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岡的江灘與武漢有何區別?能不能建設江灘公園?

老虎583248


黃岡那江灘也叫灘啊,武漢的江灘不管是地理位置還是晚上夜景和人流都是一流的。


菜花兒旅行記


我還是今年十月份才去過武漢,

在漢口火車站下車,

在一家小客棧住了二天,

然後搭地鐵到武漢天河機場飛回北海的。

我的這張頭像就是在漢口江灘照的。

橫過長江母親之河,令我興奮無比。

我看到長江大橋,長江二橋,十分震憾。

我還沒有去過黃岡,但是我有一位同學就是黃岡的。我還有一位老師是黃州的。

我希望有機會去

看看黃洲,

看看赤壁。

看看黃州江灘公園。

武漢,加油!

黃州,加油!

度過疫情,必勝!











泓洋的鄉愁


我們首先了解一下武漢與黃岡的位置關係,先看看下面一張圖:

武漢與黃岡同處於長江岸邊,桐柏山與大別山腳下,江漢平原東緣處。武漢恰好位於漢水與長江的匯處,並把武漢分割三個鎮:漢口、漢陽、武昌。黃岡位於武漢東100多公里的長江北岸,車程一個小時左右。

從自然環境優劣來看,武漢與黃岡處於山前沖積平原地帶上,地勢低平,長江帶來的泥沙淤積成了這塊肥沃的土地,特別適合農耕生產,人口在這裡集聚,密度較大,武漢人口1400多萬,黃岡人口約700多萬。

近些年來,兩座城市發展都很快,武漢對沿江進行了改造,把江灘充分利用起來,建起一座座江灘公園,成為了人民休閒,舉辦文化活動,旅遊觀光的去處。那麼與武漢咫尺之遙的黃岡能建江灘公園嗎?與武漢的江灘有什麼區別呢?

江灘,河流泥沙淤積形成的河岸,武漢、黃岡都在長江岸邊,地質構造來說也沒有什麼區別,黃岡在武漢下游,僅從長江的影響,江灘形成來看,長江也不會厚引彼比,給武漢帶來的泥沙多,黃岡少,形成的江灘也不會有多大差別。

但綜合比較,武漢有漢水交匯,擴大的泥沙來源。另外兩條河流交匯,河水流速要變慢,泥沙就要開始沉積,那麼形成的江灘,武漢資源要豐富一些,事實上也是如此,漢口、漢陽、武昌都能形成江灘,陸續得到開發利用。而黃岡周邊的舉水、巴水、浠水帶來泥沙畢竟不能與漢水相比,面積較小。既然江灘是河水帶來的,武漢與黃岡江灘還是有區別的,只是存在著數量多少,面積大小的區別。

說到時這裡,黃岡的朋友可能要說,我們家門前的一塊江灘怎麼也沒開發呢?這可是這個問答的焦點。

地理學上講的區位優勢是指一個地區位置,與周邊事物的空間聯繫,包括:政治、經濟發展、交通、人口分佈、城市吸引等。

武漢從2001年起,漢口長江江灘開始甦醒,僅僅幾年時間,一座芳草萋萋,綠樹成蔭,集休閒娛樂防洪於一體的大型江灘公園出現在世人面前,成了武漢旅遊新名片,隨後漢江江灘,青山江灘,武昌江灘相繼開建。它依賴於什麼,政治因素起了很多作用。

武漢是湖北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政策的傾斜,資金的流向與黃岡相比不是在一重量級上,江灘的開發得需要地方政府砸錢,國家因為河流的治理也會有相當一大部分資金支持。其次,武漢的交通位置是有目共睹的,江灘改造好,外商投資也跟進來,會形成良好生態效益與與社會效益。富土康、長江存儲等這麼優秀的企業不是被吸收來了嗎。

黃岡也是歷史文化名城,但GDP產值與武漢就不能PK了,經濟受限,儘管也有與武漢同樣的江灘,還沒有開發利用,不要急,這麼好的資源總會開發的,與武漢一樣成為沿江美景之一。

如果我們放眼全局,長江中下游兩岸,未來會成為我們國家經濟發達地帶、文化長廊,畢竟這裡的區位優勢這麼好,內河運輸,公路、鐵路、航空、水資源都有優勢。如果我們開發華北平原成為可能嗎?水資源一個要素就會卡住脖子,而長江卻有非常好的條件,武漢只是長江兩岸規劃的一個縮影,未來規劃的不僅僅是黃岡、鄂州,長江中下游沿岸有二十多座城市,江灘都會得到陸續開發,黃岡江灘只是遲早的事。

還有就是三峽水庫,丹江口水庫修建,武漢這一帶防洪標準達到了千年一遇,為此江灘資源開發才有底氣,如果不建三峽,誰會把大筆大筆錢砸到河裡,什麼時候打水漂?會如履薄冰。也許三峽水庫給中下游帶來有很多機會,未來會有一個個迷底揭開。


