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這個古幣是不是假的?

高特精鑄


真品無疑,價格在十多元左右,品相不太好!大泉五十講究品相,版別和重量,最簡單的重量越重越值錢!

再囉嗦兩句,“大泉五十”鑄行時間雖然僅有13年,但其卻是王莽新朝通行貨幣中流通時間最長、鑄量的貨幣。“大泉五十”看似型制單一,但其版別多,內涵豐富,近年不斷有新品種面世,尤其是背有紋飾、吉語及動物圖案的版別發現極多。古錢譜錄列載的“大泉五十”版別錢中旋讀與“五”內兩星版式,實物很少,很難尋覓,故偽品較多。尤其是旋讀做偽水平極高,稍有不慎就會上當。旋讀錢“大泉五十”真品文字、做工比較粗糙而輕薄,欲收藏者一定要仔細辨偽。“五”內兩星偽品較易辨識,偽星用力挑撥極易脫落。除“五”內兩星版式外,類同版式還有“五”內一星版式。一星者較兩星多。

———————————————

“收天下寶藏,藏人生百趣,始終專注於分享交流收藏方面的知識與樂趣。如果您覺得我的分享對您有幫助,請關注一下“蒐藏那檔子事”,我會持續給大家帶來這方面的分享,願和您一起共同交流,共享樂趣!





收藏小兵


您好,您的這麼古幣是大泉五十,是真的。


大全五十鑄造年份

王莽曾經實行了幾次幣制改革。第一次是在居攝二年(公元7年)。當時還在使用五銖,另外鑄造了三種大錢,分別是一種圓錢和兩種刀錢。圓錢的錢文就是大全五十,直徑為當時的一寸二分,重十二銖,每一枚值五銖五十枚。

大泉五十鑄造背景

王莽篡權後,為了削弱劉漢統治集團的勢力,不遺餘力,以貨幣改制來掠奪天下錢財,以增強其統治的財力,維持龐大軍費開支,他在位的短短十三年裡,竟進行了四次貨幣改革,鑄行貨幣達二十一品,“大泉五十”即為其中的一種虛值大錢,即“大錢當五十”的意思。

“大泉五十”是王莽時代鑄行期最長的一種貨幣,是新莽貨幣中較為普通的一種,鑄於新莽始建國二年。這種貨幣鑄造時間最早,流通時間長,使用範圍廣。


大泉五十價值:

目前大泉五十的收藏價格不是太高品相一般的價格在30元一枚,品相好的公博85分的目前價格在380元左右。

在這裡老劉要說一句:收藏不是為了單純的盈利,而是一種文化學習,瞭解那段朝代,那段歷史、政治、經濟、民生、民俗、教會、錢幣鑄造等


老劉收藏


真假不知,少見。





51967642


傢伙!用紫銅墊片能改成這樣也是無敵了。




看看真五帝好點。


無情一一


有要的嗎











草莓採摘園142208135


誘色漂浮,不到代。如下美鏽



五印靈光


“大泉五十”鑄行與王莽新朝時期,時間雖然僅有13年,但其卻是王莽新朝通行貨幣中流通時間最長、鑄量最大的貨幣。“大泉五十”看似型制單一,但其版別多,內涵豐富,近年不斷有新品種面世,尤其是背紋飾、吉語及動物圖案的版別發現極多,還有一些常見重輪、四出、四決等等版別。

樓主所發的是一枚普通的現代仿製品,繡色膚淺,字體沒有神韻,如果有露銅的地方,可以看出銅質是發紅的顏色。此錢按照仿造水平來說屬於低仿品,行里人所稱的地攤貨。

看到回覆後重新編輯下,本文配發大泉五十均為真品,是叫題主做對比用的!






古韻利州1


“萬曆年造”銀錢,於北京郊區明朱忠禧墓出土的銀錢。

  • 中文名
    “萬曆年造”銀錢
  • 4.6釐米
  • 25.9克
  • 出土地點
    北京郊區明朱忠禧墓

徑4.6釐米 重25.9克北京郊區明朱忠禧墓出土
錢為銀質,背穿右“八錢”。明初推行紙鈔,禁用金銀。後因社會經濟的發展,貨幣需求量大大增加。英宗正統年間(1436—1449),禁令解除,白銀取得了合法的貨幣地位。此外紙鈔貶值和銅錢鑄量的減少也是鑄銀錢的原因之一。明代銀錢因種種原因而傳世稀少,故在明墓中出土的“萬曆年造”“八錢”、“九錢”銀幣尤為珍貴

明萬曆年造背九錢銅錢簡介

賀祝山

明萬曆年造背九錢方孔圓錢,為錢譜未能收載之珍品,是本人從事收藏錢幣20餘年所見之絕佳之品。

一、關於萬曆年造背九錢方孔圓錢的形狀與一些參數

萬曆年造背九錢方孔圓錢為黃銅質,整體通透黑色發亮,為典型黑漆古鏽色,乃傳世之佳品。此錢直徑42毫米,緣寬4毫米,厚3毫米,中心方孔徑10毫米,呈外邊凸的正方形狀,幣面窄緣環繞。地章平整、萬曆年造4字上下左右對讀,陽文楷書字體端莊工整,筆畫深俊有力。背面方孔右側直行排列九錢二字,錢為繁體字形。在錢邊緣繡色空隙處可見淺露銅色。

