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出現“三陰”感染者,有確診者4次陰性!新冠肺炎“假陰性”是怎樣造成的?

2月8日,一則消息令網友十分吃驚。

新京報報道,

北京中日醫院醫院出現一名3次咽拭子檢測均為陰性、通過下呼吸道樣本才確診“新冠肺炎”的患者。這一消息迅速登上熱搜,網友紛紛表示“病毒太狡猾了”。

不止北京,多地均出現過核酸檢測假陰性的情況。

根據浙江青田縣今日發佈的公告,一名確診患者曾連續4次核酸檢測均為陰性,直到第5次核酸檢測才呈陽性。

而剛剛逝去的李文亮醫生共查了3次核酸,第一次結果未知,第二次為陰性,第三次才為陽性,而這離他起病已過去了23天。

為什麼會出現假陰性?面對假陰性該怎麼辦?

北京出現“三陰”感染者,有確診者曾連續4次陰性

據新京報報道,2月7日下午,一則消息在網上傳開。消息稱,一位武漢來北京的發熱肺炎患者2月5日在中日醫院呼吸四部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目前正等待轉往定點醫院。此例患者入院前三次咽拭子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均為陰性,甲流核酸檢測陽性,因此於1月30日以“重症甲流”收入院。

入院後插管上呼吸機,通過肺泡灌洗檢測才發現新冠病毒核酸陽性。

2月8日,浙江青田縣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發布公告,尋找與一名確診患者有過密切接觸、尚未集中隔離或居家隔離的人員。

公告表示,患者章某某,男,51歲,為當地工商巷6號“青田麥餅王”經營者,家住鶴城街道東山路3號,有高血壓、血糖偏高、氣管炎等病史。1月24日開始,章某某有發熱症狀到醫院就診,2月1日起連續4次核酸檢測均為陰性,2月4日在縣人民醫院留觀隔離。2月7日第5次核酸檢測呈陽性,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

北京一位三甲醫院呼吸科大夫告訴記者,常規對疑似患者進行兩次咽拭子核酸檢測,如果出現一次陽性則確診,如出現兩次陰性,則基本可排除感染。三次咽拭子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均為陰性,說明病毒隱匿性很強。

“病變發生在肺部,即下呼吸道,有時上呼吸道咽喉部找不到病原。”北京世紀壇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丁新民解釋,也因此,會出現該病例通過肺泡灌洗檢測才確診陽性的情況,而現在很難做到對每一例疑似患者都進行下呼吸道標本採樣,這也給確診帶來一定挑戰。

不過,他也表示,目前類似的病例只是個例,普通民眾無需恐慌,在疫情期間,個人防護不可鬆懈。此外,對出院病人如何判斷和管理,應引起更多重視。

北京出現“三陰”感染者,有確診者4次陰性!新冠肺炎“假陰性”是怎樣造成的?

視頻截圖

大半病人核酸檢測會是陰性

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院士2月5日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說:“並不是所有的病患都能檢測出核酸陽性,對於真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病人,也不過只有30%至50%的陽性率。通過採集疑似病例咽拭子的辦法,還是有很多假陰性。”換句話說,可能有一大半真正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人核酸檢測會是陰性。


北京出現“三陰”感染者,有確診者4次陰性!新冠肺炎“假陰性”是怎樣造成的?

假陰性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不僅會耽誤感染病人的及時治療,同時也會讓一些症狀較輕的病人因自以為未受感染,在社會上流動,並增加其他人的傳染幾率。另一方面,病人出院時如果核酸檢測呈假陰性,則也會讓他們誤認為自己已經治癒,而放鬆了“二次感染”的警惕。

那麼,是什麼造成了假陰性呢?

多位專家解釋,試劑盒檢測結果不僅與試劑盒質量有關,還與新冠病毒自身的特點、採樣部位、採樣量、運輸和儲存環節,以及實驗室檢測條件和人員操作有關,由多種原因構成,非常複雜。

據《中國新聞週刊》報道,一位專門從事核酸檢測的國家某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表示,由於新冠病毒的特殊性,不同的採樣部位對檢出率有很大影響。

他指出,最好的採樣部位是肺部,因為這種病毒分佈在肺部的濃度最大,但要想採肺泡灌洗液,操作複雜,需要儀器和各種引管,且對人的損傷很大,因此只針對上了呼吸機的重症病人;其次是痰,但這次肺炎不像以往的甲流,很多病患乾咳,無痰。因此,

