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君主,赵武灵王年轻有为,为何被饿死?

资深人士说文史


秦始皇想要统一六国,一统天下,肯定会逐步计划,轻松收复韩国之后,他又把矛头对准了赵国

其实赵国的实力在战国七雄也是相当强,因为早在秦王赵正的曾祖父秦昭襄王的时候赵国有个很厉害的国君,就是大名鼎鼎的赵武灵王,当时赵武灵王想灭掉秦国,足以看出赵国当时的实力,也是有统一六国的雄心和气魄的,但是没想到秦国竟然把韩国吞并之后直接看准赵国这块蛋糕了,对赵国下手了

胡服骑射

先分析一下赵国君王,领航者带头人,赵武灵王,他是赵国的第六位国君,在位的时候在军事上推行“胡服骑射”,传统的车兵,步兵是没有办法远涉险阻的,于是他就招胡人,穿他们衣服,使用他们的兵马,这在当时也算非常创新之举,从服装的改变来说,当时赵国都是宽大的衣服,胡服为了骑射方便都是紧身衣,从细节看出赵武灵王特别用心,但要改变这个习惯大臣们就接受不了,尤其在古代,思维相当固守的年代里,人们出生开始就穿宽大的衣服,这也是老祖宗的传统,这要改变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学习自己看不上的,野蛮荒凉的胡人的衣服,开玩笑一样,但赵武灵王坚决改变,自己也很有办法,很快解决了,首先大臣的支持我,然后自己家亲戚支持,接受度就快一些了,这样可以增强战斗力,让赵国在外事沟通都非常有底气,这样打仗能赢,也能增加国土面积,他眼光独到,锁定天下关键地势,如此一来取道荒漠奔袭秦国也是指日可待。

如果不去改变,不去创新,早晚都是秦国碗里的肉,所以他主张扩大骑兵,更换服装,事实证明这是非常正确的,使赵国国力增强,尤其在军事外战方面颇为用心常,非有远见的也让赵国很快的成为东方大国,并且成为强国,也是秦始皇统一天下最大的障碍,因为这个民族太有战斗力了,能打有智慧,这么有潜力的一位君主,当时也颇具有霸主的气质,但是,可但是一件事情毁了这个不可一世的赵国,想要吞并秦国的赵国。也可谓一代枭雄。

赵国历史性转折,废太子,禅位

赵武灵王爱少子何,欲及其生而立之。《资治通鉴。周赧王十五年》

赵武灵王十六年游大陵,,喝醉了梦到一个美女和他鼓琴而歌,赵武灵王特别喜欢这个梦里美女子恋恋不忘,得说也是个痴情种就和大臣们说了这个事,但不记得样子,只记得叫嬴,这时候有个大臣就决定把自己女儿送来了(有资料记载这是吴广的女儿,暂且不去详实),还把女儿名字孟姚改成了嬴,赵武灵王非常喜欢她,她也是赵惠文王的妈妈,红颜薄命,这个女的不久于人世,赵武灵王很怀念她,就想把太子的位置给当时只有十岁的赵何,所以赵武灵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99年,正直壮年的赵武灵王突然做了一个决定,让大家目瞪口呆,废除了太子,然后禅位给小儿子赵何,也就是赵惠文王,一般来说确立储君是立国之本,一般都是立长不立贤,没有特殊情况不可以随意废除太子,可能是自从这个女人来到他身边,赵国国力增强,一切都很顺利所以他也把这种巧合认为是上天的旨意,改立惠文后之子赵何

赵章好好太子被废看着这个弟弟也是看不顺眼不服气,赵武灵王怕自己去世以后他们争夺皇位,就决定活着的时候禅位,这样能照顾一下小皇帝,扶持他顺利接管赵国,这是不是出于燕婉之私就不去追究了,这已经是事实了。

赵武灵王自己想的都挺好,殊不知已经埋下大雷,也是日后赵国衰败的重要原因,他的自私,愚昧,愚蠢和小人的谗言促成了这次废长立幼,壮年禅位给仅十岁儿子的这一动作引发内乱,也就是说别人没打呢,自己先乱。

