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疫情讓國人看到了科技人才的重要嗎?

每日大餐


其實我國在非常早非常早就認識到了人才的重要性。這是對科技的重要性和重視程度,則要晚得多。看古代的讀書人都是讀四書五經這些形而上的東西,有幾個人會研究水利、醫藥、農田、道路等知識。一直到了中國廢除科舉制,國人在科學救國、實業救國的口號中,才開始放下身段學習西方的科技。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還是對科學技術非常重視的。1956年1月,中國提出了“向科學進軍”的口號,制定出中國第一個發展科學技術的長遠規劃,即《1956年至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所以在改革開放之前,即使我國經濟條件非常困難,出現了不少重大科技成就。比如兩彈一星、牛胰島素、雜交水稻。

改革開放之後,我國更認識到了和西方科學技術的差距。1988年,我國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明確把科教發展作為發展經濟、建設現代化強國的先導,擺在我國發展戰略的首位。1995年國家頒佈了《關於加速科學技術進步的決定》,首次提出在全國實施科教興國的戰略。

所以從國家層面上對科技還是非常重視的。對科技的重視不單單停留在口號上面,還投入了大量的真金白銀。我國的科研投入是非常巨大的,2018年的時候,我國全社會科研投入大概是1.7萬億元,在全球已經排到第2位了。

但是老百姓往往對科技關注的比較少。在和平年代,他們關注的更多的是體育、影視、娛樂、教育等問題。所以為什麼中國的體育明星、影視明星收入那麼高?因為有大量的觀眾去捧他們,去追逐他們,導致社會資本也在捧他們,追他們。

但是一旦出現了什麼重大安全事件,科學家的作用就立馬凸顯出來。比如,2003年的非典,以及今年的新冠肺炎。在這兩次疫情中,醫學科學家的重要性立馬凸顯了出來。這個時候老百姓才感覺到鍾南山太少了。需要10個鐘南山,100個鐘南山。我們還需要李文亮這種“吹哨者”,需要大量的醫術精湛的醫護人員。可是平時有誰會關注他們呢?有誰會關心他們的收入和明星相比顯得微乎其微呢?

家貧思賢妻,國亂思良相。等到疫情大爆發的時候,我們才恍然意識到科技人才的重要性,有點晚了。但亡羊補牢,猶未晚矣。希望以後,國家、社會、百姓能夠更加重視科技,更加重視教育。


財經知識局


科學力量永遠是一個國家的第一生產力,科技人才的重要性自然也是不言而喻的,無論有沒有這次疫情在我看來科技人才永遠是這個國家的“瑰寶”。

鍾南山,出身於醫學世家,是我國著名的呼吸病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2003年當SARS肆虐中國的時候正是以他為首一大批醫學科技人才捨身往死才最終抑制住了病毒的蔓延。

抗擊非典的鬥爭中鍾南山面對種種困難,他依然顯示出了超凡的智慧和剛毅,為中國抗擊非典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2020年這個不平凡的日子了,這位八十多歲的老人再次挺身而出,當武漢封城的時候我們看到了那位最偉大的逆行者,

在危難時刻也只有這些偉大的逆行者才配稱為全民偶像,而鍾南山院士就是其中最耀眼的那一位,

因為老百姓只有聽到他的名字才會感覺到安心。

李蘭娟,傳染病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她是我國國家傳染病重點學科帶頭人,在2003年非典疫情中採取了一系列防護措施,實現了省內醫務人員零感染的奇蹟。

並且她率攻關小組成功培養分離出SARS病毒並完成全基因測序,這一成就對揭示"非典"的發病機理具有重要意義。

在這次“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戰役裡李蘭娟院士再一次迴歸到了民眾的視線裡,她的每一次專業的分析和講解都成為了民眾瞭解疫情的第一手資料,

李蘭娟院士說:

這次疫情結束以後,希望國家逐步給年青一代樹立正確的人生導向,和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把高薪高福利高地位留給那些德才兼備的科研、軍事技術人員,讓孩子們明白真正偶像的含義!加強管控娛樂圈某些“明星”動輒上千萬的片酬!只有少年強則國強,為祖國未來發展培養自己的國之棟樑!

這段話無論是不是李蘭娟院士說的,我想對這個社會都應該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現如今的社會追求“財富”成為了很多人首選的目標,每天、每個人、每個角落、都留下了人們匆匆的腳步,

確實“金錢”會給我們帶來更加優越的物質生活,但這種生活其實僅限於和平時期,以至於我們會發現這種生活經不起一點風浪,

地區局勢、國際關係和自然災害,所有這些事情我們都會發現其實都會在不經意間影響我們的生活,

因為地區局勢的複雜程度取決於這個國家的整體實力,國際關係的好壞同樣取決於這個國家的國際地位,如何將自然災的損失降到最低依然取決與精準的預報。

上面所有的這一切不是你長得有多帥就可以解決的,也不是你擁盡天下之財就可以做到的,自然災害更不是你人氣火爆就可以戰勝的,

解決所有這一切我們所需要的就是“人才”,因為一個國家只有不斷的創新才會有發展,而這種創新所需要的就是各行各業的“科技人才”。

中國要發展社會要進步“中國夢”不是靠喊喊口號就可以完成的,我們所需要的正是像鍾南山和李蘭娟院士這種勇於奉獻和敢於擔當的科技人才。


世界淺談


這次疫情的確讓國人看到了科技人才的重要性。比如以鍾南山院士為代表的一直衝鋒在前的義務工作者,如果沒有他們精湛的醫術和不顧個人安危的奉獻精神,還有其他相關方面的科技工作者,如果沒有他們,我們用什麼來對付這突如其來的疫情?

