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上市公司前三季度都是盈利,但到第四季度卻鉅虧,為何?

A侯小龍292


每年的一月份都是商譽暴雷的時候,投資者要格外謹慎,商譽計提損失導致全年淨利潤暴減,這不可不防,2019年大批上市公司商譽計提,導致A股利空不斷,所以在每年的1月份要尤其關注上市公司的商譽,當然也有像星期六這樣的優質上市改變主營發展,押注網紅經濟成功的例子,二級市場給與充分認可,股價在2月之內翻了五倍,這樣的例子畢竟還是少數。

當然有些上市公司為了甩掉之前投資失策的包袱,重新揚帆起航,這就是我們說的利空出盡就是利好,我們重點關注上市公司的發展方向和發展潛力,找到被低估的好公司。

還有些上市公司把第四季度的利潤提到第三季度,表面上第三季度財報好看,但是出年報的時候會發現第四季度利潤大跌,因為在第三季度已經提前透支利潤,所以這種小動作都是不好的財務公開惡習,必須要譴責!


3TIGERS


前三季度盈利,第四季度鉅虧的原因有很多,大致分以下幾種:

行業本身的季節性

在我們生活中,好多行業在第四季銷售下降,收入下滑嚴重,但是固定成本無法下降,造成的虧損,以啤酒行業為例,第四季度就虧損嚴重,下圖是青島瓶酒的淨利潤季節分部圖:


會計估計的偏差

1、部分資產的減值測試,是一年做一次,因此集中體現在第四季度,比如商譽,因企業合併形成的商譽減值,金額巨大,比如遊戲行業中,掌趣科技,2018年因為商譽減值嚴重,造成鉅額虧損,如下圖:

2、企業會計估計與審計的估計偏差較大:主要是除商譽之外的,其他各項的減值準備的確認,主要的情形如下:

(1)前三季度估計與第四季度的估計差異較大:典型就是2018年的歐菲光事件,第四季度計提了鉅額的存貨跌價準備,詳見下圖:

(2)其他原有事項發生了變化,經常出現的如:訴訟事項的進展,比如一審判決的情況,在第四季度被推翻,或者是發生在年度報告報送之前的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等。

突發狀況造成:

第四季度發生了嚴重危害企業財產及經營的重大事項,直接計入營業外支出等損益的事項;比如自然災害地震、火山爆發;又比如對於養殖業發生的

非洲豬瘟;

<strong>

利潤調節和財務造假

1、利潤調節:很多公司的基於市值管理的要求、內部責任制指標的完成,考慮到未來增長的需要,在保證年度目標完成的情況下,在第四季度調節利潤;

2、財務造假被發現,比如下圖的獐子島的17年第四季度利潤:

總結:造成前三季度盈利第四季度虧損的原因很多,基本上分為業務模式原因、估計偏差、突發事件、利潤調節和財務造假。


星兒花兒


對於這個問題來看,需要解決的就是這種情況是否發生於特殊性,還是一種持續性。

並且我們也一定要知道,僅僅憑藉著第四季度的虧損,並不能反應出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還是需要通過估值、週期等綜合因素進行一個分析和判斷的。

一、持續性的情況!

上市公司如果出現了持續前三季度都是盈利,但到第四季度卻鉅虧的情況,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具體研究一下,是不是因為上市公司特有的性質導致的,而不是一個“致命”影響。

舉個簡單的例子:

就好比A股市場裡有一些做糕點的企業,他們主要是生產蛋糕、月餅、中西式糕點等烘焙產品的全國連鎖經營企業,其中月餅為主打產品,並且也是明星產品,所以佔營業比重較大。

而對於中國市場來說,買月餅往往是一個季節爆發週期。猶如中秋節是農曆八月十五,也是每年第三個季度裡的某個日子,所以每年的這個季度收益會大大增大。

而對於第一季度來說,往往是春節假期,所以營收相對就會比較薄弱!那麼這樣的企業並不是出現了問題,只是一種週期性、特殊性的經營模式。

看懂了上個例子,我們也就會明白,其實在A股市場裡也有一部分的企業會出現前三季度都是盈利,但到第四季度卻鉅虧的情況。

這有可能和他們公司的盈利週期有關、和他們的影業性質有關、也有季節變化有關。

但只要這樣的業績是一種持續性的,就好比前三個極度能夠保持穩定盈利,而第四個季度的虧損遠遠小於前三個季度的盈利,保持一個全年的正收益的情況。

那麼這樣的現象就不必擔心!

二、就是所謂的特殊性!

這種偶然性其實才是我們更需要警惕的。

因為從偶然性的角度來看,如果公司之前幾年的業績都是保持穩定盈利的,但是突然在某一年出現了你所說的“前三季度都是盈利,但到第四季度卻鉅虧”的情況,我們就需要著重去分析,是不是公司基本面出現了問題,還是一種特殊的、可逆轉的問題。

第一、商譽減值可能性!

