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林圃:英雄志向實偉大,勇氣流血最光榮

英烈事蹟|劉林圃:英雄志向實偉大,勇氣流血最光榮

劉林圃,1909年生於陝西省耀縣劉家河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父親很早去世,母親帶著4個幼子苦度日月,破窯爛屋無法遮風蔽雨,全家只好在地主的一間榨油房身。為了全家生計和供劉林圃上學,母親和大哥除租種地主土地耕作之外,還起早摸黑編草帽、打草鞋、扎燈籠賣錢。劉林圃深知貧寒農家的艱難,上學時帶不上乾糧,就用瓦罐盛半罐包穀糊糊充飢。買不起筆墨紙硯,就用羊毛綁筆,蘸著黃泥湯在土坯上練字,就這樣練出了一筆好書法。

1925年冬,在耀縣高級小學上學的劉林圃,由於帶領同學反對校方的封建教育被開除。他便隨著一個國民二軍的同鄉到河南,在團部當了一名司書。1926年7月,北伐戰爭開始後,國民革命軍第八軍軍長唐生智在長沙開辦了黃埔軍校湖南分校,劉林圃聞訊前去報考,入該校學習軍事。在軍校除了學習軍事、政治,他還刻苦自學俄語、英語,達到了簡單書寫和會話的水平。他在軍校期間加入了共青團。

大革命失敗後,劉林圃到河北灤縣、唐山一帶從事士兵運動,1929年在北平加入中國共產黨。次年冬,他因參加群眾示威遊行被捕,由北平轉押到天津監獄。他在牢獄中被關押將近一年。因敵人抓不住真憑實據,只好將他釋放。

由於失去了黨的組織關係,劉林圃決定回陝西家鄉,找共產黨,繼續革命。1931年秋,經歷一段革命實踐的考驗,經張仲良和楊再泉介紹,他重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扶持溥儀成立偽“滿州國”傀儡政權,劉林圃憂心如焚,夜不能寐,他奮筆疾書,寫了一本近10萬字的書稿《滿洲問題與中國》,表現了一個急欲救國拯民、揚眉拔劍的中華男兒的熱血情懷。

1932年1月,劉林圃被派到陝甘邊的南梁,到謝子長、劉志丹指揮的西北反帝同盟軍工作。他初來乍到,覺得部隊這個番號有點含糊不清,便向中共陝西省委建議,改名為旗幟鮮明的“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游擊隊”。省委很快接受了他的意見。不久,他被調往省委,擔任省委秘書長、軍委特派員。

這年春天,中共陝西省委決定派劉林圃到駐甘肅南部的國民黨警備第三旅二團一營發動兵變。指示他兵變成功後,將部隊帶到陝北,與陝甘紅軍會合,以鞏固和擴大陝甘革命根據地。劉林圃到達一營時,適逢這個營奉令由甘肅兩當和陝西鳳縣向西南邊的徽縣、成縣一帶移防。劉林圃來不及休息,立即向該營中共地下黨委書記習仲勳以及黨員呂劍人、許天傑、李特生、左文輝、李秉雲等了解情況,分析形勢,並於4月25日夜召開營黨委擴大會議,籌劃商議起義事宜。會上,劉林圃傳達了省委決定,分析了全國、陝西的形勢和兵變的三個有利條件。他說,一營中黨的組織嚴密,黨員多、力量強。軍官和士兵之間矛盾尖銳,士兵怨氣大,反抗情緒強烈。士兵中本地人多,不願向南邊走。這一切對發動兵變很有利,關鍵是下定決心,抓住時機。在討論具體行動方案和時間時,同志們有兩種意見,一種是當即在兩當就地起義,另一種意見是移防後到新防地相機行事。劉林圃審時度勢,同意第一種意見。他向同志們分析說:“一是部隊對這裡的民情、社情、地理熟悉,便於舉事行動;二是這裡距陝北較近,撤向根據地省時、省力;三是如到新防地再暴動,靠近第二團團部,敵人很容易集結兵力反撲。他的話簡明扼要,有理有據,大家意見很快得到統一。劉林圃當即做出當夜發動兵變的決定。等到指定各連臨時指揮者和安排好具體戰鬥部署後,已是夜闌時分。劉林圃一聲令人,三個連一齊行動,處死了幾個平日反動囂張、為非作歹的軍官,起義的200多名官兵無一傷亡,連夜拉出兩當縣城,進入陝西鳳縣縣境,向東北方向急進。

第二天中午,起義部隊在太陽寺進行整編,成立陝甘游擊隊第五支隊。許天傑任支隊長,習仲勳任政委,呂劍人、高祥生、左文輝分別任第一、二、三連連長。劉林圃向全體官兵講話,講了紅軍的性質和使命,宣講部隊紀律,並宣佈了支隊、連、排幹部名單。

