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之一的趙國君主,趙武靈王年輕有為,為何被餓死?

資深人士說文史


秦始皇想要統一六國,一統天下,肯定會逐步計劃,輕鬆收復韓國之後,他又把矛頭對準了趙國

其實趙國的實力在戰國七雄也是相當強,因為早在秦王趙正的曾祖父秦昭襄王的時候趙國有個很厲害的國君,就是大名鼎鼎的趙武靈王,當時趙武靈王想滅掉秦國,足以看出趙國當時的實力,也是有統一六國的雄心和氣魄的,但是沒想到秦國竟然把韓國吞併之後直接看準趙國這塊蛋糕了,對趙國下手了

胡服騎射

先分析一下趙國君王,領航者帶頭人,趙武靈王,他是趙國的第六位國君,在位的時候在軍事上推行“胡服騎射”,傳統的車兵,步兵是沒有辦法遠涉險阻的,於是他就招胡人,穿他們衣服,使用他們的兵馬,這在當時也算非常創新之舉,從服裝的改變來說,當時趙國都是寬大的衣服,胡服為了騎射方便都是緊身衣,從細節看出趙武靈王特別用心,但要改變這個習慣大臣們就接受不了,尤其在古代,思維相當固守的年代裡,人們出生開始就穿寬大的衣服,這也是老祖宗的傳統,這要改變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學習自己看不上的,野蠻荒涼的胡人的衣服,開玩笑一樣,但趙武靈王堅決改變,自己也很有辦法,很快解決了,首先大臣的支持我,然後自己家親戚支持,接受度就快一些了,這樣可以增強戰鬥力,讓趙國在外事溝通都非常有底氣,這樣打仗能贏,也能增加國土面積,他眼光獨到,鎖定天下關鍵地勢,如此一來取道荒漠奔襲秦國也是指日可待。

如果不去改變,不去創新,早晚都是秦國碗裡的肉,所以他主張擴大騎兵,更換服裝,事實證明這是非常正確的,使趙國國力增強,尤其在軍事外戰方面頗為用心常,非有遠見的也讓趙國很快的成為東方大國,並且成為強國,也是秦始皇統一天下最大的障礙,因為這個民族太有戰鬥力了,能打有智慧,這麼有潛力的一位君主,當時也頗具有霸主的氣質,但是,可但是一件事情毀了這個不可一世的趙國,想要吞併秦國的趙國。也可謂一代梟雄。

趙國曆史性轉折,廢太子,禪位

趙武靈王愛少子何,欲及其生而立之。《資治通鑑。周赧王十五年》

趙武靈王十六年遊大陵,,喝醉了夢到一個美女和他鼓琴而歌,趙武靈王特別喜歡這個夢裡美女子戀戀不忘,得說也是個痴情種就和大臣們說了這個事,但不記得樣子,只記得叫嬴,這時候有個大臣就決定把自己女兒送來了(有資料記載這是吳廣的女兒,暫且不去詳實),還把女兒名字孟姚改成了嬴,趙武靈王非常喜歡她,她也是趙惠文王的媽媽,紅顏薄命,這個女的不久於人世,趙武靈王很懷念她,就想把太子的位置給當時只有十歲的趙何,所以趙武靈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99年,正直壯年的趙武靈王突然做了一個決定,讓大家目瞪口呆,廢除了太子,然後禪位給小兒子趙何,也就是趙惠文王,一般來說確立儲君是立國之本,一般都是立長不立賢,沒有特殊情況不可以隨意廢除太子,可能是自從這個女人來到他身邊,趙國國力增強,一切都很順利所以他也把這種巧合認為是上天的旨意,改立惠文後之子趙何

趙章好好太子被廢看著這個弟弟也是看不順眼不服氣,趙武靈王怕自己去世以後他們爭奪皇位,就決定活著的時候禪位,這樣能照顧一下小皇帝,扶持他順利接管趙國,這是不是出於燕婉之私就不去追究了,這已經是事實了。

趙武靈王自己想的都挺好,殊不知已經埋下大雷,也是日後趙國衰敗的重要原因,他的自私,愚昧,愚蠢和小人的讒言促成了這次廢長立幼,壯年禪位給僅十歲兒子的這一動作引發內亂,也就是說別人沒打呢,自己先亂。