再说无缘无故被废的太子公子章,心理有火啊,但也没招,有一次,上朝的时候他看到自己大儿子赵章二十多岁了还得给自己十岁小儿子下跪,心里不舒服啊,就又做了一件促使赵国加速灭亡的动作,将赵国一分为二,一人一半,让两个儿子都当王,封长子章于代,号安阳君,还派了田不为为相,帮助章,封太子何为赵王,大臣们都纷纷阻止,这事还没宣布和实施,赵章,田不礼就发动了叛乱,兵变了,在这场叛乱中,赵章失败了,章就去赵武灵王养老的地方,于是赵武灵王就把章藏起来了,在效果历史上,规定以兵围王宫者灭族,大臣们也不敢进去抓,就说谁出来我不杀谁,最后出来我灭九族,这时候宫女太监全跑出来了,就剩赵武灵王和章,可谓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被围了三个月,最后赵武灵王都去掏鸟窝吃生鸟肉,最后活活饿死在沙丘,历史上皇帝的惊人的惨案,饿死了,这就是沙丘之变。

等围困他们的大臣确定他真死了,才放出消息,大臣之所以这么胆大就是因为如果让赵武灵王出来他们必死无疑,那就不如饿死,赵惠文王也顺利成为皇帝,其实本来也是皇帝了。可以重新选择大臣,亲信,把之前赵章的党羽全部替换掉,聪明的赵惠文王得到文臣武将的支持,建立真正属于自己的王朝。

这时候有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没有人救赵武灵王呢?赵氏宗亲的力量呢?

首先之前他推行胡服骑射得罪一些宗亲,损害宗亲的利益,而且有意不重用宗亲力量,凡事一意孤行也是导致没人愿意帮他。

总结一下导致赵武灵王这么悲惨结局的原因:

第一,废长立幼,当时继承规定是合理合法的,违规操作肯定有代价,

第二,不能在壮年时放弃自己的权利,自己打下来的江山给一个十岁的孩子

第三,决定不能朝令夕改,已经定了小儿子是太子,对于赵章的处理不到位,啥要么派出所守边疆,要么就削弱权利,又让赵章做了代王,最后结果就是导致国家分裂,这就注定了赵武灵王的悲剧,这也是赵国的悲剧,秦国的喜剧,秦国最怕就是赵国,没想到赵国自己把自己干败,他的政治错误付出惨重代价,活活饿死,用生命换来小儿子赵惠文王的继位。





晓丽说影视


一、他一手造成的体制成了问题。

1.国君已经不是他,他只是个特殊身份的高级将领。这也是他被困死的根本原因。如果他没有主父的特殊身份,估计早就被定性为叛军将领直接杀死了。

2.赵何想他死但又不想背负下令杀父的名声。他才能多活几个月,1千多年后史思明的儿子就是一定要他爹死,就是直接下手。

3.直接围困他的应该是听命于赵成李兌的部曲,不会听从他的命令,史书上说他们只是流泪,估计也只能心理同情。

4.朝中的文武官员中没有重量级的赵武灵王的心腹。文官就算有同情的但也没办法。武将就算有同情的但救援赵武灵王就是不在国君赵何同意下私自用兵,形同反叛,估计没有敢。如果前相肥义活着,他可以用个人威望鼎着赵何的君威调兵救赵武灵王。他一死,救没有重量级的帮手了。

5.就算赵王犯下了一系列的错误,如果他有这样一个准备应该还不会有这样的下场。如下是我的个人分析

一个强人(国君,大将,军阀,黑社会老大,土匪。。)无论在哪里,身边都要有一支足够数量和质量还有完全忠于自己的贴身部队。

假设赵武灵王身边有这样一支人马。他可以冒死冲出重围,返回云中重兵集团,那时候估计就是一场文官武将选择站队的问题了,到底是追随哪位赵王?应该就是一场赵国内战的问题了。

