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霸王項羽無顏見江東父老,秦始皇有顏見六國君主嗎?

用戶6001059259925


楚霸王帶江東八百子弟剛開始如日中天,最後烏江自刎,這是一個成功走向失敗的日子,而秦始皇繼承祖業奮六世之基業,奮發圖強,滅六國,統一天下,秦始皇面對六國之君,趾高氣昂,因為他配統一天下,雄才大略,志向高遠,只是在統一天下,政策太嚴酷,不能休養生息。


瘋狂大叔123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引自毛主席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

“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楚霸王項羽,雖破釜沉舟,一度勢不可擋、所向披糜,有望勝者為王,卻優柔寡斷,落得四面楚歌、全軍覆沒,抱憾自刎烏江。自然無顏見江東父老。

至於說“秦始皇有顏見六國君主嗎”?竊以為不知此話從何說起。


浪淘沙84055


提出這個問題的出發點,是否是說盡管秦始皇掃滅六國一統天下,但是強大的秦朝卻落個二世而亡的下場,因此秦始皇有失職之嫌,所以他應該是愧對被其消滅的六國君主的——就像項羽無顏復見江東父老那樣!

然而事情卻未必會這樣簡單,因為秦始皇所處的整體環境與項羽時代有很大差別!如果說項羽擅於破壞而不擅於建設,他的滅秦分封天下之舉,更多的出發點在於滿足自己的稱霸獨尊之心,得以施展其逞威於天下之志!而秦始皇的奮六世之餘烈,殫精竭慮統一天下之舉,則是為了消彌天下禍亂之源!

因此不能因為秦始皇推行嚴刑峻法,為了儘快整合天下,而不惜急功近利地濫佂民力透支國力,致使天下萬民因為秦始皇的修直道建馳道,築長城營阿房,討匈奴伐百越而疲於奔命,致使其怨聲載道與秦朝展現出離心之勢,因而埋下了導致秦朝覆滅的隱患,後又經秦二世的胡作非為,而變隱患為危機並被引爆,從而導致了天下大亂!

然而卻不應該否認秦始皇在天下統一後,力推郡縣制,統一文字和度量衡,規範了使天下人共同遵守的典章制度和法律法規,從而為以後天下繼續維護永久而不容分裂所統一,奠定了思想上和制度上的基礎。秦始皇的奠定統一之功是不可磨滅,也不會磨滅的。

彼六國分裂之君,又焉能與秦始皇相提並論?倘若無秦始皇推進統一,結束了大分裂大動盪,而是任由天下繼續混亂下去,不僅無利於天下安定,而且還將延遲中華走向統一的時間!因此即便是秦朝二世而亡,秦始皇仍然可以憑其首次統一天下之功,傲視六國君主於地下!


北疆同心


謝謝悟空問答的要求,我是浮沉的歷史,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一下。

項羽當時確實已經是無顏再見江東父老了,當年項羽隨其叔父從會稽起兵到最後的垓下之圍,項羽帶領手下的八千江東子弟已經整整戰鬥了八年的時間。而在項羽烏江自刎的時候,這些江東子弟已經全部戰死沙場,無一人生還。從西楚霸王的輝煌到垓下之戰的沒落,這其中只有短短的不到五年的時間。

即便項羽厚著臉皮回到了江東,江東的老百姓還會支持項羽嗎?當年的江東子弟之所以跟著項梁相遇叔侄都是為了除推翻暴秦,而如今的暴秦已經滅亡。假如再招募了一支軍隊有戰勝劉邦可能性嗎?在現實面前,項羽只能自刎烏江,這是英雄項羽最好的歸宿。

而題主所說的秦始皇無顏面對六國君主似乎就有點搞笑了,秦始皇為什麼要無顏面對他的手下敗講呢?六國君主通通都被秦軍擄獲,都成為秦始皇的階下之囚了,我看是六國君主無顏面對其列祖列宗才是,他們祖先開創的國家最終毀在了這些亡國之君的手中。



真正毀滅秦國基業不是秦始皇而是秦二世胡亥,秦國在秦始皇手中發揚廣大,在秦二世的手中毀於一旦。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開創了一個大一統的大秦帝國。誰曾想到,僅僅幾年就亡在了胡亥的心裡。


浮沉的歷史


秦始皇比楚霸王臉皮厚,這是一個方面。

另外,楚霸王是失了江山,愧對子民,而秦始皇卻是一統六國,開闢了新事業,意氣風發。

至於六國君王,是他的手下敗將,那有什麼愧的,難不成還要假惺惺悲哀一番。

這又不是幾個好夥伴一起打麻將,贏多了不好意思!


錢多多讀文史


楚霸王項羽,帶點賭本出來,賠的內褲都沒了,一個內褲都沒有了的人,如何回家鄉見人?