再說無緣無故被廢的太子公子章,心理有火啊,但也沒招,有一次,上朝的時候他看到自己大兒子趙章二十多歲了還得給自己十歲小兒子下跪,心裡不舒服啊,就又做了一件促使趙國加速滅亡的動作,將趙國一分為二,一人一半,讓兩個兒子都當王,封長子章於代,號安陽君,還派了田不為為相,幫助章,封太子何為趙王,大臣們都紛紛阻止,這事還沒宣佈和實施,趙章,田不禮就發動了叛亂,兵變了,在這場叛亂中,趙章失敗了,章就去趙武靈王養老的地方,於是趙武靈王就把章藏起來了,在效果歷史上,規定以兵圍王宮者滅族,大臣們也不敢進去抓,就說誰出來我不殺誰,最後出來我滅九族,這時候宮女太監全跑出來了,就剩趙武靈王和章,可謂人為刀俎我為魚肉,被圍了三個月,最後趙武靈王都去掏鳥窩吃生鳥肉,最後活活餓死在沙丘,歷史上皇帝的驚人的慘案,餓死了,這就是沙丘之變。

等圍困他們的大臣確定他真死了,才放出消息,大臣之所以這麼膽大就是因為如果讓趙武靈王出來他們必死無疑,那就不如餓死,趙惠文王也順利成為皇帝,其實本來也是皇帝了。可以重新選擇大臣,親信,把之前趙章的黨羽全部替換掉,聰明的趙惠文王得到文臣武將的支持,建立真正屬於自己的王朝。

這時候有個問題就是為什麼沒有人救趙武靈王呢?趙氏宗親的力量呢?

首先之前他推行胡服騎射得罪一些宗親,損害宗親的利益,而且有意不重用宗親力量,凡事一意孤行也是導致沒人願意幫他。

總結一下導致趙武靈王這麼悲慘結局的原因:

第一,廢長立幼,當時繼承規定是合理合法的,違規操作肯定有代價,

第二,不能在壯年時放棄自己的權利,自己打下來的江山給一個十歲的孩子

第三,決定不能朝令夕改,已經定了小兒子是太子,對於趙章的處理不到位,啥要麼派出所守邊疆,要麼就削弱權利,又讓趙章做了代王,最後結果就是導致國家分裂,這就註定了趙武靈王的悲劇,這也是趙國的悲劇,秦國的喜劇,秦國最怕就是趙國,沒想到趙國自己把自己幹敗,他的政治錯誤付出慘重代價,活活餓死,用生命換來小兒子趙惠文王的繼位。





曉麗說影視


一、他一手造成的體制成了問題。

1.國君已經不是他,他只是個特殊身份的高級將領。這也是他被困死的根本原因。如果他沒有主父的特殊身份,估計早就被定性為叛軍將領直接殺死了。

2.趙何想他死但又不想揹負下令殺父的名聲。他才能多活幾個月,1千多年後史思明的兒子就是一定要他爹死,就是直接下手。

3.直接圍困他的應該是聽命於趙成李兌的部曲,不會聽從他的命令,史書上說他們只是流淚,估計也只能心理同情。

4.朝中的文武官員中沒有重量級的趙武靈王的心腹。文官就算有同情的但也沒辦法。武將就算有同情的但救援趙武靈王就是不在國君趙何同意下私自用兵,形同反叛,估計沒有敢。如果前相肥義活著,他可以用個人威望鼎著趙何的君威調兵救趙武靈王。他一死,救沒有重量級的幫手了。

5.就算趙王犯下了一系列的錯誤,如果他有這樣一個準備應該還不會有這樣的下場。如下是我的個人分析

一個強人(國君,大將,軍閥,黑社會老大,土匪。。)無論在哪裡,身邊都要有一支足夠數量和質量還有完全忠於自己的貼身部隊。

假設趙武靈王身邊有這樣一支人馬。他可以冒死衝出重圍,返回雲中重兵集團,那時候估計就是一場文官武將選擇站隊的問題了,到底是追隨哪位趙王?應該就是一場趙國內戰的問題了。

