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很多大企業都要開始生產口罩,比如富士康,比亞迪?

一晌貪歡聽夢語


口罩生產廠家無疑是今年的大贏家,新型冠狀病毒的爆發,讓口罩成為人們居家出門的必需品。

最近,富士康、比亞迪紛紛宣佈生產口罩,富士康預計在二月底可以日產200萬隻口罩,比亞迪到月底可以日產500萬隻口罩。

一大批企業開始生產口罩,這是一種市場的行為,是利國、利民、更利己的行為。

全中國14億人,只按7億人使用量來計算,一天需要消耗的口罩至少是14億隻,這個消耗量是巨大的。

2019年中國大陸口罩產量為50億,產值102億,其中用於病毒防護的醫用口罩佔比為54%。

按照上述測算的消耗量,全年產量也只夠用3.6天,由此可見,此次冠狀病毒的爆發,中國目前面臨著口罩缺口有多大。

有專家預測,2020年受病毒影響醫用口罩產值預計增長率可達28%,整個口罩產業產值將突破130億元,其實這個預計有點保守。

富士康、比亞迪等大企業投入資金生產口罩,將會提升醫用口罩的生產能力,可以大大緩解當前以及未來一段時間中國口罩產能不足。

另一方面,由於口罩生產技術相對成熟,生產線轉型方便,其產量與銷量巨大,具備薄利多銷的優勢,也將為企業帶來豐厚的利潤。

更為重要的原因,作為勞動密集企業,富士康等企業自身對口罩需求量巨大,富士康有120萬員工,比亞迪有22萬員工,按每人每天兩個口罩計算,富士康每天需要240萬隻,比亞迪每天需要44萬隻。

如此大的需要量,想在當今市場上完成採購是非常困難的。

因此,無論是從支持全局防疫需要,還是從自身經濟利益以及保障企業員工健康,維持穩定生產秩序的需要,富士康等企業生產口罩都是非常正確的投資決策。


財務意識流


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上天空。毫無疑問,當下口罩已經成為最大的風口。


上汽通用五菱、富士康、比亞迪等大企業都開始著手生產口罩,中石化也有意收購設備進行生產。


商人逐利,企業生存也要追逐利益,但是生產口罩則有更多原因。


一、當下口罩需求量巨大,產能嚴重不足,甚至已經成為企業復工的最大障礙

之前沒有疫情時,口罩需求不大,不用太多企業就可以滿足需要。當疫情發生後,不僅一線的醫護人員需要每天更換口罩,廣大人民群眾外出也需要口罩,尤其是企業逐步復工後,每天的口罩需求量數以億計。

在這種情況下,單純依靠原來的口罩生產廠商已經不行了。越小的工廠往往設備越落後,產能低,品質差,再加上一些人渾水摸魚,製造假冒偽劣口罩流入市場,造成安全隱患。大企業有著更嚴格的管理制度,只要設備到位,人員經簡單培訓後就可以快速形成產能,紓解需求難題。


二、在市場受到影響時,大企業也要考慮生存發展,口罩可以是當下很好的國度項目

口罩的成本很低,一隻醫用外科口罩的成本不會超過0.3元,但是市場上普通消費者能買到的價格現在已經動輒超過2元。更不用說N95口罩了,成本不到2元能賣到20元甚至更高。

