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靠自己創業到底有多難?

譖璨TDiz6670


我是91年,14年大學畢業,一邊工作一邊創業,從2016年開始接觸創業。現在失敗了兩次,虧順了大概十幾萬吧。也成功穩定了一些項目,基本上還沒開始盈利,對於90後,我個人覺得創業是無奈之舉,也是九死一生:

一、創業是無奈之舉:

現在的房價,放在任何一個地方靠著工薪,能夠搞定的人少之又少。那一定是打工中很優秀的一批人才可以,而且現在企業都在追求年輕化,清退老員工。在海天,過了35歲你就可以考慮走的事情了,不然最後公司也會千方百計讓你走。

現在的消費,設置了太多的門檻兒,自己哪怕是可以差一點,孩子也不能差,90後的孩子,有人一個月幾萬塊去上學,有人一個月只有幾百塊。你忍受不了的是自己的孩子為什麼只能接受這種教育。

現在的身邊人,永遠都是在你我攀比。90後都是一幫心高氣傲的人,哪裡能夠忍受。

二、創業是九死一生:

創業,基本上就是一百個成功一個都不錯了。其他的小創業最後的結果也就是你出賣勞動力去賺錢僅此而已。現在社會太多坑等著你去跳了,我寫了幾個自己經歷過的坑,閱讀量挺高,說明很多人都被騙過。

創業,心態必須剛剛的,打工你可以不管老闆賺不賺,自己必須領錢,你還能理直氣壯,創業,可不會因為你虧了,就不要你的房租、利息和工資。所有的壓力你必須一個人扛,因為員工只要工資。你放棄也沒人會勸你,因為你身邊都是反對你的人。

如果你失敗了,你身邊的人都會議論,看吧,他瞎折騰有什麼好的?

所以,創業是艱難的,希望願意走上這條路,就一定要堅持,如果不能,請回到工作崗位奮鬥,或者接受自己平凡的事實。


醬油君談創業


我現在還是一名大三學生,已經創業兩次了,希望我的經歷能幫到你。
大一的時,我發現很多同學不願意去食堂吃飯,學習也比較大,更不願意去外面的小吃街,就願意通過傳單點外賣,當時學校也沒有美團餓了麼,都是通過電話訂餐。經常出現的問題就是忘了送或者送錯,最要命的是中午就餐高峰期打電話也沒人接,導致大家都是一種每天換一家的心態,看運氣。
當時我發現了這個商機,就是有兩個問題,一是交互效率差,二是餐廳配送員有限,我決定自己組建一個校園配送團隊,通過拉群,設置樓主管理,剛開始單量不大,團隊還能正常運營,但後面單量越來越大,也開始出現送錯,漏送的情況,賬目也非常冗雜,而且僅僅是幫商家配送沒有流量曝光,只有每單配送費,除了配送員的工資,自己掙不了多少錢,還特別累,堅持了一學期後,主動放棄了。
大二上學期學校開始出現美團,方便了很多同學,但學校不允許外來車輛進入,不能送上樓,但訂單量還是非常可觀。說實話我自己是一個比較愛思考分析的人,美團美天在校訂單起碼有1000+,學校2w多人,其他人為什麼不點外賣呢?
主要還是不能配送上樓的原因,還有就是平臺抽成過高,很多商家都還沒入駐。當時跟高中同學說到這件事,他很驚訝,為什麼你自己不能做一個線上平臺呢,全部由學生來創業,成本相對較低,做好還能得到學校的支持。
其實我自己是一個比較愛折騰的人,而且校園市場本就有很多潛在的紅利,大二下期我開始探索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校園服務平臺,本來準備讓本校計算機專業的同學自主開發,但成本太高。後續在網絡上找軟件提供商,最後找到零點校園這個平臺,他們公司抑制致力打造高校市場,平臺共50+校園應用,申請站長就能免費使用。
於是我走上了第二次創業,因為之前有做過校園配送的基礎,有一定的人脈關係,於是很快就運營起來了,並且我收成比美團低5%,大部分商家開始選擇入駐,做了幾次宣傳活動,現在平臺訂單還不錯,日均外賣訂單“1200+”,同學都開玩笑說我是小美團,但他們不知道的是,我不知想做外賣,我想做的是一個真正的校園生活服務平臺,是零點校園實現了我的創業夢想。

