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疫情期间通过大强度运动来提高免疫力!是这样嘛?

疫情期间,每天确诊病例都在增加,我们在家安安静静的就是对国家最大的贡献,祈祷疫情尽快结束。最近看了一些营销号的视频和文章,去大力科普一些通过运动来提高我们自身的免疫力而更好的应对疫情!乍一看好像是在为大家做好事,实则推荐了一些高强度的燃脂训练方法,那么这些高强度的训练对免疫力提高真的有效吗?


辟谣:疫情期间通过大强度运动来提高免疫力!是这样嘛?

阅读本篇文章你将收获:

1. 什么是免疫力系统

2. 高强度的训练对免疫力会造成什么影响

3. 如何正确的提高免疫力

什么是免疫力系统

免疫力系统是指我们自身对于"自己"和"非自己"的识别,并排除非自己,以维持集体相对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系统。

而免疫力系统又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免疫能力,是我们在长久的进化中逐渐形成的一种防卫机制!且构成了我们人体的防护"异己"的前两道防线。

它包括:

第一道防线(屏障结构):皮肤、黏膜等体表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等。

第二道防线(生理机能调节):分泌图示细胞、中性粒细胞、NK细胞等。


辟谣:疫情期间通过大强度运动来提高免疫力!是这样嘛?

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是具有针对性、获得性的免疫能力。

第三道防线(细胞特异性免疫):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

辟谣:疫情期间通过大强度运动来提高免疫力!是这样嘛?

高强度的训练对于免疫力会造成什么影响

经研究表明,长期(12个月)的中等强度训练之后会有效的增加NK细胞,T、B淋巴细胞的数目和功能,提高免疫球蛋白的数量与功能,可以有效的改善自身的免疫能力!所以运动可以提高免疫力是真实存在的,这也是长期运动可以预防癌症的由来。

辟谣:疫情期间通过大强度运动来提高免疫力!是这样嘛?

那么我们来了解一下短时间内高强度训练会对自身的免疫力系统造成什么影响。

短时间内强度的训练会造成淋巴细胞数量下降,增殖能力和活性降低,NK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均低下。还会使我们的体内的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受到影响,导致我们的免疫力系统功能下降。导致我们对疾病的抵抗力也削弱,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增高。这在生理学中被称为"开窗期",在大强度运动之后出现的淋巴细胞浓度降低,免疫功能下降,期间持续3-72小时不等,就像我们身体是密闭的空间突然开了一扇窗一样!

辟谣:疫情期间通过大强度运动来提高免疫力!是这样嘛?

那么在这样严峻的形式下,如果我们听信那些无良营销号的高强度训练方法无疑是对我们自身造成了损害!反倒使我们更容易受到感染!

如何正确的提高免疫力

1. 适度运动并长期坚持

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适量的运动可以在短期内增加免疫力系统的能力。而长期的适量的运动可以大幅度提高免疫力系统的能力。尤其是对于不经常运动的人来讲,一定要先从低强度开始,让身体慢慢进入到运动的状态,从而慢慢提高强度以预防由于过量运动导致的免疫力功能下降。

辟谣:疫情期间通过大强度运动来提高免疫力!是这样嘛?

2. 均衡的营养摄入

均衡多样性的营养摄入可以提高我们的免疫力水平。

通过补充:碳水化合物(提供能源),谷氨酰胺(是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的主要营养物质),抗氧化物(维生素C、维生素E、胡萝卜素、及乙酰半胱氨酸等来对抗自由基),微量元素(硒、铁、锌、铜等来保护细胞膜)都可以提高我们的免疫力水平。而均衡多样化(有主食、有蔬菜、有蛋白类、有水果)的饮食结构可以把所有需要补充影响物质包含在内。挑食的你在这段期间千万不要再挑食咯!

辟谣:疫情期间通过大强度运动来提高免疫力!是这样嘛?

3. 充足的睡眠

睡眠对于免疫能力的提高也是非常明显的,我们通常在生活中就可以发现,那些睡眠质量高,睡眠时间长的人群总是精力充沛,不易患病。这是因为充足的睡眠可以使血液中的T、B淋巴细胞有明显的上升,从而大幅度提高我们的免疫能力,在这共同"战疫"的期间里,大家不要再熬夜啦,这段时间的免疫力系统对我们实在是太重要了!

辟谣:疫情期间通过大强度运动来提高免疫力!是这样嘛?

小结

提高免疫力是一件长期的事情,我们从可以尽量在短期内提升免疫力水平,但是想要更好还是要长期的养成一个规律的生活习惯,最后希望大家能够有所收获!

辟谣:疫情期间通过大强度运动来提高免疫力!是这样嘛?

最后Chris还是要提醒大家在这非常的期间大家一定要:

1. 勤洗手

2. 合理佩戴口罩

3. 避免接触野生动物

4. 注意个人卫生

5.如果出现以下症状,请及时就诊:

咳嗽,咳痰;

发热(体温 > 38℃);

日常活动或休息时出现呼吸困难;

深呼吸时感到疼痛;

心跳加快;

感冒或流感好转后,突然病情恶化;

寒战。

注意,请尽量待在家中,不要外出游玩。出现以上症状,请戴好口罩,及时去医院就诊。如果不方便去医院,可以联系当地正规公立医院,告知医生症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