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毛骨悚然,細思極恐的正史記載?

明月清風閣


鄧攸棄兒保侄的故事 ,一直以來被認為是捨己為人的高尚之舉。但是當讀過《晉書》和《世說新語》以後,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湧上心頭。再仔細想想,就更加恐怖。鄧攸之所以放棄兒子保全侄子,並不是顧念弟弟只留下這一個血脈,而是基於人性中的利己本性。

請看史書中的記載:度不能兩全,乃謂其妻曰:吾弟早亡,唯有一息,理不可絕,止應自棄我兒耳。幸而得存,我後當有子。妻泣而從之,乃棄之。其子朝棄而暮及。明日,攸系之於樹而去。

鄧攸說的看起來很有道理,所以妻子儘管傷心,仍然聽從了他的話,捨棄了兒子。但是,這個孩子為了追隨父母,從早上一直追到晚上,居然追上了。第二天,鄧攸把兒子綁在樹上,棄之而去。

現在我們來分析一下,鄧攸擔心不能兩全的原因是什麼。原因一,擔心石勒的追兵會追上來,原因二,兩個孩子都很小,他們只能帶著一個趕路,原因三,擔心路程太遠,沒有足夠的食物。

首先看第一個原因。鄧攸從石勒軍中逃走,肯定知道石勒下一步行動的方向,那麼他選擇的方向肯定是與此相反的方向。就算石勒會派兵追殺他,只有三分之一的可能性選對方向。

而鄧攸一家先是坐車,然後遭遇強盜,夫妻兩個帶著兩個孩子,至少要行走了一天,然後做出了放棄兒子的決定,第二天拋棄了兒子,晚上兒子又追了上來,這個時候,距離他們從石勒軍中逃走,已經至少兩天了。

如果石勒真的派兵追來,兩天的時間足以追上他們了。但是事實證明,他們放棄孩子走了很遠,一直沒有追兵到來。因為他們逃走,石勒肯定會很生氣,但是他們並不值得讓石勒浪費那個兵力和時間去追殺。

再看第二個原因。不管是正史還是世說新語這樣的野史,都沒有記載這兩個孩子的具體年紀。假設他們都是同齡。那麼就不存在兩個大人無法攜帶兩個幼兒的可能。為什麼呢?請看,鄧攸的兒子第一次被拋棄,可想而知,鄧攸是把孩子騙到一個地方,然後自行離去,但是這個孩子竟然一個人辨明父母所去的方向,那這個孩子絕不會太小,況且,再他們沒有攜帶很多食物的前提下,這個孩子走了整整一天,準確的找到了父母。也就是說,鄧攸並不用費什麼事,這個孩子一樣能跟著他們一路前行。

最後看第三個原因。鄧攸是趁著石勒路過泗水的時候逃走的,他的目的是新鄭。我們可以上百度上查一下這兩個地方有多遠,最遠四百多公里。我們現代人徒步兩公里大約30分鐘。四百里大約6000分鐘,也就是100個小時。如果每天走6到8小時,大約需要十五天左右。假設魏晉時候人們體力沒那麼好,二十天足夠了。那麼,就算攜帶的食物不夠,一路上弄些野菜野果,就算再艱難,一家人還是能堅持到的。

我們今天能夠考慮到的事情,當時的鄧攸肯定也能考慮到。那就是他們攜帶倆個孩子安全走到目的地的可能性大約在百分之八十左右,但是如果攜帶一個孩子安全到達的可能性就會高達百分之九十以上。其實鄧攸做出這個決定最關鍵的原因,並不是以上三個原因,也並不是為了保全侄子而做出犧牲。這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鄧攸認為自己還年輕,以後還會有更多的孩子。

所以,細細思考以後,令人恐怖的是,鄧攸並不是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捨棄兒子,而是深思熟慮之後,丟掉這個累贅,不,準確的說,是冷血的謀殺。簡單的丟棄,這個孩子還會追趕上來,綁在樹上,斷絕了後患。不過人生中很多事都不會如你所料,鄧攸也是一樣 ,從此再也沒有過孩子。