對於大企業來說,口罩生產技術難度低,利潤豐厚,還能幫助國家,此時加入生產行列就非常明智。

樂觀看三四個月疫情就會結束,但是也要考慮反覆的可能性,因此在較長的時間內口罩需求量不會減少,半年內需求量能夠超過百億。


三、大企業生產口罩,也是在盡一份社會責任

當下口罩稀缺,很多市民不得不外出時戴的都是缺乏防護作用的口罩。在空曠的場所還好,在人員較多的室內就有很高的風險。

一些商家追逐利益,用毫無防護作用的廉價口罩當作醫用口罩出售,從而謀取暴利,讓無數人置身風險之下。

大企業生產口罩能夠在最短時間內支援一線醫護人員,滿足前線需求後還可以供應人民群眾,為社會增加一份安全保障。


財智成功


這也不奇怪。還記得上世紀很多一個企業就是一個小社會,裡面醫院、副食工廠啥都有,供給自己內部人和外部人使用。

現在疫情還沒有過去,未來還需要長期追蹤和防治。自己上一個廠,先給自己用,再對外出售還賺錢不也挺好。

另外除了富士康和比亞迪之外開始生產口罩,不少石化、服裝等行業企業也都轉產口罩,甚至上汽通用五菱等電子、汽車行業企業也都開始生產口罩了。

富士康從來沒幹過虧本生意,這個事情是在疫情中已經籌備好的,等公佈的時候都準備開始量產了。大家別覺著一個電子代工的工廠,就幹不了口罩生產這個事兒?生產口罩需要有多少技術含量?大家這段時間待在家裡,不是看到很多在家裡就可以自制口罩的方法嗎?這絕對比帶加工組裝蘋果手機要簡單。

他們都擁有龐大的廠房、生產線,技術實力強,員工數量也都非常龐大。要轉產口罩,原有生產線的很多通用設備都可以直接使用,只需要採購些口罩的專用生產設備就可以馬上投入生產。

富士康和比亞迪內部有著長遠的需要。在全國有上百萬員工,從未來長期發展形勢分析,將來口罩及相關公共健康物品的儲備和使用,也將是這種巨型工廠的日常管理內容之一。所以建設一個口罩廠和消毒液廠,也是適應未來長遠管理需要。

有著很多扶持政策,開口罩廠和消毒液廠可是會非常賺錢的。為了應對此次疫情,國家還出臺了很多優惠扶持措施。其中針對衛生健康用品的企業,有著中央財政貼息,他們可以獲得不高於年化1.6%的貸款扶持,另外還可以免所得稅和增值稅。那我們可以想想,富士康和比亞迪新開此類的生產企業,可以免除掉多少稅收費用和獲得貸款扶持啊!生產出來的物品又可以給自己員工用,也可以對外出售。這種一舉兩得的事情,誰不幹呀?

還有著政府採購的承諾,未來會長期穩定盈利的。在富士康和比亞迪給公眾的聲明中,也解釋到這是當地政府未來要定點採購和協商的結果。那麼就說未來這些工廠的產品都可以進政府採購目錄,這不就變成一個旱澇保收的業務嗎?

另外,今年可能對於新款高檔手機的需求量會減少,這兩個月對我們居民的消費影響非常大。富士康可以通過口罩廠和消毒液廠,轉化一部分工人,成為新的口罩工,降低失業解聘員工壓力。

從未來商業賺錢角度、從自己的管理長遠需要、從化解員工失業壓力,這幾方面都是划算的。那為什麼不去幹呢?大家要想清楚,富士康老闆也是個商人,人家的目的也就是賺錢,我們千萬不要想的美好了,當年就是因為這樣才上過李嘉誠的當啊!

德先生講金融和理財由專業變得通俗。跟隨德先生得到最簡單的答案和最實用的解決之道。覺得好關注我!再多點點贊。點點下面廣告,讓德先生再賺點錢!


勻楓財技大兜底


其實現在很多企業跨行業開始生產口罩都是非常正常的,類似富士康和比亞迪等企業都開始大量生產口罩,主要是由於以下幾大原因。

原因一:國內緊缺口罩

口罩其實對於市場並非是一種必須品,但是由於肺炎事件,導致全國各地都是緊缺口罩,很多企業為了搶奪這個市場,開始轉型生產口罩都是非常正常的。大家可以想一想,反正只要生產出來的口罩是達標的,根本沒有任何庫存,生產出來的口罩馬上可以變現,當然很多企業要趁機生產口罩。