二、守旧派不允许赵武灵王活下去

据《战国策·赵策》所载,赵武灵王命周祒穿胡衣为太子师父之时他回答到:乃国未通于王胡服。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历经六年改革的赵国仍然有着很强的反对声音。

但是屈于赵武灵王的权威他们暂时失声而已,可一旦赵武灵王失势,改革将会立刻崩殂。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守旧派的首领公子成及李兑巧妙地利用了赵武灵王在接班人的安排上出现的纰漏,而坚定地站到了赵王何的身旁。

在公子章发动沙丘政变的叛乱之时借力打力,一股清洗了赵国国内的改革派,而作为改革派的首脑,赵武灵王在守旧派看来是必死无疑的。

这也是赵王何不能运用自己权力放出父亲的原因之一。守旧派是他的权力基础,一旦放出赵武灵王不仅意味着赵王何支持国家分裂,也意味着他将失去守旧派的支持。就这样被守旧派扶植上台的赵王何不仅随后中止了“胡服骑射“改革,而且他也失去了慈爱的父亲。




SVIP至尊版


我是小任,请多指教!

赵武灵王是战国时期赵国的著名君主,在位期间为了抵御北方胡人的侵略,实行了“胡服骑马射”的军事改革使得赵国实力日益强大。随后,打败了胡人,灭了北边中山国!成为了强大的诸侯国之一!

但赵武灵王并不满足,他希望能够打败西南的秦国而后统一全国,为此,他将王位让给了最钟爱的小儿子,自号“主父”。他自己从繁琐的政务中脱离出来,专门训练缔造他的骑兵,准备从河套一带南下袭秦!

而在这个时候赵国内部因为争夺太子发生了战乱!据《史记 赵世家》记载:惠文王四年,太子章作乱杀了肥义。公子李成,李兑起兵靖难,击败了公子章。公子章兵败后投奔主父,主父收留了他!公子成、李兑率兵围攻主父所在的沙丘宫,杀死公子章。他们害怕主父报负,就将他围困在沙丘宫中。主父出不得,探爵彀(小麻雀)而食,三月余饿死沙丘宫!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赵武灵王被围沙丘宫饿死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将王位传给幼子,费长立幼,引发内部争夺太子的斗争,直接导致公子章的叛乱!
  2. 收留叛乱的太子章,不能为已经取的政权的次子所容,被活活饿死!
  3. 赵武灵王游离的态度,不仅惹的公子章不满反叛,也惹得群臣不满,在其被围困的三个月里,竟然没人去救!
  4. 过早的将权利交出去!赵武灵王这样超前的思维历史上少有,把王位交给小儿子,自己只想专心带兵打仗,结果酿成的内乱!

小任浅谈史


赵武灵王赵雍,拥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是战国时期最杰出的帝王之一,身为一代雄主的他,竟也犯了个天大的错误,最终结局悲惨,令人唏嘘。

开始,武灵王和王后韩氏,生了嫡长子赵章,被立为太子。

太子15岁时,武灵王又娶了美貌的吴孟姚,武灵王对她甚是喜爱。

不久,吴孟姚生下儿子赵何,这时王后韩氏突然去世,吴孟姚被立为王后,之后太子被废而立赵何为太子,这就是后来的赵惠文王,武灵王做起了太上皇,自称主父。

武灵王对大儿子心感愧疚,于是,就想将赵国一分为二,封赵章为代王,但因相国肥义的强烈反对而未分成。

此时,武灵王想夺回权力,赵章想挽回属于自己的东西。于是,赵雍以看墓地为名,邀请赵何与赵章同去,晚上睡在沙丘。赵何单独住,主父赵雍与赵章同住。结果,晚上赵章密谋发动叛乱,主父赵雍默许,却不知,赵章被早已提前部署的相国部下击败,当即处死。武灵王被围困行宫三个月,最终饿死宫中。




