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場監管局落實“極簡”辦理 確保緊急進口疫情防控物資通關“零延時”

本報訊(劉啟國 記者陳家華) 2月1日以來,隨著疫情防控進入關鍵時期,廈門市大量進口防護物資分別從機場和海關進口,亟待查驗放行通關。關鍵時刻,廈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緊急抽調藥械相關處室14名工作人員組成防護用口進關查驗專班,分組進駐海關和機場,為緊急進口的防護用品開啟“綠色通道”,落實“極簡”辦理,全力保障疫情防控物資通關“零延時”。

面對來自不同國家的疫情防控物資,通關查驗小組人員在最短時間內研究制訂查驗工作機制和標準,制定了《疫情防護物資進口通關工作流程》、《緊急醫用防護物資查驗標準》、《現場勘驗工作情況日報表》等工作機制和標準,其中《緊急醫用防護物資查驗標準》收集了數類醫用防護品標準,除了國內標準,還有美國、歐盟、歐洲、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國際組織標準,第一時間確立了統一協調的通關查驗工作標尺。發現產地不清、明顯不適合用於作為防護物資的物品,現場查驗人員堅決拒籤,將假冒偽劣等不合格物資擋在國門之外,同時協調海關妥善解決依法可通行的物資。

防疫物資進關後要求隨到隨查,為確保合規的防護物資快速高效通關,及時保障市民和醫療機構所需,查驗小組發揚連續作戰的頑強作風,夜以繼日、加班加點工作,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有時忙得連中飯和晚飯都顧不得吃,全天候為緊急進口的醫療器械等防疫物資開啟“綠色通道”截至2月8日,共查驗放行來自16個國家或地區的防護用品114批,其中醫用防護用品11批,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堅實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