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除了捐款,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文|三木

自春節前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以來,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多麼期盼,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役”能夠迅速完結。

但是,疫情的發展過於猛烈,從1月初初見端倪,到1月末的疫情爆發,武漢告急、湖北告急,疫情轉而向全國蔓延。

隨著疫情戰線的拉長和深入,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醫療物資嚴重匱乏,尤其是一線防護口罩、防護服等出現了嚴重短缺。看著奮鬥在一線的醫生、護士們疲憊的身影,卻又因防護物資緊缺而愁眉不展時,我們最先想到的是,不應該讓這些奮鬥在戰疫最前線的英雄們流血又流淚。

在嚴峻的戰“疫”面前,少一點悲壯的故事,多一點對醫護人員更安全的防護,才是民眾的最大心願。可喜的是,中國民眾以不同的方式表達著對醫護人員的“愛護”:更多企業增產、轉產防護物資、更多的民眾籌措防護物資、還有大批的海外捐贈......在戰“疫”面前,人人都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我們該去做些什麼?”比亞迪已經決定再次出手了。此前,比亞迪於1月28日向湖北省慈善總會捐贈了1000萬元,又於1月30日追加捐贈價值100萬元的N95口罩。“與其坐等,不如行動起來,再去做些什麼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亞迪:除了捐款,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我們已經著手防護物資生產設備的設計和製造,並計劃援產口罩和消毒液。”比亞迪方面告訴記者說,目前,政府對緊缺物資開闢了“綠色通道”,比亞迪正在積極籌備審批認證。認證完成後,比亞迪將開足馬力投入防護物資的生產之中,預計,2月17日,口罩可以量產出貨,到2月底產能達到500萬隻/天;消毒液產能達到5萬瓶/天。

對於防護物資的去向,比亞迪表示,首批緊缺物資將定向捐贈給特定人群,如公交車、出租車、網約車的司機以及志願者、機場及空乘人員等群體,以緩解當前對防護物資的迫切需求。“後續將結合情況,對外平價供應。”

在產能調配方面,消毒液生產將由比亞迪中央研究院負責,口罩生產由電子事業群九部執行,生產位於深圳寶龍廠區。同時,比亞迪謹慎應對生產線上的防疫工作,“我們將會嚴格按照本公司公佈的《疫情防控相關規定》進行生產和防疫工作。”

外界認為,對於一家長年生產和製造電子元器件、汽車和電池的企業來說,這是一次超出比亞迪經營範圍的特殊“轉產”,與之前的採購供應、生產管理有著比較大的差異,比亞迪又將如何解決如研發、原料等一系列問題呢?

比亞迪回應稱,公司擁有專業的裝備研發和技術團隊,且擁有長期合作穩定的上游原料資源, 從原材料、生產技術準備方面有很大優勢。同時,比亞迪也強調稱,“產品也會嚴格按照當前國家標準來生產。”

像比亞迪這樣的車企“轉產”並非個例,據記者瞭解,目前“轉產”生產防護物資的還有廣汽集團、上汽通用五菱等車企,他們和比亞迪一樣,都是為了支援防疫一線,緩解區內疫情防控物資緊缺的狀況。

簡單而又樸素的理由,體現的卻是企業社會責任擔當的一面。他們把抗“疫”作為非常時期的“特殊使命”,強加在身,因為他們知道,當中國民眾齊聲高呼“武漢加油”時,所有人的命運已經連接在一起。

“同呼吸、共命運”,在此時具有著非凡的意義,它體現的是人人、企業在面對疫情時的共同的擔當、共同的責任。作為一家立足於中國市場、放眼全球的國際化企業來說,比亞迪也更懂得“萬眾一心”的真正含義,這讓它具備了更強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在疫情面前,比亞迪高呼“我們在一起”,同時又以實際行動來踐行“我們在行動”,都是這一社會責任的重要體現。

比亞迪的“轉產”只是冰山一角,這只是比亞迪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的一種方式,其實,在比亞迪從無到有、從弱小到壯大的二十多年裡,它一直在踐行著“用技術創新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的使命,從新能源、太陽能到儲能電站、雲軌、雲巴,從治汙到治堵,比亞迪初心如磐,努力改善著地球生態環境,以讓人民生活更健康。可以說,踐行企業社會責任,比亞迪從未動搖。

如今,面對疫情,比亞迪再度發聲:將按照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要求,與全國人民團結在一起,盡企業最大努力,共克時艱,比肩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