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熟悉你的家鄉嗎?

心靜無所欲


很多年以來,我一直認為:故鄉,就是一個念想。

如今,我還是這樣認為。

所謂的故鄉就是兒時的時光裡的某些人某些地方,幾棵樹,幾間房,以及一段最初懵懵懂懂而後來夢魂牽繞的那段時光。

這段時光叫~~~回不去的童年。

我的故鄉沒有在松花江邊上,但它有一個充滿吉祥氣息和圖騰崇拜的名字——鳳凰,因山形酷似鳳凰故而以此為名。

我的家就在鳳頭一個叫“石鼓梁”的山凹裡,一輩又一輩人的口口相傳中,梁有石鼓,鼓面朝西,每有風雷突變時能聞鼓聲激揚。我也曾櫞山找過一無所得,一切都在陣陣松濤和樹影婆娑裡無影無蹤。

鼓隱青山,莫不知處。

傳說中的“陽坡院子”就是我的家。背靠石鼓,面朝海棠。門前翠竹成林,左右兩側各有土梁如扶手幫護。門前是數畝地面積的平田,田坪西南有一古柿子樹巍然矗立狀若虯龍。

這,就是我的故土家園。

一個傳說中的風水寶地。

兒時的時光如今回憶起來,充滿了狗尾巴草的味道。像山間無人問津的野毛桃一樣:孤獨,單調,苦澀,乏味。但是,這絲毫改變不了事實~~~這裡,是我一生的起點……

從外婆的門樓通向土廟梁的小路上,一到春天便開滿了一朵朵金黃金黃的圓餅形的苦菜花,後來才知道,它還有一個官名叫“蒲公英”。在土廟梁那個不大的土臺前的亂石中一直有一顆不粗但年年都會開花的桃樹,花雖不多,但有花有香有春的氣息。記得那時外婆屋後有好幾棵櫻桃樹,陽春三月,那些嚶嚶嗡嗡採花的蜜蜂和在一簇簇花朵間翩翩起舞的蝴蝶都定格在了我童年的畫框裡,成了一幅畫,一個我留在心裡的念想……

還有那金色的蒲公英,粉紅色的桃花,素白的櫻花,甚至還有那些長在長長瓜蔓裡一朵朵碩大的南瓜花都帶著瓜果清香在我的世界裡瘋長,一路芬芳……

桃源裡的每一個黃昏和黎明不光是有雞叫犬吠,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成群結伴的鐵連枷伴著剛開始露出來的月光飛舞盤旋。清晨,滿竹園早早就響起了各種鳥的叫聲,其中以黃嘴淺灰色的畫眉居多,鳥鳴啁啾,婉轉悠揚。間或有錦雞,松鼠,還有喜鵲現身其中。我知道,喜鵲是來串門的,它的家就在百米之內的大柿子樹上。

這棵柿子樹,連外婆都不知道它長了幾百年。這棵大柿子樹成了我所有故鄉記憶裡最重要最甜美最厚重的一個符號!柿子樹的果實滋養和陶醉了一代又一代的先祖和前輩,今天,能夠成為它的主人,何其幸哉!

我不知道這世上真的有沒有宿命和感應?去年的冬天,我寫了一篇禮讚大柿子樹的文章,也許冥冥註定由我用筆對它的歷史做一個筆墨的禮拜,我想,我何其幸哉!

大柿子樹承載了我太多太多的記憶和夢想。年年歲歲歲歲年年,它一直默默無聞地蔭澤守護陪伴著我們,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向我們奉獻著自己最美好的結晶,我們敬天敬地敬灶敬井敬山敬土,可有誰敬過它?

我們欠它心壇之上三根香!

春天,綠芽蔟發。夏日,巨蔭如傘。秋季紅柿滿筐。冬天,無言靜立。它給了路人和我們多少陰涼,甘甜,美味甚至是旁人無法領略的榮光!

它象徵著一部歷史,它見證著歲月的滄桑,它是守護神一樣的存在!~~~綠芽蔟發是一幅畫,柿花遍地是一幅畫,柿滿枝頭是一幅畫,載柿而歸是一幅畫……

去年,寫完“致敬,故鄉的大柿子樹”後,我甚至還在勾勒著這樣一幅畫面,若干年後,在大柿子樹旁建一小樓,引泉而下,鄰樹而居,植樹養花,有書有茶有酒有柿,人生至此不亦快哉?詩書田園夫復何求!

然而,今年的中秋時節,我從三千里外的江南一路風塵的趕回時,所謂的家園已是荒草叢生斷壁殘垣,門前滿園斑竹所剩無幾!更讓我震撼的是一一一一大柿子樹枯乾了葉子奄奄一息……

原本柿滿枝頭綠葉如雲的景色不復存在了,遠遠望去,靠東邊的一不見一絲綠色,靠西邊的所有數葉都乾枯了……

這一刻,我無法言語也無法言喻!

聽人講,樹多半是被人用大量的火源燒死的。

我想,如果真的樹若有靈,一定會讓這盜匪輩出的人家病厄纏身不得善終的!

青山漸遠,

秋風陣來。

盼來年,春風化雨綠滿樁!