零點資訊


創業,對普通人來說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創業需要具備很多條件,有主觀的,也有客觀的因素。

主觀的,首先就是我們自己需要有清晰的大腦,有一定的判斷能力和一定的遠瞻的眼光!

客觀的,比如創業啟動資金,一些人脈等。

其實最重要的是主觀,如果自己不努力,不具備堅持,艱苦創業精神,基礎客觀條件再好也會走不長遠。

舉我個人例子吧

我是90年出生,2014年,大學畢業還不久,我自己就和同學一起創業,創業的時候只有3000元啟動資金,其他的全靠透支的信用卡!創業起初比較苦,比較累,甚至一分錢都想掰開兩半來花,我們咬緊牙,堅持了兩個月,把業務問住了,五個月左右的時間把信用卡的欠款幾萬都還上了,再後來有點小盈利,給到了家裡做補貼!創業的第一年,很辛苦,整天加班加點,甚至頭髮都開始脫落了,嚴重脫落,有時候也會失眠!這個時候也會看一些書籍,一些企業家的演講,比如馬雲老師的激勵演講!我覺得比較有鼓舞精神,每次聽完,我都熱血沸騰,有了幹勁!

可是,我們定位的項目沒有想好,後期的活動,項目,需要的資金越來越大,完全是一個三角鏈條,後來信用卡欠了越來越多,合作企業回款的速度也是相對比較慢的,很多工人的工資我們需要提前發。那個時候,沒錢,沒人脈只能透支信用卡來發工資。即使那樣,我也從來不拖欠這幫信賴我們的夥伴們,我記得轉行的那一天,最後的五角錢工資我都給大家發了,也沒少過任何一個人。現在有時候也會和這幫信任的夥伴聯繫,雖然不做原來的工作了,也會相互支持的。

我們雖然起初創業雖然沒能堅持下去,不過也有了失敗的經驗,這過去四五年了,我也轉行四年多了,也算是二次創業,現在走的比較穩,也在前進的道路上!我不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一定是一個走在成功道路上的努力的青年!祝願大家的事業都越來越好!


趙寒東


太難了,深有體會,97的,18歲就出來找工作上班,20歲跟朋友創業,懵懵懂懂加上沒經驗做了一年沒賺到錢放棄了,18年上了幾個月班,渾渾噩噩度過,19年不甘平庸再次找項目創業,也是跟朋友一起,又以失敗告終,而且這次欠下十幾萬負債,負債的壓力讓我寢食難安,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未來,迷茫!

面對還款壓力我又不得不重新振作起來,不想上班,所以到處找項目做,也正是因為負債瞭解到現在所做的副業,第一個月賺了一千來塊,雖然很少但是我似乎看到了希望,欠債的人只要有希望就如同看到救命稻草,所以我比較努力,終於通過刻苦努力現在月入過萬!

雖然說起來簡單,但是其中所付出的艱辛沒人能瞭解,創業很難,但是不創業,我們90後普通人的出路又在哪裡呢?創業可以失敗多次,但是一定要成功一次!

加油,90後!


勿忘心安D好先生


我只能說:非常難,成功的可能性不高。

我並不是打擊90後創業,畢竟我們國家提倡大學畢業生創業,但創業不是靠著一腔熱血就可以的,反而是要考慮方方面面的因素,有一個方面考慮不到,就面臨著失敗的可能。



01 認清現實,中國的民營企業平均壽命不到3年

《公司法》修改後,給那些想創業的人創造了極大的可能性。《公司法》刪除了註冊資本需要驗資的規定,而且規定了設立官司的註冊資本可以認繳,也就是說官司可以先註冊,註冊資金可以以後在繳納,5年以後,10年以後均可以。



這樣看來,是不是設立官司非常容易?