二、此錢為多種錢譜所失載

1、華光譜編《中國古錢幣目錄》一書中僅有萬曆通寶與萬曆年造銀二錢兩種。

2、李龍譜《收藏投資與鑑賞》古錢卷中只有萬曆年造背三錢及背礦銀小平錢三種。

3、王立新、宋志強《中國古錢幣庫》書中收有萬曆通寶礦銀四錢、礦銀小平、萬曆年造三種。

4、權威丁福保的《古錢圖說》中也僅有萬曆通寶礦銀小平錢一枚。

5、2002年第四期《中國錢幣》雜誌封面載一枚“萬曆年造”背五錢,題目標示為“萬曆礦銀五錢(照)”其它更無一字說明。

6、《收藏》雜誌所編輯“錢幣收藏”一書、231頁載有一枚在四川簡陽沱江中發現的“萬曆通寶”背礦銀六錢。

7、高英明先生《中國古錢幣》一書中介紹、1959年在北京郊區的朱忠禧奎就曾出土過“萬曆年造背八錢、九錢的銀質錢幣各一枚。

從以上介紹看,萬曆年造銀幣有三種,一是“萬曆通寶“年號行用錢;二是“萬曆通寶“背礦銀錢,小平無記重,大則有記重;三是“萬曆年造“的記值銀銅錢(無礦銀二字)。還可看出“萬曆年造“的錢記重記值多種多樣,但是還未有九錢幣載諸譜中。同時也可看出萬曆年間存在嚴重的幣制混亂問題。萬曆通寶肯定是官方鑄行的流通年號錢。而這“萬曆通寶”背礦銀與“萬曆年造“的記重錢(銀、銅錢)是否為官方所鑄行就值得打問號了,對此問題歷代泉家爭論不休,因缺乏文字資料或缺乏有力證據支持所持觀點,而各持己見,不了了之。

三 關於萬曆鑄錢的兩種看法:

1. 王府鑄錢說 明太祖朱元璋建國後,為防止功臣篡權,出現宋朝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事件,就把自己20多個兒子封為王到邊關或重要地區執掌大權,以鞏固皇權。這些封王統稱為藩王。這王府在地方就是一個小獨立王國,不受地方官吏管束,還有自己的官吏,軍隊及行政機構等,在王府所轄區域內發行貨幣,.是完全可能和辦得到的事!因此解釋為王府鑄幣也有它的合理性。但從明初朱元璋封王到萬曆年間時,已歷十一帝,近一百九十餘年,其間經歷了建文帝與明成祖朱棣兩次大規模的削藩,大多數強勢籓王遭到打擊或被殺被關,撤銷王位,流放異鄉。到萬曆年間僅有少數弱勢藩王存在,他們對朝廷唯唯諾諾,謹小慎微,惟恐再遭打擊,那敢再私鑄貨幣,向朝廷權威挑戰呢?本人認為王府鑄錢在萬曆年間應是不存在了。萬曆年造背紀值銀銀銅錢應是朝廷所鑄年號錢,只是與萬曆通寶行用錢有一定區別,或許有某種紀念意義在其中也未可知,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破解之。

2. 是礦銀鑄錢說,在一些萬曆通寶和萬曆年造錢幣背面明白鑄有礦銀二字,這就表明它們與明代萬曆採礦業有關。我們從“明代白銀國內開採與外國流入析改”一文中知道明朝自建國以來一直在進行白銀礦開採,每年幾萬兩至十數萬兩不等,而到了萬曆年則進入白銀開採一個高峰期,年產均量達17·2萬兩之巨,礦主或朝廷開採的督辦官員,在礦區用所採礦銀,自鑄一些貨幣以資紀念是完全可能的。從錢文上可以確定是萬曆時期鑄造,但這萬曆皇帝在位達48年之久,是何人、何地、何時(萬曆多少年)鑄造,已無法查清,或許是一個永久之迷。願後來者能在此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有所發現,有所頓悟而逐步揭開它神秘面紗!

此信息來源網絡,怎麼分辨真假還要要找專業的高手來請教,謝謝閱讀

莫小莫家的林妹妹






手機用戶3737373737


萬曆年造(背X錢)和萬曆通寶(礦銀×錢)都是萬曆礦銀為交稅所鑄,因為礦銀多為銅礦伴生礦未提純,故生點綠鏽,但根本上還是銀幣。古代澆鑄法注幣注錠,銀子會在急速冷卻中會邊緣縮水,必然會反映到鑄幣的文字上。你問題之品連銀幣都不是,系當今銅仿品故不對。上個我之藏真品與國博圖供比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