石鼓梁的三眼蟾蜍


我愛我的家鄉。

我的家鄉位於豫南山區,有“北國江南”的美名。雖然沒有高山大水,也沒有古蹟名勝,但家鄉之美,美在四季分明。

春天,站在山樑上,卸了妝的山林,一眼就可以看破。陽光朗照,和風不寒。最愛泥土,喜歡她的芬芳。有時,細密如針的春雨,彷彿一夜之間綠遍了“江南北國”。當柳綠桃紅,鶯歌燕舞之際,梯田裡熱鬧了起來。

夏天,烈日炎炎,到處蔥綠一片,風過處如浪花翻騰,煞是壯觀。瓜是應季的鮮,果是應時的香。自產自吃,生活美滋滋的。

秋天,天高氣爽,稻子一片金黃。天藍雲白月光如水,天上人間。柿子如紅燈籠高高掛,桂花香裡過中秋,人人樂得笑哈哈。

冬天,須下雪,到處白花花的,童話般的世界,“今冬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老少自發去剷雪,幹得熱火朝天。

只須一個上午,一條灰白的水泥大馬路通了,像蜿蜓盤旋的巨龍,浮游於蒼茫大地之上。

家鄉是人魂牽夢繞的地方,有童年的快樂,媽媽的溫暖。



九州同2020


永遠銘記的故鄉,靈魂的終極歸處!



聆love聽


回鄉偶書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一千多年前,唐代詩人賀知章的這首繪炙人口的不朽詩篇,正在當代的無數人身上真切的上演。

我的家鄉在農村,雖然不象詩人賀知章那樣少小離家老大回,但身在城市的我對家鄉的那份牽掛和思念,總是深深的縈繞在心田,揮之不出。……

我的家鄉被鑲嵌在湘贛交界處的一個小山村中,有連綿不斷的青山作伴,和川流不息的綠水相依;白天聽鳥語,睌上聞花香;享童年時期上山採野果充飢的樂趣,嘗少年時期出外求學走羊腸小徑的艱辛,看青年時期記載甜蜜愛情的桃樹林,存結婚之時見證幸福婚禮的小土屋。……

社會要發展,時代在進步。迫於形勢和生計,二十八歲的我帶著牽掛和無奈離開了熟悉的家鄉,來到了陌生的城市,謀取生計。想不到一走就是二十餘年。……

因為職業的限制和生活的壓力,雖然謀生的城市距家鄉只有路程五百里,但在每年僅有的幾次回家鄉的機會,也只是匆匆幾個來回的過客;從開始擠火車,轉公交,搭摩的走過崎嶇不平的回家之路,到現在自已駕車回鄉,駛上寬闊平整的全程高速;從每次帶著牽掛和思念見到父母時的激動和驚喜,到現在父母都離我而去找不到家的感覺和惆悵;從每年年底都能在回家時與所有的親朋好友團聚的溫馨,到現在親朋好友都難相見各奔東西的無助和失落;從每次回家都能見到熟悉的小土屋的依然存在,到現在見到的都是漂亮新房的鱗次櫛比;……每次的回鄉之路都能給我留下深深的牽掛和記憶。……

故鄉的山,故鄉的水,故鄉的愛,故鄉的情,已經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腦海裡,藏在了我的心中。無論它會如何的變化,我都是熟悉的。……

也許總有一天,我會永遠的回到牽掛和思念的家鄉,不再是匆匆幾個來回的過客;到那時,我就會安心的長眠在日思夜想、熟悉的青山和綠水的懷抱之中,不再遠離,直到永遠。……

圖片摘自網絡


知足常樂1284922


我的家鄉是上海,也許大家都會想到外灘那些豪華高樓,但是我記憶裡的上海不是那樣的,上海的確越變越好,但是也失去了很多味道,比如這條街——虯江路。

這是很多上海年輕人都不知道的地方,曾經最大的黑市,現在即將消失。它是閘北和虹口交界的地方一個巨大的二手電子品市場,很多70、80後的流行樂啟蒙就在這裡,不少人都在這裡淘過盜版光碟、二手音響,是上海人記憶裡的“淘寶勝地”。不僅有電子產品,這裡新舊混雜,還有服裝、五金、相機等等,當然也有很多“寶貝”。我在這邊拍照的時候一位年長的木工叫住我讓我進店參觀,一開始他情緒很平穩,一個個老古董拿出來和我介紹,說到這裡的拆除他的情緒漸漸激動了起來。

“我出生在這條街上,我自己是木工現在純粹是興趣,開這家店二十多年回收的這些東西,主人大多都不在世,這些老紅木不是機器立刻性能做出來的,不經過長年打磨無法開槽,好的木頭摸起來如同嬰兒的手。這裡馬上也要拆光清理了,每天來這裡的老外多的不得了,只有中國人巴子不要看,現在國家不要這些寶了,拆遷後我就當廢品稱斤賣掉,現在拆遷的人不懂文化,年輕人是最後的希望了,希望你們能讓他傳承下去不要變成廢品。”

——拆完這條街,上海還剩下什麼?










小紅栗子滿地跑


很早的時候就已離開了故鄉,老家於我,卻已無故園的感覺。沒有一個人認識我,我也並不真正認識一個人。我甚至說不出一句完整地道的家鄉方言。真可謂人生如寄,飄忽若塵。這一生到底有幾個故鄉?是那落葉歸根之所,還是靈魂的歸宿?


然後的然後一路踏歌


說實話外地求學的幾年沒怎麼回家,每次回家家鄉都在改變,高中校門口的餐飲店也在不斷變化,每次看到熟悉的店都會想哭,我覺得我想哭的原因大概是家鄉慢慢在改變,而我卻錯過它的成長,偶然遇到記憶中熟悉的事物就會喚起我對過去時光的回憶。家鄉在變,離家的我們在長大,慶幸的是它依然有我熟悉的影子。


Cici西子


我太熟悉我的家鄉了,那裡有我兒時的夥伴,有我童年的夢,有我奮鬥的足跡,有我灑下的汗水和流過的淚,還有割啥不斷的老親,每一片山,每一寸土地我都熟悉,家鄉越來越美,越來越富裕。


生命如歌6306


永遠不會忘記家鄉的老屋,還有老屋門前的那棵梧桐樹。


想想哥


家鄉的山菊花來了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e23b00092d4904a246a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