但有一項權威的調查,中國的民營企業平均壽命竟然不到3年!好多企業註冊後,因為種種原因沒有活下去,有的公司就扔哪裡不管了。

本人也是一個創業者,但是一個失敗的創業者。當時本人手裡有近100萬,就想幹個啥,有人推薦了“西餅店”,本人呢也喜歡吃西點、甜點,就加盟了一家西餅連鎖店,加盟費5萬元,期限4年,然後由連鎖店選址、裝修、購買設備......,累計花費了15萬吧。我呢,招了個店長,但一開業就虧損,西餅店的最大問題是所有西點上貨後只能三天,三天沒有賣出去就要處理,這個壓力太大了。堅持了半年,實在堅持不下去了,判給了別人。



02 創業者要認清自己的優缺點

創業者自己的優缺點在哪裡,一定要有清楚的認識,不能想當然。

創業所選行業是不是自己專長的,另外,是不是自己喜歡的?興趣很重要的。

本人開的西餅店,只是我喜歡吃,但如何經營並沒有任何經驗,而且自己看不上西餅店的利潤,就算投入15萬,五年回本,已經不錯了吧,但我有泡在店裡的時間,接一單法律業務,收入就超過了西餅店一年的利潤了,所以就不太去店裡,只讓店長在管理。

要知道這種小店,必須親歷親為,掙的就是小錢,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成本,那就虧損了。



所以創業者必須認清自己的優缺點,包括自己到底性格,要知道創業者要面對好多政府部門,比如工商、稅務、食品衛生、消防、城管等等,有沒有與這些政府部門打交道的能力?

有的理工男創業就比較好,自己有技術,如果再能找幾個夥伴一起創業,成功的可能性就比較大。



03 創業最好找幾個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幹

單打獨鬥的創業者,失敗的比例是相當高的,畢竟創業涉及到很多方面,除了技術,還有管理能力、銷售能力、溝通能力、籌資能力等。

所以,創業最好拉上一些好夥伴。90後的人創業者,太年輕,沒有社會經驗;要創業最好找一個年齡大的、有一定社會經驗和人脈的人一起創業。



幾個人創業的好處是:可以分擔資金壓力,遇到事情可以協商。

當然了,創業夥伴最好各有各的特長,別都是技術人才,或者都是出錢不出力的,或者性格都是同質化的也不好。

04 創業要考慮股權的比例問題

創業者不能只考慮好哥們,大家一起創業,那就股權均分吧。

這種股權比例是大忌!創業者一定要搞清楚,設立公司股權比例有幾個數字要掌握:34%,這個比例是可以對一些重大事情,比如增減資、變更公司形式、修改《章程》等給予否決;51%,這個比例是基本上控制了公司,除了前面的重大事項,其他的都可以決定的;67%,這個比例是可以為所欲為的比例,前面的重大事項也可以決定的。



初創公司,一定要有一個絕對控股的大股東,股權比例不能太分散,否則,遇到重大事項發生糾紛的時候,股東會有可能做不出一個決策;只有在公司到一定規模的情況下,股權可以分散點。

05 結語

我認為90後創業還是要慎重,不能拿著父母辛苦積攢的錢作為自己試錯的成本。最好先走進社會,在公司幹上幾年,瞭解下公司的運營模式,看看別人是如何管理公司的。

在打工期間,看能否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夥伴;另外,一定要在自己熟悉的行業創業,甚至在創業前已經能找到銷售渠道。

如果你還是決定創業,那就祝願你創業成功!


