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普通人的戰“疫”:總有一種感動給我們力量

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有許許多多衝鋒在一線的“逆行者”,有與病毒鬥爭的醫務工作者、不間斷摸排登記的社區網格員、晝夜值守交通要道的黨員幹部。同時,還有一群人,他們同樣無懼疫情危險堅守在崗,默默奉獻著,守護這個城市的同時,也為廣大市民日常生活提供便利。讓我們走近這些無名英雄,瞭解他們背後的故事。

市環境衛生服務中心環衛工人畢治新——

馬路就是“戰場”

德州普通人的战“疫”:总有一种感动给我们力量

畢治新給路邊果皮箱消殺。記者 石秀秀 攝

2月7日6點半,在德城區東方紅路上,環衛工人畢治新帶著塑膠手套、揹著重約20公斤的噴霧器,對轄區內的果皮箱進行消殺。之後,又開始清運果皮箱內、沿街門市丟棄的垃圾。

50歲的畢治新是德州市環境衛生服務中心保潔一大隊一中隊的環衛工人,負責東方紅路和解放路的袋裝垃圾清運工作。受疫情影響,最近開業的沿街門市不多,但他收集垃圾的頻次卻增加了。“我這片兒共有50個果皮箱,每天至少集中清理2次。其餘時間就在附近來回走,發現有零散垃圾,就及時消毒收走。”畢治新說,在疫情阻擊戰中,馬路就是環衛工人的“戰場”,“堅決不能讓垃圾在路面長時間存放。”

為積極提高城市衛生防疫工作,阻斷病毒傳播鏈,德州市環境衛生服務中心的1700餘名環衛工人奮戰在一線。“自啟動疫情防控工作來,環衛部門不斷加強對生活垃圾的收集、清運、處理等全過程的管理,避免垃圾成為二次汙染源。”市環境衛生服務中心清運一大隊大隊長王靜說,同時,加強人工消殺處理力度,每天對公廁、生活垃圾收集站、公交候車亭、環衛作業車輛、垃圾收集容器、環衛工具等進行2次以上全面清潔與消毒,最大程度減少病毒的滋生、傳播。

目前,市環境衛生服務中心在負責清運管轄的居民小區、單位、城中村主通道或門口檢測點處設置了1000餘個廢棄口罩收集桶,並安排4輛廂式密閉運輸車,對廢棄口罩收集桶及公安、交通部門疫情檢查站點的醫療廢棄物進行收運,避免廢棄口罩成為二次汙染源。

_

德州寶麗潔公司保潔員張春香——

6進“隔離CT室”消毒

德州普通人的战“疫”:总有一种感动给我们力量

張春香在急診科手術室消毒。記者 劉臻 攝

戴上口罩、做好防護,對84消毒液進行濃度配比……2月7日7點,47歲的德州寶麗潔禹城分公司二部主管張春香一到工作單位——禹城市人民醫院就忙碌起來,為醫院消毒做著準備。

“這個春節,新冠肺炎來襲,我們醫院65名保潔員不敢有一絲懈怠,全員上崗。” 張春香說,1月29日12點半,醫院領導給她打來緊急電話,稱隔離病房收治的2名新冠肺炎患者要來總院做CT,做完後需要保潔員進行全面消毒。接到電話,她匆匆趕往醫院。“當時沒叫其他人,一是考慮他們歲數比我大,抵抗力不如我;二是作為主管我必須先上。” 張春香如是說。

穿上雨靴和防護服,戴好口罩、護目鏡和橡膠手套,張春香在CT掃描室外等候時,隔著玻璃望著裡面忙碌的醫護人員,不由得向他們豎起了大拇指。她說:“近距離救治患者的醫生、護士,是我學習的榜樣。”CT機、處置櫃、病床、地面……甚至門把手,張春香不放過一處角落,認真地進行了全面消殺。此後,她又先後5次進入專門為新冠肺炎患者設置的“隔離CT室”協助消毒。

不僅是張春香,春節期間德州寶麗潔公司1500餘名員工一直堅守崗位,他們每天對600餘個果皮箱、4000餘個垃圾箱噴灑消毒液1到2次;500多個公廁用消毒液噴灑5次以上;25輛垃圾清運車進站出站都要消毒,9個垃圾轉運站用消毒液噴灑2次。

德州寶麗潔公司董事長焦文玉說:“疫情面前,保潔員要學習堅守一線的工作人員,為防疫抗疫貢獻一份力量。”