劍上風雷


我說一個細思極恐的事,這個事史書上記載很簡單,現在看的也很簡單,感覺沒什麼。

就是漢族和親到匈奴的女人,包括王昭君,他們在匈奴的生活情況,史書上記載很少,但是其實真心挺恐怖的。一個文明社會的嬌生慣養的女孩子送到半野人的地方,每天被一個野蠻人蹂躪,吃喝拉撒什麼的都和完全不一樣。

這還不是最恐怖的,當這個野蠻人死掉以後,你可能會成為這個野蠻人弟弟或者兒子的發洩工具,然後他們死掉以後,你會成為他們下一輩的發洩工具。總之,你的一生都在為那個種族的繁衍做貢獻,你永遠不會再回到故土,永遠再也見不到父母,一個人孤獨的在一個恐怖的充滿野蠻人的陌生環境生活一輩子。

這種悲哀的情況還發生在你帶過去的侍女身上,她們在歷史上甚至連名字都留不下來,無數的王昭君們用他們可憐的一生為整個民族換來短暫的發展時間。

所以我們要歌頌漢武,歌頌衛青,霍去病,他們的出現改變了這些女孩子的命運。但是,在之後,依然有無數女孩子背井離鄉去那遙遠的地方,義成公主和自己的弟媳一同伺候同一個蠻人首領的時候是否會想起那遙遠的故鄉。





王二閒話


有這樣的歷史記載, 在《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中司馬遷老先生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平原君趙勝家高樓面對著下邊的民房,民房中有個跛子,總是一瘸一拐地外出打水。平原君的一位美麗的妾住在樓上,有一天她看到住在樓下跛子打水的樣子,就哈哈大笑起來。第二天,這位跛子找上平原君的家門來,請求說:“我聽說您喜愛士人,士人所以不怕遙遠千里歸附您的門下,就是因為您看重士人而碑視姬妾啊。我遭到不幸得病致殘,可是您的姬妾卻在高樓上恥笑我,我希望得到恥笑我的那個人的頭。”平原君笑著應答說:“好吧。”等跛子離開後,平原君又笑著說:“看這小子,竟因一笑的緣故要殺我的愛妾,不也太過份了嗎?”。

過了一年多,平原君的門客陸陸續續離開了一半,平原君奇怪,一個門客走上前去回答說:“因為您不殺恥笑跛子的那個妾,大家認為您喜好美色而輕視士人,所以士人就紛紛離去了。”於是平原君就斬下恥笑跛子的那個愛妾的頭。親自登門獻給跛子,並藉機向他道歉。

這樣的生活場景令人毛骨悚然,細思極恐。一則瘸子打水被人恥笑這是令人非常氣氛的事情,但是恨不致於到了要人頭的地步。二則平原君趙勝為了愛惜名聲,喜士多客竟以殺妾來招攬門客,很是讓人驚悚。另外,司馬遷老先生作傳在素材的取捨與安排上很是讓人佩服,把讀者的心理牢牢的抓在篇麼的記事中。


楊柳青青春之聲


導語:

歷史上發生過的毛骨悚然,並且細思極恐的正史記載的事情不勝期數,而這些事情往往不被世人所知,畢竟這些事情本身就及其恐怖,即便有明確的正史記載,而往往不會解密讓大家所知道。畢竟這些神秘事件的背後往往帶著眾多原因。

作者給大家今天講述歷史上一個使人毛骨悚然,而且有正史記載的歷史真實事件。

其一,二戰日軍吃人肉事件。

近代日本崛自從明治維新崛起之後,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由於日軍從小就接受到日本武士道軍國主義思想的薰陶,因此在二之戰中,日軍所犯的戰爭罪行,罄竹難書,如:槍殺俘虜、活埋俘虜、舉行殺人比賽,輪姦婦女、孕婦等。日軍的這些暴行已經讓人髮指。但是二戰的日軍曾經發生吃人肉事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爭,隨著日軍戰線擴大,日本陷入多方戰線,隨著戰爭進入消耗階段,日軍後勤供應保障就出現極大的問題,由於日本是一個島國,本國所需的各種資源幾乎全部依賴海外進口。