法眼掃描


A,七八年存款百萬,說明賺的遠不止這些,這麼高的工資還開什麼店,現在生意不好做。

B,火鍋店就半年生意,不如開個燒烤店,一年四季賺錢。

C,火鍋店風險太大,不如開個小吃店,二十萬左右的投入,做得有特色就能賺錢。

大部分人還是覺得放棄這麼高的收入去開店風險太大,不建議。小編認為,年輕人有夢想是應該支持的,在最年富力強的時候打拼一下也應該。但餐飲標準嚴格,各方面需要注意的問題也多,建議姑娘先去餐飲店工作兩天,深入瞭解這個行業,而且在口味方面要做出自己的特點。現在很多人大呼生意難做,每天都有很多家店面倒閉,但也有很多人做的風生水起,關鍵還是看用心程度。這麼大的投資,不能操之過急,多考察市場,對於店鋪位置,市民口味,消費死水準都要有一個比較準確的把握。

大家可以留言自己家附近哪些火鍋店生意火爆,消費水準都是多少,棒棒這個有夢想的小姑娘。


深圳阿有858


先說90後現在是處於什麼樣的年齡:截止2020年,90後最大的30歲,最小的快20歲。20-30歲這個區間,如果沒有家裡的支持,本身社會資源與資金積累和社會中其他年齡段比,還是處於劣勢的地位。我同意創業維艱,但是如果把問題改成70後、80後創業到底有多難,答案依然是很難。


創業無論在哪個時期、哪個年齡,都是艱難的抉擇

如果70後、80後、90後都在今時創業,你會發現他們都很難,只是面對的問題不一樣。

70後創業,雖然資源和資金有了積累,但是自己的精力和認知卻大不如前。他們無法在市場中去聽到年輕人的聲音。新時代商業邏輯的變化可能讓他們的財富在一夜之間化為烏有。

80後創業,在社會年齡層中處於中間,也是人生壓力最大的階段。這個階段的80後,家庭需要一個穩定的現金流作為支撐,畢竟上一代醫療和下一代教育都是實打實的消費。創業失敗的風險,遠大於70後與90後。

90後創業,精力旺盛且創業失敗的影響最小,但是資源和資金受到較大限制。由於本身眼界的限制,公司業務就算做起來,公司治理和內部常容易爆發矛盾。

所以你看,難的不是90後這個群體,而是創業本身。


如今創業時期比上一代人差,比下一代人好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中國改革開放40年,平均每年GDP的增速為10%左右;如今我們已經進入5%-6%的時代,未來當我們的下一代成長起來時,估計中國GDP增速為1%-3%。這樣GDP的增速的差異會給創業帶來什麼後果呢?我簡單的描述一下,如果上一代、我們這一代、下一代分別在30歲開始創業,都投入了10分力量,結果卻會完全不一樣。

首先社會GDP的增速越高,代表這創業成功幾率越大,所以上一代從概率上來說是最有可能成功的一代。其次,上一代投入10分,取的的果實是20分;我們這一代成功,取的的果實是10分;下一代成功,只能取的5分甚至更少的果實。所以同樣的投入,獲得的收益卻是不同的。

當中國GDP增速降到1-3%時,基本階乘開始固話,創業創新的門檻會提高到一個極其誇張的地步。歐美本科大學生的創業率據統計不到1%,由此可見國內現在還處於一個較好的創業時代。


總結:出名要趁早,創業就現在。創業不是迫不得已的選擇,而是一個深思熟慮的結果。90後創業難是必然的,因為創業本身就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從2020這個時間點來看,現在創業確實比前30年要苦,但是也比後30年要甜。90後有創業想法的年輕人,還是不要辜負這個時代賦予你的紅利。

歡迎關注我@愛倒影的瓶,前百億股權基金投資人,實體企業創業者,熱愛分享自己在投資與職場中的思考。

愛倒影的瓶


以前,我們經常談論80後如何叛逆、難管,很少想到90後,感覺90後還在讀小學,中學,最多讀大學,還沒進入社會。突然間, 90後大量出現,且極具創意,思想成熟,是極了不起的一代人。

