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理解“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這句詩?

zpeng0815


晏幾道是北宋第一痴兒,是第一痴情男子,更是失戀天王!


這是晏幾道最著名的愛情詞。這也是晏幾道從別人的詩歌中偷來的句子,但經過晏幾道在詞中營造的迷離的氣氛,反倒讓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這句詩,成了千古絕唱。

在欣賞晏幾道的這首詞之前,我們來看看這位著名的晏家公子。

晏幾道他爸是晏殊。晏殊是北宋的宰相,是文壇領袖,是詞壇大家,是學生弟子佔據朝廷高位的人,做晏殊的兒子,是一件既開心又煩惱的事情。開心自不用說,晏幾道只要願意,可以說他能掌握絕大部分的官場的資源。要數煩惱,那就是他老爸太優秀太有才,他的兄弟親戚朋友也太厲害,這讓 晏幾道有點自卑。

但晏幾道絕對有不自卑的資本,那就是他在詞壇的成就。他與他老爸並稱大小晏,是宋詞婉約派的大家,甚至有人說,晏幾道的成就要超過晏殊,超過歐陽修。

晏殊最大的特點就是太有愛了了,太沉溺於愛情了。他看輕世界上除了愛情的一切。在他的世界裡,只有思之不得輾轉反側的愛情以及對這些無疾而終的愛情的追憶,其他都沒有任何意義。所以在《小山詞》的兩百多首詞中,滿是情痴的夢囈和哀愁。


晏幾道是個痴情男子更是個純情公子。他在《小山詞》自序中說:“始時,沈十二廉叔、陳十君寵家,有蓮、鴻、蘋、雲,品清謳娛客。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諸兒。吾三人持酒聽之,為一笑樂。”由此可見,朋友家的幾個歌女曾經在晏幾道的心裡掀起過層層波瀾。“蓮鴻蘋雲”四大美女的一顰一笑,婉轉生姿,她們的一歌一舞,深深鐫刻在多情公子的心底。自此,在晏幾道的精神世界裡,再也容不下其他東西,唯有對這四大美女的愛戀和離散之後的追憶。晏幾道深情地給她們寫情詩,無數次在夢裡與之相會,然後在夢醒之後悵然若失。

他給小蓮寫下了《破陣子》:“柳下笙歌庭院,花間姊妹鞦韆。記得春樓當日事,寫向紅窗夜月前,憑伊寄小蓮。絳蠟等閒陪淚,吳蠶到老纏綿。綠鬢能供多少恨,未肯無情比斷絃,今年老去年。”時間飛逝紅顏易老,在晏幾道的想象裡,小蓮定是一天天衰老下去。送小云的《虞美人》:“秋風不似春風好,一夜金英老。更誰來憑曲闌干,惟有雁邊斜月、照關山。雙星舊約年年在,笑盡人情改。有期無定是無期,說與小云新恨、也低眉。”約好的見面之期或許已成無期,真的成了“君問歸期未有期”。送小鴻的《虞美人》:“小梅枝上東君信,雪後花期近。南枝開盡北枝開,長被隴頭遊子、寄春來。年年衣袖年年淚,總為今朝意。問誰同是憶花人。賺得小鴻眉黛、也低顰。”“年年衣袖年年淚,總為今朝意”,可見晏幾道對小鴻的思念至深。