原因二: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湖北是疫情嚴峻城市,對於湖北是非常緊缺口罩的城市,很多一線工作人員都是非常緊缺這個口罩的,很多企業為了幫助湖北走出困境,很多企業儘管耗資生產口罩,只要生產出來的口罩都會第一時間寄送到湖北,正所謂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各大企業都開始動員幫助湖北渡過難關。

原因三:響應政策扶持

現在國內各大城市都是非常稀缺口罩,從而政策鼓勵各大企業生產口罩,為了就是緩解市場對於口罩的緊張程度,以及為了打贏這場戰。政策已經明顯表態了,各大企業生產出來的口罩,如果到時候用不完的,將會有相關部分進行收購,進行兜底,這就是從而會讓各大企業生產口罩有了動力,有了積極性。


口罩是當前國內各大城市最為稀缺的一種東西,既然市場需求量大,很顯然各大企業肯定會抓到當前的需求量,以最快的速度生產出來,然後可以把這些口罩都是變現出來,並不會出現庫存,這個利益相信大家都是可以看到的。

總之當前各大企業加速趕工口罩,以上三大原因就是會帶動類似富士康,比亞迪等各大企業開始生產口罩的真正原因。


老金財經


疫情爆發以來,口罩是越來越難買了,現在是一罩難求的局面。多數地區要求企業可以在2月10日復工,可是必須要按照要求做好安全防疫工作。人人戴口罩就成了必備的要求。

按照現在一次性醫用口罩一天8小時工作換兩次的規模,一個3000人的工廠,至少要準備6000個口罩。現在平價的口罩基本買不著,即使是青島市政務App預約的口罩都兩元錢一個了。這樣,一個3000人的企業,相當於一天增加了1.2萬元的成本。如果是在中國有66萬職工的富士康一天需要132萬口罩,一天的成本價是264萬,一個月可就近億了。更何況,這麼龐大數量的口罩你能備齊嗎?

據工信部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黃利斌2月2日介紹,中國口罩產能約為每天2000萬隻。2月3日左右,大約恢復了1480萬隻的產能。但是,能夠供給一線醫務人員的N95口罩產能僅有11.6萬隻,其他醫用口罩998萬隻,普通口罩471萬隻。

現在不少地區都發布通告,表示普通人並沒有必要在日常生活中戴N95口罩。青島市出臺置換政策,表示一個N95口罩可以置換10個普通醫用口罩,用於支援抗疫前線。

央視採訪中國醫藥集團董事長劉敬楨的視頻中,劉敬楨表示,中國生產口罩的速度已經很快,僅需0.5秒/只。然而口罩生產出來之後,還要走一個解析、消毒的流程,一般需要7天到半個月。“也就是說,大年初一加班生產的那批次口罩,可能今天剛剛上市!”



目前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數量仍然快速增多,每天都會新增三四千。現在的情況下能人們復工復產,必須需要大量的口罩產能。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參與到口罩生產的過程中來了。2月6日,中國石化在官方微博上表示,公司有原料熔噴布,亟需口罩機增產口罩抗擊疫情。工業富聯已經開始導入口罩生產線,2月5日順利實現了試產,正在申請產品資質認證,相關產能可能在2月底達到日產200萬隻。上汽通用五菱表示,已經開始設置14條口罩生產線,其中4條為N95口罩生產線、10條為一般醫用防護口罩生產線,日生產量預計達到170萬個以上。



企業能夠積極行動起來,也是跟國家的支持離不開的。2月6日黑龍江宣佈對列入國家和省確定的省內疫情防控急需物資生產企業名單,生產口罩等緊缺物資的企業,1月1日以來新增流動資金貸款給予5%貼息支持。一年貸款利息才有多少?而且黑龍江還對對新增生產設備投資額給予50%補助等優惠政策。同時,國家工信部一直在新聞發佈會呼籲,國家將對口罩產能採取兜底政策,疫情過去之後,將對企業多餘產能進行收儲。企業可以完全放心擴大生產。

