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產品經理的同理心

關於產品經理的同理心

同理心是地基,想象力是天空,中間是邏輯和工具。——張一鳴

我們在不止一個地方看到或者聽到過,一個合格的產品經理需要有極強的同理心,在之前的產品思維30講讀書筆記中我們提到過樑寧老師對於同理心的理解,即讀懂用戶情緒,並介紹了通過感知用戶情緒去發現產品潛在機會的方法,對這部分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戳鏈接查看第一二節讀書筆記的內容。

總的來說,梁寧老師的內容更側重於作為一個產品經理應該如何訓練同理心,這裡我們把同理心作為一個整體來理解一下,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 同理心是什麼?
  2. 為什麼要有同理心?
  3. 每個人都有同理心,但為什麼產品經理需要後天訓練極強的同理心?
  4. 同理心強一定是好事嗎?
  5. 非產品經理的普通人怎麼看待自己的同理心?

關於同理心是什麼,百度百科對此的定義是:同理心,即設身處地對他人的情緒和情感的認知性的覺知,把握與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同理心不等於換位思考

因為同理心是用心去感受對方在特定情境下所面臨的問題和情緒,而換位思考只是將你置身於對方的立場,由於信息的不對稱性以及個體差異性,你表達的依舊是自我的感受。

用語言表述出來就是“如果是我的話,我肯定就xxx了”(事實上,你永遠不會是他,所以就可以理解為什麼這個句子在英文中要用虛擬語氣了),很多時候因為你目前並沒有真正在那個處境下,在未經深度調研和同理心思考的情況下,會被認為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了。

此外,同理心也不等於同情心

同情心在某種程度上是高高在上的憐憫,而沒有情緒的同化。很多時候,我們深表同情,但無濟於事。

對於深陷悲傷的朋友而言,他們需要的不是同情,不是一句“你真可憐”,他們也不希望示弱和被同情,他們需要的是被理解。你需要說服他,你也經歷過類似的事情,你完全能理解他的感受,也知道怎麼才能從悲傷中走出,你會一直陪著他。

關於產品經理的同理心

同理心是人類的本能,只是每個人掌握程度不一樣。

有些人同理心極強,能夠隔著屏幕感受到主角的喜怒哀樂,跟隨著編劇大大的筆一起感受跌宕起伏的劇情,彷彿自己就是男一號;

有些人同理心極弱,面對發生在眼前的苦難也可以熟視無睹,眼中只有自己關注的利益或其他。

同理心的存在對人類的生存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人是一切關係的總和,是社會的產物,因此同理心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感知他人的情緒,更好的與他人相處。

面對複雜的人和事,我們需要多一些同理心,能夠換位思考,感受他人的情緒變化,體察他人的真實感受和處境。

關於產品經理的同理心

雖然同理心對我們如此重要,但我們知道人的情緒有喜怒哀樂,感受他人的喜悅是雙倍的喜悅,這無可厚非,但理解別人的痛苦和難處,有時候也是一種沉重的負擔。

所以同理心強,對於普通人而言,未必是好事。

哥倫比亞大學的心理學家Scott Kaufman最近的研究表明,大量頻繁的使用同理心會造成嚴重的情緒負擔和認知負擔

以最近看的《急診科醫生》一劇中的急診科主任江醫生為例,她是一個很善良的女孩子,是一個同理心極強的人,每次遇到病人在自己手上無法搶救回來的時候她都會陷入巨大的悲傷,通過在樓梯間面壁去調整自己的情緒。

關於產品經理的同理心

從美國留學回來的她無疑是一個優秀的醫生,但很多時候受限於目前的醫學發展,以及很多病人送過來搶救的時候可能已經錯過了搶救時機,即使是最優秀的醫生也無力迴天,所以一昧的自責和共情對她的職業發展和個人身心健康毫無裨益。

事實上,同理心作為一種共情能力,會產生巨大的消耗。

因為你需要設身處地去為他人著想,去承擔同樣的悲傷或者痛苦。如果學不會控制自己的同理心和情緒,對解決問題毫無幫助的同時還透支著自己身體。

關於產品經理的同理心

不過,這個問題我們的身體早已進化出了對應的解法。研究表明,人的大腦在進化過程中,秉承著能量消耗最小的原則,會在不必要的時候收斂這個本能。

那麼如何判斷是否必要呢?科學家發現,我們的大腦通過判斷敵方和我方來進行簡單的判斷:如果面對的不是自己人,大腦的伏隔核就會發出信號,中斷同理心的產生。也就是說,人的同理心並不是一視同仁的。

研究表明,同理心想要發揮作用,有一個隱形的限制條件,那就是一般只對自己所在陣營的人有效。如果是好人陣營死亡,我們感到悲傷和無所適從,如果是壞人陣營死亡,我們不但不會悲傷,反而覺得大快人心。

