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蜕变”来自幼儿园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从贫困户成为幼儿园园长,对于仁青当周来说,收获的并不仅仅是小康生活和令人自豪的身份,还有随着幼儿园的逐步壮大而日益坚定的人生目标和全新的价值观“。好好办幼儿园,给孩子们培养好的习惯、爱好和兴趣,为他们每一个人的精彩人生打好基础。”对一位贫困户来说,这番言语可谓豪迈,这番志向可谓伟大。

2007年,年仅18岁的仁青当周经人撮合从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昂思多镇入赘到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马克唐镇马克唐村成为上门女婿。那年,他的新婚妻子洛藏措21岁,是家里长女。从此,养家糊口的重担就落在了小两口稚嫩的双肩上。

马克唐村是个城中村,每到春暖花开,其他村落为耕种忙碌之时,这里的青壮劳力几乎尽数出门打工,这已是多年来形成的传统。仁青当周和妻子洛藏措一没技术二没资金,加上年纪轻经验少,尽管朝九晚五在工地干得双手满是老茧,虽日子也算过得去,但远无法让家里富裕起来。

直到2013年分家,家里为两口子在院子一侧盖了5间简陋的房子,置办了简单的家具,几乎花费了所有积蓄,令本就不富裕的生活瞬间变得更加困难。这一年,仁青当周的大女儿5岁,已超过接受学前教育的年龄,仁青当周为此心急如焚,却也只能将女儿寄养在年迈的岳父家里,继续带着妻子出门打工。

2015年底,经过层层摸底和评定,家底单薄的仁青当周被纳入到贫困户行列,“我年富力强,有了政策扶持,我很自信一定能脱贫致富,但是该做些什么呢?”仁青当周陷入沉思。

精准扶贫要因地制宜,更要因村因户施策。尖扎县马克唐镇在入户调查中根据贫困户意愿,为每一户建档立卡户绘制了致富路径,制作了脱贫台账。如今,在马克唐镇,开办餐馆、商超、洗车行等行业的建档立卡户已不在少数,而仁青当周便是其中之一。

2016年,产业到户资金落地,五口之家的仁青当周一家享受到了32000元的扶持资金。扶贫干部“支招”,亲戚朋友鼓励,让他独辟蹊径,心中萌生起了办幼儿教育的念头“。办幼儿园,资金远远不够,但是目标已经确定,我就是再困难也要实现它。”为了这一念头,生性腼腆的仁青当周硬着头皮东借西凑,硬是凑齐了办学启动资金。

2017年8月底,尖扎县马克唐苗苗双语幼儿园开始报名招收适龄儿童,到9月初正式开园时,已有90名孩子。虽然仁青当周对自己的这一事业充满信心,但这规模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县上那时候就一家公立幼儿园,适龄儿童又多,学校压力大,再说孩子们的父母大多数是政府单位的工作人员,没办法每天按时接送孩子,所以我想到了办幼儿教育。”仁青当周平时话少,但分析起事情来有理有据。目前,入园儿童已从2017年的90名扩大到180名,幼儿教师从最初的5名增加到12名,在苗苗双语幼儿园得到迅速壮大的同时,昔日的贫困户仁青当周也实现了致富,他的收入也从最初的每年2万元增加到2019年的近7万元。

当园长的三年,也是仁青当周蜕变的三年。办幼儿园以来,只有初中学历的他先后在青海师大和江苏、北京、天津等地的高校参加多次幼儿教育管理培训。“光在青海师大我就参加了很多次的培训,我在这些培训中有了自己的一套理念。”仁青当周自信地说。

作为园长,孩子们的吃、睡、玩都是仁青当周最为关心的问题,只因为“培养好的行为习惯特别重要”。有时,家长未按时来接孩子,他就亲自将孩子送回家中,或者索性带回家等待家长来接。问起办幼儿园是否很费心力,仁青当周微笑着说,办幼儿教育虽然辛苦,但每天早上看到孩子们嬉笑着蹦进幼儿园大门,他便觉得所有的疲惫都顷刻间烟消云散。眼下,正值全社会战“疫”的特殊时期。眼看开学季就要临近,仁青当周立马对儿童和家人的情况做了摸排,了解到所有孩子和家长都在尖扎,未曾到过外地,他说“这让我很放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