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截拳道與現代訓練學比較是一種過時的功夫體系-2力量

《李小龍技法》第四章力量訓練;

在拳擊運動中,有許多肌肉並不發達的拳擊手,卻能集中全身力量於發拳之中,從而打出有力的一拳,反而有些肌肉十分發達的拳擊手都打不倒任何人。其中的道理是力量並不是完全產生於肌肉收縮而產生的絕對收縮力,而是取決於爆發力,以及手臂與腳的動作速度。

李小龍截拳道與現代訓練學比較是一種過時的功夫體系-2力量


在截拳道中,出拳不僅僅靠手臂,而是要集中全身的力量,肩膀、髖、兩臂與兩腳要協調一致地參與到猛烈的攻擊之中,而且力量與攻擊路線也有關係。如果僅用手臂打出的力量,是無法提供足夠的力量的,手臂是力量傳導的工具,只有正確運用身體才能提供足夠的力量。截拳道在任何有力量的拳腿攻擊中,身體必須保持平衡,並與前腳成一直線,主要的是依賴身體的這一部分起到軸心作用而產生力量。練習出拳力量最好方法之一是學會運用髖部。如出拳時,以前腳掌為軸,髖部做突然轉動的動作,這樣使身體重心迅速移向另一隻腳。在髖部轉動時,肩也跟著自然轉動,身體旋轉時,右肘抬至與肩同高,剛好能用肘部擊向規定目標。這樣出拳的衝擊力量就會很大。


在截拳道拳法中,後手直拳和交叉拳是最有力的拳法。李小龍的訓練計劃中最有幫助而且又十分簡便的訓練器械之一是一根約一斤重的鐵棒,將它握在手中做練習,能夠很快加強發拳力量。

截拳道中的力量除了人整體所發出的力量之外,還有一種不容忽視的力量,那就是精神力量。一個人的精神力量會讓一個人創造出奇蹟來。李小龍稱之為“流動能量。”這有點像日本合氣道的“氣”和太極拳中的“氣”一樣。這種力量可以用詠春拳中的“單雙黐手”來練習。李小龍經常表演的“寸拳”其實就是他熟練地運用了轉髖的外力和內在力量而產生的爆發力。

在截拳道中,還有一種增加打擊力量的方法就是拳法和步法同時到位,這樣可增加打擊力量。另外出拳的力量與攻擊時機也很重要。截拳道的打擊力量來源於科學的訓練和一個人的意識強化結果。

李小龍截拳道與現代訓練學比較是一種過時的功夫體系-2力量

王步標等主編《運動生理學》對於力量的解釋。

重量性肌肉力量:重量性力量的大小主要由肌肉工作時所推動的器械的重量來衡量,而動作的速度則變化較小。例如,舉重時肌肉收縮產生的力量就是較典型的重量性力量。

速度性肌肉力量:速度性力量的大小主要由器械運動的加速度來評定。此時器械的重量是恆定的,它依靠肌肉的快速收縮來使器械獲得加速度。例如,田徑運動中的投擲、跳躍和球類運動中的擊球、踢球等,基本上屬於此類。

力量耐力:指肌肉長時間收縮來對抗阻力的能力,以持續時間或練習的重複次數表示。

絕對力量:指機體克服和對抗阻力時實際測量到的最大肌肉力量。

相對力量:是用單位體重、去脂體重、體表面積、肌肉橫斷面積表示的最大肌肉力量。

延遲性肌肉痠痛:是指人體從事不習慣的運動後出現的肌肉疼痛或不適應感。由於不是運動後即刻發生,而是發生在運動後24-48小時後,因此稱為延遲肌肉疼痛。

李小龍截拳道與現代訓練學比較是一種過時的功夫體系-2力量


2.試列舉闡述肌肉力量的分類極其特點。

(1)根據肌肉的收縮類型分為靜力性力量和動力性力量。

靜力性力量:指肌肉進行等長收縮時產生的力量,肌肉長度不變能維持身體姿勢或固定某環節於一定的位置,但不產生明顯的位移運動。

動力性力量:指肌肉進行向心收縮與離心收縮時所產生的力量,使身體或運動環節產生明顯的位移運動。

(2)根據物理學上的力(F)等於質量(m)乘以加速度(a)公式,即 F=ma,動力性力量又可分為重量性力量和速度性力量。

重力性力量的大小主要由肌肉工作時所推動的器械的重量來衡量,而動作的速度則變化較小。

速度性力量的大小主要由器械運動的加速度來評定。

(3)在人體測量領域還常把肌肉力量分為絕對力量和相對力量。

絕對力量:指機體客服和對抗阻力時實際測量到的最大肌肉力量。

相對力量:是用單位體重、去脂體重、體表面積、肌肉橫斷面積表示的最大肌肉力量。

肌肉力量按照其表現形式的特點還可分為最大肌肉力量、爆發力、和力量耐力。

3.簡述影響肌肉力量的主要因素。

影響肌肉力量的生物學因素很多,主要有肌纖維的橫斷面積、肌纖維類型和運動單位、肌肉收縮時動員的肌纖維數量、肌纖維收縮時的初長度、神經系統的機能狀態、性別和年齡等方面。