捌零后v羿


赵武灵王赵雍,战国时赵国第六位国君。其在位时推行“胡服骑射”军事改革、灭中山国、辟云中与雁门和代郡三郡,修筑“赵长城”,一跃而为与秦比肩的强国。

赵武灵王在位的时候在军事上推行“胡服骑射”,传统的车兵,步兵是没有办法远涉险阻的,于是他就招胡人,穿他们衣服,使用他们的兵马,这在当时也算非常创新之举,从服装的改变来说,当时赵国都是宽大的衣服,胡服为了骑射方便都是紧身衣,从细节看出赵武灵王特别用心,但要改变这个习惯大臣们就接受不了,尤其在古代,思维相当固守的年代里,人们出生开始就穿宽大的衣服,这也是老祖宗的传统,这要改变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学习自己看不上的,野蛮荒凉的胡人的衣服,开玩笑一样,但赵武灵王坚决改变,自己也很有办法,很快解决了,首先大臣的支持我,然后自己家亲戚支持,接受度就快一些了,这样可以增强战斗力,让赵国在外事沟通都非常有底气,这样打仗能赢,也能增加国土面积,他眼光独到,锁定天下关键地势,如此一来取道荒漠奔袭秦国也是指日可待。

赵国历史性转折,是赵武灵王废太子,禅位赵武灵王爱少子何,欲及其生而立之。《资治通鉴。周赧王十五年》赵武灵王十六年游大陵,喝醉了梦到一个美女和他鼓琴而歌,赵武灵王特别喜欢这个梦里美女子恋恋不忘,得说也是个痴情种就和大臣们说了这个事,但不记得样子,只记得叫嬴,这时候有个大臣就决定把自己女儿送来了(有资料记载这是吴广的女儿,暂且不去详实),还把女儿名字孟姚改成了嬴,赵武灵王非常喜欢她,她也是赵惠文王的妈妈,红颜薄命,这个女的不久于人世,赵武灵王很怀念她,就想把太子的位置给当时只有十岁的赵何,所以赵武灵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99年,正直壮年的赵武灵王突然做了一个决定,让大家目瞪口呆,废除了太子,然后禅位给小儿子赵何,也就是赵惠文王,一般来说确立储君是立国之本,一般都是立长不立贤,没有特殊情况不可以随意废除太子,可能是自从这个女人来到他身边,赵国国力增强,一切都很顺利所以他也把这种巧合认为是上天的旨意,改立惠文后之子赵何

赵章好好太子被废看着这个弟弟也是看不顺眼不服气,赵武灵王怕自己去世以后他们争夺皇位,就决定活着的时候禅位,这样能照顾一下小皇帝,扶持他顺利接管赵国,这是不是出于燕婉之私就不去追究了,这已经是事实了。

赵武灵王自己想的都挺好,殊不知已经埋下大雷,也是日后赵国衰败的重要原因,他的自私,愚昧,愚蠢和小人的谗言促成了这次废长立幼,壮年禅位给仅十岁儿子的这一动作引发内乱,也就是说别人没打呢,自己先乱。

再说无缘无故被废的太子公子章,心理有火啊,但也没招,有一次,上朝的时候他看到自己大儿子赵章二十多岁了还得给自己十岁小儿子下跪,心里不舒服啊,就又做了一件促使赵国加速灭亡的动作,将赵国一分为二,一人一半,让两个儿子都当王,封长子章于代,号安阳君,还派了田不为为相,帮助章,封太子何为赵王,大臣们都纷纷阻止,这事还没宣布和实施,赵章,田不礼就发动了叛乱,兵变了,在这场叛乱中,赵章失败了,章就去赵武灵王养老的地方,于是赵武灵王就把章藏起来了,在效果历史上,规定以兵围王宫者灭族,大臣们也不敢进去抓,就说谁出来我不杀谁,最后出来我灭九族,这时候宫女太监全跑出来了,就剩赵武灵王和章,可谓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被围了三个月,最后赵武灵王都去掏鸟窝吃生鸟肉,最后活活饿死在沙丘,历史上皇帝的惊人的惨案,饿死了,这就是沙丘之变。

等围困他们的大臣确定他真死了,才放出消息,大臣之所以这么胆大就是因为如果让赵武灵王出来他们必死无疑,那就不如饿死,赵惠文王也顺利成为皇帝,其实本来也是皇帝了。可以重新选择大臣,亲信,把之前赵章的党羽全部替换掉,聪明的赵惠文王得到文臣武将的支持,建立真正属于自己的王朝。

这时候有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没有人救赵武灵王呢?赵氏宗亲的力量呢?