而四大美女中,晏幾道最喜歡的就是小蘋,而送給小蘋的《臨江仙》,也成為他至今流傳的最有名的詞篇。


夢後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大凡多情的人,都喜歡做夢,大凡現實中不得意的人,同樣喜歡做夢。所以,我們在詞的發展史上,有幾個特別有名的喜歡做夢的詞人。比如晏幾道,比如秦觀,比如李煜,還有清代的納蘭容若等。因為對悲傷的失意的人來說,做夢是最好的解脫方式。因此,晏幾道上闋寫夢斷酒醒之後的眼中所見,樓臺高鎖,簾幕低垂,陰鬱中透著悲傷。晏幾道老爸晏殊在同樣的場景中寫道,“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境界宏大,寫的是留不住流逝時間的悵惘,而晏幾道想到的卻是春花散盡,燕子雙飛的淒涼。“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是千古名句,但並非是晏幾道的原創。此句原出自五代詩人翁宏的《春殘》:“又是春殘也,如何出翠幃。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寓目魂將斷,經年夢亦非。那堪向愁夕,蕭颯暮蟬輝。”這首詩寫女子在暮春時節思念愛人,其“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之句,固然清秀自然,但被淹沒在其他文字之中。而經晏幾道的巧妙借用,頓成千古名句。譚獻《譚評詞辨》評這二句詞為“名句千古,不能有二”。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西風悲畫扇”,晏幾道是個多情種子,他和歌女們的交往始於一見鍾情,而終於不知所蹤。在詞中,他回憶起與小蘋的初次相見的場景。這是個清純如水的姑娘,那時的她衣著清涼,薄若輕紗般的兩重心字羅衣,頗具曖昧的暗示意味。在行雲流水的琵琶曲中,晏幾道聽到的不是“巍巍乎高山”,也不是“洋洋乎流水”,而是小蘋對自己的相思之意。這種自作多情的心理狀態,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曾有過,舞臺上光彩照人的女明星,偶然驚鴻一瞥,我們的心裡似乎觸電一般地感應到,彷彿女明星的秋波是為你而來,心已經為你所屬。豈不知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小蘋職業性的放電和微笑,卻已讓晏幾道魂不守舍,晏幾道又一次一見鍾情了。

他回憶起那晚的情景,清輝瀉地,明河共影,月光下的小蘋是如此的美麗。但最後彩雲般美麗的小蘋踏月歸去,只留下詞人一顆熾熱的心在漸漸冷卻。正如馮煦在《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中說的那樣,“淮海、小山,古之傷心人也。其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求之兩宋,實罕其匹”。

弗洛伊德說,“夢是願望的滿足”,“幸福的人從來不去幻想,幻想是從那些願望未得到滿足的人心中生出來的”。這個理論很好地解釋了晏幾道詞中大量的夢境描寫的原因。撒向人間都是愛,晏幾道愛過很多女子,但往往是剃頭挑子一頭熱,他贈美人白玉盤,美人不想和他玩。正常人都知道戲子無情的道理,文人們可以和她們把酒言歡,但最終都是逢場作戲。在古代文人中,把青樓歌女明媒正娶八抬大轎抬回家的例子少之又少,所以文人們和歌女交往的原則是,只要快感,不要情感。但晏幾道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和歌女們的每一次見面,都會一見鍾情,繼而輾轉反側的相思,思之不得之後,就是做夢,管他“事如春夢了無痕”。他在《小山詞自序》說:“追惟往昔過從飲酒之人,或壠木已長,或病不偶。考其篇中所記悲歡離合之事,如幻如電,如昨夢前塵,但能掩卷憮然,感光陰之遷,嘆境緣之無實也。”時光已逝,悲歡離合,如幻如塵,但相思不改。


好玩的國學


“落花人獨立,微語燕雙飛“這兩句詩本是出自五代詩人翁宏的《春殘》。

春殘

翁宏

又是春殘也,如何出翠幃。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寓目魂將斷,經年夢亦非。

那堪向愁夕,蕭颯暮蟬輝。



不過,這兩句詩卻是經過晏幾道的化用之後,才成為千古名句的。

臨江仙

晏幾道

夢後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這兩句詩經晏幾道含抄用後,近代詞評家譚獻評曰:“名句(落花二句)千古不能有二。”(《詞辨》卷一)

“落花人獨立,微語燕雙飛”這兩句詩,從翁宏的惜春詩移到晏幾道的懷人詞中來,渾然天成,恰當好處,與晏詞的意境完美融合,所以,翁詩岌岌無名,而晏詞卻成了千古名篇。


那麼這兩句詩好在哪裡呢?

一、從技法來看,詩人先用落花的悽美意境渲染小蘋的哀傷之情,再用“燕雙飛”寓繾綣之情反襯行小蘋的孤寂之感。

二、從意境來看,細雨與落花營造了一個極為悽美的意境,雙飛的燕子使獨立的詞人更加顯得孤獨,絲絲牽引著詞人對情人的思念。在這悽美的意境中思念美麗的情人,讀起來有一種哀傷的美感。


謝小樓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這是非常美的一個句子,說起這個句子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晏小山(晏幾道)同學的《臨江仙·夢後樓臺高鎖》:

夢後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這句“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其實並不是小山同學的原創,如果放到今天,不知道小山的這首小令能不能過了頭條的原創審核?