二、守舊派不允許趙武靈王活下去

據《戰國策·趙策》所載,趙武靈王命周祒穿胡衣為太子師父之時他回答到:乃國未通於王胡服。

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當時的歷經六年改革的趙國仍然有著很強的反對聲音。

但是屈於趙武靈王的權威他們暫時失聲而已,可一旦趙武靈王失勢,改革將會立刻崩殂。

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守舊派的首領公子成及李兌巧妙地利用了趙武靈王在接班人的安排上出現的紕漏,而堅定地站到了趙王何的身旁。

在公子章發動沙丘政變的叛亂之時借力打力,一股清洗了趙國國內的改革派,而作為改革派的首腦,趙武靈王在守舊派看來是必死無疑的。

這也是趙王何不能運用自己權力放出父親的原因之一。守舊派是他的權力基礎,一旦放出趙武靈王不僅意味著趙王何支持國家分裂,也意味著他將失去守舊派的支持。就這樣被守舊派扶植上臺的趙王何不僅隨後中止了“胡服騎射“改革,而且他也失去了慈愛的父親。




SVIP至尊版


我是小任,請多指教!

趙武靈王是戰國時期趙國的著名君主,在位期間為了抵禦北方胡人的侵略,實行了“胡服騎馬射”的軍事改革使得趙國實力日益強大。隨後,打敗了胡人,滅了北邊中山國!成為了強大的諸侯國之一!

但趙武靈王並不滿足,他希望能夠打敗西南的秦國而後統一全國,為此,他將王位讓給了最鍾愛的小兒子,自號“主父”。他自己從繁瑣的政務中脫離出來,專門訓練締造他的騎兵,準備從河套一帶南下襲秦!

而在這個時候趙國內部因為爭奪太子發生了戰亂!據《史記 趙世家》記載:惠文王四年,太子章作亂殺了肥義。公子李成,李兌起兵靖難,擊敗了公子章。公子章兵敗後投奔主父,主父收留了他!公子成、李兌率兵圍攻主父所在的沙丘宮,殺死公子章。他們害怕主父報負,就將他圍困在沙丘宮中。主父出不得,探爵彀(小麻雀)而食,三月餘餓死沙丘宮!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趙武靈王被圍沙丘宮餓死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 將王位傳給幼子,費長立幼,引發內部爭奪太子的鬥爭,直接導致公子章的叛亂!
  2. 收留叛亂的太子章,不能為已經取的政權的次子所容,被活活餓死!
  3. 趙武靈王遊離的態度,不僅惹的公子章不滿反叛,也惹得群臣不滿,在其被圍困的三個月裡,竟然沒人去救!
  4. 過早的將權利交出去!趙武靈王這樣超前的思維歷史上少有,把王位交給小兒子,自己只想專心帶兵打仗,結果釀成的內亂!

小任淺談史


趙武靈王趙雍,擁有卓越的軍事才能,是戰國時期最傑出的帝王之一,身為一代雄主的他,竟也犯了個天大的錯誤,最終結局悲慘,令人唏噓。

開始,武靈王和王后韓氏,生了嫡長子趙章,被立為太子。

太子15歲時,武靈王又娶了美貌的吳孟姚,武靈王對她甚是喜愛。

不久,吳孟姚生下兒子趙何,這時王后韓氏突然去世,吳孟姚被立為王后,之後太子被廢而立趙何為太子,這就是後來的趙惠文王,武靈王做起了太上皇,自稱主父。

武靈王對大兒子心感愧疚,於是,就想將趙國一分為二,封趙章為代王,但因相國肥義的強烈反對而未分成。

此時,武靈王想奪回權力,趙章想挽回屬於自己的東西。於是,趙雍以看墓地為名,邀請趙何與趙章同去,晚上睡在沙丘。趙何單獨住,主父趙雍與趙章同住。結果,晚上趙章密謀發動叛亂,主父趙雍默許,卻不知,趙章被早已提前部署的相國部下擊敗,當即處死。武靈王被圍困行宮三個月,最終餓死宮中。