地理縱橫


江灘大同小異,武漢江灘背靠大都市的繁華,人流量大,而黃岡江灘則保持比較自然的生態,都是不可多得的休閒遊覽資源。武漢在開發江灘資源上起步早,為市民辦了一件大好事,是民心工程,提升了城市品位。鄂州在這方面也做得不錯,圍繞三國文化,打造觀音閣公園,成為鄂州市民休閒娛樂和旅遊的一大亮點。黃岡市可以借鑑上述兩市的經驗作法,結合自己的實際,考慮文化和人文因素,建設江灘公園,讓古城黃州更加美麗動人。


劍客哥哥


在一些老武漢人的記憶裡,上世紀90年代以前的江灘,碼頭密集,垃圾成堆,被違章建築擠佔,既阻礙長江行洪,更有損城市形象。很多人想與長江近距離接觸,只能選擇登上黃鶴樓或是龜山電視塔,在高空遠眺這條母親河。

2001年,武漢市政府拉開江灘改造大幕,至2005年底分三期陸續對外開放。2002年10月,漢口江灘的建成開放,進而推動武昌、漢陽等地江灘的升級建設。今年,武漢“兩江四岸”中少有沒有被規劃改造的青山江灘,也將啟動建設,謀求華麗轉身。

如今,圍繞兩江三鎮四岸的濱江景觀帶如畫卷般鋪開。在長江中游城市集群的四省市中,武漢的長江邊成為*吸引市民、遊客的地方。四處江灘,交相輝映,各具特色,它見證了大武漢的興盛與繁華,也成為了一張提升對外形象的城市名片。

親民大氣 城市名片

漢口江灘:魅力獨具的景觀核心

【漢口江灘位於武漢市區北岸,上起武漢客運港,下至丹水池後湖船廠,全長7公里,分三期進行規劃建設,面積160萬平方米。】

武漢市民湯禮春從小生活在漢口江灘附近,在他的印象中,小時候的江灘與美掛不上鉤,更多的是起著防汛抗洪的作用。一到夏天,當長江洪水越過警戒線,濱江公園就因洪水淹沒被關閉,沿江大道上穿梭著拉黃泥的貨車,道路變得溼滑泥濘。

如今,漢口江灘已是一幅畫廊長卷:早春草木吐新,滿園綠意;盛夏綠蔭夾道,江風習習;金秋群花吐豔,楓葉顯媚;寒冬玉樹瓊枝,江天一色。湯禮春自豪地說:“每當有親友從外地來武漢,我帶他們去的第1站肯定是漢口江灘。”

據瞭解,漢口江灘已經成為遊客來漢的優選之地,每年前來遊玩的中外遊客逾千萬人次。除了為市民提供休閒娛樂的親水平臺,漢口江灘更以其“城市名片”的定位揚聲海內外。

家住百步亭的65歲老人鄭爹爹,退休後就喜歡往漢口江灘跑,他結識了不少票友,每週都會在這裡排練。更讓鄭爹爹高興的是,每隔一段時間,漢口江灘都會上演不同類型的文體活動,儼然是一個露天舞臺,讓他過足癮。

自2002年陸續開放以來,漢口江灘已累計舉辦各類文藝演出600餘次,放映免費電影350餘場,成功舉辦了三屆中國武漢“國際旅遊節”、六屆“法國音樂節”等大型活動,年均舉辦各類活動260次以上。

28歲的周丹去漢口江灘的次數並不多,但她的婚紗照是在漢口江灘取的景。周丹說,去影樓拍婚紗照,攝影師首先推薦的就是江灘,空間大,背景多,加上當時正是蘆葦花開的季節,很有意境。據瞭解,沿江蘆花帶已成為武漢各影樓婚紗攝影的主推產品,每年帶動產值近2億元。

分堤防、江灘和臨江大道三部分進行改造。改造完成後,一個帶有國際範兒的立體式青山新江灘,將為武漢長江兩岸再添美景。

佈局狹長 自然樸實

武昌江灘:長江第1觀景平臺

【武昌江灘目前已建成四期,起於張之洞路,止於鐵機路,整體景觀綿延10公里,4萬平方米蔥鬱的綠帶,點綴有“梭子景燈”、“紡車雕塑”、“武昌古城門”等景觀。】

昨日清晨6點,家住武昌彭劉楊路清風巷的老周來到武昌江灘冬泳。從小生活在武昌江邊的他,從年輕時就堅持每天游泳,即使寒冷的冬天也從未中斷。

每次鍛鍊結束,老周並不急著回家,而是穿好衣服在武昌江灘散散步。“要看江,到武昌。”老周告訴記者,對面的漢口江灘固然大氣、熱鬧,但是要欣賞江景,還是要到武昌江灘來。當江面能見度高時,踏著青灰色的大理石臺階,走進武昌江灘的大堤口公園,站在寬敞的觀景平臺上憑欄眺望,能看到長江大橋英姿颯爽,龜山電視塔巍峨聳立,漢口沿江高樓林立……

