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四歲,是該讓她學習還是自由成長?

自媒體董阿大


我不知道你所謂的學習是什麼,所謂的自由成長又是怎樣的概念?在我的育兒觀念裡,並沒有刻意將學習與所謂的自由割裂開,而且這個本來也不是對立的兩個概念啊,難道自由成長就不能學習了麼?還是學習的孩子就不是自由成長了。所以說,這個問題不是是選擇題,因為可以將二者合而為一。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給孩子最大的自由是父母的職責。無論孩子是幾歲,家長首先要求的不應該是孩子學習而是自身的學習。要知道,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身教的作用才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言傳。

對於四歲的孩子來說,和其他年齡段的孩子沒有太大區別,我們要做到不是讓他學到多少東西,尤其是那些量化的,比如認了多少字,會多少句外語,能背多少詩這樣,更多的是培養他的學習習慣,尤其是愛上學習的習慣。這個習慣一旦養成,受益終身,而且一旦學習成為了孩子的自覺行為,學習也就變成了孩子自由成長的一部分,二者可以相互促進。如果方法不當,在孩子不喜歡學習的情況下硬逼孩子學習,這無異於殺雞取卵,我一向不贊同這樣的方法。

好了,下面說一下我的方法,就是五個字:身教與言傳。

先說一下身教,愛玩手機的父母,孩子一定也喜歡手機,愛看書的父母,孩子也一定喜歡看書。自然,很多父母跟我說,不讓孩子玩手機、玩遊戲、看電視,他們出去容易和其他孩子沒有交流的話題。我用我自己的切身體會告訴這些父母,這是你們自己的想法。因為一個愛學習愛讀書的孩子,他可以掌握交流的技巧,根本不用擔心這樣的問題。說一下我家目前的氛圍吧,回到家,我們會簡單的交流一天的事情,然後孩子可以選擇是畫畫、讀繪本還是玩玩具。除了繪本我會和他們一起讀以外,如果他們畫畫或者玩玩具,我就會在一旁打開我的電腦開始學習,我老公會看他平板上的學習視頻,因為我最近在準備一個升職的考試,我老公也有一個職稱類的考試。而在過去的一年裡,我通過了教師資格證、法律職業資格證,還準備了一下研究生的考試,所以在孩子的印象中,我是用自己的學習在陪伴他們。自然,很多時候我不見得學多少內容,畢竟工作上的事情也很多,但至少給孩子的印象是好的。

再說一下言傳。一定記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個人包括你眼前的孩子。有時候需要把孩子當做孩子,但更多的時候不要把孩子當做孩子,而是當做與你平等地位的人。孩子很聰明,不能使用雙重標準,如果一定要有標準,我家的標準是身高。我喜歡拿身高說一些事情,比如吃燒烤,我會告訴他們長到160以上就可以吃了。同時,言傳還有一個地方是特別需要注意的就是不要對孩子撒謊也不要對孩子失信。信任對於父母和孩子的關係特別重要,只有孩子知道父母是可信的,他才會聽從父母的引導,而一次失信的破壞力會超過你的想象。所以,作為家長,不要嘗試失信的後果。

好了,說了這麼多,希望可以幫到你。更多育兒的問題我們隨時可以交流。


輕舞壹語


曾在網上看過這樣一個視頻:\r

美國加州3歲小男孩Tydus,為媽媽準備晚餐,他獨立成熟的表現讓人驚豔。\r

他去超市推著比他還要高的購物車,買來麵包等食品,到花園採來鮮花裝飾餐桌,用微波爐煮千層麵,用烤箱烤麵包,擺放餐具、倒飲料……\r

拿果汁時,不小心摔了一大跤,果汁撒了一地,Tydus不但沒有哭,還趕緊爬起來用抹布仔細清理,自我解嘲道:\r

“生活就是如此,兄弟”。\r

我們再來看看日本幼兒園裡4歲孩子的技能清單\r

“4歲的小孩應該掌握的技能清單”\r

✔ 穿衣服、穿鞋\r

✔ 背書包、拿行李\r

✔ 丟垃圾\r

✔ 摺衣服\r

✔ 分類收拾玩具\r

✔ 自己拿筷子吃飯\r

✔ 洗碗、擦桌子、拖地\r

✔ 讀繪本\r

✔ 五十音圖(相當於拼音)\r

你們發現了嗎?這些都是生活技能,每天都會不斷重複,而且這些最簡單的技能到今天不管你幾歲,你都在使用,這些技能,養成好的習慣,對於孩子來說都將受益一生。\r

對於孩子來說學會一個新技能,是一件讓他十分驕傲的事情。\r

心理學家認為,嬰兒每一個能力的形成都有一個關鍵時期。如果我們能把握住這個關鍵時期,便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