捌零後v羿


趙武靈王趙雍,戰國時趙國第六位國君。其在位時推行“胡服騎射”軍事改革、滅中山國、闢雲中與雁門和代郡三郡,修築“趙長城”,一躍而為與秦比肩的強國。

趙武靈王在位的時候在軍事上推行“胡服騎射”,傳統的車兵,步兵是沒有辦法遠涉險阻的,於是他就招胡人,穿他們衣服,使用他們的兵馬,這在當時也算非常創新之舉,從服裝的改變來說,當時趙國都是寬大的衣服,胡服為了騎射方便都是緊身衣,從細節看出趙武靈王特別用心,但要改變這個習慣大臣們就接受不了,尤其在古代,思維相當固守的年代裡,人們出生開始就穿寬大的衣服,這也是老祖宗的傳統,這要改變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學習自己看不上的,野蠻荒涼的胡人的衣服,開玩笑一樣,但趙武靈王堅決改變,自己也很有辦法,很快解決了,首先大臣的支持我,然後自己家親戚支持,接受度就快一些了,這樣可以增強戰鬥力,讓趙國在外事溝通都非常有底氣,這樣打仗能贏,也能增加國土面積,他眼光獨到,鎖定天下關鍵地勢,如此一來取道荒漠奔襲秦國也是指日可待。

趙國曆史性轉折,是趙武靈王廢太子,禪位趙武靈王愛少子何,欲及其生而立之。《資治通鑑。周赧王十五年》趙武靈王十六年遊大陵,喝醉了夢到一個美女和他鼓琴而歌,趙武靈王特別喜歡這個夢裡美女子戀戀不忘,得說也是個痴情種就和大臣們說了這個事,但不記得樣子,只記得叫嬴,這時候有個大臣就決定把自己女兒送來了(有資料記載這是吳廣的女兒,暫且不去詳實),還把女兒名字孟姚改成了嬴,趙武靈王非常喜歡她,她也是趙惠文王的媽媽,紅顏薄命,這個女的不久於人世,趙武靈王很懷念她,就想把太子的位置給當時只有十歲的趙何,所以趙武靈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99年,正直壯年的趙武靈王突然做了一個決定,讓大家目瞪口呆,廢除了太子,然後禪位給小兒子趙何,也就是趙惠文王,一般來說確立儲君是立國之本,一般都是立長不立賢,沒有特殊情況不可以隨意廢除太子,可能是自從這個女人來到他身邊,趙國國力增強,一切都很順利所以他也把這種巧合認為是上天的旨意,改立惠文後之子趙何

趙章好好太子被廢看著這個弟弟也是看不順眼不服氣,趙武靈王怕自己去世以後他們爭奪皇位,就決定活著的時候禪位,這樣能照顧一下小皇帝,扶持他順利接管趙國,這是不是出於燕婉之私就不去追究了,這已經是事實了。

趙武靈王自己想的都挺好,殊不知已經埋下大雷,也是日後趙國衰敗的重要原因,他的自私,愚昧,愚蠢和小人的讒言促成了這次廢長立幼,壯年禪位給僅十歲兒子的這一動作引發內亂,也就是說別人沒打呢,自己先亂。

再說無緣無故被廢的太子公子章,心理有火啊,但也沒招,有一次,上朝的時候他看到自己大兒子趙章二十多歲了還得給自己十歲小兒子下跪,心裡不舒服啊,就又做了一件促使趙國加速滅亡的動作,將趙國一分為二,一人一半,讓兩個兒子都當王,封長子章於代,號安陽君,還派了田不為為相,幫助章,封太子何為趙王,大臣們都紛紛阻止,這事還沒宣佈和實施,趙章,田不禮就發動了叛亂,兵變了,在這場叛亂中,趙章失敗了,章就去趙武靈王養老的地方,於是趙武靈王就把章藏起來了,在效果歷史上,規定以兵圍王宮者滅族,大臣們也不敢進去抓,就說誰出來我不殺誰,最後出來我滅九族,這時候宮女太監全跑出來了,就剩趙武靈王和章,可謂人為刀俎我為魚肉,被圍了三個月,最後趙武靈王都去掏鳥窩吃生鳥肉,最後活活餓死在沙丘,歷史上皇帝的驚人的慘案,餓死了,這就是沙丘之變。

等圍困他們的大臣確定他真死了,才放出消息,大臣之所以這麼膽大就是因為如果讓趙武靈王出來他們必死無疑,那就不如餓死,趙惠文王也順利成為皇帝,其實本來也是皇帝了。可以重新選擇大臣,親信,把之前趙章的黨羽全部替換掉,聰明的趙惠文王得到文臣武將的支持,建立真正屬於自己的王朝。

這時候有個問題就是為什麼沒有人救趙武靈王呢?趙氏宗親的力量呢?

