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疫情让国人看到了科技人才的重要吗?

每日大餐


其实我国在非常早非常早就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这是对科技的重要性和重视程度,则要晚得多。看古代的读书人都是读四书五经这些形而上的东西,有几个人会研究水利、医药、农田、道路等知识。一直到了中国废除科举制,国人在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的口号中,才开始放下身段学习西方的科技。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还是对科学技术非常重视的。1956年1月,中国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制定出中国第一个发展科学技术的长远规划,即《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所以在改革开放之前,即使我国经济条件非常困难,出现了不少重大科技成就。比如两弹一星、牛胰岛素、杂交水稻。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更认识到了和西方科学技术的差距。1988年,我国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明确把科教发展作为发展经济、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先导,摆在我国发展战略的首位。1995年国家颁布了《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所以从国家层面上对科技还是非常重视的。对科技的重视不单单停留在口号上面,还投入了大量的真金白银。我国的科研投入是非常巨大的,2018年的时候,我国全社会科研投入大概是1.7万亿元,在全球已经排到第2位了。

但是老百姓往往对科技关注的比较少。在和平年代,他们关注的更多的是体育、影视、娱乐、教育等问题。所以为什么中国的体育明星、影视明星收入那么高?因为有大量的观众去捧他们,去追逐他们,导致社会资本也在捧他们,追他们。

但是一旦出现了什么重大安全事件,科学家的作用就立马凸显出来。比如,2003年的非典,以及今年的新冠肺炎。在这两次疫情中,医学科学家的重要性立马凸显了出来。这个时候老百姓才感觉到钟南山太少了。需要10个钟南山,100个钟南山。我们还需要李文亮这种“吹哨者”,需要大量的医术精湛的医护人员。可是平时有谁会关注他们呢?有谁会关心他们的收入和明星相比显得微乎其微呢?

家贫思贤妻,国乱思良相。等到疫情大爆发的时候,我们才恍然意识到科技人才的重要性,有点晚了。但亡羊补牢,犹未晚矣。希望以后,国家、社会、百姓能够更加重视科技,更加重视教育。


财经知识局


科学力量永远是一个国家的第一生产力,科技人才的重要性自然也是不言而喻的,无论有没有这次疫情在我看来科技人才永远是这个国家的“瑰宝”。

钟南山,出身于医学世家,是我国著名的呼吸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2003年当SARS肆虐中国的时候正是以他为首一大批医学科技人才舍身往死才最终抑制住了病毒的蔓延。

抗击非典的斗争中钟南山面对种种困难,他依然显示出了超凡的智慧和刚毅,为中国抗击非典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2020年这个不平凡的日子了,这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再次挺身而出,当武汉封城的时候我们看到了那位最伟大的逆行者,

在危难时刻也只有这些伟大的逆行者才配称为全民偶像,而钟南山院士就是其中最耀眼的那一位,

因为老百姓只有听到他的名字才会感觉到安心。

李兰娟,传染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她是我国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在2003年非典疫情中采取了一系列防护措施,实现了省内医务人员零感染的奇迹。

并且她率攻关小组成功培养分离出SARS病毒并完成全基因测序,这一成就对揭示"非典"的发病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役里李兰娟院士再一次回归到了民众的视线里,她的每一次专业的分析和讲解都成为了民众了解疫情的第一手资料,

李兰娟院士说:

这次疫情结束以后,希望国家逐步给年青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把高薪高福利高地位留给那些德才兼备的科研、军事技术人员,让孩子们明白真正偶像的含义!加强管控娱乐圈某些“明星”动辄上千万的片酬!只有少年强则国强,为祖国未来发展培养自己的国之栋梁!

这段话无论是不是李兰娟院士说的,我想对这个社会都应该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现如今的社会追求“财富”成为了很多人首选的目标,每天、每个人、每个角落、都留下了人们匆匆的脚步,

确实“金钱”会给我们带来更加优越的物质生活,但这种生活其实仅限于和平时期,以至于我们会发现这种生活经不起一点风浪,

地区局势、国际关系和自然灾害,所有这些事情我们都会发现其实都会在不经意间影响我们的生活,

因为地区局势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整体实力,国际关系的好坏同样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如何将自然灾的损失降到最低依然取决与精准的预报。

上面所有的这一切不是你长得有多帅就可以解决的,也不是你拥尽天下之财就可以做到的,自然灾害更不是你人气火爆就可以战胜的,

解决所有这一切我们所需要的就是“人才”,因为一个国家只有不断的创新才会有发展,而这种创新所需要的就是各行各业的“科技人才”。

中国要发展社会要进步“中国梦”不是靠喊喊口号就可以完成的,我们所需要的正是像钟南山和李兰娟院士这种勇于奉献和敢于担当的科技人才。


世界浅谈


这次疫情的确让国人看到了科技人才的重要性。比如以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一直冲锋在前的义务工作者,如果没有他们精湛的医术和不顾个人安危的奉献精神,还有其他相关方面的科技工作者,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用什么来对付这突如其来的疫情?

