“抗疫”之战,你我同行——来自清水河乡村的他们不缺席

我不知道你是誰 我卻知道你為了誰

每位志願者,都是戰役中的先行軍,衝鋒隊員,在韓家圪蛋村,志願者給自己的隊伍命名為尖刀班。尖刀班指導員韓永新說,全班七人,有返鄉在校大學生,應屆畢業生,創業致富帶頭人,大家各出己力,各司其職。

“抗疫”之战,你我同行——来自清水河乡村的他们不缺席

談到為什麼組建尖刀班,韓永新介紹,村裡老人比較多,防疫防控能力相對較弱,而這7位隊員,積極主動參與工作,這支精銳隊伍就應運而生,勢必打好這場疫情防控戰役。尖刀班的成員從開始設卡點就全程參與,從搭帳篷、架設照明電路開始,到完成日常巡查、排查、宣傳、值崗的工作,除此之外自費幫助站點架設了攔路鋼架,捐款捐物,處理突發事件等,分擔了很多工作,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黨支部是一座堡壘,黨員就是一面旗幟,黨員走在前面,才能號召大家,才能讓年輕人傳承這種精神。

在這隻隊伍裡,年齡最小的韓鑫,是一位在校的大學二年級女生,主要負責清潔、防疫、灑掃的工作,寒冬裡凍得手通紅,但是問到為什麼主動報名參與的時候,露在口罩外的雙眼滿是笑意,她說,我是共青團員,我想和家鄉一起地抵制疫情,共渡難關。

“抗疫”之战,你我同行——来自清水河乡村的他们不缺席

67歲的老兵楊增良作為志願者之一,在凌冽的寒冬裡,低沉但鏗鏘的說,我要發揚人民子弟兵的光榮傳統,要把革命軍人的精神傳遞下去,打好這次疫情防控阻擊戰。疫情防控過程中,他還捐出了一百元。

“抗疫”之战,你我同行——来自清水河乡村的他们不缺席

如果說黨員是有黨性的引導,大學生是因為充滿朝氣,老兵是因為心裡有著革命軍人的骨氣,66歲的脫貧建檔立卡貧困戶樊存良也和大家一起忙碌在駐紮點,因為看了電視,知道了這次疫情防控的重要性,他覺得過去自己貧困的時候,國家幫助了自己,現在國家有困難,自己應該給國家人民做點貢獻。這份感恩感激,就是他的動力。

“抗疫”之战,你我同行——来自清水河乡村的他们不缺席

他們教會了我們

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其實父母和孩子,就是對方的一面鏡子。清水河縣老牛灣鎮獅子梁村委上石槽梁村裡,喜歡徒步,想要在萬里路上鍛鍊自己意志的小夥子李騰飛,疫情出現後通過騰訊公益向武漢疫區捐出了100元。

“抗疫”之战,你我同行——来自清水河乡村的他们不缺席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老兩口看電視關注疫情,被疫區的醫護人員感動落淚,看到兒子的這個舉動,更是激動的不能自已,他們一邊為了孩子有這份愛心,有這種覺悟開心驕傲,一邊更覺得,孩子尚且可以做到這樣,做父母的更應該把表率做在前面。

“抗疫”之战,你我同行——来自清水河乡村的他们不缺席

老兩口一合計,這好事兒,要做!家裡的男主人李閏厚是1976的老兵,看著疫情發生後,除了當地醫護人員,支援的隊伍也一批一批奔赴湖北,心中的敬意和鬥志被這些年輕人點燃,他覺得兒子帶了好頭,自己也要做點什麼。女主人楊素瓊說起這事兒,除了稱讚兒子,更多的是作為母親的心軟和牽絆,她說看電視看到那些醫護人員那麼辛苦,八個小時不吃不喝,為人心呀,都一樣,那些年輕人也是父母,也是父母的娃娃,家裡沒有錢,但是有糧食,跟老頭子一商量,倆人一拍即合,當即就聯繫大隊負責人李軍,繼而聯繫清水河縣紅十字會,捐出了2噸穀子,這是他們家中所有餘糧的一半。

“抗疫”之战,你我同行——来自清水河乡村的他们不缺席

會影響正常生活嗎?“一點不影響是假的,該吃五斤肉省一省吃三斤,影響不大。”

“當時也沒想那麼多,就是覺得我們落難有難處的時候,國家和政府幫了我們,現在我們日子好了,能吃飽飯了,國家遭受災難,我們要是不做點啥,心裡頭都過不去。”

“明年咱們繼續好好幹,有能力了再繼續做點好事!”

“習總書記是帶頭人,中國人本來就是一家人,他們有困難了,我們就應該伸出援手。把這個事做完,我就能睡個踏實覺了。”

李閏厚,小學五年級文化水平,楊素瓊,小學二年級文化水平。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教出了有愛心的兒子,兒子的行動又影響了父母,帶來大愛善舉,寒門不寒,愛心可貴。

貧困影響了經濟收入但是不影響追求美好生活的主動性,影響了生活條件但是沒有影響盡我微薄之力兼濟天下的中國心。就像這場疫情,封了城、封了路,封不住抗擊疫情的勇氣;關了店、關了門,關不住來自社會的關心,他們來自清水河的鄉村,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沒有充足富庶的經濟,但是他們信念堅定,精神品質足夠富裕;他們也許沒有聽過“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但是公其心萬善出,疫情面前,沒有人置身事外,他們都是疫情阻擊戰的參與者;他們也許沒有說過“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為自由開路者,不可使其困頓於荊棘,為眾人謀福利者,不可使其孤軍奮戰”,但是他們感受到溫暖後成為了抱薪者,獲得自由後保護了開路者,享受福利後加入了發起者。

每逢國家有難,必有英雄挺身而出,許國家不復為身謀。每個人的行動,都談不上英雄壯舉,但只要眾志成城,齊心協力,我們有遇見深林,可以闢成平地,遇見曠野,可以栽種樹木,遇見沙漠,可以開掘井泉的信心,抗“疫”之戰,你我同行,星火凝聚,必將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