另外,進口口罩成了最主要的口罩來源。中國在世界各地的海外華人,瘋狂掃貨支援我國抗疫行動。2月5日,海關總署綜合司司長金海介紹,1月24日以來,全國海關共驗放疫情防控物資3.77億件。其中,進口防護用品3.67億件,包括口罩3.28億隻、防護服385.4萬件、護目鏡62萬副、醫療器械共45.3萬件。現在問在日本的朋友,表示他們在周圍的藥店都買不到口罩了。

現在企業組織進行口罩生產有三大好處。第一,滿足自己員工的需要,比如富士康,一天口罩需求量要達到100萬以上的話,除了自己生產,別人幾乎無法解決。第二,為了社會責任。每日2000萬的口罩產能即使全部恢復,也不夠全國14億人使用的。一些必須要上班出門的人員,沒有口罩是不行的。如果真能做到一次性,一天口罩需求量肯定要達到數以億計。人們帶多次重複使用的口罩,也實在是不健康,多生產口罩也確實是為了社會責任。第三,追求利潤。過去,一隻普通醫用口罩的生產成本不足三毛錢,現在至少價格兩元。一隻N95的醫用口罩,生產成本也就兩元錢左右,現在供不應求。短時間內,口罩的價格不會降下來,而且國家已經明確要進行產能兜底,相信這種不虧本的買賣人人都願意做。

所以,未來我們的口罩產能肯定要成倍的增加才能夠滿足需要。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參加到口罩生產中來的。


暖心人社


我認為這些企業生產口罩有以下原因

這種做法是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治的大背景下,基於落實當地政府要求,迅速應對疫情所需。

口罩的生產並不複雜,原料供應沒有問題,生產線轉型快,工藝也成熟,很多紡織企業,可以一夜之間由服裝生產線改為口罩生產線,速度是相當快的。.

在目前疫情防控階段,口罩的需求量是很大的,醫護人員,患者,普通老百姓,對口罩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而庫存和目前口罩生產企業的生產能力是遠遠不能滿足現在這個階段人民需求的。

即便如此,可能也無法滿足目前市場的需求,市場上想方便買到大量口罩幾乎是不可能的。

而富士康上海工廠的工人總人數預計達到20萬人,全國各地工廠的工人規模更是多達百萬級,比亞迪目前員工總數超過20萬人,按照當前的防控標準,防疫物資需求巨大。口罩需求很難通過社會渠道解決。

這個時候,比亞迪,富士康等企業生產口罩,一方面可以滿足自身企業員工的需求,這樣大家上班都可以戴口罩了,避免疫情的傳播,也為社會減輕了負擔,如果富裕,還可以到市場銷售,滿足市場的需求。

2月5日,富士康官方微信公眾號宣佈,啟動生產線生產口罩並於2月5日實現試產,這條生產線預計可日均生產10萬隻口罩。預計到2月底,整個車間日產可達200萬隻。這樣一來,不僅將最大限度滿足集團員工防疫需求,還課視情況對外支援輸出,滿足社會需求。

比亞迪的做法則更讓人溫暖:首批緊缺物資將定向捐贈給特定人群,如司機及志願者、空乘人員等。後續將結合情況,對外平價供應,助力打贏病毒戰。


禪壹


響應國家號召,“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第一、口罩稀缺!

我們要知道,中國目前是一個14億人口的大國,並且在這個非常時期裡,口罩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

按照目前正常口罩廠家的生產速度來看,每天要生產出滿足14億人口消耗的口罩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事。

更何況,對於那些在一線的醫護人員、警衛人員來說,他們的口罩更加是一天需要換好幾個的需求。

所以,在這樣供不應求的情況下,許多大企業都要開始生產口罩,真的是明智之舉。

第二、口罩成本走高,導致價格攀升!

口罩乃目前稀缺物資,更有許多地方的口罩飆升了好幾倍的價格,讓許多群眾望而卻步。

所以,大企業的加入,可以大大降低成本,還平價於民!

