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代為何不能全覆蓋?

陳陳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現在雖然是網絡時代,但是也沒有哪個運營商可以做到全覆蓋,覆蓋不起,也做不到。

其實就通信業來說,從來也沒有什麼全覆蓋的定義,基本上也就是說覆蓋率到多少了。

通信業裡,從來也沒有全覆蓋的定義,一般也就是說某種有線或者無線的通信技術的覆蓋率達到了百分之多少的人口覆蓋率或者是國土面積覆蓋率,基本上是說人口覆蓋率。

而一般的無線覆蓋率,也是測試達到了一定的指標的採樣點佔據全部採樣點的百分比。

比如這就是移動在某個階段的覆蓋率要求的指標:

覆蓋是有認為設計的指標要求的,也不是手機看著有信號不脫網就算是覆蓋了。

中國對於無線覆蓋率的要求是全球最高的。

就4G覆蓋率來看,工信部要求三大運營商完成4G覆蓋98%農村行政村的覆蓋率,這個要求在全球來看也是最高的,這也就是國內的運營商都是國企。

現在中國的基礎運營商其實國外的通信運營商是可以申請的,但是就這一個覆蓋率,就把他們都嚇跑了,資本是逐利的,現在國外資本不敢進入基礎運營商領域最大的原因就是中國的覆蓋率要求太可怕了。

移動通信也好,固網也好,都無法做到100%的覆蓋,主要是運營商覆蓋不起。

現在中國建設了全球最多的4G基站,中國移動建設了280萬,中國電信建設了152萬,中國聯通建設了135萬,但是依然無法做到100%的覆蓋率,這裡最大的運營商就是建設不起。

對於運營商來說,無法保障在任何一個人口區域都做到覆蓋,這個成本是運營商無法承受的。現在雖然三大運營商都是國企,也盡最大力量去完成社會義務,但是企業畢竟是企業,要做到100%覆蓋,實在還是覆蓋不起。

這裡包括室外覆蓋還是室內覆蓋都是如此,室外覆蓋運營商也建設不起這麼多基站,室內同樣也建設不起這麼多的室內分佈系統。

其實就是現在,基本上全部的農村基站都是虧損的,不少連電費都收不回來。其實你們可以算一下,現在很多農村的村子,除了春節這種時候,又有幾個人在?基站建設要花錢,維護要花錢,電費、租金等等,這些對於運營商來說也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移動通信也做不到100%覆蓋,運營商也沒有這個能力。

無線通信,是以基站做為接入網的。要想有信號,就得建設基站。

但是現在基站這個設備的確是被妖魔化了,很多區域運營商就是想建設基站,比如某些小區,都建設不了,建設好的基站還可能會被業主或者物業拆除,運營商其實也是很難的。

固網也是如此,現在一些地區,運營商的光纖佈設不進去,物業要價太高,運營商給不起進場費也就不去了。

一些特別邊緣的區域,地理條件也建設不了基站。

運營商要建設基站,需要有電,需要有光纜(要麼就是空曠的可以走微波) ,而一些地方地理條件制約了這個,也使得運營商沒有辦法建設基站。這些區域比如某些山區、沙漠、草原等人口非常少的區域。

總而言之,現在中國的運營商已經非常努力了,但是依然無法保障所謂的全覆蓋,經濟成本壓力、地理環境制約、還有一些其他的阻礙,都值得運營商無法做到這點。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喜歡的可以關注我,謝謝!

認同我的看法的請點個贊再走,再次感謝!


通信一小兵


網絡覆蓋是由通信基站來完成的,運營商建設通信基站會綜合考慮投資效益、現場環境、用戶需求等多方面因素來決定,目前沒有必要、也不可能做到每個角落都有網絡覆蓋,我們指的全覆蓋應該指主要人員流動區域的網絡覆蓋,這個才是現實的,但實現起來還是有一定的困難,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網絡基礎設施投資巨大

要做到全覆蓋,那隻能夠通過建設更多的基站來實現。在市區範圍內,一個4G基站的覆蓋半徑在500米左右,郊區在2KM左右,未來5G使用高頻組網,覆蓋距離更加有限,要達到同樣的覆蓋目標,需建設更密集的基站,新建一個4G基站站點的成本約在70萬左右,還沒算上後期維護、用電以及傳輸核心網建設等成本,可見花費是十分巨大的。所以在例如荒山野嶺、人煙稀少且沒有什麼通信需求的區域建設基站,運營商可能連電費都收不回來,所以這樣區域沒有特殊情況是不會投資大價錢去興建基站的。

2、基站建設受各種因素限制

建設通信基站首先需要能租到地建機房,還需要通電、通光纜才能支持通信基站的正常運行;現在社會上很多人謠傳通信基站存在輻射,不但拒絕在自己附近區域建設基站,甚至還對已建設好的基站進行打砸破壞,嚴重影響網絡的覆蓋建設;另外在一些偏遠區域,受山川湖泊等自然因素影響,電力及光纜難以到達,也就無法完成通信基站建設。