美國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布盧姆通過對近千名嬰幼兒從出生起進行長期跟蹤觀察,得出一個結論就是:5歲以前是兒童智力發展最迅速的時期。\r

所以我們應該讓四歲的孩子進行適當地學習,不僅有利於大腦的發育,對孩子的一生都有影響。\r

圖片: https://uploader.shimo.im/f/jROsTelrG2k9WMzh.png\r

一、讓孩子提前學習的好處\r

1、利於孩子形成良好的記憶力\r

心理學家維果斯基認為:“學前兒童記憶處於意識中心,心理活動的各個方面以記憶佔著優勢地位。如果沒有記憶能力,那麼幼兒每一次都去重新認識那些已經碰見過的事物,不可能獲得任何生活知識經驗。”\r

因此學齡前是對幼兒的智力潛能開發是關鍵時期,幼兒處於生長髮育時期,需要獲取的各方面的能力,都離不開好的記憶。因此家長適當的引導,讓孩子擁有好的記性,對於孩子的生活和學習都大有裨益。\r

蒙特梭利曾經寫過一本名叫《吸收力的心靈》的著作,在著作中她寫道,0~6歲兒童,尤其是2到4歲期間,孩子對身邊發生的事情、周圍環境有著驚人的吸收能力,這種吸收力即便是在孩子沒有意識的情況下同樣存在,而且是徹徹底底的吸收。 \r

比如有的孩子不明白唐詩宋詞的含義,但是隻要父母經常給他反覆地朗誦,他總會自然而然地記住,而他記住這些古詩,並不需要理解。所以在關鍵時期做一些對孩子記憶力有利的事情,對孩子一生的發展都是十分有益的。\r

英國著名哲學家培根曾說過:“一切知識的獲得都是記憶,記憶是一切智力活動的基礎。”\r

鄭板橋的記憶力是從小就讓人感嘆的。小時候跟父親出門玩,路上有人在畫鬥牛,小鄭板橋觀察了一會兒說:這鬥牛畫錯了,牛打架是尾巴是向上的而不是朝下的,他見過!眾人都懷疑是小鄭板橋看錯了,誰知那個畫師偶然間看到牛鬥架,果真如小鄭板橋說的那樣,不得不佩服他的記憶力與觀察力。\r

鄭板橋的故事向大家印證了記憶力對兒童日後發展的重要性。雖說記憶力不是智力的唯一標準,但是沒有記憶力,孩子的思維是無法發展的\r

2、利於孩子形成遵守規矩的習慣\r

“少若成天性,習慣如自然。”\r

知名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曾提出:6 歲之前一定要給孩子立好規矩。\r

她舉了 2 個生動的例子,3~4 歲的男孩跟家長鬧,無非是在地上撒潑打滾;但等到孩子 14 歲,他可以離家出走,可以跳樓自殺。\r

6 歲以後再立規矩,就晚了。\r

因此在六歲前給孩子立上這些規矩,是非常合適的,小不教則大難養。\r

知乎上,一個關於「摧毀一個熊孩子有多困難?」的問題,更是獲得了16W 關注,催生近 1.5W 個回答。\r

圖片: https://uploader.shimo.im/f/cRMxpohO6IIE63U4.png\r

可以看出大家對於「熊孩子」一事早就引起關注。\r

但實際上,大家所抱怨的「熊孩子」,其實本質上都是在說孩子對規則意識的淡漠。\r

比如在公共場合不懂規矩,胡亂喊叫;不守學校的規章制度,上課不聽講,下課不寫作業;在家沒大沒小,作息混亂等。\r

其實,沒有天生「熊」的孩子,只有不會管教的父母。從小不給孩子立規矩,讓他逐漸變成我們看到的「熊孩子」,但是當「熊孩子」長大後,社會一定會教他什麼是規矩。\r

所以早一點讓孩子進行適當地學習,利於建立遵守規矩的習慣,是對他的人生負責,是對孩子的教養。\r

圖片: https://uploader.shimo.im/f/Uzri5whoi6sHDzkR.png\r

二、父母應該如何教四歲孩子學習\r

1、父母的言傳身教\r

心理研究表明,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不是取決於父母怎麼做怎麼說,而是取決於父母是什麼樣的人。\r