這句“落花,微雨”的原創是五代詩人翁宏,翁宏寫過一首詩《春殘》:

又是春殘也,如何出翠幃?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寓目魂將斷,經年夢亦非。那堪向愁夕,蕭颯暮蟬輝。

晏小山同學把人家的作品,毫無違和感地拿來,經過巧妙的借用,起到了出人意料的作用,成為千古名句,這也算是對翁宏作品的致敬吧。譚獻《譚評詞辨》評這二句詞為“名句千古,不能有二”。

晏幾道是晏殊的七子,晏殊身居相位是北宋著名詞人,晏幾道世稱“小晏”,他和他的父親是宋詞中小令的堅持者。晏幾道號小山,他父親去世之後家道中落,而他又由於性格耿直,不肯向權貴低眉折腰,因此一生貧苦落魄,只能醉臥花叢。

這首《臨江仙·夢後樓臺高鎖》就是一首小令的經典之作。小山同學故地重遊恰逢“落花”與“微雨”的季節,更是想念分別的戀人。看似寫景,實乃抒情,然縱觀全詞,卻無一處有“情”“愁”,雖不寫情愁,卻處處有情愁。把詞家心中的一份惆悵、無奈、痛楚、離別的不忍,表達的淋漓盡致。

試想一下當時的情景,落魄潦倒的小山酒後方醒,步出樓閣,回首相望,看著依依不捨的小蘋佇立在落花微雨之中,這時一雙燕子穿過雨水從頭頂飛過。燕兒尚能雙宿雙飛,可人呢?琵琶聲聲更像是當初與小蘋一起的竊竊私語,當時的明月今日猶在,曾映照妙姿倩影恰似彩雲歸來。

這首小令的上下兩片的後半句如果合為一首詩,其實也是很有意思的: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小山後半生仕途不暢,只能落魄花間,寄情於詩酒風流。而那纏綿悱惻、哀怨欲絕的小令,便成為他心靈唯一的借慰。


翰墨今香


這兩句詩是好詩,要不然也不會反覆出現和引用。

但是如果單獨把這兩句提出來問我如何理解,那就只能看字面意思了。因為任何文字營造的情境是需要上下文相互呼應的。

為什麼是好句,當然有幾個方面。

音律

這兩句詩是不是念起來很清爽啊?因為嚴格合律。“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沒有生僻字,我們很輕易可以標出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其中“落”、“獨”、“立”都是入聲字。而這種平仄關係實際上就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的首字不論之變格。

並不是說寫詩非得合律,但是合律的句子讀起來清朗疏闊,這是必然的。因為格律就是排除了音律之病後總結出來的。

同時我們看到出句首字“落”為仄,而對句就選擇了“平”,這樣有什麼好呢?這就保證了嚴格對仗,先不談意思,至少在平仄上完全相對,連變化的地方都相對。

咱們看是不是完全可以作一副對聯給掛起來?

音律的清朗,對仗的工整,保證了這兩句詩念起來抑揚頓挫,前後迴環。

從音律上來說,這就是個好句了。

內容

上下五言,用精巧對仗的方式描繪了一幅晚春細雨中的景色,又用“燕雙飛”來存托出“人獨立”的孤單和寂寞,出句對句結構上完全對仗,意思上卻有承續,有深化。

詩的這種對仗方式是比較難的,很多人寫對仗容易寫成平頭,只是排比羅列景色,沒有互相之間的承接轉換,讓人覺得囉嗦乏味。

另有好例子,大概就是“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了。

而且這兩句都是採用先寫環境,再寫動態的二加三的語言結構,是非常典型的“詩家語”。在出句五個字當中,有花,有人,有落,有獨立,動靜結合,相得益彰,在對句當中,有雨,有燕,有微,有雙飛,描畫細緻,對比明顯。

內容充實卻不顯得臃腫,境界清疏卻不顯得空洞,實在是五言中的佳作。

這就是這兩句詩能夠脫離作品而成為名句的原因。

情境

不過句子的真正功用,還是體現在具體情境中。也就是說,還是得看在詩裡面表現得怎麼樣。

好句子可以脫離原作情境存在嗎?可以。但其實我們只不過把這個句子代入到別的情境中去罷了。

這兩句詩的原作者是五代詩人翁宏,出自他的五律《春殘》:

又是春殘也,如何出翠幃。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寓目魂將斷,經年夢亦非。

那堪向愁夕,蕭颯暮蟬輝。

晚唐五代,時局混亂,兵兇民艱。每到王朝末期,文人作品就會滋生出兩大類別,享受派和隱逸派,這是文學隨著時政起伏的必然結果。翁宏就是個隱者,他的詩作現存很少,就算是這首《春殘》,也是靠著“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才流傳於世。

這首詩其實在文學創作上較為奇特,起句“又是春殘也”完全是踐行了中唐韓愈散文入詩的路子,既簡單明瞭,又直接點題。像這種方式開句的律詩真的非常少。

整詩就是寫一個女子在春末走出閨閣,在細雨中觸景傷懷,思念舊人。我們可以看出除了首聯開局獨特,頷聯對偶工整,清新自然之外,後面幾句雖然不能說敗筆,但是並沒有再起高潮,而是反覆抒寫,意多重複,用語平淡。

所以,這首詩不紅。

真味

這句子真正紅起來是北宋風流才子晏幾道的引用。

晏幾道看中了他的頷聯,創造性地挪用了翁宏這兩句詩,寫了一首詞《臨江仙·夢後樓臺高鎖》:

夢後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正所謂詩言志,詞調情。在律詩中顯得清新自然的句子到了晏幾道這首相思小蘋的詞中,多了一絲無奈和苦楚。雖然是借用,卻不落窠臼,寫出了自己的味道。

而他把這兩句詩使用在上闕寫景的結尾,也讓我們明顯感覺到“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意在言外的味道,其實更適合在句尾,白描一副動靜合意的畫面,此中真味任人去聯想,更加有意思。

假設我們把《春殘》的後面兩聯拿掉,剩下一首五絕:

又是春殘也,如何出翠幃。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感覺更加動人,更有意境了啊。言而未盡,詩意留白,正是唐詩真味。

詩是韻文,更是一種精煉的文字表達。

寫文章,囉嗦點無傷大雅,像我這篇東西其實就有點囉嗦,這跟習慣性湊字數有關係,也跟沒時間精煉有關係。

寫詩切記不要如此。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評論。


梧桐樹邊羽


我是梅鶴讀書,現在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是這樣來理解這一聯詩的:

1、這一聯詩為人們所熟知是因為北宋詞人晏幾道的《臨江仙·夢後樓臺高鎖》

全詞是:

夢後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晏幾道在《小山詞·自序》講到,他在兩位朋友家遇到蓮、鴻、雲、蘋四位歌女,自己填完新詞後常給他們演唱。晏幾道非常喜歡他們。可惜時間不長,好友病的病,忘的亡,四位歌女也轉手他人。晏幾道很是傷情,常寫詞還念她們。這首詞便是其中之一。

2、這兩句詩照應前一句中的“春恨”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是說,暮春時候,花瓣飄落,小雨淅淅瀝瀝,作者一個人站在花叢中,成雙的燕子在空中輕輕飛過。這兩句寫景表現得很客觀,卻很深刻。人是“獨立”的,燕是“雙飛”的,他以“雙飛”之燕襯托“獨立”之人,把“春恨”寫得婉約含蓄。

同樣是暮春時節的落花、微雨,秦觀在《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寫過“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秦觀寫的是主觀的,是“有我之境”。

3、這一聯詩出自唐末五代詩人翁宏的《春殘》

又是春殘也,如何出翠幃。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寓目魂將斷,經年夢亦非。那堪向愁夕,蕭颯暮蟬輝。

這首詩寫得平淡,雖有這樣精巧的句子,也很少為人所知。直到晏幾道引用後才大放異彩。

可見,寫詩填詞,可以引用前人的句子,只要用的巧妙,便有點石成金的效果。

這就是我對這一聯詩的理解!!

關注梅鶴讀書,歡迎點贊、轉發、留言,一起讀出不一樣的精彩!!