商譽減值一直上市公司慣用的伎倆。所謂商譽減值就是在收購一家企業的時候出現了商譽估算,但是後期也許因為一些特殊的原因導致了被收購公司的盈利能力下降,所以,對於它的價值也就出現了一個“打折”。

簡單的說,商譽是一種無形資產。

舉個例子,一家被上市公司收購的企業資產為500萬,但是上市公司卻用了3000萬併購,那麼2500萬就是商譽。其中500萬是上市公司真金白銀花出去的錢,而另外2500萬是看不見的資產。

但是如果被收購的公司出現了商譽減值,那麼就會導致上司公司的業績下滑。就好比你說的前三個季度公司是盈利的:假設盈利數字為1000萬,但是最後一個季度上市公司盈利為100萬,但被收購的企業出現了商譽減值,減值為1500萬,那麼賬面上就會出現公司第四季度虧損(1500萬-100萬)=1400萬虧損。

結果整年業績就是虧損(1400萬-1000萬)=400萬!不過,由於其中1500萬為商譽減值,是無形資產,實際上公司為盈利1100萬,可賬面上卻看似虧損400萬!

這個時候,如果基本面沒有問題,那麼股票其實也就相對安全。當然了,如果基本面出現了問題,還有商譽減值過大的套路,那這樣的股票就需要遠離,有風險哦!

第二、核心主營產品出現了問題導致業績下滑!

碰到這樣的情況那就比較可怕了,就好比有些公司的主營產品突然受到了影響,從而不能提供給公司持續的收入,甚至被迫有下架或者其他影響業績的情況,這就是屬於典型的基本面出現問題。

這個就算前面三個季度出現了盈利,僅僅第四個季度出現了虧損,也一個不好的開始。

舉個例子,就好比一家企業是以電子煙作為主營產品的投放和收入,但是突然政策規定把電子煙歸類於有害商品,不予市面銷售。

那對於這家上市公司來說就是天大的打擊,也就是基本面出現了問題,這樣的股票就應該回避,遠離風險。因為這種基本面“傷害”導致的業績下滑,往往是很難逆轉的。

第三、特殊週期性的影響!

這種情況市場會被大家認定為“黑天鵝”,對於某一個週期或者某一段短期時間來說是有影響的,但是拉長週期來看,影響較少,所以沒必要過於擔心。

只要個股前期的盈利穩定,那麼因為特殊週期性的影響造成的損失是可以逆轉的。

舉個例子:

就好比當下處於一個疫情爆發週期,好多實體上市企業出現了虧損。如果這個特殊的影響週期正巧發生在第四季度,那麼前期三個季度才是正常的盈利狀態,而第四季度的虧損也只是一個偶然性,不可持續!

綜合來看,有些上市公司前三季度都是盈利,但到第四季度卻鉅虧,其實原因有很多種。但是大致可以分為特殊性和持續性兩種情況。

只要基本面沒有問題,上市公司的全年業績能夠保持,那麼特殊性和持續性的第四季度虧損,前三季度盈利並不會造成投資上的損失。

但如果這種持續性和特殊性長期影響到了上市公司的全年業績,導致連續虧損和基本面受到破壞,那就要小心,甚至遠離啦!!


關注張大仙,投資不迷路,感謝你的點贊和支持。


琅琊榜首張大仙


有幾個原因:第一有可能在第四季度進行了不是主業投資,投資失敗造成鉅虧,第二是計提應收款壞賬而造成第四季度鉅虧。例如金財互聯就是計提壞賬全年鉅虧。


股市人生12


個別企業會存在季度差異,比如地暖市場,春夏秋三季市場可能不太好,但第四季度市場火爆。比如期貨西瓜,夏天產量高,冬天產量少等等例子。

但總體而言,到了第四季度也就是年底,新錢越來越少,意味著市場上印的錢越來越少,銀行減小放貸,企業卻需要大量資金過冬(發放員工工資,年終獎,結算本年貸款,清庫存,未來年合作墊付資金) 所以,整體氛圍都很緊張,主要原因就是 錢少,錢少了,什麼事都難辦,所以第四季度數據可能不好看。

但來年春天,年報要發出來了,數據又好看了,熱錢又流動起來了,所以春夏季節的股市行情一般都比較好一些。

希望這些可以幫助到您。



比特幣永遠


你指的四季度公佈,應該指的是年報。這種情況在A股市場比較常見,不能明確的點名是哪家上市公司,可以委婉的舉個例子。

比如一家公司,前三季度應收賬款很高,假設是10億元,這10億元是出讓的股權收入,可以算在前三季度的利潤裡,可是錢並沒有在前三個極度就拿到手裡。這也就意味著:前三季度的盈利,只是賬面利潤。而到年底的時候,公司有一筆15億的銀行貸款或其它款項必須支付出去。這樣的話,該公司年報就會體現出鉅虧的。


迪相財經


一般三個原因,一是:第四季度要扣除全年非經常性損益,二是:年底公司要對商譽進行減值測試確認有商譽減值損失,三是:清理確認相關資產損失。所以會導致第四季度鉅虧!


淡然zjm


主要是資產減值,包括併購商譽,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減值。企業日常運營風險,可考慮對各季度營收丶營業成本和毛利進行分析,避免非正常減值的影響


東印度航海指南


逗你玩


巖松460


做大了野心更大才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