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疫情期間通過大強度運動來提高免疫力!是這樣嘛?

疫情期間,每天確診病例都在增加,我們在家安安靜靜的就是對國家最大的貢獻,祈禱疫情儘快結束。最近看了一些營銷號的視頻和文章,去大力科普一些通過運動來提高我們自身的免疫力而更好的應對疫情!乍一看好像是在為大家做好事,實則推薦了一些高強度的燃脂訓練方法,那麼這些高強度的訓練對免疫力提高真的有效嗎?


闢謠:疫情期間通過大強度運動來提高免疫力!是這樣嘛?

閱讀本篇文章你將收穫:

1. 什麼是免疫力系統

2. 高強度的訓練對免疫力會造成什麼影響

3. 如何正確的提高免疫力

什麼是免疫力系統

免疫力系統是指我們自身對於"自己"和"非自己"的識別,並排除非自己,以維持集體相對穩定的一種生理功能系統。

而免疫力系統又分為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

非特異性免疫:

非特異性免疫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免疫能力,是我們在長久的進化中逐漸形成的一種防衛機制!且構成了我們人體的防護"異己"的前兩道防線。

它包括:

第一道防線(屏障結構):皮膚、黏膜等體表屏障、血腦屏障、血胎屏障等。

第二道防線(生理機能調節):分泌圖示細胞、中性粒細胞、NK細胞等。


闢謠:疫情期間通過大強度運動來提高免疫力!是這樣嘛?

特異性免疫:

特異性免疫是具有針對性、獲得性的免疫能力。

第三道防線(細胞特異性免疫):T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等。

闢謠:疫情期間通過大強度運動來提高免疫力!是這樣嘛?

高強度的訓練對於免疫力會造成什麼影響

經研究表明,長期(12個月)的中等強度訓練之後會有效的增加NK細胞,T、B淋巴細胞的數目和功能,提高免疫球蛋白的數量與功能,可以有效的改善自身的免疫能力!所以運動可以提高免疫力是真實存在的,這也是長期運動可以預防癌症的由來。

闢謠:疫情期間通過大強度運動來提高免疫力!是這樣嘛?

那麼我們來了解一下短時間內高強度訓練會對自身的免疫力系統造成什麼影響。

短時間內強度的訓練會造成淋巴細胞數量下降,增殖能力和活性降低,NK細胞的數量和功能均低下。還會使我們的體內的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受到影響,導致我們的免疫力系統功能下降。導致我們對疾病的抵抗力也削弱,上呼吸道感染的發生率增高。這在生理學中被稱為"開窗期",在大強度運動之後出現的淋巴細胞濃度降低,免疫功能下降,期間持續3-72小時不等,就像我們身體是密閉的空間突然開了一扇窗一樣!

闢謠:疫情期間通過大強度運動來提高免疫力!是這樣嘛?

那麼在這樣嚴峻的形式下,如果我們聽信那些無良營銷號的高強度訓練方法無疑是對我們自身造成了損害!反倒使我們更容易受到感染!

如何正確的提高免疫力

1. 適度運動並長期堅持

大量的研究數據表明適量的運動可以在短期內增加免疫力系統的能力。而長期的適量的運動可以大幅度提高免疫力系統的能力。尤其是對於不經常運動的人來講,一定要先從低強度開始,讓身體慢慢進入到運動的狀態,從而慢慢提高強度以預防由於過量運動導致的免疫力功能下降。

闢謠:疫情期間通過大強度運動來提高免疫力!是這樣嘛?

2. 均衡的營養攝入

均衡多樣性的營養攝入可以提高我們的免疫力水平。

通過補充:碳水化合物(提供能源),谷氨醯胺(是淋巴細胞、巨噬細胞的主要營養物質),抗氧化物(維生素C、維生素E、胡蘿蔔素、及乙酰半胱氨酸等來對抗自由基),微量元素(硒、鐵、鋅、銅等來保護細胞膜)都可以提高我們的免疫力水平。而均衡多樣化(有主食、有蔬菜、有蛋白類、有水果)的飲食結構可以把所有需要補充影響物質包含在內。挑食的你在這段期間千萬不要再挑食咯!

闢謠:疫情期間通過大強度運動來提高免疫力!是這樣嘛?

3. 充足的睡眠

睡眠對於免疫能力的提高也是非常明顯的,我們通常在生活中就可以發現,那些睡眠質量高,睡眠時間長的人群總是精力充沛,不易患病。這是因為充足的睡眠可以使血液中的T、B淋巴細胞有明顯的上升,從而大幅度提高我們的免疫能力,在這共同"戰疫"的期間裡,大家不要再熬夜啦,這段時間的免疫力系統對我們實在是太重要了!

闢謠:疫情期間通過大強度運動來提高免疫力!是這樣嘛?

小結

提高免疫力是一件長期的事情,我們從可以儘量在短期內提升免疫力水平,但是想要更好還是要長期的養成一個規律的生活習慣,最後希望大家能夠有所收穫!

闢謠:疫情期間通過大強度運動來提高免疫力!是這樣嘛?

最後Chris還是要提醒大家在這非常的期間大家一定要:

1. 勤洗手

2. 合理佩戴口罩

3. 避免接觸野生動物

4. 注意個人衛生

5.如果出現以下症狀,請及時就診:

咳嗽,咳痰;

發熱(體溫 > 38℃);

日常活動或休息時出現呼吸困難;

深呼吸時感到疼痛;

心跳加快;

感冒或流感好轉後,突然病情惡化;

寒戰。

注意,請儘量待在家中,不要外出遊玩。出現以上症狀,請戴好口罩,及時去醫院就診。如果不方便去醫院,可以聯繫當地正規公立醫院,告知醫生症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