自從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美國參戰,太平洋戰爭正式爆發,日本所需的戰爭資源石油、鋼鐵、糧食更加捉襟見肘。

戰爭進入到1944年之後,隨著日本在太平洋戰場的全面落敗,深陷二戰戰爭泥潭,到1944年,各個戰場的日軍已經出現嚴重的後勤斷糧問題,尤其以太平洋戰場的日軍斷糧尤為嚴重,到1944年,日本海空軍基本已經喪失太平洋戰場的主導權,美軍開始實行跳島戰術進攻日本本土,守島日軍除了受到美軍海軍空持續的炸彈攻擊,還要受到時常斷糧的問題。

隨著美軍進攻路線逼近日本本土,在太平洋戰場守島日軍供給線出現斷糧問題,當日本吃遍山上的野菜、野果等充飢食物之後。日本大本營在1944年,曾經秘密下令交戰區的日本各部隊,在斷糧的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可以吃敵軍士兵的屍體。

其中,在日本陸軍第41軍團長簽發和下達了禁止士兵吃人肉的秘密命令書,有這樣明確規定:“吃人肉是人最大的罪行,一旦查實應處以死刑!如果吃的是敵軍士兵的人肉,則不在此懲罰範圍之內。”

在太平洋戰場上,日軍吃敵方陣亡士兵的人肉乃至後期日軍吃陣亡同伴的人肉,都有明確的歷史記載。

在菲律賓戰場上,其中日本士兵原長在《骷髏的證詞》的一書中,明確回憶記載到,在1944年6月至1945年秋在菲律賓棉蘭老島的日日夜夜,作者以相當篇幅詳細描述了走投無路但負隅頑抗的日軍在強大的美軍包圍下殘殺同類以果腹的恐怖場面。

在緬甸戰場上,也有日軍吃戰死同伴屍體的真實記錄。中國遠征軍198師592團團長陶達綱1988年在臺灣出版的

《滇西抗日血戰寫實》中提到了這場戰役:

5月30日,打下冷水溝,只見兩個坑中有水泡著的十幾具日軍屍體,細看他們的大腿肉、屁股肉,都有刀痕,有的還見骨頭,真是慘啊,皇軍的悲慘下場。也感到很奇怪。又隨部隊到了北齋公房(原日寇據點),房屋四周有一小堆一小堆的黑色大便,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是日本人吃他們自己人的肉,因為純吃肉的屎便是黑色的,顯然五六天以來,日本人後方補給斷了……

因此,對於二戰中的日軍吃人肉的事件,在日軍侵略者的各個戰場都曾經出現,不僅有交戰過人員的記載,也有日軍本身士兵明文記載,因而,日軍在二戰中食用人肉的歷史是鐵定的事實,當然日軍食人肉的事情也使人毛骨悚然。

總結:縱觀日軍侵略者在二戰中所犯的各種戰爭罪行,食用人肉事件也就不足奇怪,對於禽獸不如的侵略者來講,只要能夠維持生命戰鬥下去,維護他們所認為日本武士刀精神,凡是能夠使用的辦法,自然不會放棄使用。

<strong>


梅花三弄說歷史


人類社會現在處於相對高度的文明,但是翻看一下史書,你會發些好多令人買骨悚然,細思極恐的歷史事件,不少會震碎你的三觀,下面就舉三個例子。

一、恐怖的古代二十四孝

元朝的文人郭守正將24位古人孝道的事輯錄成書,由王克孝繪成《二十四孝圖》流傳世間,從此成為封建士大夫所推崇和標榜的行為規範,並將其不算改良。

二十四孝講了二十四個各個朝代的古人至孝的故事,包含了臥冰求鯉、恣蚊飽血、嘗糞憂心、滌親溺器等二十四個故事。

對於二十四孝的故事,魯迅先生的評價可謂是一針見血,他說,有些故事可以勉強效仿,有些照著做,會有丟掉性命的危險,還有的,會讓人非常反感。

二十四孝中有不少故事讓現代人看來毛骨悚然,就舉一個例子:

郭巨埋兒奉母

郭巨,晉代隆慮人(今河南省林州市人),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取母親供養,對母極孝。後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的母親非常疼愛孫子,自己總捨不得吃飯,卻把僅有的食物留給孫子吃。郭巨因此深感不安,覺得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遂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

這個故事讓人讀了毛骨悚然,雖然後來人們又給杜撰了神仙給郭巨賜黃金的橋段,但是神仙賜金之說現在看來就是無稽之談,這個故事被明清的士大夫大肆宣傳,保不齊有愚蠢的人去學,但是恐怕只能說孩子被埋了。

對此好多古代文人都非常不滿,明朝的林俊還作了一篇《郭巨辯》,長篇大套地把郭巨痛罵了一頓,說你把兒子埋完了回來,奶奶要是問孫子哪去了,你是說不說實話?要說實話,奶奶一氣病死了,你郭巨弒母的罪名可就擔上了。你到底是孝呢還是不孝?

二、被做成人彘的戚夫人

戚夫人是劉邦的寵妃,給劉邦生了一個兒子叫劉如意,晚年劉邦最喜愛的就是戚夫人和劉如意,一度要將劉如意立為太子,不過呂后和朝廷勳貴們關係密切,而這些勳貴們也不願意後來居上的戚夫人之子劉如意當皇帝,經過呂后多方運作,她兒子劉盈總算保住了太子之位。

劉邦去世後,劉盈即位但為人懦弱,實則大權盡被呂后掌握,對戚夫人恨之入骨的呂后將其打入冷宮,後又毒死了趙王劉如意,接著砍斷了戚夫人的手腳,剜掉眼珠,燻聾耳朵,喝下啞藥,把她扔在窟室裹,稱為“人彘”。

戚夫人被做成“人彘”不是野史而是在《史記》中有明確記載,曰:“太后遂斷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飲瘖藥,使居廁中,命曰“人彘”。居數日,乃召孝惠帝觀人彘。”

呂后事後還讓兒子惠帝劉盈去觀摩,劉盈是又氣又嚇,說這是人乾的事情嗎,氣的大病一場。

嚇人不過頭點地,呂后報仇可以,這個手段實在是太殘酷了,當然呂后本來就心狠手辣,兒子劉盈死後也是哭而無淚。

三、親手殺子的漢成帝

漢成帝劉驁是西漢第十二位皇帝,漢成帝即位後,荒於酒色,外戚擅政,大政幾乎全部為太后一族王氏掌握,為王莽篡漢埋下了禍根,各地相繼爆發農民起義和鐵官徒起義。

漢成帝寵信趙飛燕、趙合德姐妹,他廢掉了原配夫人許皇后,立趙飛燕為皇后;立趙合德為婕妤,位在眾嬪妃之上,僅次於皇后。一時間,趙氏姐妹雙豔並峙,寵冠後宮。為了取悅這對姐妹花,漢成帝把她們的宮殿修建的富麗堂皇,整日在與她們飲酒作樂。

趙氏姐妹雖然受寵,但是始終未能生下一男半女,兩姐妹聯手對後宮妃嬪懷孕的統統予以打擊和剷除。

曹宮人為漢成帝生下一個皇子。事情洩露後,趙合德立即派人毒死曹宮人。為了殺人滅口,趙合德還命人把曹宮人的六個奴婢“盡置暴室獄”,逼迫她們自盡。接著,出生僅十幾天的嬰兒被趙合德派人抱走,最後不知所終。

對此漢成帝居然默認了,後來他又寵信了宮中的許美人,許美人生下一個男嬰。但是此事被趙氏姐妹知曉,兩人大哭大鬧,結果漢成帝居然讓人從許美人手中將孩子取來,史載:“帝閉戶,獨與昭儀在。須臾開戶,曰:篋中有死兒,埋屏處,勿令人知。”

這都寫的很明白了,為了取悅趙氏姐妹,孩子被漢成帝殺害了,這種事情都乾的出來實在是滅絕人性,後來漢成帝死在了趙合德的床上,新皇即位,趙合德自殺,趙飛燕多活了幾年也自殺,大快人心,


我家的貓叫皮蛋


我回答幾個由考古發掘才得知的歷史秘密,關於墓葬。

離奇的墓葬到底隱藏著多少歷史秘密?

