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化叢書典故71蹇叔哭師

發佈時間:2020-02-09 04:49 來源:天下吳氏

中國報道訊(通訊員鄭鼎文)蹇叔,陝西省岐山縣五丈原人,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時擔任相國。蹇叔哭師的故事非常有名。

魯僖公三十二年的冬天,晉文公去世。庚辰日,將要移靈到晉國舊都曲沃去停放,剛抬出國都絳城時,棺柩裡突然發出響聲,如同牛叫的聲音。卜筮官郭偃命令隨行的大夫們下拜,並傳告:“先君文公指示國家用兵的大事,將會有西方的軍隊越過我國國境而過,趁機攻打,必然大獲全勝。”這是《左傳》作者經常運用的一種手法,它透過卜筮之言附會其說,將事件結果預先提示,以引起人們的注意。其實這是郭偃根據有關信息作出的預言。

周文化叢書典故71蹇叔哭師

原來在鄭國做臥底(埋伏下來的內應)的秦國大夫杞子派人向秦王報告說:“鄭國人讓我掌管他們國都北門的鑰匙,如果悄悄派兵前來,就可以佔領他們的國都。”秦穆公聽罷,就向國相老臣蹇叔徵求意見。蹇叔說:“讓軍隊辛勤勞苦地偷襲遠方的國家,我從來沒有聽說過有這樣的事。軍隊長途奔波精疲力竭,遠方國家的君主又有防備,這樣做恐怕不行吧?軍隊的一舉一動,鄭國必定會知道。軍隊苦不堪言而一無所得,一定會產生叛逆念頭。再說行軍千里,有誰不知道呢?”秦穆公本是明君,但這回被急功近利的思想衝昏了頭腦,就沒有聽從蹇叔的意見。他召見孟明視、西乞術和白乙丙三位將領,讓他們從東門外面出兵。蹇叔得知情況後,絕望地哭著說:“孟明啊,我看著大軍出發,卻看不見他們回來了!”秦穆公聽到後,很不高興,就派人對蹇叔說:“你知道什麼?要是你蹇叔只活箇中壽就去世的話,你墳上的樹都有兩手合抱一般粗了 (你現在離中壽都過去多少年了,早已昏聵)。”蹇叔的兒子西乞術、白乙丙也跟隨軍隊一起出徵,他哭著送兒子說:“晉國人必定在崤山抗擊我軍,崤有兩座山頭。南面的山頭是夏王皋的墳墓,北面的山頭是周文王避過風雨的地方。你們一定會戰死在這兩座山之間,我到那裡收拾你們的屍骨吧。”說吧揮淚而去。隨後秦軍就向東進發。

周文化叢書典故71蹇叔哭師

魯僖公33年春天,秦國的軍隊經過周天子國都的北門,戰車上兩邊的武士,脫去頭盔,下車步行;有三百多輛戰車的武士,沒走幾步,就又立刻跳上車,揚長而去。王孫滿這時年紀還小,看到秦軍這種不恭敬的樣子,就對周襄王說:“秦軍輕佻又沒有禮節,必敗無疑。輕佻,就會缺少機謀,沒有禮節就容易遇事疏略,進入險要的地方,既遇事疏略,又沒有機謀,怎麼會不失敗呢?咱們等著瞧吧。”

秦軍到了滑國,鄭國商人弦高正要到周的都城去做買賣,恰巧在這裡碰上了秦軍。弦高覺得形勢不妙,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便先送上四張熟牛皮,向秦軍致意,又獻上十二頭牛,犒賞秦軍。並說:“我們鄭國的國君聽說各位將士們將要行軍到敝國去,冒昧地派我前來慰勞各位。我國雖然不富足,但是為了貴國軍隊的停留,我們將竭盡全力提供一天的軍需。如果要動身離開,就為各位準備一夕的警戒以保證安全。”弦高一面應付秦軍,一面又派人立刻乘車把秦軍犯境的消息向鄭國報告。鄭穆公得到報告後,派人去察看杞子等人所居住的賓館,發現他們果然收拾好行李、磨利兵器、餵飽馬匹,做好了打仗的準備。鄭穆公就派皇武子向他們下逐客令,說道:“你們在敝國居留很久了,為了供應閣下,我國的乾肉和牛、羊、豬之類的活牲口等都快用完了。現在聽說你們將要走了,鄭國有原圃,就像你們秦國有具圃一樣,閣下可以到那裡去獵取些麋鹿,當做路上的糧食,讓我們國家稍得休息,如何?”聽了這些話,杞子他們知道事情敗露,於是杞子逃往齊國,逢孫、楊孫逃往宋國。孟明得知情況後說:“鄭國已經察覺了我們的意圖,有了準備,沒有滅鄭的希望了。即使打仗也不能勝利,包圍又沒有後援,我們還是回去吧。”於是秦軍順便滅了滑國,就踏上了歸途。