(1)肌纖維的橫斷面積力量訓練引起肌肉力量增加,主要是由於肌纖維橫斷面積增加造成的。由運動訓練引起的肌肉體積增加,主要是由於肌纖維收縮成分增加的結果。肌纖維收縮成分增加是由於激素和神經調節對運動後骨骼肌收縮蛋白的代謝活動發生作用,使蛋白質合成增多。

(2)肌纖維類型和運動單位肌纖維類型和運動單位大小、類型直接影響到肌肉力量。對於同樣肌纖維數量而言,快肌纖維的收縮力明顯大於慢肌纖維,因為快肌纖維內含有更多的肌原纖維,無氧供能酶活性高、功能速率快、單位時間內可完成更多的機械功。一個運動神經元所支配的肌纖維數量稱為神經支配比,若神經元支配的骨骼肌纖維數量多,則神經支配比大。不同運動單位所產生的肌張力也有所不同,通常情況下,同樣類型的運動單位,神經支配比大的運動單位收縮力強於神經支配比小的運動單位的收縮力。

李小龍截拳道與現代訓練學比較是一種過時的功夫體系-2力量


(3)肌肉收縮時動員的肌纖維數量支配組成肌肉的各運動單位的運動神經元其興奮性各不相同,通常慢肌運動單位神經元興奮性較高,快肌運動單位神經元興奮性較低。當需要克服的阻力負荷較小時,主要由興奮性較高的慢肌運動單位興奮收縮完成,此時動員的肌纖維數量較少,隨著負荷的增加,運動中樞傳出的興奮信號亦隨之增強,興奮性較低的運動單位亦逐漸被動員,興奮收縮的肌纖維數量也隨之增多。

(4)肌纖維收縮時的初長度肌纖維的收縮初長度極大影響著肌肉最大肌力。肌肉在收縮前常會先做離心收縮將肌肉拉長,然後再做相信收縮,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超等長收縮。研究表明,肌纖維處於一定長度,粗肌絲肌球蛋白橫橋與細肌絲的肌動蛋白結合的數目最多,從而使肌纖維收縮力增加,肌肉收縮時肌纖維所處的這種長度稱為最適初長。

(5)神經系統的機能狀態神經系統的機能狀態主要通過協調各肌群活動、提高中樞興奮程度、增加肌肉同步興奮收縮的運動單位數量來提高肌肉最大肌力。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程度對提高最大肌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中樞興奮性通過參與興奮的神經元數量和興奮神經元發出神經衝動頻率來體現,興奮性高,則參與興奮的神經元多,所發出的動作點位頻率高,可使更多的興奮性較低的運動單位參與興奮收縮,從而使肌力增加。

(6)性別和年齡肌肉力量從出生後隨年齡的增加而發生自然增長,通常在 20~30 歲是達到最大,以後逐漸下降。10~12 歲以下的兒童,男孩的力量僅比女孩略大。進入青春期後。力量的性別差異加大,由於雄性激素分泌的增多,有效地促進了男孩肌肉和骨骼體積的增大,使其力量明顯大於女孩。

(7)體重體重大的人一般絕對力量較大,而體重較輕的人可能具有較大的相對力量。隨著體重的增加,絕對力量直線增加。當用相對力量表示總體力量時,隨著體重的增加,相對力量卻下降。

李小龍截拳道與現代訓練學比較是一種過時的功夫體系-2力量


4.簡述力量訓練對肌肉力量的影響及其生理機制。

力量訓練可以提高肌肉力量,改善肌肉運動能力,目前認為這種效應主要是通過肌肉壯大、改善肌肉神經控制、肌纖維類型轉變和肌肉代謝能力增強等多種機制實現的。

肌肉壯大是力量訓練引起的常見的肌肉形態學改變,與肌肉力量增加有密切的關係。運動生理學研究表明,力量訓練引起的肌肉壯大主要是肌纖維增粗、橫斷面積增加,即肌肉肥大的結果,其實質是肌肉收縮蛋白合成增加、肌質網和結締組織增多。但是,也有學者通過動物實驗研究發現,力量訓練還以增加肌纖維的數量,即造成肌細胞增生,從而使肌肉體積增加。不過,關於力量訓練能否造成肌纖維增生的問題目前還沒有確切結論。

5.簡述不同肌肉力量的測量方法。

肌肉力量的檢測主要根據其檢測目的不同分為一般力量檢測與專門力量檢測兩大類。一般力量檢測主要是為了瞭解機體各主要部位肌肉力量的發展水平。而專門力量檢測主要是針對不要項目運動員、神經肌肉系統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採用特異性良好的檢測手段實施的肌肉力量檢測。然而,不論是一般力量檢測,還是專門力量檢測,其實驗室檢測內容通常主要包括等長肌力、等張肌力和等速肌力等。

等長肌力的測定通常指的是最大等長肌力,主要包括握力、背力、臂力和腿部力量等。常用的測量手段主要有握力計、背力計等。也可以採用自動化和集成化程度較高的專門的肌肉力量測試系統如等速肌力測試系統和力傳感器實施測量。最大等張肌力常用的檢測形式包括臥推、蹬腿、屈臂和負重蹲起等,而其大小通常以能夠一次成功完成的最大重量,即1次重複重量來表示。等速肌力測試是在關節運動角速度恆定的情況下肌肉收縮產生的最大張力和力矩輸出,通常採用等速力量測試系統進行,評價指標主要包括最大力矩、最大輸出功率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