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低温低湿更适宜病毒生存,控制室内环境或能降低传播风险

在多年前,科学家就已经通过实验研究了流感在豚鼠之间的传播途径。在潮湿的空气中,流感病毒难以聚集,在干燥的空气中,却会迅速蔓延。那么,新冠病毒喜欢怎样的环境呢?

干燥环境下病毒更稳定

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气溶胶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气溶胶学会秘书长曹军骥教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病毒在空气中的存活能力取决于环境条件,特别是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是最重要的参数。过去几年的一系列研究表明,干燥的环境似乎为流感病毒的生长和传播创造了绝佳的环境。”

曹军骥教授解释道,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冠状病毒,它们在干燥条件下更稳定。这也就是流感流行通常发生在寒冷的冬季。

我们已经知道带有病毒的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人吸入后会形成感染。研究已经表明,在潮湿的空气中,这些气溶胶的微粒相对较大,很容易落到地面上,但在干燥的空气中,这些微粒则会分解成更小的微粒,最终小到足以在空气中飘浮好几个小时,甚至好几天。

那么新型冠状病毒的生存环境是否也与流感病毒相似?如何能从环境方面控制新型冠状病毒的生存和传播呢?对此,曹军骥教授认为:“提高室内温度和湿度,对很多流感病毒和冠状病毒是有抑制作用的,但这个举措能否对新冠病毒有效,因为目前尚无研究与实测数据,所以还不好下结论。”

至于病毒到底能在空气中存活多久,曹军骥教授认为,不应乐观估计。

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环境科学系研究员罗北平博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流感病毒以及冠状病毒都是在环境湿度50%左右的成活时间最短。”罗北平参与了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和苏黎世大学共同进行的流感病毒在环境温度和湿度下的传染能力大课题的研究项目。

通过调查SARS病毒和室内湿度的关系,罗北平得出结论:控制室内环境能够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他认为,主要是提高室内温度,将室内湿度提高到50%左右,同时增加空气中的酸性,比如通过气相(蒸汽)增加室内环境的酸性,特别是在医院、交通等公共场所很有必要,也可以加上通风和除尘。

天气转暖病毒会减弱消亡吗?

另一方面,研究已经证明了由于冷空气携带的水蒸汽会减少,因此低温也能够助长病毒传播。很多人认为,随着天气转暖,可能更有利于病毒的消失。就连美国总统特朗普也在2月7日发布的Twitter上表示:“我希望随着天气变暖,病毒会变弱并逐渐消失。”

专家认为,天气变暖从环境上可能会对抑制病毒的生长起到一部分作用,但无法完全解决问题。对此,曹军骥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个说法同样缺乏科学研究结果或者数据的支撑,比如新加坡是热带城市,现在气温30多度,仍然出现了30多例确诊感染病例。因此我们还是要以主动控制为主,不能等待病毒自己的减弱消亡。”

2月8日上海市疫情防控进展新闻发布会上,卫生防疫专家称,目前可以确定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途径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

曹军骥教授也表示,气溶胶传播是封闭空间和室内最令人担忧的病毒传播现象。但他同时指出,主要是要注意室内防护,空旷的室外不用担心气溶胶传播,不必过度恐慌。

“呼吸道疾病的很多病毒是通过气溶胶传播,特别是在办公室、商场等封闭或者半封闭的空气中。但是室外不用担心病毒的气溶胶传播,不要觉得环境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病毒,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曹军骥教授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曹军骥教授向第一财经记者解释称,气溶胶的传播距离大约数百米远,再远的距离病毒浓度就会被稀释得很低,从而达到安全界限,不会感染人。

17年前SARS病毒疫情暴发时,香港淘大花园内因厕所U形水槽变成传播病毒渠道。此次新型冠状病毒也在粪便中检测到,钟南山院士提出,要警惕粪口传播。

曹军骥教授表示,如果小区某楼层内出现了感染病例,要特别小心。“需要经常检测厕所地漏内是否充水,隔绝其他家的病毒气溶胶传播。”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说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