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懂得正視失敗,其實是父母不願意正視孩子的失敗

沒有不懂事的孩子,只有不懂事的父母。孩子的第一個老師是母親,是父親,是自己最親近的人。而對於父母來說,孩子又何嘗不是最好的老師呢?

孩子的一言一行,其實全由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反射。他們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就學習了。

孩子不懂得正視失敗,其實是父母不願意正視孩子的失敗

所以說孩子不懂得正視失敗,倒不如說是父母不願意正視孩子的失敗。前段時間,我表哥就被他兒子浩浩給上了一課。浩浩讀書的學校組織戶外活動,每對親子都要做一件作品帶去。老師在宣佈要進行戶外活動時就說過,作品參獎第一名獲得者可以得到親子游樂園門票。為此,浩浩特別興奮。

孩子不懂得正視失敗,其實是父母不願意正視孩子的失敗

因為父母經常出差,浩浩跟著奶奶長大,幾乎很少有機會去遊樂園玩。這次學校有免費門票,自然得盡力爭取了。三天時間,浩浩一放學就回家思考怎麼做好作品。父母工作原因,加班回家都很晚了。於是導致他們與浩浩待在一起的時間並不長,更加沒精力參與親子作品中了。懂事的浩浩覺得這事還得靠自己自力更生,玩遊戲的癮都沒了。

孩子不懂得正視失敗,其實是父母不願意正視孩子的失敗

兒子對一件事情的專注度,讓表哥簡直覺得不可思議。由於父子相處的時間並不對,他對浩浩的瞭解程度僅限於兒子喜歡的玩具,喜歡吃的東西。而精神方面,他還沒來得及探索。而這次親子活動正是一次絕妙的機會,一個更深層次拉近父子關係的機會。三天加班加點搗鼓出來的作品並沒有獲得一等獎,這讓浩浩十分失望。

孩子不懂得正視失敗,其實是父母不願意正視孩子的失敗

表哥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儘管沒有榮獲頭等獎,但三等獎已經很棒了。於是和表嫂一起商量,決定週末帶浩浩去遊樂園暢快玩一次。

在學校戶外活動比賽上的失敗並不是真正的失敗,相反,讓作為父母的他們看到了兒子的優良品質。

孩子不懂得正視失敗,其實是父母不願意正視孩子的失敗

失敗是各個不同的人用他們自己不同的價值觀去進行判定,而所謂失敗則是常見被認為不符合社會主流觀,無法為個人帶來利益。如何看待孩子和父母的失敗呢?又該如何去正視這件事情?

孩子不懂得正視失敗,其實是父母不願意正視孩子的失敗

第一:先弄清楚原委,別太偏激的去指責孩子

許多家長總是站在第一角度去看問題,大人的思維邏輯又容易想當然,不顧孩子的真實想法就直接定下結論。再舉個身邊人的例子,同事家的寶貝。這位小孩才剛上一年級,名字叫淺淺。某天下班剛進客廳就看到讓同事崩潰的一幕,孩子和二哈幾乎全身都溼透了。地板,沙發到處都是水漬,狼狽一地。她火氣瞬間就上來了,直接把孩子和二哈教育了一頓。

孩子不懂得正視失敗,其實是父母不願意正視孩子的失敗

孩子委屈不已,晚上爸爸回來耐心一問才知緣由。原來是大人不在家,二哈反常的上跳下串,使勁兒撓它的身子。淺淺覺得二哈很難受,又看到它跑去廁所,看著水龍頭。於是就以為二哈身上有什麼髒東西在咬它,得用水衝乾淨。淺淺的善良好意沒來得及解釋就被媽媽給誤會了,他覺得自己沒錯。

孩子不懂得正視失敗,其實是父母不願意正視孩子的失敗

第二:凡是別衝動,反向思維一波,照顧孩子情緒。

從這件事情可以看出,凡事別太沖動。如果站在大人角度,看著如同家人般的二哈難受,自己肯定也會想辦法解決。只是孩子太小,他沒辦法將所有東西妥善處理好。淺淺的出發點很好,作為父母來說,為何不多放大孩子優點,多照顧孩子情緒一點呢?從古至今一直有句話,講究道法自然。是非教育的觀念,沒有人生來就能做好。心性向惡的人教育出來的孩子,很大概率會養出一個同樣性格的人。而讓人心生美好的,只能是真正的愛。

孩子不懂得正視失敗,其實是父母不願意正視孩子的失敗

第三:教導孩子去解決問題

從嬰兒到成人,需要父母教導的事情和問題太多太多。兩歲走路,三歲過馬路,孩子的每一步都會邁向更獨立的里程碑。爸爸媽媽無法代替孩子去經歷人生的酸甜苦辣,畢竟他們是獨立的一個存在。教導孩子去解決問題比父母直接幫他們去解決問題要重要許多,這一點相信天下每對父母都懂。授之魚不如授之以漁,首先要確認問題。知道問題出在哪立候,再去引導解決問題的步驟。在這個過程中,讓他們自己去想辦法,而大人則僅僅在從幫助一下就好啦。

孩子不懂得正視失敗,其實是父母不願意正視孩子的失敗

孩子看到的世界,不是父母想讓他們看到的世界。請你們伸出雙手,推他們一把,讓他們自己去看世界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