得知消息,晉國的先軫說:“秦君不聽蹇叔的話,因為貪圖別人的土地而讓軍民受盡辛勞,這是老天賜予我們的良機啊。天賜的良機不可失去,敵人不能放過。放走了敵人,後患無窮,違背天意是不吉利的,一定要攻打秦軍,把他們狠狠教訓一下。”樂枝說:“咱們先王文公受過秦國的恩惠,還沒有報答就去攻打人家,是因為先君文公已經死了的緣故嗎?”先軫說:“秦國對我們的國喪不聞不問,反而去攻打我們同姓的國家。秦國如此無禮,還有什麼恩惠可言?我聽說:一朝放過敵人,會造成後世子孫的大患。征伐秦軍是為後代子孫打算,這麼做也可以算是為了先君吧?”於是發出命令,迅速徵調姜戎的部隊。這個時候晉文公剛死,葬事還未辦完,剛剛繼位的晉襄公一聽到秦國的無禮舉動,赫然震怒,便穿著喪服,親自領兵反擊,結果大破秦軍,“無一人得脫者”。百里奚的兒子孟明視和蹇叔的兒子西乞術、白乙丙三位將領.也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全被俘虜了。

不過,晉文公的夫人是秦國人,一心想救下這三個將領,她就對新近繼位的兒子晉襄公說:“秦穆公現在對這三個無用的敗軍之將恨入骨髓,希望你把他們三個人交還給秦國,由他們自己去處理,免得結怨。”晉襄公覺得有理,也就照辦了。

等到孟明視等三個敗兵之將回到秦國,已經後悔自己犯了錯誤的秦穆公穿著白色喪服,親自到郊外來迎接他們,並且拉著他們三人大哭說:“我不聽蹇叔的話,使你們被俘受辱了,這都是我的過錯。”穆公並沒有罷黜孟明視和西乞術、白乙丙的職務,而且還動情地說:“這完全是我的錯誤造成的,你們又有什麼過失呢?我也不會因為這次戰敗,就抹煞了你們往日的功績啊!”三位將領聽了,無不感動。

四年以後,秦穆公更加厚待孟明等三位將領,在做好充分準備的基礎上,又一次派他們領兵伐晉,結果大敗晉人,佔領了王官(山西聞喜縣)及鄗(hào郊區)。這是為了上次在郩地打敗仗而雪恥。秦穆公還親自從茅津(山西平陸大陽渡)渡河到了郩地,在上次打敗仗的陣地上,封檢士兵遺骨,親自參與發喪,哭祭了三天,使秦軍大為感動,進一步凝聚了人心。

從“蹇叔哭師”的故事可以看出,蹇叔不愧是一位偉大的謀略家,熟悉天下大勢,懂得天文地理,知己知彼,善於運籌於帷幄之中,具有驚人的預見性,並能冒著風險,以“哭師”的方法進行勸諫。可惜秦穆公被急於稱霸的野心衝昏了頭腦,聽不進去金玉良言,結果“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吃了大敗仗。所幸的是,秦穆公畢竟是一代明君,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霸主,他在嚴酷的事實面前,不再固執己見,能夠及時反思,吸取教訓,知錯就改,以博大的胸懷善待敗軍之將,穩住了形勢和人心。因此,他才能積蓄力量,反敗為勝,終於登上了霸主的寶座,在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周文化叢書典故71蹇叔哭師

【作者簡介】鄭鼎文,大學文化,中學高級教師(副教授),中國先秦史學會會員,周公思想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陝西省大雅禮樂文化促進會副會長,寶雞炎帝與周秦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岐山周文化研究會會長,縣社科聯副主席,縣政協文史研究員,省作家協會會員,曾任范家營高中校長和縣老年大學首任校長,著有《周文化叢書》“三王卷”“典故卷”、《周公演義》《品味周公廟》等9本書,在報刊發表文章500多篇。先後應邀參加了武漢、成都、蘭州、上海、寶雞、西安、天水等地的30多場學術研討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