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活了羅維孝這個人 也寫出了他的精氣神

《勇闖法蘭西》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写活了罗维孝这个人 也写出了他的精气神

陳果,生於1977年,雅安漢源海螺壩人,巴金文學院簽約作家。著有長篇報告文學《天梯之上》《從傷口長出翅膀》《聽見:蘆山地震重建故事》。作品散見於《中國作家》《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藝術報》等。

向前/文

主人翁羅維孝是當過兵的雅安漢子,從電力公司退休後,便開始了“瘋狂”的騎行:一人單車3次登上青藏高原,騎遍內地31個省市區,沿絲綢之路傳播熊貓文化。

150多年前,法國人阿爾芒·戴維在雅安鄧池溝發現了大熊貓,並把這一珍稀動物介紹給了全世界。

145年後的2014年,羅維孝的這趟文化傳播之旅花費了115天時間,騎行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德國等8個國家,行程超1.5萬公里,最終抵達大熊貓發現者阿爾芒·戴維的故鄉,致敬這位發現者並沿途傳播熊貓文化,而他也由此被稱為“China騎士羅”、“熊貓騎俠”。

這條1.5萬公里的路,他經歷過什麼?羅維孝回憶,一路上遇到過吃飯沒著落、天氣惡劣、語言不通、水土不服、誤入高速、車壞無法修、甚至在邊境被他國軍人拿槍指著……但硬漢羅維孝的樂觀終將困難一一克服,“遇到我的人,看到熊貓圖案,聽了我的騎行經歷,總會對我豎起拇指。”

2019年,在紀念大熊貓發現150週年之際,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雅安青年作家陳果創作的紀實報告文學作品《勇闖法蘭西》,還原了羅維孝以公益騎行,回訪大熊貓發現者故鄉的壯舉。

作品通過講述羅維孝的故事,把我們帶入了一個奇異的場景之中。作品從羅維孝出發地鄧池溝寫起,記錄著他的各種路遇。比如在風雨交加的路上自行車壞了,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比如申請俄羅斯簽證的一番折騰,比如為了省錢,捨不得吃好飯捨不得住好店,經常弄得很狼狽的情節,都非常生動地寫出了一個騎行者一路的艱難。出了國門,語言不通,生活習慣不一樣,文化思維方式不一樣,碰到了更多意想不到的困難,甚至鬧出許多笑話。他這一路,是許許多多人幫助的結果。這些描寫,又驅散了重重陰霾,讓整個行程充滿陽光。

這部作品寫活了羅維孝這個人,寫出了他的精氣神,更寫出了一箇中國人的精神意志與思想品質。羅維孝只是一個普通人,他騎自行車並愛上騎行運動,最初的動機就是健身強體。他沒有高遠的理想抱負,也沒有什麼英雄情結,只是有一天,他知道了大熊貓這段文化歷史,“聽到了祖先遺留下來的心跳”,覺得可以做點什麼事,於是就成了一匹不被韁繩拴著的野馬,開始了自己艱險的旅行。

作者在構思上下了很大功夫。一方面用作家的視角,一方面用傳主的視角,兩個視角相互交叉,相互比對,相互印證,相互支持,更加全面生動突現了故事性,也更加豐滿地突出了人物的精神品格。《勇闖法蘭西》不是簡單地寫一個人的傳奇故事,而是重在寫羅維孝的精神,他作為一個民間文化使者的當代意義。今天世界交往方式已經非常先進,但古老的交往傳統的鄉愁還深深地留存於人們的心靈深處。羅維孝更願意以一種更貼近原始自然更民間的方式,讓人們重溫傳統交往方式的詩意和魅力。他一路走著,一路傳播著大熊貓文化,他走過的相當一部分線路,不僅是古代絲綢之路的沿線國家,而且是當代“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

世界要了解中國,就要了解具體的中國人。作品正是在這種文化背景下,寫了羅維孝的故事,挺立起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中國人的形象,意義不同凡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