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港區:“12345”工作法,撐起項目開復工“保護傘”

2月10日,來到臨港區凱盛光伏材料(威海)有限公司年產300兆瓦銅銦鎵硒薄膜電池組件生產項目的工作現場,20多名施工人員依次測量體溫,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陸續進場。

临港区:“12345”工作法,撑起项目开复工“保护伞”

據瞭解,春節前,項目生產調度中心前兩層主體建設已經完工,而隨著項目復工,中心第三層主體框架也開始建設。“目前到位的工人都是威海本地人,在保證各類疫情防控到位的情況下,也在提高建設效率,按照計劃半個月後,中心主體框架就將完成,2個月後開始內部裝修。”項目負責人介紹。

临港区:“12345”工作法,撑起项目开复工“保护伞”

項目加緊建設步伐,防疫工作也一絲不差。在銅銦鎵硒薄膜電池組件生產項目現場,一張“疫情防控期間建築工地開復工流程圖”張貼在醒目位置,復工相關注意事項清晰明白,每天安排還有專人進行室內室外消毒,84消毒液、酒精消毒液、口罩等防疫物資也已配備齊全。“早在復工前,我們已經按照區裡的‘12345’工作法,做好了各類防疫措施,為復工創造良好條件。”項目負責人說。

临港区:“12345”工作法,撑起项目开复工“保护伞”

日前,為做好建築工地疫情防控工作,臨港區結合實際,制定臨港區建築工地開復工管理“12345”工作法,即製作1張復工圖解、建立2座連心橋樑、啟動3條管控渠道、落實4項管理措施、完善5項保障制度,並下發給項目建設工地,撐起了建設項目開復工“保護傘”。

临港区:“12345”工作法,撑起项目开复工“保护伞”

製作1張復工圖解,即疫情防控期間建築工地開復工流程圖。根據疫情防控要求,將建築工地開復工條件、防疫措施和手續辦理程序形成1張直觀明晰的流程圖,督導建築企業做好場地管理,配備防疫人員,保障防疫物資,加強人員管理,確保開復工後項目防疫工作整體可控。

建立2座連心橋樑。一是工作溝通橋,建立臨港區建築工地疫情防控工作群,通過工作群下發工作通知;建築工程項目通過微信群上報工地每日消毒情況和人員健康狀況,掌控企業本地員工、外出返威員工和外地來威員工相關情況。二是紓困幫扶橋,指導建築工地參建企業制定疫情防控管理制度,成立疫情防控專班;幫助企業做好物資儲備,重點項目申請開復工時,協調區物資保障組根據其物資短缺情況進行補充調配。

临港区:“12345”工作法,撑起项目开复工“保护伞”

啟用3條管控渠道。項目開復工後,建立衛生員實時檢查,管理員(企業負責人)每日監控,工地駐場員重點監管3條管控渠道,既獨立開展工作又相互監督聯動,確保不出問題。

临港区:“12345”工作法,撑起项目开复工“保护伞”

落實4項管理措施。一是人員管理措施,每天3次測溫,建立測溫檔案和接觸人員檔案,通過工作群日報,加強對新增進場職工、建設單位人員隊伍管理,保持工地人員穩定,所有職工不得流動於多個工地工作。二是現場管控措施,安排專人負責消毒工作,每天定時消毒2次並公示,對重點區域、重點環節嚴密管控。三是應急管理措施,工程開復工前,建設單位要組織各參建企業制定項目疫情防控應急預案,並嚴格落實防控措施。四是宣傳教育措施,做好崗前培訓及安全教育等工作,引導職工加強個人防護,及時向職工通報正規渠道疫情訊息,不信謠、不傳謠。

临港区:“12345”工作法,撑起项目开复工“保护伞”

完善5項保障制度。一是現場情況日報制度,施工現場設建立消毒檔案和測溫檔案,每日核對進場人員數量和身份信息,相關情況通過微信群日報。二是防疫情況公示制度,對人員簽到考勤、車輛場所消殺、職工測溫、個人防控、食堂衛生和住宿等情況在現場公示牌進行公示,同時公佈駐場員姓名及聯繫方式,接受工地職工監督。三是勞務人員交底制度,向工人傳達施工現場已經落實的防控措施和個人必須做到的防控要求,形成施工現場新冠肺炎防疫教育交底單,報送區建設局備案。四是現場遠程監控制度,加強信息化監管,區公安分局無人機中隊對施工現場進行巡迴攝像監控,確保施工現場封閉化管理。五是企業行為獎懲制度,實施工地防控工作紅黑名單制度,根據項目對防疫措施落實情況,人員、現場、應急、宣傳等管理情況,按照相關規定予以獎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