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膠著,中央可能放鬆房地產調控麼?

最新數據顯示,新增病例並未明顯減少,疫情防控仍處於最關鍵的時期。在關注疫情防控的同時,疫情結束後經濟走勢、政府即將出臺的對沖舉措值得關注。

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研究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會議同時指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繼續為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而努力。疫情嚴重的地區要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其他地區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時統籌抓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特別是要抓好涉及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重點任務。

建誠晟業相信,房住不炒的大方向不會發生變化,但為應對疫情而適時、針對性調整政策是大概率事件。中央在安排疫情相關工作時也表示,“六穩”相關工作仍是重點。

我們剛剛與某國家級智庫(類似國研中心、總檯、新華社這種級別,不透露具體單位了)合作完成了一份報告。

建誠晟業認為,

為對沖疫情負面影響,中央肯定會出臺針對房地產業的相關鼓勵政策,但政策的出臺將是漸進的、差異化的(進一步賦權地方政府,不同區域、不同企業、不同需求差異明顯)。最晚到二季度,相關政策就會陸續出臺,應當密切關注全國投資額、新開工面積、拿地等供給側指標。若經濟和房地產市場下滑超出預期,相關政策的力度就會更大。

具體來看,更多政策將圍繞供給端展開,如降低土地出讓保證金比例、分期付款,加快銷售審批,鼓勵銷售、降低稅費等,優質企業通過公司債等直接融資方式進行融資也將被鼓勵;2020年棚改計劃有望增加到500萬套以上(2019年不足300萬套),鼓勵企業投資、拿地,減弱疫情對經濟和上下游的影響。

至於

需求端,疫情嚴重、房價平穩甚至有下跌壓力的地區,可能會出臺鼓勵居民合理消費的政策,適當放寬首付比例要求、調整普通住房認定標準以降低居民真實購房負擔,將成為重點。

特別說明:以下只是給有關部門的政策建議,不代表一定會出臺。大家有好的政策建議,歡迎跟我們溝通。我們會及時向有關部門反饋,促進政府及相關方共度時堅,抗擊疫情。

報告關鍵內容如下,供大家參考。


供給側將是政策鼓勵重點


一、重點針對企業供給端給予鼓勵政策,促進投資開工恢復,降低疫情影響

建議有關部門針對企業供給端出臺相關政策,以促進投資開工恢復,對沖疫情帶來的負面衝擊,具體如下:

拿地方面:降低參與土地出讓時的保證金支付比例,鼓勵更多企業參與競拍,對競得方支付出讓金給與更長的分期付款安排,降低企業資金壓力。鼓勵地方政府出讓更多優質土地,在出讓底價、銷售限價、配建措施等出讓條件上給予優惠。

稅費方面:對疫情嚴重的區域,針對經營健康、社會責任感強的主流房企,適度延緩土地增值稅清繳;在持有物業運營等相關領域,如辦公、商業、酒店、長租公寓等,受疫情意向最為顯著,建議適當降低房產稅比例,同時在增值稅等相關稅費方面給與優惠,地方政府應當推動資產持有者、使用者相互協同,共度時艱,幫助相關企業降低經營成本並切實讓利中小企業,促進商業、酒店等受疫情影響最大的消費領域走出低迷;對實際參與社區一線疫情防控、壓力巨大的物業服務企業,給與稅費減免、獎勵等多方面的利好政策,鼓勵企業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更好地服務於業主。

資金方面:加快銀行按揭貸款審批和發放,同時通過供應鏈保理、購房尾款資產證券化等方式,促進房地產企業加速回款,在確保資金安全前提下,鼓勵企業通過銀行保函等方式靈活使用購房資金,將更多資金用於項目開發建設;鼓勵房地產企業在確保自身財務風險不擴大的前提下,更多使用公司債、企業債、境內資本市場等直接融資方式;在疫情影響較大區域或棚改、公租房等民生領域,加大對相關企業投資開發建設的支持,鼓勵相關機構加快項目融資審批,促進項目快速開工。


因城施策力度加大,鼓勵消費需求釋放

二、疫情嚴重地區適度鼓勵自住需求,鼓勵居民合理消費,對沖下行風險

根據建誠晟業的預測,全國一季度商品房銷售面積降幅達37%,二季度降幅縮小至16.7%,隨著下半年市場恢復,全年降幅縮小至7.9%,不至於對宏觀經濟帶來巨大沖擊。

但需要注意的是,若疫情不能很快控制,3月市場不能很快啟動,一季度降幅可能達到42%乃至更高,二季度降幅可能達到29%,導致全年降幅擴大至13.5%。此外,若疫情持續時間長,整體經濟衝擊大購房信心就需要更長時間恢復,相關風險也需要謹慎時刻關注。

針對購房需求層面,建議有關部門結合各地市場和受疫情影響的程度,進一步加大房地產調控政策“因城施策”力度,具體如下:


1. 及時明確棚改規模,確保2018年提出的三年1500萬套棚改任務完成

此前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2018-2020年為棚改三年攻堅期,擬完成1500萬套,但由於部分省市房價上漲壓力大、棚改資金用途監管不嚴,2019年棚改開工計劃減至289萬套,不足之前四年平均每年600+萬套的一半。若2020年要完成上述計劃,需開工超過500萬套。歷史數據顯示,棚改貨幣化安置對住房銷售的貢獻超過15%,對開發投資的貢獻約10%-15%。建議中央及各地及時明確2020年棚改計劃,能給市場帶來較大的信心。

