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有“要想窮,搞大棚”的說法?

吳莊二哥


最近幾年我國農產品價格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居民要高價購買蔬菜、水果,而農民那邊卻是賠錢種植水果、蔬菜。現在是冬季,超市可以買到的蔬菜很多都是反季節的大棚蔬菜,整體價格還是很貴的,多數夏天一兩塊錢的蔬菜現在都要賣到幾塊錢,貴的時候甚至要賣到10塊錢一斤,按道理大棚蔬菜也就是多了一個大棚的成本,對於農民來講利潤應該還是比較理想的,可在農民中間卻流傳著一句話“要想窮,搞大棚”,意思就是種植大棚不僅不賺錢反而有可能要虧錢,實際情況真的是這樣的嗎?大棚真的不能搞了嗎?讓我們看看種植大棚的農民是怎麼說的。

筆者的二大爺是他們村裡最早種植大棚的那一批人,也帶領周邊一些農民賺到了錢,可是最近幾年每次去他家都能見到他愁眉苦臉的表情,跟我說的最多的也都是苦水,說現在的大棚不好弄了。筆者也說出了自己的疑問,平時在超市水果就不說了,大棚櫻桃一斤150元,便宜的大棚蔬菜也得5、6塊錢一斤,案例應該很賺錢啊才對呀?二大爺說出了種大棚的幾個難點:

1、天氣影響巨大

蔬菜大棚最怕的就是大風天氣和大雪天氣,大風天氣棚上的草簾子很容易被刮飛,嚴重時還可能傷及到下面的塑料布,一旦塑料布破了保溫效果大打折扣,冬季溫度上不去,輕者蔬菜水果減產,重者直接凍傷絕產。而大雪天氣雪下太大,就容易把大棚壓塌,這樣不僅大棚用不了了,連下面的蔬菜水果也全部都毀了,遇一次就損失慘重。

2、對於農民來講投資較高

按照目前比較新式的蔬菜大棚建設一個大棚的投資就要幾萬塊錢,而若是投資一個水果大棚更是需要十幾萬,要是還需要租地那成本更高,此外還有種子、化肥、農藥和人工等方面的投入,沒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大棚還搞不起來,若是搞起來遇到上面所說的災難性天氣可能全部的投入都打了水漂,原本可能家裡還有幾萬塊錢的存款,這麼一折騰直接成了負數,而這應該也就是農民所說的“要想窮,搞大棚”這句話的由來吧。

3、種植品種靠押寶

大棚蓋好了,下一步就是選擇種什麼了,一旦品種選擇不好最後也是賠錢的命運,如果跟風種植那就更難了,可能去年西紅柿賺錢,若是今年自己也種西紅柿往往價格就會下跌,反而黃瓜價格起來了,明年再種黃瓜可能黃瓜價格就跌了,反而是辣椒的價格起來了。這種總是跟在市場後面走,搞好了還能賺點辛苦錢,搞不好就是賠錢的命運。而農民所獲取的信息較少,無法走在市場的前端,所有賺錢只能靠押寶。

其實不僅僅是種大棚搞種植,還有搞養殖的現在的風險也是很大,搞小了吧不成規模不賺錢,搞大了需要承擔的風險又很大,總之現在的農民想賺錢真的不容易。


果然悠


要想窮,搞大棚,這個說法確實很有道理,大都種過大棚的人都是一把鼻子,一把淚,悔恨不以,更是賠的血本無歸,現在提起大棚都哆嗦,確實傷害太深。

我們村國家扶貧搞了14個大棚,第一年全部承包出去了,一個承包費是8000元,佔地面積1.5畝,我鄰居種你兩個,種植的黃瓜,病害嚴重,怎麼也治不好,最後全部死完,接著還是種植黃瓜,一場大雨全部淹死,第一年賠了6萬,人工不算。

最後大棚閒置了兩年,不要錢也沒有人種,再後來直接拆除了,因為還有老百姓的土地承包費,根本就拿不出來,現在還剩5個,外地人承包一年,賠了2萬走了,走的時候是偷偷走的,壓力罐都沒敢要,現在依然閒置著。

很多人說種地怎麼會賠錢呢?風險是很大的,特別的大棚,價格特別不穩定,現在全國各地大棚氾濫,只要說扶貧,大棚是首選,都是投資農業,現在的大棚處於供大於求的境地。

前年春節茄子下來3毛錢一斤,西葫蘆幾分錢一斤,今年的白菜7分錢一斤,大家說能不賠錢嗎?大棚投資很大,風險很高,投資的人力物力巨大,一家種一個大棚全家忙活,爹媽都跟著受罪,價格根本不靠譜,很多時候認為價格應該會高,結果是一分不值。

