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有些广州的小孩子不会说粤语而是该说普通话这件事?

自驾十年


评价算不上,可以来研讨一下。

先说下自我情况,我是梅州人,从小的广州长大,后来转东莞,高中在梅州。大学由回来广州,毕业后又在深圳发展。

也就是说,广州-东莞-梅州-深圳。

按照现在的理解,可能大部分人认为,小时候去了那么多地方,语言肯定都是半桶水。不过还好,我的粤语、客家(软客和硬客)、普通都能说,还会听部分闽南语。

再来说说现在小朋友的情况。

现在的小孩子不愿意说粤语和客家,归根结底,是因为生长环境,在学校不说普通,老师会纠正,导致大部分全都说普通;回到家里,家长白天工作的同事大部分说普通,已经习惯了张口来的反应,小朋友把学校的状态带回家里,导致父母习惯性地回答普通,所以,越来越少小朋友说客家和粤语。

但是,反思一下,为什么闽南语和潮汕话,不会被普通通话掉?归根结底还是和父母的教导有关,我的同学,乃至同学的家庭,习惯性地说自己的语言,所以小孩子回来,自然地融入到语言分为内。并且,潮汕地区的地方风情也很足,无论是回乡,还是在外谈生意,知道是自己人,都用自己语言来交流,生意场上学习来的习惯。

总结,想要改变现状,需要从小弘扬地方文化优点和自豪感,不能忽略小朋友的自我意识养成。小时候忽略了,长大了找在培训班,也学不会地道的地方文化,一代一代,只能慢慢丢失,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玫瑰]


保持对外界的好奇心


广州小朋友多数不说粤语,我觉得三个原因造成。

第一,广州外来人口多,在广州出生的孩子,爸妈是外来人口,家里是不说粤语的,所以小孩也不说粤语了。

第二,学校环境。

现在广州的中小学老师,外来人口也非常多,很多老师自己就不会讲粤语。我记得我仔学校,有一年搞一个粤港澳教师交流,为了配合港澳来交流的老师,特意把会粤语的学生临时编一个班。为了跟老师交流,学生在学校也不讲粤语了。

第三,粤语媒体衰落。

以前我们看港剧,现在港台也在放大陆剧,我们以前八卦看G4,自从没有了陈杨,G4也没什么人看了。现在连看足球,广东台也有时候要看普通话直播了。

然后,大家都不说粤语咯。


春暖花开003


我的儿子五年级了,曾经发现他生活中讲普通话,我问为什么他说老师要求的,我就很严肃地问他,你是不是想做佬仔,他说不是,我说那你为什么不讲白话讲普通话,只有佬仔佬妹才讲普通话,你连自己的语言都不讲,不是背祖忘宗吗?从此他生活中不讲普通话了。


明智光秀5


放心,这只是在小学会这样,一上中学后一夜之间又讲白话!这种现象见多啦,最明显的例子,我单位一同事女儿,小学时天天到我哋单位饭堂食饭,每次同任何人讲话包括她对.母亲说话都用普语,但自从今年上了中学后全用返白话了,我一直以为她不会讲白话先。原耒唔系!这就是广东的大环境,小时不懂,老师叫怎样就怎样,大了以后就不同啦,加上中学外地学生很少,基本都是本地,所以说回母语是正常的!.


沧海一片雲


我家宝宝出生以来就是我带的,吸取了我弟弟的儿子教训,他们做父母的是广东人,自己的普通话都不标准,可能担心儿子将来去幼儿园不懂和老师还有其他小朋友沟通,从儿子出生就用普通话来沟通,现在小孩完全抗拒和不懂粤语,以后也不会将用自己家乡母语了。我自己的宝宝不再学弟弟的孩子,一岁就说流利粤语,和家里说普通话的保母偶尔也来一来句普通话,居然很聪明的会转换语种,例如看到下雨了,她会对保母说,阿姨,外面下雨了,而对我说,嫲嫲,出边落雨了。原来小宝宝的接受能力和悟性很强,真不用担心语言的沟通问题,现在我家宝宝三岁进幼儿园,不到一周完全学会了说普通话,我去接她,在幼儿园小朋友面前,她高声叫我奶奶,回到家里,她会说回粤语叫我嫲嫲。广东父母们,如果不想你们的家乡母语在后代孩子们中失传,就要在孩子牙牙学语时坚持用粤语和宝宝沟通,甭担心宝宝日后不懂普通话,毕竟普通话在宝宝从幼儿园开始己伴随日后的工作和生活,而粤语,只有三岁前才有机会给宝宝接觸和学习。


