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機器人口罩生產線”投產 哪些新技術成為抗“疫”生力軍?

央廣網廣州2月10日消息(記者鄭澍)據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位於廣東省廣州市高新區的廣州普理司科技有限公司,原本是一家生產3C產品質量檢測機的科技企業。為了提高口罩生產效率,為口罩生產企業提供智能型生產設備,普理司公司加快科技攻關和技術改造,僅用了3天時間,就將原有機器改造為柔性AI視覺全自動口罩機,並將從今天(10日)開始利用“機器人口罩生產線”24小時不間斷地量產口罩。

广东“机器人口罩生产线”投产 哪些新技术成为抗“疫”生力军?

全國首個柔性AI視覺口罩機單機日產口罩超15萬片。(央廣網發 賈自豪 攝)

除了普理司,廣州高新區迅速行動,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優勢,60餘家科研單位爭分奪秒,用硬核科技支援全國抗“疫”。

昨晚(9日)11點,廣州黃埔普理司科技有限公司的車間燈火通明。董事長林小博正在和研發人員一起,專注地對生產線進行測試。林小博介紹,這條“機器人口罩生產線”將在今天(10日)投入運營,實現量產。

广东“机器人口罩生产线”投产 哪些新技术成为抗“疫”生力军?

全國首個柔性AI視覺口罩機單機日產口罩超15萬片。(央廣網發 賈自豪 攝)

林小博介紹:“這款‘眾智’口罩機是全國首發柔性AI視覺口罩機,將可大大提高口罩的生產效率,實現120片/分鐘,24小時不間斷生產,日產超15萬片。整個口罩的生產過程集‘過程質量檢測、機器人引導、定位、識別、信息採集管理和自動化生產線集成應用’於一體,搭載視覺檢測設備保證每個出品都是合格的產品。值得一提的是,當對口罩的需求量減少時,又可以改裝回原來的視覺檢測設備。”

广东“机器人口罩生产线”投产 哪些新技术成为抗“疫”生力军?

工作人員正在調試口罩機。(央廣網發 張愷 攝)

林小博表示,做成這件事不容易。“整個過程得到廣州高新區主要領導和工信局等職能部門全力支持和上下游產業鏈通力協作。比如,我們在研發的過程中發現機器急需一個重要的零部件用來摺疊口罩,自己生產來不及,就需要緊急向區內其他企業求助,經協調,我們區另一家智能裝備企業僅用了3個小時就生產出了口罩機所需的摺疊口罩用零部件,並送到了我們的生產研發車間,此外區裡還有生產無紡布的企業積極給我們提供生產原料。”林小博說。

據介紹,該款型號的全自動口罩機的滿產月產量可達50臺,投入使用後將大大緩解疫情期間口罩緊缺的情況。

就在幾天前,黃埔區高新興集團自主研發出升級版5G警用巡邏機器人,高新興機器人公司總經理柏林告訴記者,這款名為“千巡警用巡邏機器人”,是一款用於測體溫的巡邏機器人,可實現紅外線5米以內快速測量體溫,並識別過往人員是否戴口罩。

广东“机器人口罩生产线”投产 哪些新技术成为抗“疫”生力军?

巡邏機器人在機場“執勤”。(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柏林說:“人員移動到哪兒,機器人可以實現快速記錄。溫度超過設定值,或發現行人不戴口罩,機器人立馬啟動報警系統。可一次性測量10個人的體溫,溫度誤差在0.5攝氏度。我們通過讓機器人‘執勤’,真正做到隔而不離,有效節約了人力,不僅分擔了執勤工作任務,還避免人員交叉感染。”

據介紹,目前該產品馳援點包括廣州、深圳、上海、杭州、西安等城市,並且即將重點馳援武漢。

昨天(9日)深夜,黃埔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趙必榮接受中國之聲獨家專訪時表示,連日來,面對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廣州高新區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優勢,號召企業突破界限創新,60餘家科研單位和企業積極響應。

趙必榮說:“口罩短缺!試劑盒短缺!防護服短缺!面對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我們群策群力,緊急召集區內智能裝備企業,動員智能企業加快技術攻關,研發生產口罩、防護眼鏡、防護服等自動化設備,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號召各企業在此非常時期,突破企業之間的界限,以最快速度完成技術攻關和設備製造。對於首個完成任務的企業,該區給予支持獎勵。這一倡議很快得到數十家科技等企業群起響應。”

廣東省工信廳廳長塗高坤也表示,廣東省政府對有轉換條件的企業通過技術改造加快轉用醫用防護服、醫用口罩等生產企業也將實行一定獎勵。

塗高坤認為:“企業越早行動恢復生產獎勵力度就越大,目的就是希望疫情防護物資相關企業加快生產、擴大生產,保障供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