首先之前他推行胡服騎射得罪一些宗親,損害宗親的利益,而且有意不重用宗親力量,凡事一意孤行也是導致沒人願意幫他。

總結一下導致趙武靈王這麼悲慘結局的原因:

第一,廢長立幼,當時繼承規定是合理合法的,違規操作肯定有代價,

第二,不能在壯年時放棄自己的權利,自己打下來的江山給一個十歲的孩子

第三,決定不能朝令夕改,已經定了小兒子是太子,對於趙章的處理不到位,啥要麼派出所守邊疆,要麼就削弱權利,又讓趙章做了代王,最後結果就是導致國家分裂,這就註定了趙武靈王的悲劇,這也是趙國的悲劇,秦國的喜劇,秦國最怕就是趙國,沒想到趙國自己把自己幹敗,他的政治錯誤付出慘重代價,活活餓死了自己。




趙雍的前半生還是比較成功的,在他的帶領下,趙國完善了騎兵制度,加強了軍事力量,滅亡了中山國,而趙國是什麼時候開始衰落的呢?趙雍有一個想法,他想把邯鄲和代地分開來,讓他的兩個兒子趙章和趙何分而治之,他自己以主父的身份統領整個趙國,沒想到他的算盤最好,事情卻沒按照他的想象去發展。他的兩個兒子內亂不斷,最後自相殘殺。小兒子把他的大兒子趙章給殺死了!而他也被囚禁在了沙丘宮直到餓死。


好玩段子


前言:戰國初期,魏國魏文侯知人善用,任用李悝變法,實現了強兵富國,稱霸中原的目的。其餘諸侯國見此情景,紛紛有樣學樣,施行變法。其中秦國有商鞅變法,楚國有吳起變法,韓國有申不害變法,而趙國則有胡服騎射。

趙國的胡服騎射,與他國的變法有些略微的差異。趙國的這個變法主要是通過學習北方胡人騎兵的作戰模式,來提升趙國軍隊的機動性,以此來提高趙國軍隊的作戰能力。這也就是戰國中後期趙國被稱為軍事大國的原因。

既然趙國的胡服騎射如此厲害,那麼作為創始人的趙武靈王自然也備受關注。然而令人驚訝的是,這為雄才大略的趙武靈王最後卻被自己的親兒子活活餓死,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趙武靈王因為美色在立儲一事上失去了分寸

不愛江山愛美人,這樣的君王是真實存在的。西周的最後一位天子周幽王就是這樣一個人。

三年,幽王嬖愛襃姒。襃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廢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為後。後幽王得襃姒,愛之,欲廢申後,並去太子宜臼,以襃姒為後,以伯服為太子。——《史記·周本紀》

周幽王寵愛褒姒,為了她想要廢除現太子,轉而立褒姒之子為太子。結果就是周幽王的王后申後之父申侯對此極其不滿,最後夥同犬戎將周幽王殺死在驪山之下,並立申後之子為周天子,是為周平王。

而趙武靈王就犯了和周幽王一樣的錯誤。

孟姚數微言後有淫意,太子無慈孝之行,王乃廢后與太子,而立孟姚為惠後,以何為王,是為惠文王。——《列女傳》

趙武靈王有一個十分寵愛的妃子,叫做孟姚,趙人稱之為吳娃。本來趙武靈王早就立了原王后的兒子公子章為太子。結果只是因為吳娃臨終前對趙武靈王一再請求,趙武靈王就廢除了沒有過錯的公子章,轉而冊封了吳娃的兒子公子何為太子。

這就造成了趙國國內分為了兩派勢力,一派是以公子章為首的勢力,另一派是以太子何為首的勢力。本來區區一個公子的勢力是萬萬不能給和太子相抗衡的,不過公子章此前身為太子時本來就集結了許多的勢力,於是便有了抗衡太子的資本。

