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蛻變”來自幼兒園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從貧困戶成為幼兒園園長,對於仁青當週來說,收穫的並不僅僅是小康生活和令人自豪的身份,還有隨著幼兒園的逐步壯大而日益堅定的人生目標和全新的價值觀“。好好辦幼兒園,給孩子們培養好的習慣、愛好和興趣,為他們每一個人的精彩人生打好基礎。”對一位貧困戶來說,這番言語可謂豪邁,這番志向可謂偉大。

2007年,年僅18歲的仁青當週經人撮合從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昂思多鎮入贅到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馬克唐鎮馬克唐村成為上門女婿。那年,他的新婚妻子洛藏措21歲,是家裡長女。從此,養家餬口的重擔就落在了小兩口稚嫩的雙肩上。

馬克唐村是個城中村,每到春暖花開,其他村落為耕種忙碌之時,這裡的青壯勞力幾乎盡數出門打工,這已是多年來形成的傳統。仁青當週和妻子洛藏措一沒技術二沒資金,加上年紀輕經驗少,儘管朝九晚五在工地幹得雙手滿是老繭,雖日子也算過得去,但遠無法讓家裡富裕起來。

直到2013年分家,家裡為兩口子在院子一側蓋了5間簡陋的房子,置辦了簡單的傢俱,幾乎花費了所有積蓄,令本就不富裕的生活瞬間變得更加困難。這一年,仁青當週的大女兒5歲,已超過接受學前教育的年齡,仁青當週為此心急如焚,卻也只能將女兒寄養在年邁的岳父家裡,繼續帶著妻子出門打工。

2015年底,經過層層摸底和評定,家底單薄的仁青當週被納入到貧困戶行列,“我年富力強,有了政策扶持,我很自信一定能脫貧致富,但是該做些什麼呢?”仁青當週陷入沉思。

精準扶貧要因地制宜,更要因村因戶施策。尖扎縣馬克唐鎮在入戶調查中根據貧困戶意願,為每一戶建檔立卡戶繪製了致富路徑,製作了脫貧臺賬。如今,在馬克唐鎮,開辦餐館、商超、洗車行等行業的建檔立卡戶已不在少數,而仁青當週便是其中之一。

2016年,產業到戶資金落地,五口之家的仁青當週一家享受到了32000元的扶持資金。扶貧幹部“支招”,親戚朋友鼓勵,讓他獨闢蹊徑,心中萌生起了辦幼兒教育的念頭“。辦幼兒園,資金遠遠不夠,但是目標已經確定,我就是再困難也要實現它。”為了這一念頭,生性靦腆的仁青當週硬著頭皮東借西湊,硬是湊齊了辦學啟動資金。

2017年8月底,尖扎縣馬克唐苗苗雙語幼兒園開始報名招收適齡兒童,到9月初正式開園時,已有90名孩子。雖然仁青當週對自己的這一事業充滿信心,但這規模已經遠遠超出了他的預期,“縣上那時候就一家公立幼兒園,適齡兒童又多,學校壓力大,再說孩子們的父母大多數是政府單位的工作人員,沒辦法每天按時接送孩子,所以我想到了辦幼兒教育。”仁青當週平時話少,但分析起事情來有理有據。目前,入園兒童已從2017年的90名擴大到180名,幼兒教師從最初的5名增加到12名,在苗苗雙語幼兒園得到迅速壯大的同時,昔日的貧困戶仁青當週也實現了致富,他的收入也從最初的每年2萬元增加到2019年的近7萬元。

當園長的三年,也是仁青當週蛻變的三年。辦幼兒園以來,只有初中學歷的他先後在青海師大和江蘇、北京、天津等地的高校參加多次幼兒教育管理培訓。“光在青海師大我就參加了很多次的培訓,我在這些培訓中有了自己的一套理念。”仁青當週自信地說。

作為園長,孩子們的吃、睡、玩都是仁青當週最為關心的問題,只因為“培養好的行為習慣特別重要”。有時,家長未按時來接孩子,他就親自將孩子送回家中,或者索性帶回家等待家長來接。問起辦幼兒園是否很費心力,仁青當週微笑著說,辦幼兒教育雖然辛苦,但每天早上看到孩子們嬉笑著蹦進幼兒園大門,他便覺得所有的疲憊都頃刻間煙消雲散。眼下,正值全社會戰“疫”的特殊時期。眼看開學季就要臨近,仁青當週立馬對兒童和家人的情況做了摸排,瞭解到所有孩子和家長都在尖扎,未曾到過外地,他說“這讓我很放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