說起古墓,大都聯想到詭異這一詞,雖然是古人安息的地方,可久遠的年代卻給它蒙上了神秘面紗。而一座座古墓經過考古工作者們的發掘後,又能告訴我們什麼呢?接下來,恐怖的古墓行開始。

■ 鋸顱葬(圖片確實沒有找到,只好請各位想像了)

2004年5月—7月,考古人員在克溝口墓地發掘了20餘座墓葬,克溝口墓地位於新疆鐵木裡喀什河上游。
發掘的這20餘座墓葬中,發現了早期遊牧民族特有屍床,以及罕見的鋸顱葬俗,而墓葬的年代距今已有兩千七百年至兩千八百兩以上。
屍床結構複雜,平面呈梯架式,兩側有豎梁,豎梁中間又有很多根橫樑,橫樑與豎梁之間交叉搭放。
在一些墓葬中,考古人員發現墓主人的手指骨或腳趾骨殘缺不全;一些死者的頭骨上還發現有環鋸現象,後面頭骨打開,只剩下面部骨。
  • 環鋸現象是什麼樣子?

就是刻意、有意在頭骨上鑽孔,一般把此行為稱“環鋸術”。這個手術方法主要針對癲癇、精神病、頭痛患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現代醫學部分醫生還在使用。

考古人員的描述:“這種奇特葬俗還是第一次發現。以前聽說過,古代遊牧民族把戰俘抓獲後,將其後頭骨鋸掉,用來當飲酒器具,但誰也沒見到過。這一發現提供了鋸顱葬俗的實物證據。”


■洗骨葬

安寧河流域的涼山大石墓的墓室用天然巨石構築,墓長五六米到十餘米,墓中埋葬有數十具屍骨,最多者可達100餘具,這就是“二次撿骨葬”。

  • 二次撿骨葬是什麼意思?

洗骨葬就是二次葬,也稱撿骨葬。

做法:人死後暫時掩埋,或將靈柩暫時停放;經過一段時間,等死者肌肉腐化掉;再把骨骼收拾起來舉行骨葬儀式,將死者骨骼埋入墓穴。

這個葬法講究要把死者遺骨用水洗的非常乾淨,才能放進木匣或者甕裡,再進行安葬,也是稱洗骨葬的由來。

為什麼有這種葬法習俗?在古人的觀念中,靈魂不滅是一定的。

洗乾淨死者的骨頭,表示除去死者先人帶給後人的禍患,主要在保護子孫後代。也就是說死者在陰間過得好與壞,都不能尋求後人幫助,不要騷擾的意思吧,我認為或者是這意思。


■套頭葬

貴州地區最具神秘色彩的喪葬習俗,即人死後用銅斧、銅鼓、鐵斧套在死者頭上入土埋葬,土著部落中具有特別身份之人才能享有。

2001年在貴州省赫章縣可樂村發掘了108座,夜郎時期的土著民族墓葬。其中套頭葬體現了神奇的文化特色。

此墓葬時代可追溯至戰國。挖開沒有封土墓與墓道,只見一些小型的長方形豎穴墓坑,坑內有仰著身子下葬的,有並排下葬的和胡亂所葬下。

有二十多座墓坑與眾不同,坑內沒有棺木或者裹屍的竹蓆,死者頭部放入一個銅釜之中,有些腳下也如此,這就是所謂的套頭葬。

這種葬法極為罕見,中國其他地區以及國外均未見記錄。


■北斗七星葬

萬曆皇帝

明十三陵中第十座陵墓是明定陵,埋葬明朝第13位皇帝神宗朱翊鈞,年號萬曆。

陵墓中,萬曆皇帝的屍體放置在一條棉被上,棉被兩邊上折,蓋住屍體。頭西腳東仰臥,肌肉已經腐爛,僅剩估價。

面向上,頭部微偏向右邊,右臂向上彎曲,手放在頭右側,左臂下垂,略內彎,手放在腹部。手中持念珠一串,右腿稍彎曲,左腿直伸,兩腳向外撇開。

常見的葬式包括仰身直肢葬、俯身葬、屈肢葬、割體葬等,但萬曆皇帝為什麼採用這種怪異姿勢,不明白······

有人通過研究認為,皇帝的葬式源於天象。北斗七星在古代是極星,指向北方,位於天空正中間;在星宿中屬於紫薇垣,而它對應的是人間帝王,帝星所在,所以極星北斗是天帝居住的地方。