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一掃六合,使中華一統,就衝保持中華一統這點上,就是為萬世之楷模!六國君主在秦始皇面前都是渣渣。一打仗就獻美女的韓王安?就會故步自封自掃門前雪的齊王建?為了討饒殺了兒子太子丹的燕王喜?別鬧了



程小滿的文史日記


楚霸王項羽兵敗烏江,自刎,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輸了,覺得丟臉了,沒臉見人了;始皇帝就同了“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嬴政是太有臉見六國君主了。

《阿房宮賦》是這樣寫的“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於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六國的後宮變成了秦始皇一個人的後宮,“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六國的財富變成了秦始皇一個人的財富。有這樣雄厚資本的秦始皇需要自卑嗎?原來朝夕相處的小夥伴一下變成超人,你說現在最難過的該是誰啊。

像始皇帝這麼優秀,這麼張揚的人,當然要好好在六國君主面前好好得瑟一下。不過,六國君主不在了,去了另一個世界,始皇帝只好向六國的臣民好好炫耀一下,什麼叫做王者風範。始皇帝五次巡遊天下,天南地北四處走,第一次去了韓趙魏的地盤,第三次去了齊國的地盤,第四次去了楚國,第五次去了燕國。雖然不能親自在六國君主面前嘚瑟,讓六國民眾看看我天子威風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不過當時已經沒有“國”,分封制變成了郡縣制。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丞相王綰請封皇子為燕、齊、楚王,得到群臣的贊同。廷尉李斯力排眾議,主張廢除分封,全面地推行郡縣制度。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議,把全國分成36郡,以後又陸續增設至四十餘郡。這些郡完全聽命於中央和皇帝,是中央政府轄下的地方行政單位。順帶著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

秦始皇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傑出帝王,一手開創了中國的封建社會,順應了當時的時代潮流,但是秦始皇也是極具爭議的。據說秦始皇所修的宮殿,關中三百,關外四百餘,其中最有名的是阿房宮。又用刑徒七十二萬人穿驪山作陵。在宮殿中都有鐘鼓美人。窮奢極惡,忽略了人民,以數百萬人民的性命來滿足自己的一己私慾,不該啊。





wait文學之路


楚霸王無顏見江東父老,是因為最後一敗塗地,跟隨他的八千江東子弟無一生還,只有他項羽一人回江東,當然會覺得沒有顏面。

烏江亭有船不渡,楚霸王最終自刎,是不願意再回到江東受江東父老的可憐了。

項羽跟江東父老是一起的,也可以說是同一個戰壕的。而秦始皇與六國君主跟項羽與江東父老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他們是敵對關係。

秦始皇能夠滅掉六國君主,說明他比六國君主優秀。倒是六國君主被滅,他們會無顏見他們自己的列祖列宗才對。

秦始皇無論是死後見到他的列祖列宗,還是見到六國君主,都不可能沒有顏面這回事,倒是六國君主看到秦始皇,會感到羞愧難當。


乙丙丁6


楚霸王項羽在烏江自刎前曾說自己無顏再見江東父老,我認為說這句話的意思是項羽不希望在打仗了。假如項羽沒有自刎,而是逃回江東,那麼他的手下定然會支持他再次起兵,與劉邦作戰。而這並不是項羽想做的。

經過多年的戰亂,士兵和百姓都早已疲憊不堪,妻離子散。經過這次的戰敗,項羽對這一點深有了解,他的楚國士兵都累了,不想在打仗了,百姓更不願意再次引起戰亂,所以項羽為了天下百姓、為了和平,才說出無顏見江東父老,然後自刎。就是希望江東人不要給項羽報仇,希望早日結束戰亂,天下和平。

而秦始皇統一六國乃是大勢所趨,順應天命。無愧於六國君主。六國失敗是自己的原因,不能怪罪於秦國,更不能怪罪於始皇帝。秦國能統一六國,在秦孝公時期就已經打下了基礎,是商鞅變法使秦國強大,秦國才有統一六國的資本。而且始皇帝嬴政統一六國後,並沒有屠殺六國貴族,還把六國貴族接到秦國都城繼續過貴族生活,這一點六國君主都應該感謝秦始皇。


向天空


項羽領八千子弟兵自江東起事,三年,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號為霸王,太史公稱近古以來未嘗有也。

項羽與劉邦爭戰五年,終成垓下之敗,烏江自刎。項羽臨死之前對其部下說:“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今日固決死,願為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其烏江亭長叫項羽渡江,項羽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

楚霸王本可稱霸天下,結果痛失好局。毛主席有句詩寫得好: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霸王是羞愧而死的,他是個剛烈的將軍,不是個能屈能伸的政治謀略家。

秦始皇席捲天下,併吞六國,威振四海。平滅了周朝自春秋戰國時代的亂局,書同文,車同軌,度量衡,郡縣制,使華夏成為名副其實大一統的國家,功績古今未有的。秦始皇自認為功蓋過三皇五帝,自命為皇帝,他只有鄙視六國君主,可在六國君主面前耍皇帝的威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