好在,此時的趙武靈王身為趙國霸業的開創者,在趙國國內是十分有公信力的。而他又處在壯年,因此尚能夠平衡如今的局面。

不過趙武靈王此舉終究是個隱患,並且為其日後被餓死做了鋪墊。

趙武靈王因為施行胡服騎射,得罪了朝堂內部的許多朝臣

戰國時期的變法,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時期施行變法,取得了很大的成果。然而,在秦孝公死後,商鞅馬上就被人誣告造反,最後戰敗被殺。楚國的吳起,在楚悼王時期施行變法,使得楚國在當時風頭無二。結果,楚悼王一死,吳起酒杯楚國的貴族們殺害了。

商鞅和吳起的變法,雖然在當代君王依舊在世之時能夠順利施行,但是並不代表所有人都會認同。趙國的胡服騎射也是如此。

趙武靈王一開始宣佈要在趙國施行胡服騎射之時,遭到了朝臣們的一致反對。其中以公子成為首的宗族勢力反對聲音最大。

《史記·趙世家》中記載:

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固聞王之胡服也。臣不佞,寢疾,未能趨走以滋進也。王命之,臣敢對,因竭其愚忠……今王舍此而襲遠方之服,變古之教,易古人道,逆人之心,而怫學者,離中國,故臣原王圖之也。”

趙武靈王的做法引起了公子成的強烈不滿,因此公子成一開始是持反對態度的。雖然在趙武靈王的勸諫之下,公子成最終同意了趙武靈王的做法,但是公子成的內心還是不忿的。這個不忿在趙武靈王在位之時固然沒用,但是在趙武靈王退位之後可就發揮大用處了。因為最後圍困趙武靈王,使其被餓死的罪魁禍首之一就是公子成。這個在下面會有介紹。

趙武靈王退居主父之位後,又對王位起了別樣的心思

話說趙武靈王在趙國施行胡服騎射以後,趙國很快就成長為中原的頭號強國。而趙武靈王自己也是志得意滿,想要繼續擴大戰果。但是瑣碎的政務使得趙武靈王無法致力於開疆擴土,於是趙武靈王想出來一個辦法,那就是自己將王位傳給太子(公子何),自己專注於戰事。這就是趙武靈王主父稱號的由來。

主父欲令子主治國,而身胡服將士大夫西北略胡地,而欲從雲中、九原直南襲秦,於是詐自為使者入秦。——《史記·趙世家》

一開始,趙武靈王的做法確實為他帶了極大的便利。他甚至能夠親自出馬,前往秦國刺探秦國軍情。然而好景不長,正所謂“天無二日,國無二主”,當慣了一把手的趙武靈王在放飛自我一段時間以後,馬上就感覺到了無所適從。

主父令王聽朝,而自從旁觀窺群臣宗室之禮。見其長子章劚然也,反北面為臣,詘於其弟,心憐之,於是乃欲分趙而王章於代,計未決而輟。——《史記·趙世家》

上文中提到過,趙武靈王因為自己對吳娃的喜愛,於是廢除了原太子公子章。這讓趙武靈王心裡面感到十分愧疚。於是,他就想要將趙國一分為二,立公子章為代王,以此來彌補他。然而,此時的趙王已經不是他,而是他的兒子公子何,也就是趙惠文王。

趙惠文王自然不可能任由趙武靈王胡來,於是就終止了他的這個決策。這一事件使得趙武靈王十分不滿,於是他便萌生了奪回王位的想法。也正是這個想法,將他推入了深淵。

趙武靈王為了奪回王位,於是便慫恿公子章奪權,從而漁翁得利。心中早就不忿的公子章自然不會錯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於是便假傳主父旨意,想要將趙惠文王騙到沙丘宮,好乘機將其殺死。

(公子成等人)乃遂圍主父。令宮中人“後出者夷”,宮中人悉出。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爵鷇而食之,三月餘而餓死沙丘宮。主父定死,乃發喪赴諸侯。——《史記·趙世家》

而趙惠文王早已洞悉了他們的陰謀,於是便派公子成等人將公子章一黨殺死了。公子成等人殺死公子章以後,決定採取圍困的方式,既不殺死趙武靈王,又不放其出宮。不得不說,這個方法很巧妙,一方面,無論是公子成等人還是趙惠文王,心中其實都容不下趙武靈王,但是另一方面,他們誰也擔當不起殺害主父的罪名。於是,他們就想到了這個辦法,殺死趙武靈王。

