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程!!請帶著我們的惦念、眷戀,平安歸來……

傍晚的天津機場大廳熱鬧非凡,第五批准備出征武漢的天津醫護人員正在機場和親人告別。告別的團隊中,有老人擔憂的眼神,有愛人離別的眼淚,有孩子不放的小手,有出征醫護人員的不捨和堅定。

每個出征的團隊都有自己特殊的出征儀式,有的團隊拉起橫幅,有的團隊合掌鼓勁,送行的隊伍看似溫馨熱鬧,但隨著登機時間的臨近,出征的醫護人員們沒有了笑容,眼圈紅了,眼淚落了,分別的時刻就要到了。

19點20分,300名醫護人員踏上了天津飛往武漢的班機,在那裡開始他們和疫情的戰鬥。

啟程!!請帶著我們的惦念、眷戀,平安歸來……

啟程!!請帶著我們的惦念、眷戀,平安歸來……

啟程!!請帶著我們的惦念、眷戀,平安歸來……

啟程!!請帶著我們的惦念、眷戀,平安歸來……

從天津的“前線”到武漢的“前線”

“我是男的,又是黨員,還是呼吸科的,如果派人,請第一個派我去!”這是天津黃河醫院呼吸科主治醫師閻保偉在請戰書上寫的話。

在天津機場值機大廳,津雲記者見到了正準備出發的閻保偉。他是80後,河北邢臺人,大學畢業後就來到了天津黃河醫院工作。十幾年的執業經歷,又年富力強,從年前疫情爆發以來,閻保偉就成了單位抗疫的主力。而他的工作地點,就是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的隔離病房。

疑似病例的症狀,和確診病例高度一致,而和確診病例之間,就差一次核酸檢測陽性。同確診病例的工作環境相比,在疑似病例的隔離病房,兇險程度絲毫不低。閻保偉每天的工作,就是以“全副武裝”的狀態,做好被診斷為疑似病例患者的診療、觀察和疏導。

“有些疑似病例,經常表現出焦慮的情緒,有時候還出現過激言行,這時需要我們醫護人員耐心地疏導。告訴他們不要恐慌、我們是和他們在一起的,最後一定能戰勝病毒,戰勝疫情。”

“這次出征武漢,我一點也不緊張,我就是從天津的‘前線’,到武漢的‘前線’。”閻保偉告訴記者,“我的工作,就是呼吸科診療,去武漢支援,是我的職責所在!”

今天凌晨接到緊急馳援湖北命令的時候,閻保偉還在上著夜班。早上8點下班後,他來不及回家看女兒一眼,直接在單位參加緊急培訓和其他準備工作。行李來不及收拾,他讓愛人幫著送到了機場。

“還有幾天女兒就要過生日了,可惜不能陪她了。”閻保偉說。


忍住不哭的90後男護士

啟程!!請帶著我們的惦念、眷戀,平安歸來……

閻保偉(右)和王德忠

黃河醫院的90後男護士王德忠和閻保偉一起做著加油的動作。一個80後,一個90後,雖然在一家醫院工作,但認識剛剛半天,他們二人,是黃河醫院支援湖北4名隊員中的兩名。

93年的王德忠是天津寧河人,是黃河醫院重症醫學科的一名護士。在機場值機大廳,待出發的隊員裡面,雖然都戴著口罩,但王德忠俊朗、年輕的臉龐還是很突出。

“他很年輕,也很勇敢,比我小十歲呢!”閻保偉指著自己的小同事誇道。

談起自己的職業選擇,王德忠說,“這個職業很普通,但能幫助到很多很多人,我很喜歡自己的工作。”小王告訴記者,“科室還有好幾位男護士,我是第一批去湖北的,他們也都做好了準備。”

王德忠是重症監護室的護士,到了湖北之後,肯定是工作在最艱難的ICU,可能面臨著很多老年危重症患者,對此,他直言並不害怕,“我們平時的工作就是面對危重症患者,疫情出現以後,我們又做了很多演練和培訓,希望我去了能幫助到湖北的患者,也能減輕那邊護士的工作壓力。”

上午,王德忠跟在寧河的父母通了電話,說了十幾分鍾,“他們很支持我,也理解我。”

