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的越多,錯的越多,還不如不幹”,你怎麼看待這種行為?

質量與創新


1為誰而幹,這樣想的人出發點是為別人幹,所以長期下來覺得委屈。但殊不知在一次次的錯誤中總結經驗,反思自己。認知自己。完善自己

2.格局決定一個人的擔當,真的是怕錯不做還是沒有擔當呢,像這次疫情,如果沒有這些人的建議能有效的控制嗎?他們怕錯了嘛?考慮自己後果了嗎。

3.當然准許犯錯也是一種認可和尊重。授權不授責,也是每個管理人的必修課

4.抗壓沒能力強一點。走向社會沒人是誰的親人,你的錢也沒給別人花。所以不要因為做錯了承擔責任而抱怨


jackie144


說的太對了。幹,就有錯。不幹,沒毛病。能幹的,不如會說的,會說的,不如會拍的。但是,這些人始終共存。要不,誰幹活,所以那個乾的多的,總是挨批評。曾經一個朋友,找領導加派人手,領導總是推諉,結果辭了,之後領導找來三個人頂原來一個人乾的崗位。找誰說理去。


木木美美


確實如此,記得有一年,春節剛過,工地一樓房基礎拌三合土,(裝載機)二人工人撒白灰,其它工地都未開工,可項目經理,技術員都來了,24位,翻一遍說灰少再翻一遍,另一個又說灰少,一共翻了17遍,加了17次灰,總經理過來臭罵我們三個人,還質問我們三合土是三土一灰,還是三灰一土,冤不冤?


天天V5樂


我說一種思路,拋磚引玉。

團隊項目中,你在最後的環節,發現前面的工件有點問題,按制度應該是報告組長,返回重製。但你覺得這毛病不大,可以自行消化,再說了這也能提升整個項目的進度。於是乎,你自行消化了這個問題。

由此帶來的問題就是,前面環節不知道工件有問題,會時不時的再次出現問題。而你,就一直在額外付出,修正前面環節帶來的問題。久而久之,會有兩個結果:

1,你很委屈,自己多做了那麼多,領導也視而不見,傷心——出現了心裡落差。

2,由於你掩蓋了其他環節的問題,導致這個問題越來越大,以致於超出你的能力,你再也沒法修正它——問題爆發,要麼延期要麼加班,追責的話必然是你的錯。

總結一下就是:好心辦壞事。記住,好心不等於好結果,那真的還需要智慧。大型團隊項目跟小作坊不一樣,它必須倚靠全體努力才行,制度的存在和執行是必要的。

不是你“幹得多,錯得多”,而是,打從一開始就幹錯了,導致錯誤越來越加深加重而已。

另外多說兩句,人多了玩的就是制度,一定要順勢而為。


神州肥羊


這個問題得看用在何處。不是隨便可以用這句話來表述的。有一些事的確是幹得多,錯得多,不如不幹。

至於老闆用人就不一樣。任人唯賢的老闆萬里挑一。張口不罵奉承的。伸手不打送禮這樣領導老闆可以說是百分之九十九。馬屁精在老闆面前領導面前就是機靈之人。圓滑之人。這種人在領導老闆面前就吃香。而實際上這種其實就是沒有原則的哈巴狗。但是隻要老闆有領導就必然會有哈巴狗這是無可爭辯的事實。


蔣家元


出現這種抱怨只能說明公司的報酬機制不完善,獎懲制度不健全。有的人說是員工的三觀不正,但員工反映的卻是最真實的客觀情況。掌權者往往忽視掉自己的問題而一味地指責員工態度不端正品行有待商榷,活脫脫的一副資本家嘴臉。試想,如果公司因為缺人手而把任務強加到員工身上,導致員工身兼數職,那麼最直接的結果必然是工作效率下降,疲勞度增加,出錯率也會相應變多,這種情況下很難保證每件工作都做得完美無瑕。這裡又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公司有績效考核,一種是沒有。沒有的話都是死工資,出錯了不但捱罵扣錢還白辛苦半天,站在員工角度確實不如不做。即使公司有績效制度,那還分兩種情況,績效制度制定的是否合理?是否完善?員工多做的這份工作帶來的收益是否大於出錯後被扣的數值?換句話說,受累不討好的事誰願意去做?公司也不會做這種出人力還賠錢的合同吧?客況是員工呢?


此地無銀三千尺


這句話主要的看你是什麼位置,你在基層,做一萬件領導滿意的,你也沒錯,你就做一件事讓領導不高興,你也是錯的……最極端的例子,咱們黨的領導人,每天做那麼多事,有錯誤的嗎?再看看自己……你要是領導你也沒錯,不是領導,那就自求多福吧……


清明節生人


讓位置唄,怕擔責任怕背鍋,既然這麼怕又不想做事。那就讓給不怕背鍋,敢擔當的人唄?孫連城就是一個飯桶,很多人還在為他叫冤,可笑,不做事就滾唄。站著茅坑不拉屎還怪茅坑不夠高級?那麼多認等著上廁所呢。你嫌不舒服讓地方唄。


魚46321302


1.幹可能犯錯,不幹一定犯錯。道理就如吃東西可能生病死亡,不吃東西一定死亡。

2.幹事和犯錯有概率關係,但發生概率的大小取決於當事者的能力和態度。當你總犯錯時,恐怕要多檢查自己。

3.前述道理已經很簡單,但為何總有人支持這個“幹得多錯得多”的觀點?因為這是最能證明為犯錯客觀原因的理由,一般人是難以駁斥其中的悖論。


黃可耕


這是個大實話!不幹永遠出不了錯!幹!是出於本能,我就要這樣的性格。因為我們這一代人生於舊社會,長於新中國,受的是以毛澤東思想為主題的教育,宗旨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特別是困難時期,幹群一樣,人人平等,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雖然是艱苦,但心情永遠是暢快的!習慣成自然,有時候雖然有怨言,總覺得工作不能影響,你不幹會增加別人的負擔。現在恐怕是這樣想的人不多了!原因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