要想窮,搞大棚說的有點偏激,發財的佔比還是很大的,但是賠錢的也不佔少數,真正賺錢的咱們不瞭解,我們村有個大棚種植戶,今年已經種大棚8年了,還是一貧如洗,但是叫他說起來侃侃而談,其實家裡根本沒有錢,打工的都比他過得好,他種了四個大棚,天天親戚都幫忙幹,也沒有看到他賺錢。


大海傳媒


4、5年前,被一個朋友拉到山裡去搞了幾個月的大棚種植,投入並不大,租的是一塊山腳土地,20多畝,很便宜的,先試著種了一批小青瓜,當時的菜場批發價格1塊錢,第一季就收了 4000多斤,拉到菜場,原來說好的一塊錢卻變成了8毛,要不是先說過1塊,就只能賣6毛幾,把運費和人工費一發,虧是沒有虧,可也沒賺半毛,將近2個月白忙活了一場。

有了經驗,接著幹。種植不同品種,分批收穫。原來只請了當地一家兩口子,還比較輕鬆。品種一多,兩口子幹不了,得增加人手,又請了四人。一個多月後,差不多天天開始採摘,麻煩就跟著來了。這樣的幾框,那樣的幾簍,別說批發了,擺攤賣也不夠,不賣又不行,天天跑來跑去,油錢比菜錢多了好幾倍。末了,一結算,還好,除了地租,其他錢都賺了回來,就是沒剩下半分裝進口袋裡。正好趕緊把地轉租了出去,當初搭棚的鋼筋水管什麼的,下家比較通情達理,折算了個地租價格,完美脫身。半年時間,累死累活的,看到這個問題,終於賺了這麼段文字。


通用漢語研推


為什麼會有“要想窮,搞大棚”的說法?

“要想窮,搞大棚”,說的有些片面了。選擇好品種、有技術,還是能賺點錢的。但是也是賺的辛苦錢。我同事家就是搞大棚種植蔬菜的,沒少投資,也沒少受累,就是沒看見賺錢。

1、成本高。大棚建設的成本比較高,一棟大棚不算那些設施,光是大棚一個沒有一萬塊下不來。再加上塑料布、捲簾器、草簾子、棉被、增溫鍋爐等,這些零碎加起來沒有1-2萬下不來。再加上種植、管理這些生產活動需要的人工呢?都是成本。可以說,常規的大棚種植是典型的高投入、低產出的行業。



2、病蟲害情況較重。大棚反季節種植其實是風險比較大的,特別是反季節種植中因為大棚內溫溼度失衡,極易造成病蟲害的高發。特別是在我們東北,雖然說冬季有加溫設施,但是地溫卻上不來,對根系的生長有很大的影響,這也是為什麼反季節種植的蔬菜看起來都不水靈的原因。


3、不利氣象條件的危害。大棚種植最怕什麼啊?大風、大雪。一場大風可能塑料布就飛上天了,棚裡的作物葉子要麼全吹沒了要麼就全凍死了;

大雪呢?連續的低溫降雪天氣,棚內不見光,作物能長好嗎?而且這樣的氣象條件也是病害最易高發的氣象條件了。而且,可能一場大雪下來,棚子就塌了。這不是說笑,可能一場大雪、一場大風,所有的投資就打水漂了。

4、勞動力較為集中。不知道有多少在大棚裡種過蔬菜的。基本上到了成熟的時候,那就是大量僱工的時候。特別是像茄子、柿子這類作物,成熟的時候真是一茬接著一茬,真沒閒著的時候。這些人工都得算到最終的成本里的。

5、價格。農業生產對效益影響最大的就是價格。價格美觀效益就美觀;價格不美麗效益也不美麗。這是農業生產比較常見的情況。所以,一旦遇到種植的作物價格低迷的話可能都得扔地裡放爛了。


所以說,“要想窮,種大棚”,雖然說的有些片面或者武斷了,但是還是挺有道理的。畢竟大部分的大棚蔬菜種植戶都是這樣的狀態。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在我們這邊,農村是有這個說法的,不知道何時是從哪傳過來的,意思就是說:要想窮 種大棚,要想窮的快、大棚裡面種蔬菜,要想窮到家、大棚裡面種菜花。



後來我聽一些種大棚的老輩,說其實這幾句話,是一些種大棚戶和種大棚戶之間的酸話,也就是鬧笑話,我們平常可以觀察到每個行業都有類似的話。


具體是什麼意思呢?就是當時在大棚裡好多種菜花的,又趕上市場行情不好,價格太低,最後有幾家種大棚的賠錢了,戶跟戶見面時互相說的一種苦,這個只是一種玩笑,不必太在意,行行出狀元嗎,只要多經歷,經驗多了,付出多了,相信會有回報的。