最普遍也最簡單的採樣方式是咽拭子,而咽部的新冠病毒量最少,所以會造成漏檢。

另一位疾控系統內專門研究核酸檢測的專家指出,有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在人的上皮細胞複製非常慢,因此,在咽部,甚至痰液內,病毒的基數都非常低,加大了檢測的難度。

“有的病人幾次(檢測)才呈陽性,這是正常的。因為可能病人前期分泌的病毒量很少,後期隨著病情的發展,病毒增多,才能檢測出來,”前述研究員說。

另外,是否採樣準確、採到了關鍵部位,也會影響採樣結果。以咽拭子為例,雖然是很簡單的操作,只需要在咽部拿一個棉籤劃一下,但每個醫護人員劃的輕重、多少都不相同。尤其在武漢,在日均檢測量超負荷的狀態下,穿著厚重防護服的醫護人員要實現精準採樣,難度很大。

除了採樣,從樣本運輸到實驗室檢測的諸多環節中,每一個環節出錯都可能造成檢驗結果的不準確。

北京出現“三陰”感染者,有確診者4次陰性!新冠肺炎“假陰性”是怎樣造成的?

視頻截圖

不能以核酸檢測為患者確診的唯一標準

目前,北京市已經強調不能以核酸檢測為患者確診的唯一標準。

北京市救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之一、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主任梁連春接受健康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臨床檢測出現假陽性、假陰性情況並不鮮見,具體到此次疫情,鑑於該病潛伏期較長、病毒隱匿性強,醫院在臨床確診時並不會單純依賴核酸檢測一項指標,而是採取了參考多項指標的綜合判斷策略,確保消除隱患。

梁連春同樣表示,臨床檢測出現假陽性、假陰性等情況,原因常常是多方面的:與試劑盒敏感度有關,與標本採集的方式方法有關,也與疾病所處的階段有關。“如果發病非常早期,確實可能會出現測不出來的情況。”

梁連春介紹,今年的NCP(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很多是通過篩查出來的密切接觸者。這些患者很多當時尚未表現出症狀,提前檢測就會出現雖然是陽性結果,但沒有臨床症狀表現的情況。經過一段時間,大部分病人會表現出相應症狀,而有少部分則仍然沒表現出症狀,臨床將其稱為“隱形感染者”。

梁連春表示,這些情況雖然給臨床診斷提出了巨大的挑戰,但並非無法應對。

“我們臨床不是僅僅根據某一項指標來確診和收治病人的。我們靠的是綜合判斷。”他介紹,核酸檢測只是診斷的其中一項指標,由於今年疫情流行正好與流感重合,且初期表現非常類似,所以該院在診斷時,明確流行病學史和參考患者影像學表現,是另外兩項重要指標。“把這些指標放在一起綜合判斷,一般來說診斷沒有問題。”

梁連春坦言:“我們臨床也會發現,確實有的病人雖然核酸檢測陰性,但臨床表現和影像學表現卻非常像NCP。對於這類病人,我們不會輕易放回去,而是會作為確診患者來管理。經過進一步治療後,按照最新版治療方案,根據其臨床表現,確保兩次核酸檢測陰性,另外肺部影像明顯好轉的情況下,才會排除警報,安排出院。”因此,請公眾不必過度恐慌。

專家建議痊癒者仍隔離14天

病毒檢測會出現“假陰性”,那出院患者到底是不是真痊癒了呢?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大內科、呼吸專科副主任,廣東援鄂醫療隊專家周宇麒表示:“醫務人員對患者的出院管理確實應該謹慎,我們在臨床上是按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的要求,患者不僅要連續兩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檢測陰性,而且臨床症狀要明顯好轉,CT要顯示確實沒有炎症了才可解除隔離出院。這三項條件缺一不可,基本上能保證患者康復了。”

同時周宇麒強調,現在醫學界對新冠病毒的認識還不夠深入,以上出院標準只是基於目前的認識水平,因此為了安全起見,醫院通常會讓出院患者繼續隔離14天,觀察體溫體感變化;醫生對出院患者要進行追蹤隨訪,確保隔離期內病情不出現反覆,才算真的痊癒。

有呼吸科專家建議,“目前對出院患者的隔離並未採取強制措施,從對患者及社區居民負責的角度出發,建議政府對出院患者像密切接觸者一樣,強制到統一點單獨隔離14天,每天由醫務人員對其進行健康監測,完全康復後再回歸社區。”


整合自:央視新聞、武漢晚報、中國新聞週刊、每日經濟報道、健康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