首先之前他推行胡服骑射得罪一些宗亲,损害宗亲的利益,而且有意不重用宗亲力量,凡事一意孤行也是导致没人愿意帮他。

总结一下导致赵武灵王这么悲惨结局的原因:

第一,废长立幼,当时继承规定是合理合法的,违规操作肯定有代价,

第二,不能在壮年时放弃自己的权利,自己打下来的江山给一个十岁的孩子

第三,决定不能朝令夕改,已经定了小儿子是太子,对于赵章的处理不到位,啥要么派出所守边疆,要么就削弱权利,又让赵章做了代王,最后结果就是导致国家分裂,这就注定了赵武灵王的悲剧,这也是赵国的悲剧,秦国的喜剧,秦国最怕就是赵国,没想到赵国自己把自己干败,他的政治错误付出惨重代价,活活饿死了自己。




赵雍的前半生还是比较成功的,在他的带领下,赵国完善了骑兵制度,加强了军事力量,灭亡了中山国,而赵国是什么时候开始衰落的呢?赵雍有一个想法,他想把邯郸和代地分开来,让他的两个儿子赵章和赵何分而治之,他自己以主父的身份统领整个赵国,没想到他的算盘最好,事情却没按照他的想象去发展。他的两个儿子内乱不断,最后自相残杀。小儿子把他的大儿子赵章给杀死了!而他也被囚禁在了沙丘宫直到饿死。


好玩段子


前言:战国初期,魏国魏文侯知人善用,任用李悝变法,实现了强兵富国,称霸中原的目的。其余诸侯国见此情景,纷纷有样学样,施行变法。其中秦国有商鞅变法,楚国有吴起变法,韩国有申不害变法,而赵国则有胡服骑射。

赵国的胡服骑射,与他国的变法有些略微的差异。赵国的这个变法主要是通过学习北方胡人骑兵的作战模式,来提升赵国军队的机动性,以此来提高赵国军队的作战能力。这也就是战国中后期赵国被称为军事大国的原因。

既然赵国的胡服骑射如此厉害,那么作为创始人的赵武灵王自然也备受关注。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这为雄才大略的赵武灵王最后却被自己的亲儿子活活饿死,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赵武灵王因为美色在立储一事上失去了分寸

不爱江山爱美人,这样的君王是真实存在的。西周的最后一位天子周幽王就是这样一个人。

三年,幽王嬖爱襃姒。襃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後幽王得襃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襃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史记·周本纪》

周幽王宠爱褒姒,为了她想要废除现太子,转而立褒姒之子为太子。结果就是周幽王的王后申后之父申侯对此极其不满,最后伙同犬戎将周幽王杀死在骊山之下,并立申后之子为周天子,是为周平王。

而赵武灵王就犯了和周幽王一样的错误。

孟姚数微言后有淫意,太子无慈孝之行,王乃废后与太子,而立孟姚为惠后,以何为王,是为惠文王。——《列女传》

赵武灵王有一个十分宠爱的妃子,叫做孟姚,赵人称之为吴娃。本来赵武灵王早就立了原王后的儿子公子章为太子。结果只是因为吴娃临终前对赵武灵王一再请求,赵武灵王就废除了没有过错的公子章,转而册封了吴娃的儿子公子何为太子。

这就造成了赵国国内分为了两派势力,一派是以公子章为首的势力,另一派是以太子何为首的势力。本来区区一个公子的势力是万万不能给和太子相抗衡的,不过公子章此前身为太子时本来就集结了许多的势力,于是便有了抗衡太子的资本。