在具體執行上,建議有關部門加大研究力度,對國開行及相關政府進行的棚改貸款等進行嚴格監管,謹防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開發,同時要結合當地商品房市場供需情況,合理制定棚改的規模、區位、貨幣安置化比例,確保棚改對沖經濟下行壓力的同時,不增加後期房價上漲壓力。


2. 適度減少行政性手段對購房者的限制,區別性放開合理改善需求的信貸政策

購房需求的釋放是推動市場止跌反彈的關鍵。建議有關部門在準確研判各地區受疫情影響程度、市場供需結構、房價波動風險等問題的基礎上,適時放開不必要的針對自住型購房需求的各種行政性手段;進一步鼓勵各地政府通過人才引進、產業支持等政策加大當地產業和人口聚集,降低限購政策對當地的負面影響。

在銷售層面,放鬆放開房企定價權,鼓勵開發企業合理定價並通過線上售樓處等各種方式快速實現銷售,穩定開發企業和購房者信心;加快項目開盤、網籤、抵押備案等審批流程,確保企業正常的銷售和回款;在疫情可控、確保人民生命安全的前提下,與開發企業探討分批次而不是集中開盤,比如單次到訪客戶需控制在較小範圍,控制人群聚集而不是完全關閉售樓處。

此外,對於受疫情影響大的區域(如湖北及其周邊省市),若房價平穩甚至有下跌風險,建議適當放鬆限貸政策,放鬆二套房的認定標準(如已結清貸款或賣掉首套買二套,不少地區仍視為第二套,首付比例達到50%甚至更高),降低合理的改善型需求首付比例

(與2003年SARS相比,目前購房者中多次購房的比例較大,改善型需求逐步成為市場主力,相關限制措施的負面影響較大),同時適時放鬆普通住房的認定標準,以減少房屋交易相關稅費成本,真正讓利於購房者。


總體而言,我們建議相關部門在制定政策時優先供給側,並時刻關注地產金融風險。建議有關部門把握如下原則:

一是對不同區域、不同企業、不同需求的差異化相關鼓勵政策應確保資金主要用於疫情嚴重的地區,更多面向經營穩健的主流房企(不能誰都救),更多面向自住型需求,不能打破“房住不炒”的總體要求,不能改變全國範圍內已基本形成的房價平穩預期和基本被抑制的投資炒房需求。

二是緊密跟蹤資金流向和金融風險防控,央行、銀保監會等有關部門要會同地方政府、商業銀行及相關金融機構,加強對各類地產金融產品的監控,密切跟蹤各地房地產金融數據,謹防銀行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業和居民槓桿率再度上行,受“資管新規”影響大幅收緊的各類通道產品、明股實債暫時不宜放開(風險自擔的主動管理類、股權類產品應得到鼓勵),嚴控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確保房地產相關貸款產品在整個貸款的比重不上升,地產金融相關風險得到有效控制。


附:建誠晟業對疫情影響的分析


針對疫情對房地產業的影響,我們此前已發佈兩篇文章,結合各地疫情嚴重程度,將30個省市分成四大類,對不同省市、不同階段的市場表現進行了預判,具有很強的創新性,主要結論如下:受疫情影響,一季度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可能同比下降37%,二季度降幅縮小至16.7%,疫情嚴重的區域降幅將超過25%,若新增病例不能快速下滑,疫情對市場的影響還會擴大。


短期內,疫情導致眾多企業售樓處短期無法開放,出於銷售資金回籠放慢和整體市場走勢的擔憂,房地產企業放慢拿地、開工將會十分普遍,預計一二季度投資開工數據將明顯下滑,給上下游企業和宏觀經濟帶來巨大影響。


疫情膠著,中央可能放鬆房地產調控麼?


特別聲明:所有預測高度依賴於疫情及時控制,社會秩序能儘快恢復。若全國範圍內更多新增病例被發現,政府嚴控疫情的舉措可能延續更長時間,二季度乃至下半年社會秩序難以恢復,房地產市場的影響也會持續。


總體而言,我們堅持認為,疫情終將過去,只要人口遷移繼續存在,中國社會和房地產市場的秩序總會恢復,市場需求在經歷一段壓制後仍有反彈可能。讓我們一起加油和期待。


建誠晟業,下設建和城研究中心,由多位在中國房地產行業擁有十年以上從業經驗的資深人士發起成立,廣泛開展建築與城市等相關領域研究,為房地產企業、金融機構、購房者和投資人等提供地產研究諮詢、投融資併購、財務顧問等服務。


針對房地產企業、金融投資機構在戰略佈局、投融研判等層面的相關需求,提供研究報告、專家諮詢等服務,幫助企業明晰公司外部環境,把握市場趨勢,合理制定公司戰略和投資決策,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挖掘市場機遇。


疫情膠著,中央可能放鬆房地產調控麼?


我們相信,基於投資視角下的價值發現和風險判斷,團隊長期耕耘積累的專業能力和豐富資源,將為研究成果的專業性和顧問服務的差異化提供保障,支持開發企業和金融機構等房地產產業鏈相關主體把握行業趨勢,預警週期風險,優化研判邏輯,促進資源互通,共同探索新時代下房地產行業轉型與企業發展成熟的新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