燕趙蝸牛


這句話只是說對了一半,並不完全正確。因為在山東壽光縣大棚蔬菜種植己有多年曆史,並且農民因此而致富。在陝西渭南大棚水果的種植也讓農民掙了不少錢。在這方面,你若想更多瞭解,請關注本人頭條號(青山布衣人)。

那麼有些人為什麼會賠錢呢?大致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是盲目引進。有些地方不適合建大棚,有些對地方大掤的建設要求不同,風大的地方要建防風棚。當然突發的極端天氣,誰都沒脾氣。

2,是當地反季節農產品沒有形成規模,沒有成產銷一條龍。即使產品價格便宜,也沒客商。因為客商認為不方便,裝車,人工成本高,費時費力。比如,客商給形成規模的老產地代辦打一個電話,說清要貨品種,數量,級別。代辦立刻組織,很快發往市場。

3,是技術因素。老產區的種植戶,經驗豐富,理論加實踐,自然不是新手可比的。

在此,也給充滿熱情和幹勁的想引進新技術,新產品的朋友提個醒:引進之前對照以上三點,先考量一下,看看自己有多少勝算。

我說的對不對,請留言評論,便於相互交流。


青山布衣人


我不贊同樓主的說法。現在的鄉鎮。農村青年,政府鼓勵,政府鼓勵有為青年回家創業。一方面解決了留守兒童問題,一方面還有家裡,上有年邁的父母而走不開。選擇在家鄉創業。而作為創業的首選,也就是養殖或者是搞大棚種植了。像我們鄉鎮。大棚種植種的種類也挺多。像上海的小四季青蔬菜啊!麒麟西瓜。還有生薑。我們這裡叫生薑叫柺子。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不知道你們那裡生薑還有叫柺子的嗎?而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麒麟西瓜。在我們當地成立了農村農民合作社。而選擇農村合作社的話,相對創業大棚種植就簡單一些了。包括首期的。西瓜育種,土地租賃,還有一些大棚的龍骨。地膜化肥農藥。合作社都可以給創業青年墊資,解決了一些創業青年的後顧之憂,資金困難,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合作社也是很好的。 雖說合作社解決了一些好多問題吧。但是還有一些事情還是要自己親力親為的。也是相當辛苦的。種植西瓜。總之,還要有一些思想準備。像平地翻地給大棚扎龍骨。而大棚西瓜要比平時的季節性西瓜早出鵬兩個多月。而大棚的溫度也是相當的高。可以達到四五十度左右。勞動勞動強度還是很高的。


喜音樂愛分享


針對這個要想窮,搞大棚的說法本人是極為不贊成,對於那些有認同感的朋友們我不去反駁,或許因地而異經濟發展不平衡等原因造成的你們認同這種看法,但對於我生活魯北城市壽光市來說,種植大棚是農村最普遍的現象,也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具體能夠在大棚上面獲利多少我給仔細分析一下。


首先算投入成本,現在的大棚已經不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老久大大棚了現在的大棚基本實現自動化,自動捲簾自動控溫等,全部都是鋼結構,可以使用數十年,地表到大棚最底端的垂直距離少則5米,多則7米左右,冬天種植農產品基本能夠達到生長溫度,沒必要以前那樣利用熱源取暖。當然現在化規模化大棚的建設投入成本也是正當大的,最少最少也需要25-30萬,具體還要看大棚的大小深度結構等等,有的大棚的建設成本可以在市區購買一套120平米的樓房了呢。這個投入建設成本可是相當大吧!那麼有人就質疑靠種植農副產品就能夠收回成本還要增收嗎?答案是肯定的啊!


每年的冬季是壽光大棚種植高峰期,也是農民們一年收入的關鍵期,可以說當地的蔬菜價格直接撬動著整個全國蔬菜價格,這樣說是不是感覺有點誇大其詞了吧,其實不然啊,去年夏天當地遭受了百年難遇的洪澇災害,壽光南部地區是大棚集中區域也是受災嚴重地區,造成許多大棚倒塌損壞,短時間內無法恢復生產,造成蔬菜供應量不足,導致蔬菜價格上漲許多,其中最深刻的就是香菜價格漲到35元一斤,而且有價無貨。這足以看出壽光在全國蔬菜產量的地位了吧!菜農們在冬季主要種植辣椒茄子芹菜生菜黃瓜等幾類農產品,雖然早起貪黑忙活,但收入也是相當客觀的,每天幾百斤的採摘量就有幾千塊錢的收入,據權威部門公佈的數據來看,2017年的壽光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9249元,高於全省0.7%和全國0.4%,注意是可支配收入,如果算毛收入的話一個大棚全年市場價格一般的話最少也在8-10萬元,目前有好多年輕人都回歸農村種植大棚就是看到大棚帶來的經濟效益。加之政府政策性扶持和電商平臺的作用,還有農村特有的經濟合作社的建立,直接不用愁你的蔬菜沒有銷路。