圖片源於網絡

90後的優勢

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代人是50後,基本一窮二白,沒有積累; 60後很幸運,趕上上大學和中國經濟起飛,現在依然是社會主流。70、 80後是50後的後代,父母給他們的傳承不多,且多有負擔:70 80後除了養活自己,通常還需考慮如何讓父母過的更好。而90後截然不同,他們的60後父母有很強的經濟能力和社會人脈,不但不需被養,還能幫到子女。

所以, 90後沒有後顧之憂,中國第一次出現了“可以幹自己想幹的事情”的一代人,這代人噴薄而出的創新力,會幫助中國進入一個極具創新力的年代。

圖片源於網絡

現在大多數人一提創業十個有九個是幹互聯網的,互聯網確實是好行業,這是一個新的商業業模式,但也僅僅是個模式,一提到互聯網幾乎人人都想做平臺,都要顛覆淘寶、打造成下一個京東,為什麼呢?因為一勞永逸嗎?也不是,好多人心氣太高了,創業說到底就是做生意,賣產品也罷,賣服務也罷,但我們要分清市場,我們到底能做成做好哪些東西。

圖片源於網絡

其實互聯網只是完成交易的一種方式,電子商務只是一種商業模式,平臺本質就是一個集中的百貨商場或者是個大中介。而我們真正的經濟硬實力在於我們的工業水平。沒有好的產品,我們在網上賣什麼?脫離了實業的電商都是在做白日夢。

而我們的市場裡其實並不缺少商業模式,我們缺的是過硬的品牌、缺的是過硬的質量,為什麼前兩年大批國人喜歡去日韓大購物呢?其實還是我們自主品牌的打造不夠,產品質量也沒有獲得大家的信賴。

圖片源於網絡

我認為我們新環境下的公司應當提高自己的自主創新能力。打造自己的品牌,與時俱進利用好網絡把自己過硬的產品推廣出去,並且做好服務,獲得消費者的信賴。只有不斷提升自己,擁有自己的獨特技術,和其他企業差距。創新理念形成差異化才能更好的脫穎而出。一家好的企業絕對少不了優秀的企業文化,新時期的企業一定要有自己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一家企業的靈魂,是全體成員共同精神的體現,將自己的企業文化推廣出去,和消費者產生共鳴,才好將企業更好的經營下去。

以上是我的粗淺看法還請路過大神不吝賜教,多多交流,謝謝!


鍾梁良


創業與年齡無關,關鍵是你是否適合創業,創業難不難取決於你的性格,家庭背景,人脈關係,是否有創業的智慧,超強的眼光和籠絡合作夥伴和員工的手段。

創業不是單純的說自己找到了一個項目,開始擼起袖子加油幹,你得把你自身的優勢劣勢都摸清楚,如果自己滿足創業的條件,那麼去創業,一點都不難。

如果你本根就不是創業這塊料,創業還是不要奢望,就像有人登高摘月一樣,屬於痴心妄想,自己的心理也會收到打擊。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307000a8e11e0e067e2\

熱愛果兒


我們是超級企業家,專注去企業家培養和企業服務。這個問題,我們有發言權了,很多經驗分享一下。

這個問題所90後創業難,非也。60後創業就不難了嘛,70後,80後創業就不難了嗎,不是,要創業,都有難度,沒有人能簡簡單單成功。如果你要說資源,王思聰的資源怎麼樣,那為啥熊貓TV到後面還是失敗了,創業這個事情就不是簡單有錢,有資源就行的事情。

創業的這個事情,需要積累,需要積澱。90後,很多人有衝勁是好事情,但是也不能太沖動。沒有對行業清晰的認識,沒有對市場理性的判斷,也沒有專業經營思路的培訓,簡單考察後就一頭扎進去,這樣的結果多半不好。

所以啊,不要簡單的下一個結論,也不要直接的肯定和否定,都研究研究,多看看,多學習學習,這個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要被少有的幾個案例誤導了,形成錯誤的觀念。

分享這麼多,歡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