梧桐jj


我系正宗的佛山人,我从我仔一出世就开始灌输广东白话,无点解,因为屋企隔离左右,亲戚等等都讲白话,先从沟通开始,起码识讲疴屎疴尿救命之类拉,跟住睇了电视就自己学识普通话拉,,,什么光头强,超级飞侠,不要不要,猪猪侠全部都系普通话讲出来拉!!!!!唉。。





Suki34919876


我是从小在北京出生长大的,父母广东人,本来不会讲粤语,回来广东现学,也能讲,不是很熟练。我很担心方言逐渐被淘汰,文化多样性被统一,现在厦门会讲闽南话的小朋友就不多了。我有时听到广州的同事接家里打来的电话跟老婆说粤语,到了孩子接就切换成普通话,他说没办法,孩子习惯了讲普通话,不讲粤语了。我还是觉得有点失落,至少父母应该坚持跟孩子讲粤语,作为一种传承。以前在北京一家韩国公司上班时,我们总经理是中国的鲜族人,有一次跟他的孩子们在一起就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他跟孩子说韩语,他孩子就回答汉语,也没有一点违和感[捂脸]


周铭818


我个女3岁。我老婆佢讲茂名话,我讲粤语。我同我老婆一般讲普通话。个女如果同我地讲普通话,我哋会纠正要佢讲对应的话。。。

小孩比你想象得容易接受不同语言。

要她说这么多种语言,理由很简单。。。作为一个客家人,我不懂说客家话。对自己的文化自己的过去一无所知。这是一种遗憾,而我当时别无选择。我希望我的小孩可以选。


机器猫七号


我土生土长广东人,儿子出生在惠州,在惠州从小到大,从家庭到学校都是讲普通话,2019年8月考入广东财经大学(2年在佛山三水,2年在广州市内)是纯正粤语区域,生源也大多来自粤语地区,因此感到不会粤语交流很不方便,尽管我告诉他,沟通有很多途径,除了语言还有文字,除了粤语还有普通话,可他总是为这事纠结,埋怨父母没教他们说粤语,仿佛说粤语还成了一块心病,还说寒假回家叫妈妈教粤语,真是烦人啊!





艳阳zC


现在,广州藉的小孩不会说粤语,并不是个别现象,其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

早几日在头条答题,提到了“五四”时期的“废除汉字”运动。我想,以现代人的眼光再重新审视这一事件,估计没有多少人会支持。因为大家都明白,汉字是整个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汉字消亡,意味着民族文化的消亡。



同一道理,地方语言亦是地方文化的载体,其一但消亡,也意味着地方文化的消亡。而我们的民族文化正是由这许许多多的地方文化组成,多样性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式之一。

很多人在说语言时,将其等同于语音,这是不全面的,语言的组成包括了语音、语词、语法等元素,缺一不可。而粤语也不单纯是一种语音,其也包括了丰富的粤语语词和语法。这些特有的语词往往承载着地方特式文化。甚至一些生活型态,都不难找到相对应的语言标签。

例如,广府人在酒楼就餐,将剩菜带走,这叫“打包”,打包一词就是由粤语贡献,现在其已形成一种“打包文化”向全国漫延。而其文化标签,我们也可找到一个粤语词对应,即“要有衣食”,意思要尊重食物,珍惜食物。由啊嫲自细教落,这称为“有家教”……

而一但粤语式微,这些“家教”也会流亡。因此让孩子说粤语,其实际上是一种地方文化的传承。



推广普通话是为了更好地交流,而不是为了废除粤语,这是很多本土校长和老师的共识。问题是现在输入了很多的外地老师,她们对粤语文化了解不多,有意无意间形成了“推普废粤”的现象,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要求学生在家里也必须讲普通话。

但我觉得,作为家长,完全可以和老师构通,并坚持让孩子在家讲粤语,最简单的一点,问问老师,家中的老人不会说普通话,是不是意味着不许孩子和老人交流。孩子的心智还不成熟,假如是一个以粤语作为本语的家长,其孩子不会说粤语,家长有着很大的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