_

商儲超市收銀員段金豔——

讓大家買東西有地去

德州普通人的战“疫”:总有一种感动给我们力量

段金豔熟練地為顧客結算。記者 尹曉燕 攝

“大姨,東西您拿好,慢走!”2月7日,在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商儲超市東郡店,收銀員段金豔一邊算好價格一邊幫顧客裝袋。商儲超市春節期間正常營業,段金豔也是一天沒休息,早上7點多到崗,下午3點多下班。家人忍不住埋怨:“現在疫情嚴重,你卻總往外跑,咱不掙那個錢了行不?”她總笑笑:“不為錢,現在店裡人手緊缺,我再不去更忙不過來了,店一關門,大家買菜都不方便。比起那些防疫一線的工作人員,我這不算啥。”

今年35歲的段金豔,是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陳段新村人。從去年7月份,商儲超市東郡店開業,她就應聘到了店裡當收銀員。工作認真,為人踏實,很少因私事耽誤工作。今年春節,幾個家遠的員工請假回了家,她主動申請在崗:“我離家近,我能來上班。”本想假期後休個班,但突如其來的疫情,導致一些員工沒辦法及時返崗,她再次提出:“沒事,我晚兩天再休。”

收銀工作基本一站就是一天,為了通風,店裡原本安上的棉布簾被拆掉了,站在門口的收銀臺旁,冷風直往裡鑽,“站一會兒,手腳都能凍麻了。”段金豔說,現在居民到店裡購物,大部分一次性買很多,收銀工作越發忙,有時候吃午飯到了下午兩點多,但段金豔都沒喊過苦。

說起疫情,段金豔說自己也會擔心顧客多、風險大,但店裡健全、到位的防護措施讓她安心不少。她說:“我只是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儘可能多為市民生活提供些便利。”

_

德州振威保安服務公司保安高帥——

守好防控“安全門”

德州普通人的战“疫”:总有一种感动给我们力量

高帥為司機測量體溫。記者 馬樂 攝

2月7日下午2點半,室外溫度低至零下,在位於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德州中元科技創新創業園,兩個入口處分別有3名保安值守。他們身穿防護服,佩戴口罩、手套、護目鏡,每當有車輛進入,便一人登記信息、一人測量體溫、一人使用噴灑設備為車輪消毒,分工明確。寒風中他們需要連續工作8小時,裸露在外的皮膚早已被凍得通紅。34歲的高帥是6人中最年輕的一個,登記完畢後,他習慣性地拿起桌上的盛有酒精的噴壺,給剛剛使用過的筆也消消毒。

從大年三十起,高帥就一直堅守崗位。作為班長,他管理著中元科技創新創業園的近30名保安,出入口檢查、內部職守、巡邏,一天3班倒,24小時不缺人不漏人。高帥介紹,往年過年,企業都停止了生產,工作相對輕鬆,但如今疫情當前,園區內山東科宏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醫療用品生產企業一直在生產,運送物資的車輛絡繹不絕,每天能達到近200輛,有些還是從外地來的。“工作職責最重要,只要做好個人防護就沒有什麼好擔心的了。”他說。

高帥所屬的德州振威保安服務公司,承擔著我市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小區的安保任務。疫情當前,他們不推卸、不後退,主動擔當,全公司2000餘人堅守崗位。由於目前學校和多數企業還沒有開學、開工,他們將大部分人力都放在了小區管理上。“小區人員流動性大、情況複雜,我們在履行好安保職責的同時,配合物業做好人員的出入登記、體溫測量,同時還會根據需要協助開展消殺工作。”公司總經理宿志剛說,“疫情當前,我們一定會克服困難、迎難而上,確保客戶單位的安定、平穩,築起一道防控疫情的堅強堡壘。”

_

黑馬業戶王玉峰連續10天零利潤賣菜——

確保市民吃上平價菜

德州普通人的战“疫”:总有一种感动给我们力量

王玉峰搬運第二天售賣的白蘿蔔。記者 石秀秀 攝

“今天的都賣光了,明天繼續調運白蘿蔔、白菜和甘藍,還是10噸,現在就準備出來。”2月7日下午4點,德州黑馬農貿批發市場的業戶王玉峰一邊安排人員稱重,一邊親自上陣往車上搬運。

“白蘿蔔每斤0.79元、白菜每斤1.5元,甘藍每斤1.5元,都是零利潤賣給市民。”採訪中,王玉峰告訴記者,這個價錢比批發價還要低一兩毛錢,“既然是要賣平價菜,就得實打實地去做,要不就失去做人做事的誠信。”

受新冠肺炎感染疫情暴發影響,為避免人群集聚導致交叉感染,城區多家農貿市場暫時關停。為發揮市場“菜籃子”作用,有效滿足市民的食品供應,1月28日,德州黑馬農貿批發市場召集20多家市場業戶,召開穩物價保供應座談會,推出“抗疫情零利潤平價蔬菜”活動。王玉峰在黑馬市場從事了近20年的蔬菜批發,深知菜價的高低和廣大市民的生活息息相關,他率先響應了市場號召,當天就調運了10噸白蘿蔔。