在單位出發時,女友哭了好久,王德忠一直忍著沒有哭。最後,大巴啟動,駛向機場,透過車窗,他看到女友還在抹著眼淚。


出征日也是女兒的生日

河北第二醫院的肖紅醫生安靜地坐在機場大廳裡,和周圍的熱鬧相比,她有些落寞,肖紅的眼圈紅著,在翻看孩子的照片。

今天是肖紅小女兒3歲的生日,但是早上接到醫院要出征武漢的通知,她只能給先女兒買了個蛋糕,簡單做了頓飯,無法兌現陪女兒過生日的承諾了。

肖紅的愛人是西青醫院的醫生,夫妻兩人都報名了支援武漢的醫療隊,肖紅首先入選了。醫院領導問她,有困難嗎,肖紅回答,沒有。肖紅給愛人打電話,說她要去武漢了,愛人回答,去吧。

簡單的承諾和回答,是愛人背後默默的支持,肖紅去一線戰鬥,兩個孩子只能留給愛人和老人照顧。

今天離開家的時候,父母特意把兩個孩子帶走,不讓肖紅面對和孩子的分別,這是肖紅第一次離開兩個孩子,兩個孩子還不知道,母親要去危險的地方戰鬥了。


等疫情結束了 就永遠不分開

大年三十的晚上,齊驍金和未婚妻劉秀坐在一起,兩人都說出了隱藏了幾天的秘密:“我報名了支援武漢醫療隊。”秘密說出後,兩人相視而笑。

齊驍金是三中心醫院的醫生,未婚妻劉秀是西青醫院的醫生,他們原本定於今年5月10日結婚,但疫情期間,兩個人放棄了準備婚禮,而是開始為去武漢做準備。

今年早上,劉秀接到通知,她要去武漢了,這個時刻,小兩口早就做好了準備。

齊驍金將自己的錢包給劉秀帶上,那裡是一張兩個人的合影。而劉秀交給了齊驍金一個任務——如何婉轉地將她出征的消息告訴雙方父母,“有點難辦,過幾天再說,能瞞幾天瞞幾天。”齊驍金說。

出發的時刻就要到了,進入安檢通道的前一刻,劉秀回過頭來,眼睛已經紅了,齊驍金說,雖然很擔心,但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等到疫情結束,他們要永遠不分開。


不善表達的丈夫 送來一束花

張先生捧著一大捧花,站在機場大廳裡,有點不好意思,今天,張先生的愛人要隨支援武漢醫療隊出發了,平日裡不會表達的他選擇了這樣的方式為妻子送行。

張先生在中國石油工作,常年在外,每年在家的時間不足三個月,疫情期間,張先生留在家中,本來好不容易可以多和妻子相處,但妻子卻報名參加了支援醫療隊。

妻子徐女士是和平中醫院的護理人員,有10年的護理經驗,她說,報名去支援武漢,是一個醫護人員和黨員的責任。

雖然不捨得妻子離開,張先生也很支持,但張先生知道,如果單位通知復工,他隨時也要離開天津,他們7歲的孩子可能在一段時間裡見不到爸爸和媽媽。


“等她戰勝歸來,我一定跪下向她求婚”

啟程!!請帶著我們的惦念、眷戀,平安歸來……

賀婧芳和愛人

在天津濱海國際機場航站樓內,一對顏值頗高的情侶時而相擁,時而低聲交談,男生手中捧著鮮花,女生穿著出征醫護人員統一的服裝。津雲新聞記者採訪得知,女生叫賀婧芳,今年31歲,是天津市和平區中醫醫院的一名護士,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賀婧芳覺得能支援武漢,是一件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我是共產黨員,又是一名醫護人員,疫情當前,我們必須衝在前面。大年初一的時候,我就跟醫院的領導報告,如果前方需要,我一定上。等待了這麼多天,今天終於出發了。”

賀婧芳說,自己這次出征,還沒有告訴父母,“父母在外地,怕他們擔心。能瞞一天是一天吧,如果打電話問的話就說最近工作比較忙。”不過賀婧芳表示,她相信父母是支持她的,“我們的大家庭中醫護人員很多,我表姐在杭州市人民醫院重症病房工作,表妹在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急診工作,都是一線的醫護人員。家裡人擔心肯定是會有的,一再囑咐我們做好防護,不過都是很支持的。”

賀婧芳的愛人告訴津雲新聞記者,二人原本定於正月訂婚,因為疫情,二人關於結婚的計劃只能推遲了,“訂婚和婚禮的日子都推遲了,她說作為一名醫護人員,家庭事小,疫情事大,我理解她。這次她出征,說不擔心是假的,但我相信他們一定可以戰必勝,勝必歸!我等著她,我還差我老婆一跪,等她戰勝歸來,我一定跪下向她求婚,舉行屬於我們的婚禮。”