古代皇帝認為自己是上天派到人間的主宰,自稱“真龍天子”,所以他們將死視為昇天,意味著到北斗七星上去住了。

採取這種姿勢也不足為怪了。

明定陵


果笑


發生在1994年4月的“盧旺達大屠殺”,持續時間100天,超過100萬人死亡,平均每天有10000人被殺掉,每小時殺害400人,每分鐘就有6個人遇難。這樣滅絕人性的屠殺速度,甚至是納碎集中營裡屠殺猶太人速度的好幾倍。更悲哀的是,盧旺達大屠殺居然還是發生在上個世紀90年代,距今也不過26年時間而已。

之所以發生這起慘絕人寰的災難,與其說是盧旺達國內佔據人口多數的胡圖族對佔據人口較少的圖西族的報復,不如說這個悲劇是西方國家種下的惡果才導致了這場災難。

盧旺達在歷史上被比利時殖民統治,比利時為了更好的統治這個國家,比利時居然通過鼻子、身高、膚色和財產來劃分為兩個民族:胡圖族和圖西族。更是讓只有人口15%的圖西族作為比利時的幫兇,幫助統治人口為70%的胡圖族。此種政策的推行,隨著時間推移,導致了兩大民族之間的仇恨是越結越深。比利時在離開盧旺達後,卻一反常態的將政權交給了人口占多數的胡圖族,使得一直被欺壓的胡圖族終於有了機會報復圖西族。

大屠殺的導火索,就是胡圖族的總統去坦桑尼亞與圖西族的愛國陣線簽訂和平協議時,飛機被擊落,胡圖族的總統及其機上所有人員遇難。當夜正好是非洲杯半決賽,使得盧旺達所有人都聚首在收音機面前聽直播。當總統遇難的消息通過廣播傳遍整個盧旺達時,仇恨立馬被點燃了。

而大屠殺發生後,聯合國首先置若罔聞,態度消極,僅僅派遣了260名維和部隊,直到大屠殺持續了45天后,才在國際呼籲下派遣了5500名維和部隊參加救援。

以“維護世界和平”的美國在面對這場大屠殺時,卻向其他國家說這不是種族滅絕,更是以“尊重盧旺達主權,不干涉內政”為由,不參與營救。當維和部隊再一次請求美國干擾煽動大屠殺的盧旺達廣播時,美國卻說:短波干擾的成本要一個小時8500美元,沒錢。

如今的盧旺達早已走出了歷史陰霾,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整個國家都朝氣蓬勃,井然有序。最值得欣慰的是,如今盧旺達人的身份證上面,已經不在標註民族信息了,因為現在的盧旺達,只有一個民族:盧旺達民族。

看到這裡,你覺得盧旺達大屠殺可以避免嗎?歡迎留言評論。


歷史局中人


南漢後宮十大媚女,波斯女媚豬獨得恩寵

南漢後主劉鋹是一個口味特別奇特的人,此人不喜歡婀娜多姿的苗條女子,而是更愛體型極為肥胖並且皮膚黝黑的外國妞。

劉鋹是一個極其無能的皇帝,都說北齊的皇帝昏庸無能,荒淫無度,但是劉鋹和那些北齊的皇帝比起來,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北齊的皇帝中,有不少在沒登基之前那是極其厲害,同時在登基初也是展現了不俗的實力。但是劉鋹卻是一無是處,根本就沒有任何的才能與抱負。

