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分科和文理不分科,各自有什麼優缺點?

career劉老師


我個人感覺還是分文理科好

,對培養人才很好。這次國家肺炎疫情就是需要國家反思。很多同學感覺物理難學。都不選擇物理了。豈不知。物理化學生物。這個是基礎學科是反應國家科技實力的學科。在80年代就有一句話叫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次肺炎疫情。現在考生熱門的經管。金融專業救不了國家。反而是生物學。化學,物理。醫學能救國家


好醫生2792


高考改革的方向包含著從文理分科向文理不分科的轉變,所以說啊,文理不分科是大勢,是經過多方面論證而實施的高考改革措施之一。至於說到各自的優缺點,我個人認為,不分文理一是更有利於學生的多樣化選擇,從原來的只有兩種選擇到改革後的35種、20種、12種等等不同選考選科模式的多種選擇方式;二是更有利於國家選拔和培養人才,這樣會使人才的知識結構更加多樣化,更有利於現代社會發展的選人用人需求;三是不分文理也包含了原來的大文大理,對於喜歡按純文或純理學習的同學依舊可以選擇。要說其缺點,實踐中感覺到容易在選擇時讓家長和考生糾結。分文理的優缺點剛好相反,根據上述分析倒推一下你就會明白。


張老師高考課堂


文理科的優缺點:

1、文科與理科,在中國高考文理分科的考試製度之下,三十多年來,歷經高考的幾代人可謂是體會深刻。長期以來已經形成了這樣的成見,那就是成績好的,必定是理科成績好,一般成績不好的,才去學文科。無論是中學,還是大學,理科生瞧不起文科生,那是普遍的。因為,理科生可以讀懂文科生的教材與資料,然而文科生望理科生畏,甚至簡直是一頭霧水。

2、無論是從國家,還是個人層面,科學才是硬功夫。還有一點,就是不同的學科中,數、理、化這些理科才是真材實料,需要很高的智商,而其他文科之類,不過是用大腦記憶背誦,如果有一個好記憶力,又肯下功夫去背誦,沒有學不好的。所以,那時一談及文科,那就是背。那些學理科而不學文科的學生,最充足的一個理由也是強調自己記憶力不好,所以才來學理科的。就這樣,長期以來,理科需要推理,需要高智商,文科需要好的記憶力,這成為大家選擇文科還是選擇理科的最充足的理由。

3、中國的高中,早早地分成文科與理科,其實是對知識的嚴重割裂。是對人類知識的嚴重誤解與偏見的產物。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論不發達,傳統哲學缺乏認識論,本體論,工具理性與方法論等等這些哲學問題的深入思考。輕視文科是一種瘋狂的理性,致命的自負現象。其實文科的研究與理工一樣,需要有清晰的概念,有嚴密的邏輯推理,有相關的論證材料,還要有豐富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從學科發展來看,文科決不是靠記憶力就可以學好的。

4、文科相對於理科工科來說,其實更難把握。因為,理工科的知識積累相對比較固定,比較豐富與完備,無論是基本原理,還是基本方法,都是相對穩定。無論誰都要充分尊重前人留下的那些概念、方法與原理。如果要創造出一個新的概念,那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必然經過反覆推理、論證,特別是要通過實驗的反覆驗證,才有可能成立,才會獲得同行的認可,否則,是不行的。然而,文科由於研究的對象是人類社會本身,而人類的複雜性遠非大自然現象可比。還因為人是有思想、有價值導向與感情的動物,還由於人類有不同的種族、不同的文化產物,以及不同的生活方式,因此,很難規定某一種就是唯一的,這一點與大自然界的規律的存在的唯一性不同。這一點構成了文科的複雜性與不確定性。其實優秀的文科研究人才要比優秀的理工人才更為難得,研究的成果也更難得到認可。

5、在西方發達國家在高中是不分文理科的。通過大量可以自由選擇的選修課,讓學生圍繞著自己的天賦與興趣來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甚至到了大學的前兩年,也仍然不分具體的專業,而只有一個大的學科範圍,等到學生對這些不同的專業領域都有一定的瞭解,才來選定自己終身研究的對象。中國的學校自古至今也主要靠勤奮、刻苦與自虐來完成完全沒有樂趣的學習任務。學習的內容也主要是聖人之言,學習的方法就是記憶背誦,其痛苦程度是可想而知。這種背誦與記憶的學習方法仍然保留在中國的學校,成為學生學習,特別是文科生學習的主要方法與方式。無論什麼學科,核心概念與核心問題是不可少的。一個人要接受完整教育,就應該文理工兼通。


包覽群書


文理不分科也就意味著文理科都要學,學生將文理科全面發展。高考的時候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