目前噹噹地農民藉助大棚開始養殖經濟價值更高的農副產品,北部沿海地區開始實驗推廣大棚養殖南美白對蝦和螞蚱項目,有些地區也在搞種植南方水果,這些項目的實施給農民帶來的收入都是成倍增長的!藉助先進的養殖理念和技術手段,傳統的大棚種植帶來了又一次革命性改革,隨著國家對三農領域的大力扶持,對於年輕人來說大棚雖然閉塞,但確實實現自我價值的好的創作之地。

綜合上述分析來說,大棚本身都可以在全國推廣實施,也是國家打贏脫貧攻堅戰勝利的一把利刃,西至新疆西藏,東到東北三省,都是可以因地制宜紮根造福百姓的!


魯北老於


要想窮,搞大棚,要想窮得快,就搞大棚菜。實際上,這是近年來,這是隨著各種視頻App火爆而火起來的一句話。特別去年,蔬菜批發價走低,這一句話更火了。

然而,各種暖棚,嶗山棚,新式鋼構大棚越來越多。無立柱鋼結構大掤佔地一畝半左右,投資十多萬元。都準備受窮的嗎?顯然不是。還是看到了商機才發展的吧。在青島萊西,比較成規模的有有機甜瓜基地,大棚油桃基地,大棚葡萄基地。最早上市的,十幾塊的批發價格,也是令人心動的。

當然,大棚種植是非常辛苦的,棚內的高溫高溼小氣候,長年工作,對身體傷害很大。


張力山


這是我們那裡流傳的順口溜,基本和“要想窮,搞大棚”一個意思。

一旦你踏入這個行業,如果經營不善,基本上不到兩年就把你的激情和夢想擊得粉碎!

有的朋友可能搞不懂,大棚裡面種植反季節菜或者瓜類、水果類,現在人們生活好了,銷路也好了,價格也會水漲船高,怎麼會賠錢呢?

2015年的時候,與我老表合夥搞過兩個大棚,這個行業,不進入不知道,水太深了。(歡迎關注頭條號:農民老貓)

一是投資真的不小。老表專門出去學習了幾個月,開始搞的時候還從外地請了一個技術員,我只是出資,基本不參與,全是老表在搞,最初設想的很美好,自家的地,自己的土,搞一個大棚用不了多少錢,最初預算的一個1.2萬,建成後,一個大棚成本達到2萬。這還是建設大棚的錢,種子、藥物、各種工具還沒有計算在內。

二是種什麼就像押寶。到底種什麼才能掙錢,沒有一個人能給你一個明確的答覆,最後聽技術員的話,一個大棚種大辣椒,一個大棚種黃瓜,長勢挺不錯的,誰知到了春節上市的時候,菜價低迷,超市裡也就三元多一斤,菜商不斷壓低價格,直逼成本價,如果不賣,黃瓜瘋了似的長,一週下來,又粗又大的黃瓜就沒人要了,只能賠本給村裡面的一些小超市了。

三是忙的時焦頭爛額。雖然是自動捲簾子(由於成本高,沒裝自動噴水),但是活是真的不少,兩三天不見,草就長起來了,蟲子來了,一週整個大棚就全部傳染上了。結果,兩個大棚,搞的兩家子人都閒不下來,看著老表忙的四腳朝天,一家子都上了,我在外幫不上忙,只好讓老爸老媽也去幫忙,畢竟是合夥生意。真的不敢僱人,人工最少一天100元起步。

四是天氣影響真的很大。開始以為搞個大棚,老天爺就管不著了,現在想一想真的是想多了,期間颳了一場大風,沒有來得及放簾子,草簾子掛的一塌糊塗,不知道什麼東西吹起來了,把塑料佈劃了幾個大口子。天氣又特別的冷,大棚溫度達不到,只能點了幾個燃煤灶加溫,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蔬菜的生長。

從種大棚這件事我感到,任何一個行業都是利潤和風險相伴,不要看別人掙錢,還要看別人賠錢,幹什麼事情都不能只憑一腔熱血。

就像搞大棚,面積小的話,不成規模,不值得當成主業去做,也不能養家餬口,都是白忙活,面積大的話,風險也會成倍增加。

搞了兩年了,基本上還屬於交學費階段,不知道什麼時間能實現盈利,老表已經失去耐心了,給我透漏出要出去打工的意思了,正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