劉鋹是一個非常有特點的人,那就是他誰都不信任,唯獨宦官不同。他的臣子全都是太監,幾乎沒有一個是完整的男人。因為劉鋹覺得,當人有子孫的時候,沒有辦法對自己毫無保留地效忠,因為有所牽掛,所以想要當官的,先要考慮一條,那就是自己是否有做太監的勇氣啊,否則的話只能免談。原本有許多想做官的,因為沒有辦法接受這樣做,所以放棄做官。在古代,沒有孩子是非常不好的一件事情,都認為多子多福,無後被視為不孝。所以劉鋹這一做法,活脫脫將一個正常國家弄成了太監之國,搞得南漢百姓那是怨聲載道,意見很大。

劉鋹在一次遊玩的時候,在集市上面見到了一個波斯的女人,他心想自己宮裡面什麼樣的女人都有,就是沒有這種體型肥胖,長的還黑的女人,於是便將其帶回後宮給臨幸了。在那之後,劉鋹發現這一款才是她最愛的類型,還給這個波斯女人賜了個名號,媚豬。同時,他還下令在民間再找九個體型和媚豬差不多的女子,湊成了十媚女。媚豬也給這些女人分別都賜了名號,媚羊,媚狗什麼的,反正都是動物。

朱元璋發明酷刑剝人皮

用一句話來總結一下朱元璋的傳奇人生:開局一個破碗,最後一個帝國。朱元璋是歷代帝王裡面極其勵志的一個。其他的許多帝王,都是靠著老子厲害,自己子承父業,比如說李世民,秦始皇,當然他們本身就很厲害,但是基礎也是挺好的,所以才能成就霸業。

而朱元璋呢,他真的是從一無所有,而後開創了強大的明朝。老朱當過乞丐要過飯,當過和尚混過飯,當過義軍差點被殺,但是他憑藉過人的膽識與智慧,一步一步地走到最高,實在是不容易。

朱元璋最恨的便是貪官,在他當上皇帝之後,他恨不得將天底下的貪官都殺盡。因此,他發明了很多的酷刑,是專門用來對付貪官的,這些刑法往往能夠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其中一個就是剝人皮。

將人皮剝掉之後,就是填充一些稻草或者石灰,被執行這種刑法的貪官是生不如死的,可見老朱對貪官有多仇恨,當然這跟老朱早些年的經歷有關。老朱幼年的時候就曾受過貪官的壓榨,百姓之所以過的不好,就是因為貪官的存在,所以當皇帝之後,他一直嚴打貪官。


徐聊


朱元璋的黑色幽默——四輔官

明太祖朱元璋是個殺心極盛的人,對臣子的殺戮行徑令人側目,於是很多人把目光集中到殺戮本身,忽略了他在制度實驗方面的努力。洪武十三年他殺掉胡惟庸後徹底廢除了宰相制度,不過他也知道自己一個人玩全國容易累死,於是精心設計了一套四輔官制度。

所謂四輔官的概率其實來自周文王時期三公四輔的傳說,在洪武十三年九月,朱元璋煞有介事的“告太廟”且諭全國,挑選學問淵博,德行敦厚的耆儒幫助皇帝做一些具體工作,主要是“論道經邦、理陰陽、順日時”之類的秘書工作,這就是明朝的四輔官。

這些民間耆儒肯定不是功勳集團的人,一般又歲數比較大,雖然“位列公侯都督之次”,但畢竟只做實事不掌實權。更狠的是朱元璋把四輔理解成四季,這些輔官一年只有三個月輪值,非值班期間啥也不能幹,在權利制衡方面至矣盡矣。

朱元璋的黑色幽默——玩砸了

其實我們都應該能知道這套制度必然玩砸,即使以現代如此方便的交通、通訊和辦公條件,都完全沒辦法做到官員以季度輪值,何況600年前的明朝?洪武朝工資又低,輔官無法常居京城,那幫四輔官基本就在離京和回京的路上折騰。


如果輔官年輕力壯也行,為了一季度的執政權拼命也值得,問題朱元璋要求的是“學問淵博,德行敦厚”來著,能達到這個標準的基本都是七老八十的老頭子,這麼折騰完全就是奔著要命去的!

