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傻大鬧寶萊塢》:你是否也將自己變成影片中的“傻子”?

《三傻大鬧寶萊塢》:你是否也將自己變成影片中的“傻子”?

文丨卿心君悅

那一年,觀看影片《三傻大鬧寶萊塢》時,正值青春年少,從影片中看到的是無數笑點的堆砌與濃郁友情的渲染。多年過去,在生活中洗掉了曾經的輕浮與幼稚後,再次回味,原來“三傻”不僅是影片中虛構的搞怪形象,還存在於每個人的身邊,甚至就可能是你,我。

“一傻”——“南轅北轍”的生活

影片以大學校友蘭徹、法罕與拉加三人為劇情推進的線索,三位摯友,三種思想,三種價值觀,匯聚在同一所大學的同一寢室,就這樣開始了啼笑皆非的別樣生活。

《三傻大鬧寶萊塢》:你是否也將自己變成影片中的“傻子”?

《 三傻大鬧寶萊塢》劇照

先來說“三傻”中的法罕,一出生就被父親安排了未來的生活——考入帝國理工學院(當地最好的工程大學),成為一位有前途、有聲望的工程師。出於家長理性的眼光與長遠的打算,未曾徵求過兒子法罕的意願,可能在父親的眼中這樣的規劃也不會存有質疑,在父親看來,這是兒子最好的出路與前程。

但法罕長大後,卻發現自己更為喜愛攝影,尤其是拍攝野生動物,他的這一愛好從父親察覺的那一刻起就予以了否決,不問緣由更沒有商量,在父親積威已久的形象下,他從不敢提出相反的意見,更不敢說出自己的心聲。

最終,他還是以剛好合格的成績考入了父親理想的學校,因此結識了室友蘭徹與拉加。在入學典禮上,校長“病毒”在歡迎他們入校之後,提到了考入這個學校的難度與價值,還流露出自己兒子複習三年未曾考入這所大學的遺憾,但這個遺憾只屬於“病毒”一人,隨著劇情的發展,他的兒子意外身死,原因不是自殺,而是“病毒”不願意相信的“謀殺”,是他親手逼死了兒子,因為他兒子的理想並非是工程師,而是作家,當然這個故事的真相法罕並不知道,但若非在大學裡遇到蘭徹,或許他的未來也是一片黑暗。

《三傻大鬧寶萊塢》:你是否也將自己變成影片中的“傻子”?

《三傻大鬧寶萊塢》劇照

第一次相遇,法罕就十分崇拜蘭徹,無論是入學當晚蘭徹將大家都知道的初中物理知識(鹽水具有極強的導電性)化為實用來整治高年級學生的欺辱,還是在入學典禮時,他當眾質問得校長啞口無聲,但是他如此崇拜的蘭徹卻並不討學校老師與校長的喜愛,第一堂課就因對機械定義的獨特解答被驅逐出課堂,可就是這個白天很少正常上課,夜晚也不過多複習課本的蘭徹,大學時期永遠是同屆的第一名,讓天天熬夜苦讀的“消音器”查爾圖只能屈居第二。

身為朋友,他為蘭徹所取得的成績感到高興,但是同為“三傻”的他與拉加卻次次成績墊底,又實在有些尷尬,好在三人的友情化解了這個原本可能產生隔閡的危機。在畢業前夕,一次三人喝醉時,蘭徹說出導致法罕成績不高的原因,不是他不努力,而是他志不在此,學到的知識與他的理想是南轅北轍的,蘭徹曾在他家中看到過他拍攝的照片,寢室的密切生活又讓蘭徹發現了他藏在書包中一直未曾寄出的信——想向他所喜愛的野生動物攝影師學習,蘭徹勸他,不要浪費天賦在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上:

“要是邁克爾·傑克遜他爸強迫他去做拳擊手,想想這將是多大的災難?傻瓜一個,深愛著攝影,卻選擇工程。”

蘭徹希望他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將天賦發揮出來,但是對於法罕而言,父親的安排成為了他選擇夢想最大的阻礙,他沒有勇氣去對抗,後拉蘭徹私自把這封信寄了出去,收到對方的回覆後,勸法罕勇敢的選擇自己的生活:

“就這一次,拋開你的恐懼,要不然以後哪天你進棺材都要後悔,只有一點勇氣,你就可以改變生活。”

我們有時總會厭倦生活的無趣,有時還會厭惡自己的一事無成,我們看似朝著理想在努力,可過程中卻離目的地越來越遠,我們會將此歸罪於他人的安排,還會為這種安排施加種種不可抗拒的因素。然而事實上,自己才是生活最大的決定人,讓他人為自己的人生負責,本就是一個笑話。

《三傻大鬧寶萊塢》:你是否也將自己變成影片中的“傻子”?