梅鶴讀書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

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後兼無葉底花。蛺蝶飛來過牆去,卻疑春色在鄰家。

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春雨斷橋人不渡,小舟撐出柳蔭來。

古木蔭中系短蓬,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五代時翁宏《春殘》:又是春殘也,如何出翠幃?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寓目魂將斷,經年夢亦非。那堪向愁夕,蕭颯暮蟾輝。

柳永《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欄意?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銷得人憔悴!

晏幾道《臨江仙》:夢後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等你等得花都謝了,看別人出雙入對,卿卿我我,情何以堪!今日一別後,回首已百年。真個是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桃源居士45


這是一句詩。北宋晏幾道借用五代翁宏的詩句,融入詞中,情境相合,韻味雋永。

破陣子.北宋.晏幾道

夢後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

去年春恨卻來時。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

琵琶弦上說相思。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詩人從喝醉入夢,到夢醒惆悵,景物依舊,人去樓空,勾起了對往事的回憶。獨自站在樹下,落英繽紛,無奈離枝,而天空的燕子一點都不體會人的感受,依然成雙成對地自由飛翔。小蘋來時穿的衣裳,印著雙重心字,琵琶弦上彈奏著甜蜜的情歌,她的行動就像裹著彩雲一樣,飄來飄去,讓人心馳神往。

由於場景,意象設計得相當好,一個妙齡少女的形象躍然紙上。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呀。雖為借用,卻十分恰當,有點石成金之妙。此詞也成為晏幾道的名作之一。

且看翁宏原詩:

又是春殘也,如何出翠微。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寓目魂將斷,經年夢亦非。

那堪向愁夕,蕭颯暮蟬輝。

翁宏存詩不多,此首卻因頷聯雋秀又因晏幾道借用而廣為遊傳。說實話,本詩後面兩聯趕不上晏幾道詞的意象。晏詞的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韻味雋永,讓人回味無窮。

(圖源網絡)


綺閣書生


問題:你如何理解“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這句詩?


前言

這兩句出自於五代詩人翁宏,原是一首五言律詩《春殘》:

又是春殘也,如何出翠幃。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寓目魂將斷,經年夢亦非。那堪向愁夕,蕭颯暮蟬輝。

後來北宋詞人晏幾道拿來放入了自己的《臨江仙》中:

夢後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一、 詩詞的不同之處

詩常常用以言”志“, 五言律詩寫得象翁宏《春殘》如此柔婉是不多見的。細看唐宋人的詩詞,同一個人作詩和作詞往往判若兩人。例如比翁宏大了幾十歲的溫庭筠,他的詩詞我們可以比較一下:

曾於青史見遺文,今日飄蓬過此墳。詞客有靈應識我,霸才無主獨憐君。石麟埋沒藏春草,銅雀荒涼對暮雲。莫怪臨風倍惆悵,欲將書劍學從軍。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唐 ] 溫庭筠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翁宏用五言律詩這種相對莊重的形式,寫出了詞的嫵媚,令人感覺氣息太弱,因此並不出彩,算不得是一首好詩。但是這兩句被晏幾道放入了詞裡,就妥貼得多。我們再看一首翁宏的《秋殘 》:

又是秋殘也,無聊意若何。客程江外遠,歸思夜深多。 峴首飛黃葉,湘湄走白波。仍聞漢都護,今歲合休戈。

與《春殘》相比,同樣是閨怨詩,”客程江外遠,歸思夜深多“章法上反學杜甫月夜,從對面寫來。”峴首飛黃葉,湘湄走白波“以景融情,都比春殘莊重好多。 結尾處”仍聞漢都護,今歲合休戈“ 思入邊塞,可知仍舊是一首閨情詩 ,也可知中間二聯之妙。

假如《春殘》如果縮寫成絕句,會比寫成五律要好一些。

再看一首翁宏的《送廖融處士南遊》:

病臥瘴雲間,莓苔漬竹關。孤吟牛渚月,老憶洞庭山。 壯志潛消盡,淳風竟未還。今朝忽相遇,執手一開顏。

這首五律就是有幾分老杜的意思了。 再看看杜甫的《月夜》 ,是老杜被困長安時望月思家所做。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月夜》

可以和翁宏的放在一起比較一下:

又是春殘也,如何出翠幃。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寓目魂將斷,經年夢亦非。那堪向愁夕,蕭颯暮蟬輝。