“我給女兒寫了封信 希望她理解”

李花是寧河區醫院的一名護士,雖然不是共產黨員,但李花說,疫情面前,作為一名醫護人員,要以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在家裡待著,我不踏實”,“每個病人代表的是一個家庭,我們的家人等著我們平安歸來,他們的家人也在等待著。所以我就想用我專業的護理知識,幫助他們,讓他們儘快迴歸家庭,我們各個小家都好,這個社會就好了。”

啟程!!請帶著我們的惦念、眷戀,平安歸來……

因為李花和丈夫都在醫院上班,平日工作很忙,孩子放假後,就將兩個女兒送回了老家。大年初一的時候,夫妻二人都報名了支援武漢的志願活動,今天是李花出征武漢的日子,也正巧是兩個孩子回津的日子。“孩子們晚上六點到家,我下午三點就離開家了,沒能見她們一面,心裡很難受。但是我覺得也是好事,因為見了他們,我會有更多的不捨和眼淚,老想著這些東西,我就上不了飛機了。”李花提到孩子,眼中的淚花閃爍。

“媽媽,你不許去,你要是去了我就在家不好好學習。”李花為津雲新聞記者播放了一段大女兒發給她的語音。李花說,大女兒8歲了,因為自己要去武漢,大女兒一直在跟自己賭氣,“這麼大的孩子什麼都懂了,她會看新聞,知道疫情的嚴峻,很擔心我。我今天出門前給她寫了封信,告訴她媽媽為什麼必須要走,希望她能明白。”

啟程!!請帶著我們的惦念、眷戀,平安歸來……

媽媽寫給女兒的信


再見了我的長髮

在北辰醫院的出發隊伍中,胡雪、劉帥帥、楊美嬌三位小姐妹的髮型有些類似,又有些特別,仔細一問才知道,這是出發前,三個人剛剛互相剪的,可以看出“手藝”不是很好。

“因為單位裡只有小剪刀,剪出來的效果就差了些。”胡雪說,“我們知道長頭髮在那邊穿防護服不方便,我們就給剪掉了,等回來再養。”

啟程!!請帶著我們的惦念、眷戀,平安歸來……

啟程!!請帶著我們的惦念、眷戀,平安歸來……

胡雪在出發前把一頭長髮剪掉了

啟程!!請帶著我們的惦念、眷戀,平安歸來……

被問到剪了頭髮心疼麼,楊美嬌說“沒事”,可是她的長髮是從高中就開始留的,說不心疼也是不太可能的。

按照天津的“老例兒”,就是“正月裡不剪頭髮”,對此,胡雪哈哈一笑,說自己已經給舅舅發紅包了。

其實,胡雪在北辰醫院就負責發熱門診的工作,當時前兩批去武漢之後,胡雪就找到護理部主動報名,想去湖北支援。今天自己馬上要到湖北了,胡雪說:“危險肯定有,但是做好防護就可以了。”

幼兒園小朋友給“小宋”加油!

正在候機的北辰中醫院宋豔娟,手機微信的視頻聊天鈴聲想了起來,畫面上出現了宋豔娟的兩個同事,一位是平日裡一起吃飯出去玩、親如一家的小姐妹,一位是宋豔娟的“師傅”,她們不放心宋豔娟,於是趁著飛機起飛之前,與宋豔娟視頻聊了一會兒。

“我一定每一頓飯都吃,多吃多睡,放心吧。”宋豔娟的語氣中透著輕鬆。

啟程!!請帶著我們的惦念、眷戀,平安歸來……

而同事四五歲的小女兒也出鏡送祝福,告訴“小宋”,注意防護,注意安全,早日歸來。

為什麼叫直呼“小宋”,一旁看她們視頻連線的同事逗趣道:“他們倆差不多,沒有代溝,一點問題都沒有。”

宋豔娟說,醫院發出去湖北的消息後,她就一直關注,也報名了。今天接到了能去的消息,宋豔娟用了兩個字形容她當時的心情——激動!

90後的宋豔娟對於自己去湖北倒是一點也不緊張,可是她爸爸卻哭了。

“我從來沒見過爸爸哭。”說到自己爸爸的眼淚,宋豔娟依舊心態很好、“輕鬆”的口氣,“我爸爸哭我都沒哭。”

不過想必她知道自己要是哭了,爸爸就更止不住了。


津雲新聞記者 勞韻霏 陳慶璞 馬揚洋 霍豔華

攝影 馬成 戴濤 吳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