父母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第一導師,他們的生活態度會在潛移默化中慢慢影響孩子。很多父母自己天天看電視打麻將卻要求孩子努力學習,孩子對電視、麻將的興趣肯定會比對書本的興趣大。因此,父母想要孩子成為愛好學習的人,最好的辦法應該是自己先成為愛學習的人。\r

“詩詞才女”武亦姝今年以以613的高考分數考入清華大學新雅書院,惹得眾多網友羨慕。\r

然而,武亦姝的媽媽卻說:\r

“天才是不存在的。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有跡可尋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r

從武亦姝進幼兒園後,她的父母便放下手機,開始啃《二十四史》和《山海經》,還帶著小亦姝一起角色扮演名著情節,改編故事結局。\r

從幼兒園到讀高中,武亦姝從未遠離過詩詞。家裡最常玩的遊戲便是“詩詞接龍”。\r

有了多年的積累,這才讓武亦姝成了一名副其實的詩詞才女。\r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每個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r

小孩子出生時都是無知無識的,他看到的、聽到的和接觸到的,都會印刻在他的腦海裡,從而影響他的行為和心理的發展,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也是最棒的老師。所以你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父母就得先成為什麼樣的人。\r

2、父母需要不斷鼓勵和啟發孩子\r

一位教育學家指出:孩子在學習上的進步,80%歸功於父母的鼓勵和啟發。\r

比如,你的孩子要研究昆蟲,你就帶他去外面觀察螞蟻;如果你的孩子要研究外星人,和他一起看《E.T.》。對於孩子來說,學習並非是認識幾個單詞、會數幾個數字,而是認識世界,掌握他所未掌握的東西。\r

美國著名青少年學家阿黛爾.法伯說:“永遠都不要低估了你的話對一個孩子一生的影響力。”\r

我兒子四歲的時候,我帶他去玩樂高拼裝玩具,雖然對於孩子來說是一個新鮮事物,但在拼裝的過程中他有拼不好或者找不到的時候,就會有些暴躁和不耐煩,我就不斷的鼓勵和啟發他,逐漸的他去學習如何把玩具拼裝成型,而後得到成功的喜悅。\r

對於四歲的孩子來說,學習只是一個陌生的概念,他只會表現出他的個人喜好,這時候就需要父母的鼓勵和啟發來刺激他,讓他不斷的前行,從而達到一個良好的學習過程。\r

3、父母需要保證陪伴孩子的時間\r

研究表明,家人在一起交流對孩子的智商和情商的影響也很重要\r

現在很多家庭戶有這樣的現象,孩子在自己屋子裡玩遊戲,家長在客廳看電視,結果孩子和家長在一起交流的時間沒多少。\r

家長應該學會跟孩子在一起聊聊天,討論一些問題,計劃一些事情。\r

阿米爾汗主演的《地球上的星星》。其中故事的主角是一個小男孩,名字叫做伊夏。\r

伊夏是成年人眼中問題兒童,成績不好,腦子裡充滿了各種匪夷所思的鬼點子。\r

在一次考試後,伊夏的父母被校長約談,老師以及校長都認為伊夏的智力存在障礙,建議送到特殊學校。\r

儘管伊夏苦苦哀求,但是爸爸還是為伊夏聯繫了一所嚴格的寄宿學校。初到寄宿學校的伊夏感覺自己被家庭拋棄了,加之成績不好總被老師批評,原本活潑開朗的伊夏變得沉默寡言。\r

直到代課美術老師尼克的到來,讓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r

尼克老師發現,伊夏並不是學習不認真,只是患有讀寫障礙。在老師的悉心的陪伴教導下,伊夏的性格逐漸開朗起來,就連成績也提高了一大截。\r

要知道,陪伴不是走馬觀花,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要真正的去和孩子溝通、交流,這樣的陪伴才最有意義。\r

圖片: https://uploader.shimo.im/f/QdRZgCjIfjcJsr84.png\r

三、總結\r

“龍生九種 種種不同”,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秉性,做父母的大可不必按照自己所期望的標準去苛求孩子。\r