还有这次用到的试剂盒,病菌细胞结构分析都能在短时间内做出来,KN95口罩、消毒液等医用物资的大量投产、运输,两座医院的火速建成,这些都从不同的侧面反应出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

通过这次疫情国家可能在人才培养,工资分配等方面做一些调整,当然这是国家层面上的事,作为家长要培养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懂得学习的重要性,科技的重要性——少年强则国强!!!


58同镇五井站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看到除医学科学等专业人士之外的普罗大众的科学素养是何等重要!

第一恐怕是实事求是精神。不迷信,不盲从,不夸大。不管身边发生什么事情,都要有一种调查事实,尊重客观,理性分析和推演,然后总结经验和教训,形成防范意识和条例并身体力行。

第二恐怕就是尊重自然,尊重社会。尽量不要伤害自然,最大限度的遵行社会运作规律。努力做到人与自然及社会的和谐。

第三恐怕就是要导向培养大众普遍的学习自然科学的热情。人们常说,高考是一个指挥棒。现在的学校的理化生物地理等理科性质的学科占分越来越少,这是一个极不正常的现象。以安徽省为例,中考的物理六十分,化学四十分,生物地理已经沦落到可有可无的地步……的确让人匪夷所思!——虽是普通百姓,却不忘忧国忧民!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冒犯,请联系删除!


于落霞时数鸿雁飞远


戏子误国,游戏殃民,国家该出手,引导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灾难面前才明白,自已才是最靠得住的!


开囗常笑


关于这个问题,大观君的回答和简单:


真正的科技人才什么时候都重要,跟这次疫情没啥直接关系。


<strong>

你可以说,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钟南山院士力排众议,才有了后面隔离的英明决策,那我问你,同样学富五车、才高九斗(因为论文发表得更多)的院士团们,为何会得出一个“有限人传人”的结论?这说明科技很重要,但胆识更重要;


你可以说,是各类精密仪器、各类药理研究,甚至于高铁飞机保障了这次疫情的物资和人员保障。那我再问你,难打科学技术只会给人类带来便捷,不会带来灾害吗?再比如,高铁飞机的发明运用确实给救灾带来了便捷,但前期也扩大了疫情的传播范围。这说明科技很重要,但科技使用者的价值观更重要。


你还可以说很多科技的重要性,但在这次疫情中,最让我们感动的不是高科技,而是:


冒着危险,默默奉献的医务工作者;


昼夜不息,奋战在雷、火医院工地的建设者;


远在五湖四海的捐助者;


火线报导的新闻工作者;


被征用后坚持保障服务的酒店和餐馆经营者;


加班加点生产口罩和防护设备的工人。


甚至,还有那些为了大局,听从政府号召,自愿宅在家中的普通大众。


当然,还有那位过早离开我们的年轻医生。




洋杨大观


当然是[我想静静]以往我们多是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基础及人文学科不重视、投入不足,科技创新缺乏基础学科的坚实支撑,创新乏力,技术应用及改进倒也先人一步。同时拜金主义、急功近利盛行,浮躁、缺乏朴素的科学精神[碰拳]因此教育急待变革[灵光一闪]



月在楚天


大家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俗话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果我国多一些像钟南山这样的生物医学科技人才,我相信疫苗很快就能研发出来,疫情很快就可以得到控制。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谢谢!





俗人壹枚小张


国家历来重视科学技术,尊重知识分子,科研人员,想方设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经济地位。

通过这次疫情防控战,阻击战会唤醒人民大众祟尚科技意识,认识到钟南山,李兰娟等这些人才是真正的明星,才值得让人敬佩,让人追捧的。


风雨人生路郜旭春


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的胆子,农业发展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凡事有得有失,此次疫情虽然给国家造成了经济损失,但是他更激发了国人的爱国心,凝聚力。

同时,此次疫情让更多普通人,更多学生孩子,把注意力放到了医学进步,与科学发展的话题上。

人们对那些对国家,对人民做出杰出贡献的默默无闻的人开始关注,并且都大力支持国家高薪对待他们。

我相信少年强则中国强,疫情过去,一定会有大批青少年,立志科学,探索医学,科技,宇宙。。。。等无限的奥秘,对国家,对世界做出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