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麗是韓國的?還射瞎唐太宗?唐高對戰史打臉

高句麗史一直是韓國人的痛點,不管是史學界還是個體答問,只要講是中國的都會令韓不滿。甚至拍了許多啼笑皆非的電視劇,最後反攻長安,把李世民都射瞎了,笑。


高句麗是韓國的?還射瞎唐太宗?唐高對戰史打臉

韓國神劇射瞎太宗了

從中國正史記載來看,高句麗始於公元前37年,大概在西漢末年,《後漢書》將高句麗、三韓並記於《東夷傳》,認為高句麗是扶余支族,“東夷相傳以為夫餘別種”。漢武帝滅掉衛氏朝鮮後,以高句麗為縣,歸玄菟郡管轄。所以高句麗主體扶余人,加上三國魏晉南北朝人口流入,還有一部分漢人和北燕少民。

祭祀上,高句麗人除了前期的祭天、燧神、社神、靈星、鬼神外,還祭祀扶余神(朱蒙之母)、登高神(朱蒙)、五神、箕子神等。

文化上,高句麗崇尚儒學,考古遺存中碑石多使用漢文及隸書,好太王碑就是例子。同時形成了三教合一思想格局。高句麗壁畫中《拜佛圖》中佛同洛陽龍門、大同雲崗等中原石刻佛祖釋迎牟尼形象大體相同,神態和裝束尤為相似。


高句麗是韓國的?還射瞎唐太宗?唐高對戰史打臉

拜佛圖

韓國則屬於朝鮮半島地圖最底下的三韓,建立過新羅,王氏高麗。三韓和高句麗關係有點像日本韓國,是死敵。非要說有什麼聯繫,那就是流民及奴被編入了高句麗,或者高句麗被唐朝滅亡後,一小部分扶余人跑到了新羅。

高句麗是韓國的?還射瞎唐太宗?唐高對戰史打臉

平昌冬奧韓國人開幕式表演高句麗服飾

好了調侃完畢,講下唐朝和高句麗的戰爭史。

高句麗並不是小國,人口也有幾百萬近千萬,它的地形,西北國境以遼水為界與唐相鄰接。西方瀕海,與唐之萊州(今山東掖縣)遙遙相對。其東北為靺鞨部。東瀕大海,南與新羅、百濟鄰境。基本都是險要地帶,但高句麗方防守有餘,進攻不足。

唐朝吸取了隋的教訓,並沒有急於求成,而是採取了持久戰拖垮高句麗的戰略。

高句麗是韓國的?還射瞎唐太宗?唐高對戰史打臉

初唐高句麗

唐太宗的辦法就是每到播種或秋收時,就派騎兵襲擾邊境。高句麗疲於應付,農業生產跟不上,幾次上表謝罪,太宗拒之。雖三次東征都未達成戰略目標,但給高宗滅高句麗打下了堅實基礎。

第一階段:唐太宗時期(貞觀十八年644年--貞觀二十二年648年)

第一戰,645年4月,遼東城之戰,唐軍大勝,斬首數千人。(勝1);第二戰,同月,蓋牟城之戰,李道宗部俘虜高句麗2萬人。(勝2);

第三戰,卑沙城之戰,唐軍勝,俘虜8000餘人。(勝3);第四戰,5月,唐軍4000騎兵擊敗高句麗4萬步騎,斬首千餘(勝4);

第五戰,唐軍攻克遼東城,高句麗萬餘人被燒死,萬餘被俘,百姓被俘4萬。(勝5);第六戰,白巖城之戰,唐軍800騎擊敗高句麗萬餘,斬首千餘。(勝6);

第七戰,安市城東南之戰,唐軍3萬擊敗高句麗15萬大軍,斬殺2萬餘。(勝7);第八戰,安市城之戰,唐軍無法破城。(敗1)

唐第一次東征高句麗,破10城,毀3城,殺敵4萬,唐軍陣亡2000餘人;

第九戰,647.5 李勣擊敗高句麗,焚燒南蘇外城。 勝8;第十戰,647.7 李海岸擊破高麗軍萬餘,斬首2000餘人,唐軍攻拔石城。 勝9;

第十一戰,648.4 薛萬徹於泊灼口擊破敵軍,俘獲甚眾。 勝10;第十二戰,古神感於易山擊敗高句麗軍。 勝11;

第二階段:唐高宗時期(永徽六年655年--咸亨四年673年)

第十三戰,655.2 程名振渡過遼水,殺獲高麗軍千餘。 勝12;第十四戰,658.6 程名振,薛仁貴攻克赤烽鎮,斬首400餘,俘虜百餘。豆方婁率軍3萬反擊,薛仁貴大破之,斬首2500餘級。 勝13;

第十五戰,659.11 薛仁貴於橫山擊敗高麗將軍溫沙門。 勝14;第十六戰,661.8 蘇定方於浿江擊敗高句麗軍。 勝15;

第十七戰,661.9 契苾何力大敗淵蓋蘇文之子男生,斬首3萬餘。其餘全部投降。 勝16;第十八戰,662.2 龐孝泰於蛇水之上被高麗軍擊敗,戰死。 敗2;

唐軍以李勣為帥,發兵15萬以上,第五次征伐高句麗;

高句麗是韓國的?還射瞎唐太宗?唐高對戰史打臉

唐滅高設安東都護府

第十九戰,666.9 龐同善大破高麗軍。 勝17;二十,667.9 唐軍連下新城等高麗16城。 勝18;第二十一戰,金山之戰,薛仁貴大敗男建所部,斬首5萬餘。 勝19;

第二十二戰,668.2 薛仁貴率軍3000攻佔扶余,殺獲萬餘。 勝20;第二十三戰,泉男建率軍5萬於薛賀水和李勣交戰,大敗,唐軍斬獲3萬餘人。 勝21;

第二十四戰,唐軍攻破鴨綠水,大敗高麗,追殺200餘里,攻拔辱夷城。 勝22;第二十五戰,668.9 唐軍攻拔平壤,男建被擒,高麗176城,69萬戶全部歸降。 勝23;

第二十六戰,671.7 高侃於安市城擊敗高麗叛軍。 勝24;第二十七戰,672.12 高侃於白水山再敗高麗叛軍。 勝25;

第二十八戰,673.5 李謹行於瓠蘆河大敗高麗叛軍,俘獲數千人。 勝26。

唐與高句麗的戰爭,歷28戰,26勝2敗,勝率92.86%


至此,高句麗滅亡,其國內扶余人大多被唐朝遷往了內地,貴族融入了漢族,一部分留在遼東,後來融入渤海族。而渤海族後來也融入了漢族。高句麗的歸屬,最終還是成為了漢族的一部分。而留在東北的濊貊人、扶余人,也融入了靺鞨、契丹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