但我們需要知道,在孩子4-5歲的時候就給予孩子正確的指引,讓他們在意識萌芽時期就接收教育和學習,讓孩子的人生打下牢固的基礎。在這期間,需要父母的愛和耐性去輔助,一個充滿愛的家庭,孩子們才能學會長大,學會說話,學會學習。有一天,當孩子自己可以去閱讀這個世界了,這才是我們做父母最欣慰的事。\r

就像龍應臺所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小二黑說育兒


孩子成長是家長永恆的話題,4歲的孩子,剛上幼兒園沒多久,是讓孩子學習還是自由玩耍,這是一個爭論不休的問題。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我們即不能像自己小時候一樣放養式的不管孩子,又不能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給孩子報滿補習班。關心孩子成長,重點是“寓教於樂”!

天真的童年不等於放任不管

有些家長不想給自己的孩子過早的施加壓力,希望孩子度過一個無憂無慮快樂的童年。這樣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孩子在幼兒園,發現其他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特長,比如背唐詩,畫畫,跳舞等等,他們得到了老師的表揚,甚至上臺表演節目。大人都有攀比心理,何況小孩,長此以往,孩子容易滋生自卑的心理,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從而不愛與人交往,厭學甚至變得孤僻。

學習不是一味的填鴨

有些家長自己就很優秀,也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於是,各種興趣班鋪天蓋地,擠滿了孩子的課餘生活。須不知,有些興趣班孩子並不喜歡,但又怕家長生氣,就成了敷衍或者騙家長。又或者有些興趣班老師,為了孩子聽話,就私下辱罵或者體罰孩子,孩子又不敢告訴家長,形成惡性循環,最後給孩子幼小的心靈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4歲的孩子,性格還未養成,也不清楚自己真正的愛好,有可能今天愛畫畫,明天就愛跳舞,後天見別的小朋友去練書法,就吵著去報名。面對這樣情況,家長需要做的,一是給予鼓勵,支持孩子去嘗試不同的興趣愛好。同時需要積極的引導孩子,嘗試了一種興趣,就不能因為學習中碰到了困難,就立馬放棄。也不能一味拿別人家的孩子,去刺激自己的孩子,這樣只會適得其反。

最重要的,在這階段,家長應該著重培養孩子“堅持”、“努力克服困難”的性格。這樣,今後孩子在學習中,才不會因為一點困難,或者成績不理想,就消極厭學,不努力上進。如果有一種興趣堅持下去了,是好事,如果沒有,也不要難過,認為自己孩子不如別人。關鍵是孩子從中真正得到快樂了,並塑造了良好的心態。


萌萌小豬寶


就怕孩子輸在起跑線,拼死拼活買學區房,累死累活送才藝班?那些都是身外之物,你才是孩子成長的最大變量,

孩子四-五歲左右時,探索會慢慢脫離物質本身,開始對人內在的想法、感情是怎樣被表達出來的感興趣。這個時期,他們不可阻擋地對文化學習發生興趣,寫字,畫畫,唱歌,對這樣的表達非常痴迷。

如果此前沒有被成人逼迫著學習過,他們會天然地對對符號產生興趣,只要有機會就去探索。如果有很好的音樂欣賞、繪畫欣賞、戲劇欣賞指導,孩子很快就會發現這些藝術行為是如何表達人的思想和情感的,也會試著用同樣的形式來表達自己。

但是,應當注意,當把這些介紹給孩子時,需要將這些語言所表達的內涵和創造者當時的想法一起介紹給孩子,在他們最初練習使用這些精神玩具時,不要把孩子的注意力過多地引向技術和知識。孩子天然地對學習和發展有著強烈的興趣,反而是我們的逼迫,會使孩子喪失學習探索的熱情。只有學習帶來的愉悅,才是學習的內在動力。


女人說nvsays


現代父母一般抱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教育孩子,希望他們日後能有一番作為,出人頭地,所以從小就把孩子送到各種不同的地方學音樂、心算、畫畫等,替他們鋪好後路,從這一點看來,父母們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心靈發展,小孩是否是自願或有興趣,父母都一概不知。

由於天才兒童腦部發展得很快,身心發展不平衡,很多時候,所謂的神童與普通小孩沒兩樣,他們也需要有正常的童年生活,不要把小孩迫得太緊,須知“物極必反,器滿則傾”的道理。