由於先天的地理環境使然,武昌江灘不同於漢口江灘的帶狀延伸,而是呈現窄條狀佈局,有寬有窄。儘管規模略遜於漢口江灘,不過更加自然、樸實的武昌江灘,與喧囂的對岸互補,展示出另一種不同的江灘風采。其實,自清末張之洞在武昌沿江建造“布紗絲麻”四局開始,武昌沿江就成為了中南地區較大的紡織工業基地,四棉、六棉、武印等一批紡織工廠在此扎堆。但上世紀90年代後,這些紡織企業相繼破產,武昌江邊成為老居民區集中的地段。

2002年武昌舊城改造啟動,武昌江邊不僅建起了和漢口同樣漂亮的江灘,還逐漸成為一個融合商務辦公、高檔居住、商業服務為一體的濱江商務區。老周告訴記者,武昌江灘改造後,來戶部巷過早的市民和遊客越來越多。這兩年,身邊的一些朋友還在積玉橋一帶買了江景房,住進了高檔小區。更讓他高興的是,從前年開始,每年的元旦焰火秀都會在武昌江灘舉行,讓他能在家門口一睹一等別焰火秀的美景。

有文化味 富含底蘊

漢陽江灘:一個會講故事的地方

【漢陽江灘起于晴川閣,止於楊泗港,2006年5月完成一期工程。鸚鵡洲頭,建起大禹神話園,重塑“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的詩中景象和意境。】

“這個蛇怪叫相柳,有九個頭,體形巨大,九張大嘴可以同時吃盡九座山上的食物與動物,大禹手持神斧與相柳勇猛搏鬥,較後殺死蛇怪,為民除了大害……”昨日,武漢二十三中的退休教師劉爹爹,牽著5歲孫子的手,一邊逛著漢陽江灘的大禹神話園,一邊講著大禹治水的故事。

“以前我們只能看著漂亮的漢口江灘羨慕不已,自從漢陽江灘改造後,我覺得家門口的江灘更美。”2006年漢陽江灘一期改造完成,向市民免費開放。從那以後,住在漢陽長江城市花園的劉爹爹,每隔一段時間都會來家附近的漢陽江灘休閒玩樂。劉爹爹說,每次來這裡,吸引自己的除了悅目的江景,還有分佈在樹林、草坪、廣場上的14組雕塑。大禹用息壤填窪地、應龍以尾畫地成江河、持斧搏殺九頭蛇身怪物相柳……如今,看著雕塑講說大禹治水的故事,已成為劉爹爹帶孫子游漢陽江灘的“常規節目”。劉爹爹說,5歲的孫子特別喜歡聽他講故事,一年多下來,耳熟能詳的小孫子都能繪聲繪色地講給幼兒園的小朋友聽了。

劉爹爹告訴記者,比起都市氣息濃厚的漢口江灘,他更喜歡帶著文化味兒的漢陽江灘。據瞭解,在漢陽江灘改造完成開放當日,大禹神話園就吸引了萬餘名市民前來嚐鮮。習慣了在江灘吹江風、賞江景的武漢市民,在漢陽江灘瞭解到更多長江的歷史和文化。將水文化與江灘改造相融合,也標誌著武漢江灘建設進入一個新階段。

純原生態 綠樹成林

青山江灘:三年變身立體式國際範

【青山江灘與武昌江灘部分重合,其中在建設四路至建設八路,江灘建有臨江公園和休閒廣場,全長2100米,佔地面積近24萬平方米,擁有成片的防護林和目前武漢江灘較大的游泳池。】

“青山終於要建江灘啦。”今年年初,住在青山紅鋼城的68歲老人楊秀,從報紙上讀到青山江灘改造的消息後高興壞了。在楊秀的記憶中,青山江灘多年來一直是老樣子,去休閒玩樂的街坊們也不多。交通不便、缺乏統一規劃,成為青山江灘的“短板”。

一般,楊秀一家人週六日休閒都去青山公園,青山江灘很少列入他們的遊玩去處名單。楊秀說,和漢口、武昌相比,青山江灘更像是原生態。

近日,記者來到青山江灘看到,灘地上擁有成片的防護林,前來遊玩的市民卻少有,林間的一些空地被人用來做了菜地。走下江灘,僅有兩股車道的臨江大道貨運車輛來來往往,常年重壓使得道路破損不堪。不少路段已然成了“搓板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多年來,化解有江無灘的尷尬,成為不少青山人的心願。在今年年初的青山區“兩會”上,包括青山江灘改造在內的濱江商務區建設,成為該區的頭等大事。