北進途中,在香泉、赤沙、高崖等地,起義部隊與攔截的敵軍、民團多次發生戰鬥。劉林圃身先士卒,帶領戰士衝鋒,打通前進道路。途經香泉時,反動民團佔據山頭,用火力封鎖山溝下唯一一條通道,打了半天打不下來。劉林圃觀察地形後,派兩個班繞道敵背後,佔據相鄰高地,壓制敵人,很快將敵人打跑。劉林圃向支隊幹部、戰士們說:“這次我們是‘借路回家’。能不打的仗就不打,遇著攔路狗過不去的話,只能橫下一條心將它打跑。爭取少打仗、少傷亡、少消耗,早日回到根據地,以圖更大發展!”

第五支隊行至千陽縣高崖鎮之前,偵察到鎮上駐有民團。劉林圃向支隊領導建議,避免白天強攻,宜於夜晚奇襲。當晚,第五支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奔襲敵民團團部,將大部敵人殲滅,帶著繳獲的槍支彈藥順利上路。

起義部隊繼續向東北方向挺進,急於與陝北游擊隊會合。國民黨當局看出了意圖,調集陝甘邊境的重兵圍追堵截。雙方在永壽縣嶽御寺發生激戰。起義軍人少勢單,加之長途轉戰疲憊不堪,戰鬥失利,除傷亡甚眾外,其餘全被打散。劉林圃突出包圍後,經乾縣、禮泉回到省委,詳細彙報了兩當起義經過,並總結了經驗和教訓。他仍在省委軍委工作,繼續籌措新的兵變行動。

1932年9月中旬,劉林圃的妻子生下一個男孩,起名東元。由於生活艱辛,營養不良,妻子奶水很少,嬰兒呱呱待哺。9月23日,劉林圃借了點錢,想上街買些豬蹄等給妻子吃了催奶。行至北大街民眾教育館門前的報欄時,他不由得佇足看了幾眼報紙。不巧正在此時,他被西安綏靖公署特務團的一個班長馬騰雲發現,被馬死死揪住。劉林圃瞪眼怒斥:“青天白日之下,你想搶人還是幹什麼?!”

馬騰雲惡狠狠地說:“幹什麼?我抓共黨頭子,請功領賞呀!”

劉林圃一面竭力掙脫一面用純熟的山東話爭辯:“什麼共黨不共黨?我不懂!我是剛從山東濟南來這裡投親的。你這位老總認錯人了!”馬騰雲死死扭著劉林圃的胳膊,獰笑著說:“我認錯別人認錯不了你!你不認識我吧?我就是被你們哄著參加兩當暴動的!你一路給我們訓過多少回話,我還把你認不下?!”說著,硬拖著劉林圃往敵軍團部去。

此時,聚攏了一圈看熱鬧的路人。有的說:“你把人看清白,不要弄錯了。”有人勸:“文縐縐一個外地人,不敢給人家胡扣‘紅帽子’,快把手鬆了。”馬騰雲惡罵:“誰胡說我連誰一塊抓!”於是便有人和稀泥:“跟他去,不是就放了嘛!”劉林圃冷靜地一笑,分辯道:“蛇咬一口毒三分,現今就是一個說不清的世道!我一個外地人,進他那地方更說不清了。”劉林圃知道遇到了叛徒,腦子裡飛快想著脫身的辦法,渴望著有黨內的同志出現。

這裡離敵軍特務團團部不遠。又過來兩個國民黨士兵,希望破滅了。

在敵軍軍法處,任憑叛徒馬騰雲當面指證、賭咒發誓,劉林圃面不改色、矢口否認。他一口咬定自己叫張慶雲,山東濟南人,中學畢業後,剛從山東來西安投親謀職的。由於馬騰雲在兩當兵變時只是個士兵,並不知兵變內幕及詳情,甚至連劉林圃的姓名也叫不出來,所以審判官也弄得似是而非、將信將疑。無論敵人假意規勸還是嚴刑逼供,劉林圃始終如一,決不改口。敵人黔驢技窮,按照“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的指令,在逮捕劉林圃第三天即執行槍決。敵人屠殺之倉促,使中共陝西地下黨組織的緊急營救方案都未來得及實施。

劉林圃犧牲後,他的戰友習仲勳、張仲良、呂劍人等十分沉痛,著文賦詩寄託哀思。陝北革命領袖劉志丹揮毫敬輓:“英雄志向實偉大,勇氣流血最光榮。”


溫馨提示: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中華英烈網(ID:zhonghuayingliewang)

投稿須知:投稿請將作品以附件形式(建議將郵件主題命名為“作品形式+標題+投稿人姓名/單位/地址/聯繫方式(手機/QQ/微信)”)發送至郵箱[email protected],詳情請點擊 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