父母們千萬不能把自己完成不了的心願,強迫孩子代替完成,這樣只會讓孩子變得只懂得味的跟隨而缺乏主見,無形中也抹殺了他們原有的天分。

1:讓孩子愛好廣泛

開朗樂觀的孩子心中的快樂源自各個方面,一個孩子如果僅有一種愛好,他就很難保持長久的快樂。試想:只愛看電視的孩子如果當晚沒有合適的電視節目看,他就會鬱鬱寡歡。有個孩子是個書迷,但如果他還能熱衷體育活動,或飼養小動物,或參加演劇.那麼他的生活將變得更為豐富多彩,由此他也必然會更為快樂。

為孩子提供各種興趣的選擇,並給予孩子必要的引導,孩子的業餘愛好廣泛,自然容易擁有快樂的性格。

2:培養孩子的音樂智能

音樂智能不像語言或邏輯數理智能那樣對於人類發展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作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需要以音樂為手段,培養心靈的美感(和諧、統一)。對兒童進行音樂智能的培養,能夠增強其對音樂的興趣和欣賞能力,陶冶情感,激發創造性,以達到身心健康和諧的發展。此外,音樂可以鍛鍊一個人的思維。我們經常可以在一些從小學習樂器的人身上發現,他們的頭腦反應速度較快,悟性較高。這是因為,從小學習樂器的孩子很早就開始鍛鍊注意力的分配,手眼的協調和反應,甚至可以通過識譜來鍛鍊記憶力。偉大的德國音樂家貝多芬寫過;“音樂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學更高的啟示…誰能參透那我音樂的意思,便能超脫尋常人無以振拔的苦難。”

3:提升孩子的音樂智能,不妨從多方面入手

(1)聽唱簡單的童遙。喜歡唱唱跳跳是孩子的天性,不妨多為孩子挑選一些活潑歡快,歌詞簡單易懂的童遙,時常帶著孩子聽聽、唱唱、跳跳,同時引導孩子關注童遙的節奏音色旋律的起伏樂曲的情緒等。讓孩子喜歡音樂,帶著愉快的情緒感受音樂。

(2)聽背景音樂。與前面主動地感受音樂不同,這裡是指讓音樂成為周圍環境的一部分,譬如,在早晨起床的時候,吃飯的時候,玩耍的時候放一些音樂,讓孩子處在音樂環境之中,不知不覺地吸收音樂的元素,增強樂感。有時,播放背景音樂還能達到一些特殊的目的。如,當孩子過度興奮,和緩的音樂能幫助孩子穩定情緒;下午當孩子昏昏欲睡時,節奏歡快的音樂可以使其振奮精神。

(3)玩音樂遊戲。不少孩子很喜歡玩音樂遊戲。譬如,敲碗打盆,跺腳拍手:爸爸拍手拍出一個節奏,讓孩子模仿下,也可以讓孩子做示範者,用自己發明的節奏來考考爸爸和媽媽。或者在易拉罐裡放上數量不同的豆豆子或石子,有節奏地搖晃,或輕或重,或緩或急,人手一個,一家人就可以開一個家庭音樂會了。

(4)學習樂器。學習樂器需要手眼協調分工這對帶動孩子其他方面的智能鍛鍊也有一定的幫助。但是,4歲以前的兒童,由於肌內還沒有發育完全,學習樂器可能有點勉強。再加上年齡小的孩子注意力不夠集中,又比較喜歡玩,枯燥單調的樂器學習對他們來說是一個痛苦的過程,有可能會造成他們的厭煩情緒所以,學習樂器最好還是在孩子4歲之後再進行。

(5)參加各種音樂會。家庭有濃厚的音樂氛圍固然重要帶孩子參加各種音樂活動,進入藝術的殿堂也是很好的方法。音樂會、芭蕾舞歌劇、各種演唱會和各種音樂活動都可以讓孩子參加,讓孩子接受藝術的薰陶。這些活動可以培養孩子的樂感和節奏感等,尤其能提高孩子的音樂素養,陶冶審美情調,開闊藝術眼界。

4:尊重孩子的天真情趣

孩子喜歡敲敲打打,見到什麼都要盡興地亂敲打一番,父母看到孩子這種行為,免不了會責罵他們在胡鬧。但父母可曾想過,小孩這一番敲打行為看似胡鬧卻是種音樂天分、創作無限和充滿思考能力呢?

