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評價有些廣州的小孩子不會說粵語而是該說普通話這件事?

自駕十年


評價算不上,可以來研討一下。

先說下自我情況,我是梅州人,從小的廣州長大,後來轉東莞,高中在梅州。大學由回來廣州,畢業後又在深圳發展。

也就是說,廣州-東莞-梅州-深圳。

按照現在的理解,可能大部分人認為,小時候去了那麼多地方,語言肯定都是半桶水。不過還好,我的粵語、客家(軟客和硬客)、普通都能說,還會聽部分閩南語。

再來說說現在小朋友的情況。

現在的小孩子不願意說粵語和客家,歸根結底,是因為生長環境,在學校不說普通,老師會糾正,導致大部分全都說普通;回到家裡,家長白天工作的同事大部分說普通,已經習慣了張口來的反應,小朋友把學校的狀態帶回家裡,導致父母習慣性地回答普通,所以,越來越少小朋友說客家和粵語。

但是,反思一下,為什麼閩南語和潮汕話,不會被普通通話掉?歸根結底還是和父母的教導有關,我的同學,乃至同學的家庭,習慣性地說自己的語言,所以小孩子回來,自然地融入到語言分為內。並且,潮汕地區的地方風情也很足,無論是回鄉,還是在外談生意,知道是自己人,都用自己語言來交流,生意場上學習來的習慣。

總結,想要改變現狀,需要從小弘揚地方文化優點和自豪感,不能忽略小朋友的自我意識養成。小時候忽略了,長大了找在培訓班,也學不會地道的地方文化,一代一代,只能慢慢丟失,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玫瑰]


保持對外界的好奇心


廣州小朋友多數不說粵語,我覺得三個原因造成。

第一,廣州外來人口多,在廣州出生的孩子,爸媽是外來人口,家裡是不說粵語的,所以小孩也不說粵語了。

第二,學校環境。

現在廣州的中小學老師,外來人口也非常多,很多老師自己就不會講粵語。我記得我仔學校,有一年搞一個粵港澳教師交流,為了配合港澳來交流的老師,特意把會粵語的學生臨時編一個班。為了跟老師交流,學生在學校也不講粵語了。

第三,粵語媒體衰落。

以前我們看港劇,現在港臺也在放大陸劇,我們以前八卦看G4,自從沒有了陳楊,G4也沒什麼人看了。現在連看足球,廣東臺也有時候要看普通話直播了。

然後,大家都不說粵語咯。


春暖花開003


我的兒子五年級了,曾經發現他生活中講普通話,我問為什麼他說老師要求的,我就很嚴肅地問他,你是不是想做佬仔,他說不是,我說那你為什麼不講白話講普通話,只有佬仔佬妹才講普通話,你連自己的語言都不講,不是背祖忘宗嗎?從此他生活中不講普通話了。


明智光秀5


放心,這只是在小學會這樣,一上中學後一夜之間又講白話!這種現象見多啦,最明顯的例子,我單位一同事女兒,小學時天天到我哋單位飯堂食飯,每次同任何人講話包括她對.母親說話都用普語,但自從今年上了中學後全用返白話了,我一直以為她不會講白話先。原耒唔系!這就是廣東的大環境,小時不懂,老師叫怎樣就怎樣,大了以後就不同啦,加上中學外地學生很少,基本都是本地,所以說回母語是正常的!.


滄海一片雲


我家寶寶出生以來就是我帶的,吸取了我弟弟的兒子教訓,他們做父母的是廣東人,自己的普通話都不標準,可能擔心兒子將來去幼兒園不懂和老師還有其他小朋友溝通,從兒子出生就用普通話來溝通,現在小孩完全抗拒和不懂粵語,以後也不會將用自己家鄉母語了。我自己的寶寶不再學弟弟的孩子,一歲就說流利粵語,和家裡說普通話的保母偶爾也來一來句普通話,居然很聰明的會轉換語種,例如看到下雨了,她會對保母說,阿姨,外面下雨了,而對我說,嫲嫲,出邊落雨了。原來小寶寶的接受能力和悟性很強,真不用擔心語言的溝通問題,現在我家寶寶三歲進幼兒園,不到一週完全學會了說普通話,我去接她,在幼兒園小朋友面前,她高聲叫我奶奶,回到家裡,她會說回粵語叫我嫲嫲。廣東父母們,如果不想你們的家鄉母語在後代孩子們中失傳,就要在孩子牙牙學語時堅持用粵語和寶寶溝通,甭擔心寶寶日後不懂普通話,畢竟普通話在寶寶從幼兒園開始己伴隨日後的工作和生活,而粵語,只有三歲前才有機會給寶寶接觸和學習。