青山區水務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青山江灘改造預計於今年下半年啟動,三年時間完成。目前青山堤防綜合整治規劃方案已獲得省水利廳批准,還需提交水利部和長江水利委員會審批。根據該方案,青山江灘改造總*約17.3億元,對二七大橋和天興洲大橋之間7.5公里江灘,分堤防、江灘和臨江大道三部分進行改造。改造完成後,一個帶有國際範兒的立體式青山新江灘,將為武漢長江兩岸再添美景。








卡丹尼VS資深旅行達人


黃岡江灘和武漢江灘差別大了,不能比較的,武漢江灘是兩江四岸,包括漢口江灘,青山江灘,武昌江灘,江夏江灘,漢陽江灘,光一個漢口江灘就7公里!而且武漢人口眾多,經濟發達,且武漢三鎮是同步發展。

黃岡江灘講的主要是黃州那一段,但黃州城區只有30萬人口,而且對面是鄂州,並不一定能協同發展,經濟狀況也比較差。並且黃州的地勢比較低,防洪壓力比較大。更多的可能要考慮到防洪功能,而不是簡單的觀光狀態。





武漢南岸春天


您是說的武漢漢口的那個江灘公園嘛?

我是武漢的在讀大學生,漢口的江灘公園是我平日裡最喜歡去的地方之一。

基本上每年開春返校我都會抽一個週末時間去漢口江灘,順便去去歸元寺數個羅漢。

漢口江灘公園位於兩江交互處(長江,漢水) 武漢三鎮的交接點。現在長江的運輸業沒有原來那麼發達了,所以江面上除了幾艘觀光船也沒什麼了。所以其實江灘是一個非常安靜的地方。

我一般到那裡的時候都是下午,我會在那兒靜靜的坐著,等著天漸漸暗下來,聽著浪拍打親水平臺石臺階的聲音,回顧回顧過去,憧憬憧憬未來。

隨著太陽的日漸低沉,望著從沿江步道前走過的老人,有的獨自杵著柺杖蹣跚著走過,有的相互依偎著走過,也有的揹著卡通書包手腳不那麼利索的跟著孩子走過……

——————————————

好,扯遠了。

江灘公園的建設屬於市政工程,需要政府出資建設。

武漢江灘公園建設的好處:

1.武漢沿江地區居民眾多,建設江灘公園為惠民工程,便於居民散步跳廣場舞,利用率高。

2.武昌那側有重點旅遊景區——黃鶴樓(5A) ,漢口側有晴川閣(4A)。 外地遊人較多,提升武漢整體形象,故適合建設江灘。

3.武漢市有較多的企業,經濟水平較好,政府稅收總額較周邊城市多,有足夠的資金建設這麼長的沿江步道和美麗的江灘公園。

4.該處原來就是多個碼頭和水上加油站,故岸邊原來就有配套道路,改造起來易如反掌。

5.在漢口江灘公園處可以隔岸遙望武漢的高樓大廈,風景相對來說比較好。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還是3.武漢政府資金充足。武漢不止有漢口江灘公園及沿江步道,在武昌還有東湖綠道以及武漢森林公園等惠民場所。

黃岡等地只有大力發展經濟之後,經濟水平達到一定高度,才可以談談建設江灘公園的事宜。

[附圖為江灘公園拍攝的武漢華燈初放的夜景*3; 武漢街拍;武漢的口號展板;以及市政建設時間軸]

希望武漢這次可以挺住,更美好的明天等著我們!武漢!每天不一樣!加油!








Minetravel我的旅行


很高興回答您這個問題。長江作為中國第一長河綿延6300公里,途徑11個省市,沿途重要的城市有上海、南京、蕪湖、宜昌、武漢、重慶等。我家就在南京長江大橋附近(附照片)也有幸去過一些長江沿途的城市。

因為長江畢竟是天險,受制於交通,多數城市都是沿江發展,城區和江邊隔著點距離。武漢和重慶兩座城市是擁江發展的代表,南京也慢慢開始擁江發展。現在南京城區兩條過江隧道、兩條過江地鐵、一座大橋,目前還有幾條在建過江通道。

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過江通道建設,城市會把長江作為城市的名牌,會沿著著長江兩岸發展城市,而不是受制於長江天險。相信黃岡的江灘也會陸續開發成為濱江公園,希望黃岡早日把江灘打造成黃岡靚麗的風景線。(附廣州珠江兩岸花團錦簇的照片)

武漢加油!!


笑談古今風月



俗人壹枚小張


黃岡的江灘帶有鄉土氣息按地氣散發出泥土的芬芳,武漢的江灘明顯現代化些,亭臺舞榭缺少黃岡那種原始氣息。黃岡是個經濟欠發達城市,沒有必要建江灘公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