此話怎麼講?現在的孩童無論上課補習,甚至學音樂,都是依父母吩咐而去學的,父母可曾問過他們是否出於自願,是否是自已本身真正感興趣的?

5:不要勉強孩子

許多父母強迫孩子掌握一技之長,或盲目相信音樂和操練樂器、書法等能開發智力,執意要求孩子參加這樣的系統訓練。

在這種想法的指導下,些父母鼓勵孩子學畫畫,學樂器,學唱歌,學舞蹈,不惜重金購買樂器,交納學費,聘請名師,只為擁有一技之長。

兒童大腦的發育在5歲至6歲前以情緒和感情為主,以後才以知識為主。兒童初期階段實際上是打心理基礎的階段,此時如果心理安定,孩子會有豐富的心理世界,從而打好一生的基礎。當然,在5歲至6歲之前,如果給孩子適當的刺激,其知識領域也會得到正常發展。這個階段,孩子知識的擴展適宜在一種自由的遊戲狀態中進行。


大曦小依666


四歲的寶寶要學習嗎?是的,要學的,她要學習好的行為習慣,要學習良好的品質,還要學習讓她受用終身的知識。讓孩子學習懂禮貌,學習保護自己,學習安全知識,學習交朋友,這些都是學習。

學習並不是俠義上的,讓學習書本上的知識,四歲的小孩並不一定要去識文識字的,大部分孩子應該都是牴觸的吧,逼迫的學習,只會讓孩子在無形中喪失快樂,不要讓孩子長大後回憶自己的童年是那麼的枯燥和乏味。學習也講究方法,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

孩子的自由成長,並不是放任著她去不管,無規矩不成方圓,小樹苗不修整,難以長成參天大樹。我們說靜待花開,難道不用去給花澆水和施肥嗎?

所以,四歲的孩子,我們倡導給她一個快樂的童年,但是我們也要培養她的好習慣,也要給她立規矩,形成一定的約束力。有些知識上的學習,不妨留給老師吧,行為習慣好了,再學習起來也就輕鬆了。



瓜與籽


四歲的寶寶在這個階段來說呢所有的事物對他來說都是一種學習,因為這個階段的他對啥都有著無窮無盡的好奇心。

在這個階段正常上學外其實不用給他報什麼額外的補習班或者興趣班,最重要的就是家長的引導。如果爸爸下了班回來會跟媽媽說辛苦啦並且去給媽媽幫忙做家務或者進廚房一起做菜,那麼小寶寶絕對會跟媽媽討活幹。晚上吃過飯後爸爸媽媽如果可以看看書或者跟寶寶一起讀故事書,那小寶寶自己就會有要學習的榜樣啦!總的來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這句話是不會錯的!!!



延續的生命


還孩子童趣吧。

1.6歲上學是國家規定的入學年齡。

2.6歲以前的孩子腦部處於幼兒發育期,過分開發孩子智力,會影響大腦發育。

3.把開心地玩耍還給孩子叩,拔苗助長適很其反。再逼不能逼孩子。


一犁膏雨


以我的成長經歷和這幾年育兒經歷來講,建議在父母能夠給孩子良好的監管以及孩子所處的生長環境較健康穩定的條件下給與孩子較大限度的自由。所有的有效成果一定是在快樂學習的基礎上建立,我認為孩子6歲之前生活行為習慣的養成和個性的培養很重要。知識也只是改變命運,真正決定命運的必定是個人性格起主要作用。



搓zaza


孩子四歲,對於他來說,什麼都是一種學習,不管是生活上,還是課程上,還是玩遊戲上。所以,二者並不衝突,只要孩子開心,願意就好。

其實,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還是更傾向於玩的。但是我覺得凡事都有度,不能說孩子一直只玩一樣東西,只要我們找到寶貝願意的方式學習,古詩詞都不是問題。說不定還能發現孩子某些特殊的興趣愛好呢。

總體來說,孩子的好奇心是很強的,對任何事情都有,只要我們好好利用這一特徵,孩子是可以兩者兼得的,所以,爸爸媽媽加油嘛!

再者,就是要配合幼兒園的老師們,實時瞭解孩子的情況,和老師們相互溝通,找到最優的教育方法,對老師,家長和孩子都有益。

最後,祝每位小朋友都健康快樂,學習棒棒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