梧桐jj


我係正宗的佛山人,我從我仔一出世就開始灌輸廣東白話,無點解,因為屋企隔離左右,親戚等等都講白話,先從溝通開始,起碼識講痾屎痾尿救命之類拉,跟住睇了電視就自己學識普通話拉,,,什麼光頭強,超級飛俠,不要不要,豬豬俠全部都系普通話講出來拉!!!!!唉。。





Suki34919876


我是從小在北京出生長大的,父母廣東人,本來不會講粵語,回來廣東現學,也能講,不是很熟練。我很擔心方言逐漸被淘汰,文化多樣性被統一,現在廈門會講閩南話的小朋友就不多了。我有時聽到廣州的同事接家裡打來的電話跟老婆說粵語,到了孩子接就切換成普通話,他說沒辦法,孩子習慣了講普通話,不講粵語了。我還是覺得有點失落,至少父母應該堅持跟孩子講粵語,作為一種傳承。以前在北京一家韓國公司上班時,我們總經理是中國的鮮族人,有一次跟他的孩子們在一起就有一個奇怪的現象,他跟孩子說韓語,他孩子就回答漢語,也沒有一點違和感[捂臉]


周銘818


我個女3歲。我老婆佢講茂名話,我講粵語。我同我老婆一般講普通話。個女如果同我地講普通話,我哋會糾正要佢講對應的話。。。

小孩比你想象得容易接受不同語言。

要她說這麼多種語言,理由很簡單。。。作為一個客家人,我不懂說客家話。對自己的文化自己的過去一無所知。這是一種遺憾,而我當時別無選擇。我希望我的小孩可以選。


機器貓七號


我土生土長廣東人,兒子出生在惠州,在惠州從小到大,從家庭到學校都是講普通話,2019年8月考入廣東財經大學(2年在佛山三水,2年在廣州市內)是純正粵語區域,生源也大多來自粵語地區,因此感到不會粵語交流很不方便,儘管我告訴他,溝通有很多途徑,除了語言還有文字,除了粵語還有普通話,可他總是為這事糾結,埋怨父母沒教他們說粵語,彷彿說粵語還成了一塊心病,還說寒假回家叫媽媽教粵語,真是煩人啊!





豔陽zC


現在,廣州藉的小孩不會說粵語,並不是個別現象,其已到了不容忽視的地步。

早幾日在頭條答題,提到了“五四”時期的“廢除漢字”運動。我想,以現代人的眼光再重新審視這一事件,估計沒有多少人會支持。因為大家都明白,漢字是整個民族傳統文化的載體。漢字消亡,意味著民族文化的消亡。



同一道理,地方語言亦是地方文化的載體,其一但消亡,也意味著地方文化的消亡。而我們的民族文化正是由這許許多多的地方文化組成,多樣性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特式之一。

很多人在說語言時,將其等同於語音,這是不全面的,語言的組成包括了語音、語詞、語法等元素,缺一不可。而粵語也不單純是一種語音,其也包括了豐富的粵語語詞和語法。這些特有的語詞往往承載著地方特式文化。甚至一些生活型態,都不難找到相對應的語言標籤。

例如,廣府人在酒樓就餐,將剩菜帶走,這叫“打包”,打包一詞就是由粵語貢獻,現在其已形成一種“打包文化”向全國漫延。而其文化標籤,我們也可找到一個粵語詞對應,即“要有衣食”,意思要尊重食物,珍惜食物。由啊嫲自細教落,這稱為“有家教”……

而一但粵語式微,這些“家教”也會流亡。因此讓孩子說粵語,其實際上是一種地方文化的傳承。



推廣普通話是為了更好地交流,而不是為了廢除粵語,這是很多本土校長和老師的共識。問題是現在輸入了很多的外地老師,她們對粵語文化了解不多,有意無意間形成了“推普廢粵”的現象,最讓人難以接受的是要求學生在家裡也必須講普通話。

但我覺得,作為家長,完全可以和老師構通,並堅持讓孩子在家講粵語,最簡單的一點,問問老師,家中的老人不會說普通話,是不是意味著不許孩子和老人交流。孩子的心智還不成熟,假如是一個以粵語作為本語的家長,其孩子不會說粵語,家長有著很大的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