好在,此时的赵武灵王身为赵国霸业的开创者,在赵国国内是十分有公信力的。而他又处在壮年,因此尚能够平衡如今的局面。

不过赵武灵王此举终究是个隐患,并且为其日后被饿死做了铺垫。

赵武灵王因为施行胡服骑射,得罪了朝堂内部的许多朝臣

战国时期的变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时期施行变法,取得了很大的成果。然而,在秦孝公死后,商鞅马上就被人诬告造反,最后战败被杀。楚国的吴起,在楚悼王时期施行变法,使得楚国在当时风头无二。结果,楚悼王一死,吴起酒杯楚国的贵族们杀害了。

商鞅和吴起的变法,虽然在当代君王依旧在世之时能够顺利施行,但是并不代表所有人都会认同。赵国的胡服骑射也是如此。

赵武灵王一开始宣布要在赵国施行胡服骑射之时,遭到了朝臣们的一致反对。其中以公子成为首的宗族势力反对声音最大。

《史记·赵世家》中记载:

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固闻王之胡服也。臣不佞,寝疾,未能趋走以滋进也。王命之,臣敢对,因竭其愚忠……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人道,逆人之心,而怫学者,离中国,故臣原王图之也。”

赵武灵王的做法引起了公子成的强烈不满,因此公子成一开始是持反对态度的。虽然在赵武灵王的劝谏之下,公子成最终同意了赵武灵王的做法,但是公子成的内心还是不忿的。这个不忿在赵武灵王在位之时固然没用,但是在赵武灵王退位之后可就发挥大用处了。因为最后围困赵武灵王,使其被饿死的罪魁祸首之一就是公子成。这个在下面会有介绍。

赵武灵王退居主父之位后,又对王位起了别样的心思

话说赵武灵王在赵国施行胡服骑射以后,赵国很快就成长为中原的头号强国。而赵武灵王自己也是志得意满,想要继续扩大战果。但是琐碎的政务使得赵武灵王无法致力于开疆扩土,于是赵武灵王想出来一个办法,那就是自己将王位传给太子(公子何),自己专注于战事。这就是赵武灵王主父称号的由来。

主父欲令子主治国,而身胡服将士大夫西北略胡地,而欲从云中、九原直南袭秦,於是诈自为使者入秦。——《史记·赵世家》

一开始,赵武灵王的做法确实为他带了极大的便利。他甚至能够亲自出马,前往秦国刺探秦国军情。然而好景不长,正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当惯了一把手的赵武灵王在放飞自我一段时间以后,马上就感觉到了无所适从。

主父令王听朝,而自从旁观窥群臣宗室之礼。见其长子章劚然也,反北面为臣,诎於其弟,心怜之,於是乃欲分赵而王章於代,计未决而辍。——《史记·赵世家》

上文中提到过,赵武灵王因为自己对吴娃的喜爱,于是废除了原太子公子章。这让赵武灵王心里面感到十分愧疚。于是,他就想要将赵国一分为二,立公子章为代王,以此来弥补他。然而,此时的赵王已经不是他,而是他的儿子公子何,也就是赵惠文王。

赵惠文王自然不可能任由赵武灵王胡来,于是就终止了他的这个决策。这一事件使得赵武灵王十分不满,于是他便萌生了夺回王位的想法。也正是这个想法,将他推入了深渊。

赵武灵王为了夺回王位,于是便怂恿公子章夺权,从而渔翁得利。心中早就不忿的公子章自然不会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便假传主父旨意,想要将赵惠文王骗到沙丘宫,好乘机将其杀死。

(公子成等人)乃遂围主父。令宫中人“後出者夷”,宫中人悉出。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爵鷇而食之,三月馀而饿死沙丘宫。主父定死,乃发丧赴诸侯。——《史记·赵世家》

而赵惠文王早已洞悉了他们的阴谋,于是便派公子成等人将公子章一党杀死了。公子成等人杀死公子章以后,决定采取围困的方式,既不杀死赵武灵王,又不放其出宫。不得不说,这个方法很巧妙,一方面,无论是公子成等人还是赵惠文王,心中其实都容不下赵武灵王,但是另一方面,他们谁也担当不起杀害主父的罪名。于是,他们就想到了这个办法,杀死赵武灵王。