二、落花人獨立 微雨燕雙飛

(在)落花中,人獨立;(在)微雨中,燕子雙飛。這種2+3句式的前兩個字是狀語,後面是主謂結構,這種句式是一種常見的詩家語。例如:

離堂-華燭盡,別幌-清琴哀。 《離夜 》南北朝·謝朓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月夜》唐·杜甫巫山-臣作賦,汾水-帝為歌。《同蔡學士君知詠雲》(隋末唐初·王績)春風潮水漫,正月柳條寒。《陪盧使君登樓送方巨之還京》(唐·皎然)

相似的2+3句式,主謂+主謂, 如:

風高-黃葉散,日下-白雲滋。登隴坂二首 其二(隋末唐初·王績)

又如另一種2+3,謂賓+謂賓:

坐石-吟杉月,眠雲-憶島仙。《寄獨孤處士》(唐·棲白)

結束語

這兩句詩之所以有名,不在於原創翁宏而在於搬運工晏幾道。

一般認為有兩個原因,首先,翁宏的詩算不上佳作,這兩句放在整首詩中也並不出彩,但是放在婉約詞中卻成千古絕唱,所謂橘生淮南即如此。

另外翁宏僅僅傳下來三首詩,埋沒了詩名,與聲名顯赫的晏幾道無法相比,這也是主要原因。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落花”傷感之意,也代表青春易逝。詩人見景生情。孤獨的佇立在殘花飄落的細雨中,一對小燕子在細雨綿綿中飛翔著。“落花”寓意傷感,“燕雙飛”襯托“人獨立”淋漓盡致的表達了詩人的愁緒和孤獨。記得在《醉桃園·南園春半踏青時》曾有一句:“鞦韆慵困解羅衣,畫梁雙燕飛”來自嘆孤獨。


僅此兩句便已經勾勒出一副絕倫悽美的意境!

此詩出自於宋代晏幾道《臨江仙·夢後樓臺高鎖》

夢後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其實這只是晏眾多懷念歌女中的一首詞。再比如:記得青樓當日事,寫向紅窗夜月前,憑伊記小蓮。



向哲洪濤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這兩句原來是五代詩人翁宏《春殘》詩中的兩句,後來被北宋詞人晏幾道借用在《臨江仙·夢後樓臺高鎖》中,並因此而成為傳誦千古的名句。詞的全文是:夢後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詞中抒發的是對死去的小蘋懷念之情:夢醒之後,回到樓臺,卻發現朱門緊鎖;酒醒了之後,才看見簾幕低垂,寂無人聲。去年純淨時候這時卻湧上心頭——落花紛紛,一個人獨自站著;細雨微斜,一對燕子低語雙飛。記得和小蘋初次相見的情形,她穿著兩重繡著心字的羅衣。琵琶輕彈,想在其中傾訴相思——那時的明月猶在,曾經還照著她彩雲般的歸來。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人與落花相互映襯,構成一個悽美的意境。句中既以落花喻小蘋,又以落花喻韶光。小蘋如落花一般飄落了,我再也看不到她了,那種悲切,讓人痛楚;而韶光易逝,青春不再,那逝去的終將不能再回來。這片片的落花不是會勾起無限的感傷和心碎嗎?落花紛紛,一人獨立,那種不能釋懷的形象,不是就躍然紙上了嗎?

落花本讓人悲,現在卻又有細雨相催,是不是更讓人感傷呢?而更讓人不能接受的是,那雙宿雙飛的燕子這時候卻不識時務的闖了進來。離人的眼中本來滿眼是淚,現在又讓人添了許多愁苦和悲切,不更讓人神傷嗎?

“落花”的悽美渲染了思念小蘋的哀傷悲苦,而“燕雙飛”又用它們的繾綣反襯了自己的孤獨寂寞。同時,微雨製造的意境又增添了一種朦朧隱約美,使離情在其中得到了更充分地表達——燕無知尚能比翼雙飛,人多情卻只能獨立雨中。

因為這兩句詩在晏幾道的詞中與懷人的主題渾然天成,融合無間,充分表達了哀感纏綿、曲折深婉的思念情深。因此被評家譚獻評說為:“名句(落花二句)千古不能有二。”我以為是非常恰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