所以看見了吧,我們的同理心其實很有意思,它是依據情況辦事的。只是有一個bug就是對於敵我陣營的區分過於單維,無法應對人類社會的快速發展而面對的各種複雜境況,導致我們的同理心在不合適的地方起到了反作用。

關於產品經理的同理心

比如我們總是會大罵電視劇中的傻白甜女主,因為同情壞人而上當受騙給主角添亂,其實人家只是同理心過強,或者換句話說胸襟更開闊,把你認為的敵方當作己方,觸發了自己的同理心,見不得人家受苦。我們只是對敵我陣營的劃分依據不一樣而已,這樣一想是不是就沒那麼生氣了。

所以無論是傻白甜女主也好,急診科的醫生也好,我們自己也好,都要學會剋制自己不必要的同理心。

關於產品經理的同理心

最近發生了很多事情,大家紛紛在感慨,魔幻2020 ,甚至希望時光倒流。看著確診病例成百上千的增加,看著許多家庭妻離子散,許多醫生護士奮戰在前線,我們都感到揪心,希望自己能做些什麼,希望能夠幫助肺炎疫情早日過去。

但事實上,我們什麼也做不了,大部分不是醫生不是記者的普通人,沒辦法衝到一線去提供幫助,即使衝到了一線,也什麼忙都幫不上,一面是對於他人痛苦的感同身受,一面是自己什麼也做不了的現實情況,這兩面的巨大矛盾使我們或恐懼或自責,陷入了情緒的漩渦。

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接受自己是一個普通人的現實。對於普通人而言,做好自己身邊的事情,不信謠不傳謠,儘量不出門,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做好自己能力範圍內的事情,這就夠了。

沒有必要對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過分的悲傷或者憤怒,因為情緒無濟於事。

你可以努力拓展自己能力的邊界,但依舊會有超出你掌控範圍的事情,你無法掌控自然,無法掌控天災人禍。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你需要收斂自己的同理心,避免情緒給你和身邊的人帶來更大的傷害。

有意識地剋制自己氾濫的同理心。與他人的痛苦保持適當的距離,能讓我們不被過於強烈的同理心牽制住,從而能夠更理性的決策和行動。

關於產品經理的同理心

最後,回到正題:為什麼產品經理需要有極強的同理心?

因為產品經理需要以自家產品為媒介,通過產品與無數用戶產生鏈接,只有清晰的感知用戶情緒並快速做出反饋才能維繫與用戶之間的聯繫,做出優秀的產品。

我們常常提到的「用戶-場景-需求」框架就是通過還原用戶場景去感知用戶情緒,同理心越強,對於場景的還原越真實,給出的解法也就越有效。

關於產品經理如何訓練同理心,張一鳴曾經說過,同理心是兩個過程,首先是對自我的感受敏感,之後是通過自我體驗來理解他人。

首先是清晰的感知自我的情緒變化。

什麼時候喜悅,什麼時候悲傷,什麼時候憤怒,什麼時候恐懼。不同的情緒背後蘊藏著怎樣的能量。

可以試著去寫日記,及時的記錄自己的心情,特別是自己試用新產品的心路歷程,在什麼時候得到了滿足,什麼時候獲得了aha moment,什麼時候覺得不耐煩,什麼時候什麼心情下決定卸載產品。

每一個讓你喜歡或者不喜歡的點,每一個觸發你情緒的產品設計背後的用戶場景和需求。

第二步是自我體驗。

我們之前提到,相似的經歷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感同身受,因此我們需要主動的去嘗試更多的可能性,去獲得更多的經歷和成長,以期能夠更好的理解這個世界的不同。

無法理解一群馬拉松愛好者跨越千山萬水去跑馬拉松的熱情的話可以自己也參加一兩次馬拉松試試看;不理解狗狗每天回來都想出去玩天天想往外跑的心情就把自己憋在家一個星期試試看(PS:現在就是,感同身受)。

關於產品經理的同理心

通過自我體驗,還原真實場景去模擬用戶感受。

不過,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有限,自然沒辦法去嘗試各種不同的人生。那麼,和有這樣經歷的人交流也能從側面獲得不同的視角。

去了解參與疫情的一線人員的每天日常,去和汶川地震的倖存者們聊一聊,瞭解他們的故事和心路歷程能幫助你更好的運用同理心去理解他們,通過理解他們從而更好的理解世界,理解不同。

因此,多交朋友多聊天,通過信息的互換了解更多觀察世界的視角。

以上就是本次關於同理心的全部內容啦,歡迎各位在留言區說說自己的看法

關於產品經理的同理心

參考資料:
邵恆頭條175|同理心能讓世界變得更好嗎俞軍《產品經理方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