還有這次用到的試劑盒,病菌細胞結構分析都能在短時間內做出來,KN95口罩、消毒液等醫用物資的大量投產、運輸,兩座醫院的火速建成,這些都從不同的側面反應出我們國家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

通過這次疫情國家可能在人才培養,工資分配等方面做一些調整,當然這是國家層面上的事,作為家長要培養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讓他們懂得學習的重要性,科技的重要性——少年強則國強!!!


58同鎮五井站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們看到除醫學科學等專業人士之外的普羅大眾的科學素養是何等重要!

第一恐怕是實事求是精神。不迷信,不盲從,不誇大。不管身邊發生什麼事情,都要有一種調查事實,尊重客觀,理性分析和推演,然後總結經驗和教訓,形成防範意識和條例並身體力行。

第二恐怕就是尊重自然,尊重社會。儘量不要傷害自然,最大限度的遵行社會運作規律。努力做到人與自然及社會的和諧。

第三恐怕就是要導向培養大眾普遍的學習自然科學的熱情。人們常說,高考是一個指揮棒。現在的學校的理化生物地理等理科性質的學科佔分越來越少,這是一個極不正常的現象。以安徽省為例,中考的物理六十分,化學四十分,生物地理已經淪落到可有可無的地步……的確讓人匪夷所思!——雖是普通百姓,卻不忘憂國憂民!

注:圖片來自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


於落霞時數鴻雁飛遠


戲子誤國,遊戲殃民,國家該出手,引導青少年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災難面前才明白,自已才是最靠得住的!


開囗常笑


關於這個問題,大觀君的回答和簡單:


真正的科技人才什麼時候都重要,跟這次疫情沒啥直接關係。


<strong>

你可以說,是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的鐘南山院士力排眾議,才有了後面隔離的英明決策,那我問你,同樣學富五車、才高九鬥(因為論文發表得更多)的院士團們,為何會得出一個“有限人傳人”的結論?這說明科技很重要,但膽識更重要;


你可以說,是各類精密儀器、各類藥理研究,甚至於高鐵飛機保障了這次疫情的物資和人員保障。那我再問你,難打科學技術只會給人類帶來便捷,不會帶來災害嗎?再比如,高鐵飛機的發明運用確實給救災帶來了便捷,但前期也擴大了疫情的傳播範圍。這說明科技很重要,但科技使用者的價值觀更重要。


你還可以說很多科技的重要性,但在這次疫情中,最讓我們感動的不是高科技,而是:


冒著危險,默默奉獻的醫務工作者;


晝夜不息,奮戰在雷、火醫院工地的建設者;


遠在五湖四海的捐助者;


火線報導的新聞工作者;


被徵用後堅持保障服務的酒店和餐館經營者;


加班加點生產口罩和防護設備的工人。


甚至,還有那些為了大局,聽從政府號召,自願宅在家中的普通大眾。


當然,還有那位過早離開我們的年輕醫生。




洋楊大觀


當然是[我想靜靜]以往我們多是培養工程應用型人才✍,基礎及人文學科不重視、投入不足,科技創新缺乏基礎學科的堅實支撐,創新乏力,技術應用及改進倒也先人一步。同時拜金主義、急功近利盛行,浮躁、缺乏樸素的科學精神[碰拳]因此教育急待變革[靈光一閃]



月在楚天


大家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

俗話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如果我國多一些像鍾南山這樣的生物醫學科技人才,我相信疫苗很快就能研發出來,疫情很快就可以得到控制。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謝謝!





俗人壹枚小張


國家歷來重視科學技術,尊重知識分子,科研人員,想方設提高他們的政治地位,社會地位,經濟地位。

通過這次疫情防控戰,阻擊戰會喚醒人民大眾祟尚科技意識,認識到鍾南山,李蘭娟等這些人才是真正的明星,才值得讓人敬佩,讓人追捧的。


風雨人生路郜旭春


科學技術是一個國家的膽子,農業發展是一個國家的基礎,凡事有得有失,此次疫情雖然給國家造成了經濟損失,但是他更激發了國人的愛國心,凝聚力。

同時,此次疫情讓更多普通人,更多學生孩子,把注意力放到了醫學進步,與科學發展的話題上。

人們對那些對國家,對人民做出傑出貢獻的默默無聞的人開始關注,並且都大力支持國家高薪對待他們。

我相信少年強則中國強,疫情過去,一定會有大批青少年,立志科學,探索醫學,科技,宇宙。。。。等無限的奧秘,對國家,對世界做出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