談起這段時間的感受,王玉峰說就一個字“忙”。來買菜的人不斷,忙得時候幾口吞掉一個肉夾饃,灌點熱水就算解決了一頓。“其實面對疫情,我自己也是有些擔心,但是經常看見媒體報道的那些戰鬥在防疫一線工作人員的事蹟,很感動。”王玉峰說,他們在最苦最累最危險的地方衝鋒,自己作為一名蔬菜批發商也要全力以赴,“錢不是一時掙的,讓大家有菜吃,自己損失點也沒啥,至少能心安。”

“目前,陸續有十五六家業戶加入平價賣菜的活動中,10天累計賣出了120噸。”黑馬市場負責人張偉表示,活動還會繼續進行,確保市民吃上平價菜。

_

順豐速運快遞員田端凱——

寄遞物品不停歇

德州普通人的战“疫”:总有一种感动给我们力量

田端凱為居民派發快件。記者 尹曉燕 攝

“您好,有您的快件,現在不能入戶送件,麻煩到小區西門來取一下吧。”2月7日8點多,順豐速運快遞員田端凱準時出現在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嘉誠東郡小區門口,剛停好電動三輪車,就開始忙著收發快遞。

春節假期一天沒休息,節後疫情嚴重,他依然堅守,每天守候小區門口。幫忙寄遞防疫物資、送新鮮蔬菜到小區……幾乎一刻不停歇。田端凱說:“現在是非常時期,本來正常營業的快遞企業就不多,有的同事家遠回不來導致人手緊缺,如果我們也停了,不僅寄遞物品會不便,更會讓大家恐慌。”

今年29歲的田端凱,在順豐速運已經工作5年多了,負責嘉誠東郡小區的快件收發任務。“為大家跑腿服務,我都習慣了。”田端凱笑著說,為了不耽誤收發件,他大年三十晚上回到老家陵城區糜鎮,陪父母吃了頓團圓飯,第二天一早就趕回來上班了。當被問及:現在送件不擔心自己的安危嗎?田端凱說,很多人問過,說不害怕是假話,但也要堅持。每個人崗位不同,想想馳援武漢的那些醫務工作者,想想為這個城市守候一線的工作者,都在努力。快遞已經融入百姓生活,總得有人送,一旦積壓就耽誤事兒了。“公司為我們做好了防護,幹好這份工作的同時也會盡力保護好自己,讓家人放心,不給社會添麻煩。”田端凱說。

目前,全市除順豐速運正常營業外,郵政、京東等快遞企業也在正常營業,近2000名快遞員堅守在一線,為市民生活提供便利。

_

北園小區物業經理張亮——

為居民守好家園

德州普通人的战“疫”:总有一种感动给我们力量

張亮在北園小區進出口巡查。記者 王秀青 攝

“西片區進出車輛、人員記錄詳細,未發現異常情況”“東片區正常”“今天所需清潔用品發放完畢、消毒已開始”……2月7日早上不到8點,德州市城建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北園小區物業經理張亮就趕到單位,將各組情況調度一遍,並和社區黨總支書記王萍碰頭彙報了情況。

“自從大年初一下午接到總經理史洪峰通報疫情的電話後,我這心就一直提著,每個細節反覆核查,一刻也不敢放鬆。” 北園小區有近萬名居民、出入口有12個,防控任務重,容不得一絲馬虎,41歲的張亮感到肩上責任重大,“為居民守好家園,物業人責無旁貸。”

8點半,張亮帶人開始在小區內巡查。為確保管控措施落實到位,他們每兩小時巡查一次,進出管控是否到位、環境設施消毒是否全覆蓋、垃圾清運是否及時、居民外出是否戴口罩等,都是關注的重點。“這一趟轉下來,至少40分鐘,標準只有一個:徹底消除隱患,不能有一點兒僥倖心理。 ”張亮邊走邊介紹,他們在進出管控、小區環境和設施消毒等方面下了大功夫:徵求社區和居民代表意見後,他們封閉了9個出入口,留下3個,並安排人員24小時值守。對來往的人員和車輛進行嚴密監控,凡是外來車輛一律勸回,進出人員必須監測體溫、填表;小區一天2次消毒,一個保潔員負責30個樓道以及相關設施;同時配合北園社區,做好返德人員隔離觀察工作,每天定時安排人員瞭解他們體溫測量情況,配送所需生活用品。幸運的是,2月5日,從武漢返回小區的3名人員已解除隔離。

_

德州日報新媒體出品

記者|王秀青 劉臻 馬樂 石秀秀 尹曉燕

通訊員|高靜 蔡旭 趙慶川

德州普通人的战“疫”:总有一种感动给我们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