3、環境原因導致無法覆蓋

在我們生活環境中總有一些特殊場景,比如狹小密閉的空間、農村受山體阻擋的房屋、城中村底層房屋等區域受環境影響比較大,雖然通信基站已經離得很近,但信號穿透能力不足,導致無法覆蓋,而且這種區域小但比較多,不是每個區域都能夠解決。

結束語

能做到網絡全覆蓋固然很好,但是存在許多現實制約因素,短時間內無法解決。華為提出5G的一個構想是未來的智能傢俱或其他智能設備即是終端、又能作為一個小型基站實現信號發射,這樣一來就可極大的改善網絡覆蓋,期待早日實現。


通信汪汪


網絡時代為什麼不能全覆蓋。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看待的。

一,從網絡自身發展規律來看,技術普及率決定了覆蓋率的漸進式增長,在某一段時間內總會有技術燈下黑,或者技術覆蓋空白點。

網絡時代的發展標誌是要有一個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時代需求及許可條件的綜合解決方案。這樣的解決方案要受到各種限制性因素的影響,也就是實現的可能性大小問題。從我們的國家的網絡時代開始的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經歷了約40年,網絡覆蓋先是從通訊領域開始,逐步向辦公,消費,生產等領域滲透,目前基本達到了全行業覆蓋,但是也沒有達到技術全覆蓋。全行業覆蓋是指基本普及了網絡使用,但是在其行業中總有技術遺漏和網絡空缺,比如農業領域。它是受技術生產力和社會普及規律限制的問題。不可能平衡式發展。

二,從社會接受運用和經濟價值方面考慮也是不可能全覆蓋。技術運用落地需要建立在社會需求和市場成熟的基礎上。

從下一步網絡覆蓋的產業領域舉例來說,物聯網和智能科技是完全建立在網絡空間發展的基礎上。數字化,智能化,自動化都需要有網絡底層做基礎。國家大力支持,市場空間很大,但是也不可能很快發展起來。在工業製造類企業中,有很多企業想發展,但是受到技術軟硬件和投入產出比等方面考慮,也只能逐步推行,或者有重點地推行。空缺和遺憾是永遠存在的。

三,網絡時代技術創新日新月異,技術升級更新很快,任何技術都具有相對性,市場和運用需求永遠走在全面。

所以,相對覆蓋是最佳最好的選擇,絕對覆蓋是理論和發展目標。只有在滿足相對覆蓋的基礎上,去追求絕對覆蓋這個目標,才能不斷推進網絡時代廣場發展。


科技思想庫


網絡時代為什麼不能全覆蓋\r

問題涉及三個方面:1、你使用什麼網絡和設備;2、是否顧及網絡的建設和使用成本;3、是否需要被通訊網絡信號所覆蓋。\r

無論你使用的是有線還是無線通訊網絡和設備,通訊信號是否能覆蓋到你的通訊終端(例如座機手機、或其它通訊終端設備),這與你的地理位置、你的使用成本以及你處於的區域是否需要被通訊網絡所覆蓋緊密相關。\r

換句話說,即使你生活在珠穆朗瑪峰頂、或居住在一個孤島上、或居住在一個虛無人煙的深山叢林裡,通訊是否覆蓋並不取決於技術上是否能實現,而是取決於你使用什麼樣的網絡和設備、是否顧及網絡的建設和使用成本、以及是否需要被網絡所覆蓋。\r

一句話,網絡時代不是不能實現網絡全覆蓋。相反,只要你能支付通訊網的建設成本,那麼,你的通訊終端就可以被信號所覆蓋;只要你能支付昂貴的衛星手機使用資費,那麼你的衛星通訊終端以及通過它所延伸的通訊設備就可以被信號所覆蓋;只要你所處於的環境不是保密環境,而且允許在該區域建設各種通訊網絡,那麼你的通訊終端就可以被網絡所覆蓋。


何人貴2020


[網絡信號可以全覆蓋,但部分區域會隔離]

單純從網絡傳輸、網絡信號說,是能全球覆蓋的。比如我們用的手機。比如特斯拉的馬克斯提出的建低空衛星網。這都可以最終全球信號覆蓋。

我所瞭解的考量到信息安全會隔離。

一些軍事目的的隔離,軍用網絡從物理上是與民用隔離的。

比如我們的考場,是要做信號隔離的。

銀行的內網也是隔離。


情感里奧



蟲蟲愛聽書


全覆蓋什麼?網絡還是監控?還是智能自動劃?覆蓋哪裡?範圍環境,山區大海肯定不行,高樓也有遮擋屏蔽干擾


東隅採桑子


因為牽涉到各人隱私,


一鳴道友


因為面積大,涉及人員廣泛,總有漏網之魚,覆蓋不到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