果不其然,趙惠文王直到確定趙武靈王被餓死了,才前來為其收屍。

結束語

趙武靈王固然是一代雄主,但是其一些想法過於異想天開,沒有想過後果。無論是改立太子,還是退居主父,皆是如此,直到最後被活活餓死,不得不令人覺得惋惜。


小云軒談史


自從“胡服騎射”推行的第一天起,趙武靈王慘死的命運就已註定了。

公元前296年,戰國時期威名遠揚的趙武靈王崩於沙丘,但是趙武靈王的死並不是普通意義上的死。

他的死意味著趙國改革派徹底失敗,之後掌權的是一向不支持變法的公子成和李兌,並且趙武靈王生前所制定的諸多改革政策也被被廢除。

那麼為什麼趙武靈王會被餓死?

司馬遷在史記中解釋到是因為趙武靈王非長立幼亂了禮法,因此引起了趙王何與公子章兄弟倆之間的內訌。

但是趙武靈王被圍沙丘三月之久,為何沒有一個大臣前來救駕?而一個看門小吏又哪裡來的膽子逼死前任國君?

所以趙武靈王沙丘之死看似是兄弟權力之爭,實質上是改革派與守舊派的鬥爭,而趙武靈王的死,正是趙國高層的集體意志。


瘋狂的歷史吖


趙武靈王趙雍,戰國時趙國第六位國君。其在位時推行“胡服騎射”軍事改革、滅中山國、闢雲中與雁門和代郡三郡,修築“趙長城”,一躍而為與秦比肩的強國。

之後,他廢黜長子公子章的太子地位,改立次子公子何為太子,兩年後心甘情願禪位,自稱趙主父,公子何變身趙惠文王。

因覺愧對公子章,趙武靈王封其為安陽君,並讓齊國貴族田不禮輔助他。田不禮趁機時常鼓動公子章奪王位,趙武靈王態度曖昧令群臣腳踩兩隻船。其後,他欲立公子章為代王,與趙惠文王分庭抗禮,想借此奪回王位大權。

他以選看墓地為名,令兩個兒子隨行。趙武靈王與公子章殺害了趙惠文王的使臣,又準備拿下趙惠文王。趙惠文王率軍圍住父兄宮殿。主帥公子成誅殺了公子章,並放出宮中所有人,只將趙武靈王獨自圍困宮中。趙武靈王苦苦一支撐三個日後,被活活餓死。

綜上所述,趙武靈王死於對權力的渴求和私心的偏袒。


2許雲輝


趙武靈王(公元前325-前299在位)是趙國中期的一位國君,在位期間對趙國進行軍事改革,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胡服騎射。改革之後的趙國軍隊十分強大,於是趙武靈王統領趙軍東征西討,擴地千里。

趙武靈王剛繼位的時候娶了一位韓國女子立為王后,立立長子趙章為太子。後來趙武靈王移情別戀愛上另外一個女人也生了一個兒子,取名趙何。趙武靈王愛屋及烏,於是廢掉了趙章改立趙何為太子。

為了能夠一心一意的謀劃軍事,趙武靈王把王位傳給給了小兒子趙何,也就是後來的趙惠文王,負責處理政務;趙武靈王自稱主父,負責軍事方面。

在一次朝會上趙武靈王看到年長的兒子趙章向年幼的趙何跪拜又心軟了,想把趙章分封到代地,但是被元老大臣肥義勸阻。

趙章咽不下這口氣於是發動兵變企圖武力奪權。然而卻被早有準備的趙何擊敗,趙章逃到趙武靈王的宮中求救,趙武靈王一時心軟就收留了他。這時候負責平叛的趙國貴族無視趙武靈王的請求逮捕並處死了趙章。事後怕趙武靈王秋後算賬於是派兵包圍了趙武靈王的寢宮,不讓人員出入。就這樣一代軍事天才趙武靈王被困了三個多月,活活的餓死了。

其實趙武靈王之所以被餓死也是咎由自取。身為一國之君在國家大事上朝令夕改,為了一己之私企圖把國家一分為二,大失人心。再加上他進行的軍事改革觸犯了趙國貴族的利益,所以在緊要關頭也無人幫助他,眼睜睜的看著他慘死。實在是可悲可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