《三傻大鬧寶萊塢》劇照

我們知道自己的路在哪個方向,卻又樂於讓時間來沖淡內心的渴望,最終理想未達成,生活也並不快樂,一生遺憾,想來在《月亮與六便士》中,查爾斯·斯特里克蘭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無怨無悔的去追求讓心靈不安的東西——與當前生活南轅北轍的東西,而那才可能是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不要妄想時間能解決一切,也不要因為恐懼而無限推遲,就像《孟子·滕文公》中寫道的:“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明知不對的事情,又怎能交給時間來解決,耗費的不僅是生命,還可能是自己最渴望看到的風景。

“二傻”——負重前行的生活

與法罕相似,拉加也是一個“傻子”,但是他的傻與法罕不同,法罕尚有相對安穩的生活,然而拉加父親重病癱在床上,治病的花費讓他母親變成了一個不停嘮叨與抱怨的人,在那次三人一同回家時,拉加的母親一直唸叨著生活的不易:

“秋葵十二元一斤……你的姐姐多年未嫁就因沒有嫁妝錢,一家人的希望全在拉加的身上。”

拉加的家庭狀態,讓他與法罕對蘭徹的崇拜不同,法罕的崇拜是一如既往的,而拉加的崇拜卻是幾經波折的。最初入校時蘭徹的另類讓校長極為牴觸,對此曾給拉加與法罕的父母各寫了一封信——為了你們兒子的前途,請讓他們遠離蘭徹。

《三傻大鬧寶萊塢》:你是否也將自己變成影片中的“傻子”?

《三傻大鬧寶萊塢》劇照

因為蘭徹的理念——學習是為了完善人生,而非憑此換取財富來享樂人生,蘭徹認為追求卓越,成功就會在不經意間來臨。

在這並不是要講成功學,因為成功從來都不是由他人經驗匯聚成的一門固定學科,成功無法模仿,蘭徹的意思也並不是在說如何成功,雖然他後來確實成功了,他只是覺得做事情不需要考慮太多,就像在學校學習,將知識學好,一些該有的或能夠擁有的,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過於在乎結果,只會讓你與結果之間橫生阻礙。

但最初拉加並不理解,那時因為校長與家庭的壓力,讓他短暫的離開了三人的寢室,來到了隔壁學校公認好學生“消音器”查爾圖的寢室,後來蘭徹用“不太妥善”的辦法讓拉加再次回來(擅自修改“消音器”的演講稿,只知道死記硬背的他沒有發現其中的問題,以致成為了學校的笑話,也因此“消音器”與蘭徹訂下了“十年之約”)。

後來蘭徹的人品,徹底讓拉加折服,在他父親重病時,是蘭徹的幫助才讓他父親倖免一劫,雖然他與蘭徹的友情後來越來越濃郁,但是每到期末公佈成績時,內心還是會有無法接受的痛,因為他與法罕是同屆的墊底。同樣是三人喝醉的那一天,蘭徹提出了法罕存在的問題,同時也提到了他存在的問題,他與法罕不同,法罕的天賦並不在於此,而他卻熱衷於工程,對此也有天賦,之所以努力的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皆因他在學習中是負重前行的,壓力並沒有成為他前進的動力,反而分散了他學習的精力,成為他前進的障礙,對此蘭徹說:

“因為你太懦弱,害怕將來,總想著考試、姐姐的嫁妝還有工作,總是擔心明天,又怎能把握好今天,你又怎麼去專心學習。”

人的精力有限,壓力並不會讓你異於常人,當然生活並不輕鬆,至少大多數人的生活都是不輕鬆的,因為對於太多人來說,詩和遠方的美好,就在於對眼前苟且的痛惡。如今養老、養小、房貸、車貸、生活的質量成為多數人不想面對又不得不面對的事情,並不是說這樣的生活不對,即便不對那也是現實,只是一度過於在意又似乎對生活毫無助力。

《三傻大鬧寶萊塢》:你是否也將自己變成影片中的“傻子”?