果不其然,赵惠文王直到确定赵武灵王被饿死了,才前来为其收尸。

结束语

赵武灵王固然是一代雄主,但是其一些想法过于异想天开,没有想过后果。无论是改立太子,还是退居主父,皆是如此,直到最后被活活饿死,不得不令人觉得惋惜。


小云轩谈史


自从“胡服骑射”推行的第一天起,赵武灵王惨死的命运就已注定了。

公元前296年,战国时期威名远扬的赵武灵王崩于沙丘,但是赵武灵王的死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死。

他的死意味着赵国改革派彻底失败,之后掌权的是一向不支持变法的公子成和李兑,并且赵武灵王生前所制定的诸多改革政策也被被废除。

那么为什么赵武灵王会被饿死?

司马迁在史记中解释到是因为赵武灵王非长立幼乱了礼法,因此引起了赵王何与公子章兄弟俩之间的内讧。

但是赵武灵王被围沙丘三月之久,为何没有一个大臣前来救驾?而一个看门小吏又哪里来的胆子逼死前任国君?

所以赵武灵王沙丘之死看似是兄弟权力之争,实质上是改革派与守旧派的斗争,而赵武灵王的死,正是赵国高层的集体意志。


疯狂的历史吖


赵武灵王赵雍,战国时赵国第六位国君。其在位时推行“胡服骑射”军事改革、灭中山国、辟云中与雁门和代郡三郡,修筑“赵长城”,一跃而为与秦比肩的强国。

之后,他废黜长子公子章的太子地位,改立次子公子何为太子,两年后心甘情愿禅位,自称赵主父,公子何变身赵惠文王。

因觉愧对公子章,赵武灵王封其为安阳君,并让齐国贵族田不礼辅助他。田不礼趁机时常鼓动公子章夺王位,赵武灵王态度暧昧令群臣脚踩两只船。其后,他欲立公子章为代王,与赵惠文王分庭抗礼,想借此夺回王位大权。

他以选看墓地为名,令两个儿子随行。赵武灵王与公子章杀害了赵惠文王的使臣,又准备拿下赵惠文王。赵惠文王率军围住父兄宫殿。主帅公子成诛杀了公子章,并放出宫中所有人,只将赵武灵王独自围困宫中。赵武灵王苦苦一支撑三个日后,被活活饿死。

综上所述,赵武灵王死于对权力的渴求和私心的偏袒。


2许云辉


赵武灵王(公元前325-前299在位)是赵国中期的一位国君,在位期间对赵国进行军事改革,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胡服骑射。改革之后的赵国军队十分强大,于是赵武灵王统领赵军东征西讨,扩地千里。

赵武灵王刚继位的时候娶了一位韩国女子立为王后,立立长子赵章为太子。后来赵武灵王移情别恋爱上另外一个女人也生了一个儿子,取名赵何。赵武灵王爱屋及乌,于是废掉了赵章改立赵何为太子。

为了能够一心一意的谋划军事,赵武灵王把王位传给给了小儿子赵何,也就是后来的赵惠文王,负责处理政务;赵武灵王自称主父,负责军事方面。

在一次朝会上赵武灵王看到年长的儿子赵章向年幼的赵何跪拜又心软了,想把赵章分封到代地,但是被元老大臣肥义劝阻。

赵章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发动兵变企图武力夺权。然而却被早有准备的赵何击败,赵章逃到赵武灵王的宫中求救,赵武灵王一时心软就收留了他。这时候负责平叛的赵国贵族无视赵武灵王的请求逮捕并处死了赵章。事后怕赵武灵王秋后算账于是派兵包围了赵武灵王的寝宫,不让人员出入。就这样一代军事天才赵武灵王被困了三个多月,活活的饿死了。

其实赵武灵王之所以被饿死也是咎由自取。身为一国之君在国家大事上朝令夕改,为了一己之私企图把国家一分为二,大失人心。再加上他进行的军事改革触犯了赵国贵族的利益,所以在紧要关头也无人帮助他,眼睁睁的看着他惨死。实在是可悲可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