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鬱蔥蔥“翠雲廊”古柏到底何人栽

以劍閣縣城為中心,向南至閬中、向西至梓潼、向北至昭化的約150公里古驛道上,8000多棵古柏虯枝凌雲,蔥鬱成廊,被譽為“翠雲廊”。

不過,這些古柏到底是何時由何人所植,則眾說紛紜。

相傳主要有四種說法:一是秦始皇倡導所植。因為秦伐蜀中樹木修阿房宮,激起民怨,秦始皇命人在蜀道植樹以息民怒,因而古柏有“皇柏”“皇柏大道”之稱。

可是,先秦時期到處都是茂密的原始森林,秦人何以捨近求遠?況且,蜀地距咸陽1000餘公里,要用人工從陸路把木料運至關中大地談何容易?

二是蜀漢大將張飛倡導所植。“飛作巴西太守時,因傳達政務軍情羽書頻繁,令士卒植樹表道。”此說在民間流傳最廣,也有疑點。

巴西郡為漢末所置,治所在今閬中市,而劍閣、梓潼、昭化並不在張飛管轄的巴西郡。

三是古柏為宋朝所植。《宋會要輯稿》記,宋仁宗詔令:自鳳州至利州,劍門關直入益州道路,沿官道兩旁,令逐鋪路兵每年栽種所宜林木。但是,劍閣至閬中的驛道,並不在宋仁宗詔令植樹的官道上。

第四種說法,古柏是明代正德年間劍州知州李壁下令所植。任職期間,李壁大規模整修驛道並在路旁大量種植柏樹。植樹後,李壁還頒佈了保護柏樹“官民相禁剪伐”的禁令,經若干代人共同努力才形成了今天的“翠雲廊”。

據林業專家鑑定,現在的“翠雲廊”古柏樹齡一般在450—500年左右。從明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李壁任州官算起,至今剛好500多年,大體符合種植時間。記者 張庭銘 燕巧 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