《三傻大鬧寶萊塢》劇照

總有人說,凌晨四點的夜是慰藉壓力最好的景色,但並非完全是因為壓力才讓你去面對凌晨四點的夜,可能換一種心情,換一種心態,凌晨四點的夜並不漆黑,也並不孤單,畢竟那是最接近日出的時刻,壓力讓你看到的是夜的黑,而忘掉壓力才能讓你在黑夜中破曉,生活的真諦從不是在痛苦中煎熬,而是要在享受生活中對抗煎熬。

負重前行的重點並不在於負重,前行自能承受生活的重。

“三傻”——另類獨行的生活

很多人會不被身邊人接受,其中確實存在部分著實不該受到待見的人,但也有一些不被接受的人可能自身並沒有錯,在《霍亂時期的愛情》中,費爾明娜·達薩曾對社交下過一個定義:人與人交往的關鍵,在於控制恐懼,陌生會帶來恐懼,所以很多人不得不去與人交往,同樣,價值觀念不同也會帶來恐懼,這種恐懼的存在讓彼此之間莫名產生了敵對的姿態,因此不被接受、牴觸尚有可原

要知道大多數人的觀念未必就是正確的觀念,當然同化是讓生活變得更為舒適的一種簡單方式,將自己的觀念、想法融入集體之中,自然就不會產生抗拒,但也因此你需要接受一個不得不面對的結果——失去自我,你的未來與大家一樣,身邊人的觀念決定了你未來的極限。

蘭徹就是一個與周遭環境格格不入,不被周圍人認可的存在,在入學典禮時,校長“病毒”講述偉大的發明太空筆時,蘭徹就提出了何必大費周折的研究,用鉛筆不就好了;又在第一堂課上,老師問他機械的定義,他又脫離書本,給出了與老師想象中完全不一致的答案——凡是能節省時間,節省力氣,便捷的都是機械,他的說法沒有錯,只是與書本不同,所以不被接受,因此被老師趕出了課堂,而他會再進入另一個課堂繼續學習,對於知識,只要是有用的、不懂的,對他而言就是一種學習。

《三傻大鬧寶萊塢》:你是否也將自己變成影片中的“傻子”?

《三傻大鬧寶萊塢》劇照

可就是這麼一位不被周圍人認可的人,次次考試都是第一名,他說這一切源於他對工程的熱愛,其實可能更源於他獨特的學習方式,他沒有被學校競爭的氣氛、傳統的教育體制所影響,他堅持學習是為了完善人生,更是為了學以致用,所以他從不背書本上的知識,更注重理解,他認為書本只是提供了一個基礎的方向。

正因如此他才會在校長女兒難產時,用自己學到的知識重新連接上了電,用吸塵器製作了特殊的助產設備真空吸盤(<strong>劇情需要,請勿模仿),這一切對於校長“病毒”來說都是難以置信的,自己也無法做到的,所以即便他厭惡蘭徹,仍在最後將那一隻意味著最優秀學生的太空筆給了蘭徹而非學校公認的傑出學生“消音器”。

畢業之後,“消音器”查爾圖成為了成功人士,來找蘭徹兌現“十年之約”(畢業十年之後看他與蘭徹誰更成功),過程中卻發現曾經的校友並不叫蘭徹,真實的“蘭徹”畢業後做了一名普通的教師,而就當“消音器”洋洋得意時,卻發現所鄙視的“蘭徹”,正是一直祈求想要合作的大科學家——馮蘇·王杜。

《三傻大鬧寶萊塢》:你是否也將自己變成影片中的“傻子”?

《三傻大鬧寶萊塢》劇照

每個人的成長經歷都是不同的,這種不同從出生的那一刻就已註定,也因此會有不同的想法、理念與價值觀,這是每個人區別於他人最根本的標誌,可隨著時間的流逝、閱歷的增加,我們卻帶上了生活給予每一個人相同的面具,我們恐懼自身存在的差異,因為這種差異所帶來的後果是他人的遠離與牴觸,甚至會因此不被人認可。

人人渴望“社會大同”,但是真正的大同從來都是兼容並存的,差異的存在才體現出了包容的重要性,差異的存在才讓社會繽紛多彩,差異的存在與相互的碰撞才產生了前進的動力,差異並不可恥,但這種差異不是刻意求之的,不是譁眾取寵的,不是踐踏著原則與道德之上的,這種差異只是你與他人與眾不同的細微之處。

有些人明明厭惡著一些事情,卻強裝成喜歡——喜歡安靜的,卻強迫去交際;喜歡喝茶的,偏偏要去喝酒;想要上進的,卻偽裝成無所事事……我們活著活著將生活的意義完全賦予在他人的眼中,在從眾的河流中,我們漠視了內心靈魂的嚎叫,也因此我們忘記了最初的樣子,更不認識鏡中的自己。

然而實際上呢,生活的意義就在於活出自我,而存在的差異才是生命賦予我們最寶貴的財富。

《三傻大鬧寶萊塢》:你是否也將自己變成影片中的“傻子”?

卿心君悅,頭條原創作者,高級心理健康指導師,TA說書評人、影評人。用文字溫暖你,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