這不僅能夠給國家,給人民減輕許多壓力,也可以給自己的企業提供一些“微不足道”的利潤。

我認為對於此現象來看,一定是利大於弊,奉獻高於索取的。

可以說,目前我們處於的是一個對抗疫情的嚴峻週期,口罩成為了每一個市民“戰鬥的武器”。

既然,我們做好了與病毒做抗爭的準備,就自然不能少了“武器”啊!

也正因為像富士康,比亞迪這樣的高產能企業加入了隊伍,才能讓我們更有信心打贏這場仗。

第三、黑心商人以假亂真,危害群眾!

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

在目前市場急缺物資,口罩的情況下,確實也給了許多不法之徒有利可圖,發國難財的機會。

這不經損傷了人民的利益,更嚴重的是會導致二次傳染的風險。

因此,像富士康,比亞迪這樣的優質起亞加入口罩的隊伍,其實也是為人民提供“安全口罩”的一種保證。

最後,我們揭露下那些“壕無人性”的家口罩信息:

  • 1、1月25日,浙江義烏700萬假3M口罩即將流入市場;

  • 2、有商販半天內將106萬隻假冒劣質口罩銷售一空,獲利45萬;

  • 3、深圳有藥店銷售“二手口罩”,已賣數萬只;

  • 4、1月30日,佛山查獲17.5萬假N95口罩;

  • 5、2月4日,北京查貨假3M口罩2.1萬隻;

  • 6、自1月底,北京連續破獲6起製售假冒防護口罩案件,共刑事拘留29人,查扣假冒口罩17萬餘隻。

你們的良心不會痛嗎?這個時候還想著賺黑心錢,你們的孩子知道了,能原諒你們的所作所為嗎?


關注張大仙,投資不迷路,感謝你的點贊和支持。


琅琊榜首張大仙


2月6日,富士康官微發佈消息稱,富士康要增加口罩生產線,並與2月5日順利實現試產。而且,像富士康一樣跨界生產口罩,為國家抗擊肺炎病毒做出自己的努力的還有很多大企業,像中國石化、寶駿汽車、上海通用五菱等等,他們都在緊鑼密鼓的增設口罩生產線。為何這些大企業要跨界生產口罩呢?



眾志成城,抗擊肺炎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

國家有難,匹夫有責!此次疫情是全社會的災難,如果不想事態繼續擴大,那麼我們整個社會都應該行動起來。而作為大企業,更是社會的中堅力量,在災難面前,他們義不容辭的站出來獨當一面。

為了落實當地政府的要求

疫情面前,人人有責。尤其是當前醫療物資奇缺的情況下,政府要求大企業站出來協助國家共渡難關。大企業有責任有義務來配合政府,服從政府的臨時調配。



對於大企業來說也不無壞處

此次疫情關乎整個社會,只有早日消滅病毒,國家才能讓企業復工。面對口罩稀缺的情況,大企業也開始生產起了口罩,正是為抵制疫情作出了自己的努力。

而且,大企業新增的生產口罩的生產線只是企業新增的,只是暫時落實當地政府要求,針對疫情的應急手段。一旦疫情過去,企業的主要生產範圍是不變的。

大企業有能力在短時間內建立起口罩生產線

大企業有能力、有資本在短時間內建立合格、合法的口罩生產線,為醫療前線提供奇缺的醫療物資。

綜上所述 ,就是當下富士康、比亞迪等大企業開始生產口罩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為了早日戰勝肺炎病毒。


墨雪問心


由於疫情影響,現在全國口罩急缺,即使海內外華人以各種方式從國外搶購口罩運回國內,也滿足不了需求。口罩線上線下皆脫銷,廣州、杭州、廈門等城市甚至開啟了限量“搖號”模式。

在這種情況下,不僅口罩生產企業放棄春節假期,加班加點生產保障供應,不少石化、服裝等行業企業也都轉產口罩,甚至富士康、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等電子、汽車行業企業也都開始生產口罩了。

