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口罩出口、大幅提升關稅後,印度再次對中國“關閉”棉花市場

為了應對突發疫情,除了我方之外,各國也都採取了應急措施。不過,有些國家小題大做,遭到了世界衛生組織的批評:過激反應,只會適得其反!患難雖然能見真情,但也是一面“照妖鏡”,能夠看清許多國家的真面目。

印度在關鍵時刻,不顧世界衛生組織的勸阻,接回在華印公民,緊接著就突然宣佈禁止口罩出口;然後從2月1日開始,印度政府再一次宣佈提高電子產品、玩具和傢俱等商品的進口關稅,旨在推動國內製造業!

據中國棉花網日前報道,印度最大的棉花出口商Kotak日前表示,考率到疫情影響,中國港口和銀行有意推遲業務,而該企業也決定將停止向中國市場出口棉花。據瞭解,這一棉花巨頭將會在國際市場上尋找其他海外買家,如孟加拉國、印尼和越南等等,以填補中國買家所空出來的位置。作為全球最大的棉花進口國之一,中國也是印度棉花的最大買家,每年進口的棉花就達到20萬噸以上。具體數據顯示,截至本年度裡,印度已經累計向中國裝運了60-70萬包棉花(約170公斤/包),其中還有75%正在運輸途中。原本印度出口商還預測到今年2月底還將繼續裝運30萬包,但從當前的情況來看,這一出口目標恐怕很難實現。

不管是暫時停止對華出口棉花,還是在關鍵情況下禁止出口口罩,印度當前所採取的這些經貿措施其實並不意外。2019年底,當全球15個經濟體以為7年的商談能夠迎來圓滿結局的時候,印度卻在最後的關鍵時刻決定"缺席"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

知情人士透露,印度決定不參加的原因是擔心加入RCEP之後,中國和澳大利亞等國的商品將湧入該國市場,重創印度工業。但對此,國際貿易經濟專家指出,印度的掉隊不僅對其自身是一種損失,對RCEP也是一個"不圓滿"的結局——這將使RCEP的經濟總量少了五分之一,成員國能從RCEP獲得的經濟效益也相應減少。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近年來以"保護本土產業"為由,對原產於中國的產品也設下了不少障礙。上個月中旬,印度就被曝出正打算對進口的太陽能電池和模塊徵收額外費用,而中國正是其太陽能電池及組件最大的供應國;另據不完全統計,截至去年底,印度已經對93種中國商品加收額外費用。

實際上,在疫情面前,印度除了對華關閉棉花市場之外,甚至還對醫療物品採取了"限制出口"的措施。1月31日,印度外貿總局官網發佈通告,在肺炎疫情期間,印度禁止出口口罩、防護服等個人保護設備。不過,印度官方並沒有給出實施禁令的原因。不過據最新消息,

印度商務部2月8日更新通告顯示,口罩和防護服等防疫用品又允許出口了,不過N95口罩仍舊不在允許的出口商品之列。

眾所周知,雖然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口罩生產國,正常情況下,平均每天可以生產2000萬個口罩。但由於疫情來勢兇猛,再加上春節期間停工,口罩仍然是供不應求。雖然得到了很多國家的幫助,但還是捉襟見肘。因此,為了滿足全國的巨大需求,除了恢復國內工廠生產之外,還不斷向海外拋出訂單。當然,像印度這種閉門造車的國家,即使我們花錢也買不到印度製造的口罩。不過,印度製造業本就比較落後,想必生產出來的口罩也只夠滿足內需,即使接到大單也不一定能完成。再說了,印度的退出,恰恰給了其他國家“撿漏”的機會。

以紡織業著名的越南此前一直想擴大對華市場,而這次也抓住機遇,成功上位,對華口罩出口暴漲!根據媒體報道,為了擴大出口,近日,越南正式宣佈,越方生產的醫用口罩不需要走特殊批准通道,僅需走正常的海關申報流程。越南的表態,間接的給我方吃下了“定心丸”,據統計,一月份,僅越南諒山海關累積申報對華出口的口罩就超過400萬個。而這只是一個海關,如果再加上越南老街海關、廣寧海關,總數量可想而知。

除了越南之外,土耳其也接到了我方的2億個口罩訂單,雖然土方口罩產能遠不及我方,但在這個特殊時刻,還是接下了訂單,多個企業的工人已經開啟了“三班倒”模式,力求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訂單數量。雖然我們都知道,不管是越南還是土耳其都是“無利不起早”,但在這個時候,願意接單並伸出援助之手,就是值得我們說一聲“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