以前文理分科的時候,選擇理科的同學也不全是理科科目比文科科目學的好,而是結合自身和現實因素選擇理科。這樣一來,部分同學高考的時候就沒有了優勢,比較吃虧。當然了,文科生也是如此。

再者說了,人活一輩子,各方面的事情都能遇到,不可能僅限於你學的文科或者理科知識,文理科都學的話生活會更加方便。

還有一點就是工作,很多崗位都需要文理知識都會的,文理科全面發展的話,以後更容易找工作。

2文理不分科的弊端

文理科都學無異於增大了學生的學習任務,高中生正處於身體和心理的發育階段,過大的學習任務不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

文理不分科在一部分同學能充分發揮特長的同時,也限制了另一部分同學優勢。比如理科學的好的同學,文理分科的話就有更多時間來學習優勢科目,如果不分科了,還要花時間去學習其他的3科,自身的特長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施展。

任何事情都有雙面性,高考改革也不例外,一部分人在歡呼雀躍的同時,另一部分人搖頭嘆息。身為學生應該做的,就是在當前教育模式以及政策下,努力學習,為了美好未來奮鬥。


羅凱499


據不知從哪來的消息稱,江蘇高考改革的結果並不理想,選考物理的考生比例嚴重不足,導致理科工科生物理基礎課水平下降。

反觀分科的高考模式,雖然不能保證同時培養學生的文理科知識,甚至是文理科素養,但是可以保證學生學到系統的文科或理科知識,對於大學發展也是有很大的基礎意義的。缺乏理化生任一門學科知識想要在大學學好理工科都不啻於天方夜譚。

對了,我是山東18年高中畢業生,山東兩年後也要高考改革,期待兩年後的今天捷報頻傳。


樹莓學派


文理是否分科,要從歷史的、社會的、發展的視角去分析和研判。

建國伊始至改革開放初期,百業待興,借鑑蘇聯教育管理體制實行計劃經濟條件下的院校設置和學科專業佈局,分科有利於滿足各行各業專業化人才的現實需求,能夠有利推動國民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上世紀末開始的高校大擴招,使我國高等教育迅速由精英教育邁向大眾化教育階段,擴招帶來的積極面和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高校學科專業設置求大求全,人才培養同質化格式化問題嚴重,很難適應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改革勢在必行!而高考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群體,不改革不行,但改革力度不宜過大,決不能推倒重來,改革的目標還是要圍繞為國科學選才,同時兼顧公平和效率。

所以,始於2014年的新一輪高考改革,最核心的內容之一就是取消文理分科,最大限度的給予學生自主選科的權利,激發學生學科潛質和專業興趣,這是適應新時代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政策改革,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制度設計。

當然,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用發展的辦法去解決!謝謝!


中國高等教育


文理分不分科的著力點不同。

文理要不分科的話,更能培養出全面的人才,理科重視邏輯推理,文科重視人文素養。像原來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不僅是科學家,而且在藝術上造詣也頗高。

文理分科的話更有些側重,短期來看是高考的需求,長期來看是國家的需求,想培養出專業技術人才,更快的走向崗位,文理分科是有必要的。

所以分不分科取決於國家需要什麼樣的人才。也許以後隨著社會的發展,會取消真正的文理分科。


輕拂高中物理


按照國家高考政策,各省市高考不再分文理科,上海,浙江,山東,北京等採取3+3模式

江蘇等省份採取3+1+2模式,不管是哪種模式,都給了學生很大的自主選擇權,政策上再沒有文理分科,但這裡請注意,高校錄取時對科目還是有要求的,比如你如果沒有選擇物理,那就意味著你基本沒有機會進入雙一流大學,舉例來說,比如你選的是政治,歷史,生物,那麼,好多雙一流的好專業你是沒有資格報考的,換一個例子,比如你選擇的物理化學和生物,那麼你在錄取時是有優勢的。畢竟高校還是喜歡智力水平高,學習能力強的學生。也就是說,雖然高中不再分文理科,但顯然大學是有分科的,希望你採納,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合理的選擇。


高老師趣味物理課堂


文理分科可以讓學生有個側重點,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選擇自己喜歡的門類,專一的進行學習,比如對歷史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把更多的時間放到歷史學習中去,對物理感興趣的,可以把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放到物理研究中去!這樣就能做到術業專攻了!不分科呢學生就會學的綜合全面些,但是畢竟課程多,時間有限,也就不能每門課都學的那麼精通了!所以各有優缺!


嬌嬌2295


分科能在個人選擇上揚長避短,不分科可以全面的學習文理知識,彼此都是對方的缺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