其中比亞迪預計將在2月17日前後量產出貨(口罩產能本月底可達500萬隻/天)。生產的首批緊缺物資將定向捐贈給特定人群,如公交車、出租車、網約車的司機以及志願者、機場及空乘人員等群體,後續將結合情況,對外平價供應。

富士康、比亞迪這樣的製造業龍頭企業,這個時候生產口罩的原因有很多。比如:

一、富士康、比亞迪廠房、生產線、員工多,易於轉產

作為大型製造業企業,富士康、比亞迪等企業擁有龐大的廠房、生產線,技術實力強,員工數量也都非常龐大。要轉產口罩,原有生產線的很多通用設備都可以直接使用,只需要採購些口罩的專用生產設備就可以馬上投入生產。

作為電子企業,富士康、比亞迪車間的衛生、無塵、無菌要求也符合口罩市場的要求。

戰爭狀態下,大型製造業企業都是可以隨時生產軍工、軍需用品的。對於富士康、比亞迪這樣實力強大、技術儲備充足的大企業,生產口罩算是殺豬用牛刀,只要想生產,隨時可以轉產。當前口罩已經是戰略物資,他們生產口罩是應對疫情的快速反應。

二、口罩已經是現在市場最大的需求

正常情況下,富士康、比亞迪生產的電子產品是市場需求最大的品種。從電池、手機、汽車零部件、到各種模具、電子設備,兩家公司幾乎能生產所有規模化的工業產品。

但疫情當前,現在全國上下最急需的就是口罩了。口罩的生產缺口極大,也是當前防疫的關鍵。這種情況下,富士康、比亞迪生產口罩既是從企業商業盈利角度出發,也是為社會救急,愛國生產。

2月8日,世界衛生組織表示,世界正面臨口罩和手套等個人防護物品的長期短缺,目前的需求量是正常水平的100倍,而價格則是正常水平的20倍以上。庫存幾盡,積累的訂單達到4-6個月。

三、生產口罩也是富士康、比亞迪自身生產的需求

富士康在內地員工有近70萬人,比亞迪則有超過22萬員工。作為兩家員工數量規模極大的製造業企業,兩家公司本身對於口罩的需求量也非常大。一次性口罩的使用時間是4-6個小時。假設每個員工每天使用兩個口罩。那麼富士康每天自家員工就要使用140萬隻口罩,比亞迪每天自家員工需要44萬隻口罩。

這麼龐大的口罩需求,是很難在市場上購買得到的。我國口罩的現有產能極限每天為2000萬隻,這2000萬隻口罩現在要供應抗疫前線的醫護工作者都捉襟見肘,普通百姓現在託關係高價都買不到口罩。

富士康、比亞迪從公司正常生產的角度,也只能選擇自己生產口罩了。畢竟沒有口罩的話,他們龐大的製造業工廠根本就沒法啟動。

富士康對於生產口罩的公告就作了解釋,“新增從事醫用口罩的生產,是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治的大背景下,基於落實當地政府要求,迅速應對疫情所需;目前預計2月底可實現日產200萬隻的產能計劃,優先用於富士康科技集團近百萬員工內部生產防疫保障;不佔用社會資源,為民眾口罩需求騰出空間;未來視情況積極對外支援輸出,為當前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支撐。”

隨著2月中旬前後大規模復工、原料供應和物流逐步恢復,加上新口罩自動化生產線不斷投產,2月底每天能生產各類口罩上億隻,再加上進口部分,就能滿足當前生產生活的的需求。

-------------------------------------

歡迎關注 上林院:楊飛,經濟學博士,高校教師,關注財經事件與產業經濟發展。


上林院


富士康生產口罩主要是滿足員工防疫需求,在這個基礎上將對外支援。

2月7日,工業富聯也發佈聲明稱,公司主營業務未發生變化,新增從事醫用口罩的生產,是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治的大背景下,基於落實當地政府要求,迅速應對疫情所需。目前首條日產10萬隻口罩生產線尚處於試產階段,產品資質認證尚在申請中。

此外,鑑於口罩的使用安排和用途,預計對公司經營業績影響較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