更坑爹的是季度輪值切斷了他們工作的連續性,很多事情壓根就做不完,朱元璋又不是一個寬宏的君主,事情沒做好是要負責任的!很快一個叫王本的輔官就攤上事兒,被朱老大判了死刑,但是根據洪武朝的制度,就算判了死刑你個王八蛋也得幹活,可憐的王本同學就這麼一邊當輔官,一邊等死。

朱元璋的黑色幽默——別來了

幹活還得等死的日子想想就不好過,但是為了一家人的小命,王本同學還得一如既往的努力工作。古人重葬重祭,國家每逢特定的日子都會舉行祭祀神靈活動,這些都是輔官的活兒,王本也絲毫沒怠慢的準備參加。

可就在王本快要準備就緒的時候,朱元璋突然良心發現了,他覺得讓一個死刑犯參加祭祀太不人道,於是就此事給王本發了一道諭旨:

諭四輔官王本毋陪祭敕:祀神之道,非會人也。古法,刑喪不預。禡旗之祭在邇,卿極刑,毋列班。——《明太祖文集》

祭祀神明之道並不是把人聚集一起開大會,根據古代以來的規矩,受刑和居喪之人不可以參加的。現在祭祀的日子就在眼前了,哥們你既然已經判了死刑,就別來了。我不知道王本接到旨意時什麼心情,反正換成我肯定掀桌子,不帶這麼欺負人的吧?!


歷史吐槽機


讓人毛骨悚然,細思極恐的事,不是面對面的爭鬥,不是光明正大的廝殺,而是漫不經心的言語、舉動之間已透著我對你的態度。

司馬遷《史記》”蕭相國世家“裡講到蕭何與劉邦的記載,漢五年,前202年,劉邦殺了項羽,平定了天下,開始論功行賞。大家都覺得自己功勞大,應該得更多的賞賜。最後,劉邦以獵人、獵狗,功狗、功人的比喻確定蕭何功勞為第一,賞賜的食邑最多,又賜劍履上殿,入朝不趨。這對蕭何來說真是榮耀至極的,再沒有比這個更高的賞賜了。說明了劉邦對蕭何的肯定,對蕭何的信任。之後在漢十一年,前196年,蕭何又幫助呂后誅殺韓信,平定關中叛亂。劉邦又加封蕭何五千戶,並賞賜五百士兵,一名都尉專門保護蕭何的安全。大家都覺得蕭何是劉邦最寵信的大臣,都來祝賀蕭何。蕭何也覺得自己和劉邦的關係不錯,這些都是關係密切最好的憑證。卻有一個叫召平的人對蕭何表示哀悼,說:“皇上在外領兵作戰,時刻處在危險之中,而你留守後方沒有什麼危險,卻增加對你的賞賜並且派衛隊保護你,這是因為淮陰侯剛剛在城裡謀反,皇上對你也有所懷疑啊,並不是皇上寵信你。你不要接受賞賜,並且把自己的財產都拿出來,支持皇上平亂,皇上心裡一定會很高興。”蕭何聽從了召平的建議,劉邦果然非常高興。漢十二年,前195年,劉邦又去討伐黥布的叛亂,期間多次派人詢問蕭何的日常。照常理說,這是劉邦關心蕭何。這時蕭何的一個門客對蕭何說:”君滅族不遠了,你現在高居相國之位,又功勞第一,無可復加了。這十多年來你安撫百姓,盡心竭力,又獻出自己的家財以供軍事,你現在的威望太高了。皇上之所以多次派人詢問你,是害怕你在後方威望太高對他造成威脅啊!你不如大量購置田產,貪汙受賄來損害自己的名譽,皇上才會對你放心。“果然,劉邦放下了對蕭何的戒心。

“日中則昃,月滿則虧”,人在最得意的時候,有幾個人能看的明白呢?要不是有旁觀者提醒蕭何,蕭何這個局中人說不定還一直犯著糊塗,不得善終了,要知道劉邦也是有屠戮功臣的愛好的。

換位思考一下,一個人和領導上司關係密切,還常常受到關心,誰會看得清幸福的背後隱藏著危機呢,想想都教人害怕恐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