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抗疫現狀:一位95後隔離病房護士說出了心聲

記者:曹秋香

連日來,人民日報刊發的《隔離病房護士心聲:我們不孤單,一定會勝利》引起廣大網友的關注,何璐也因此成了“小名人”。

何璐,湖南省汝城縣人民醫院感染科的護士,今年23歲,是該院首批進入隔離病房的成員之一。

《健康縣域傳媒》記者就隔離病房的的所見、所思、所感進行了採訪。

收治第一例疑似病人:從恐懼到感動

據何璐回憶,1月23日湖南省汝城縣人民醫院進行了緊急發動,600多名職工積極響應,按手印、籤《請戰書》,紛紛請戰,誓為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而戰,全院職工全部取消了春節休假。

事發突然汝城縣人民醫院臨時創建感染科,又因為疾病的傳播性及醫院容納力,院領導將地址選在了老院區,沒有空調,沒有暖氣,醫生護士們為了保證操作便攜性和預防感染,往往不能穿太厚的衣服,所以經常在夜裡凍得瑟瑟發抖。

基层抗疫现状:一位95后隔离病房护士说出了心声

“收到消息的第一時間,我並沒有太多實質性的感受,首先我們是一個小縣城,所謂風水寶地,一直少於受到各類傳染病的侵襲,其次我是一個二線班,我僥倖的認為這一切都只是應急措施,然而在我們大致收拾好老院,整理好大概得設備的後兩個小時,我們就收到了第一個疑似病人,說實話那時候我的心裡大部分被緊張和恐懼佔據,老院畢竟是以前的建築,首先在環境設備等方面就比較落後,其次我是2018年6月份上班的,這大概是我職業的第一個坎,當時的我還不大相信自己有邁過去的能力。”

一次性連體防護服、N95口罩、帽子、護目鏡和雙層乳膠手套等“全副武裝”,三層防護措施在保證醫護人員安全的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在隔離病房內,他們需要承擔病房內的一切事物,包括對病人的治療,護理,以及病房內的消毒工作。

何璐坦言:“說實話,這些我們平時操作起來輕而易舉的事情在裡面都變舉步維艱,首先防護服是完全密封的我們活動量一大里面憋的都是汗,其次,為了避免病人的飛沫濺射到我們的眼睛裡,我們需要帶護目鏡進行操作,這簡直就是我們的噩夢,因為護目鏡是需要重複利用的在一兩次的消毒後,變得極其容易起霧,這讓我們走路都變得非常艱難,更何況我們還要在這樣的條件下進行抽血,輸液等穿刺技術的操作這真的太難了。”

基层抗疫现状:一位95后隔离病房护士说出了心声

為了安撫緊張的患者,患者的生活起居,心理護理都由她們進行,兩名護理人員內外配合,從傳遞窗送去藥物,熱騰騰的飯菜,熱水以及患者家人送過來的生活用品;能滿足的我們都儘量。

隔離病房:虛驚一場的喜悅

這是一個不平靜的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武漢爆發,並迅速蔓延至全國;

這也是一個不平凡的春節,面對來勢洶洶的肺炎疫情,無數醫務工作者放棄假期,逆風前行,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

在隔離病房,何璐從沒有感覺到孤單,身邊除了一起戰鬥的同事,外面還有其他同事和家人的默默守護。“醫院的同事們一直在關心我們,多次給我們送來生活物資,為此我還和他們開過玩笑,說我們收到的禮物,大概能夠我們開一個小賣部了。”由於疫情的嚴重,政府鼓勵人們在家過年,在這種環境下,我們估計是串門人數最多的“一戶人家”了吧。這讓我們體會到了眾志成城的溫暖。

基层抗疫现状:一位95后隔离病房护士说出了心声

每個病人到來之際,他們都是嚴陣以待的,雖然大家都不說,但是氛圍總是會比往常沉重,病人更是焦慮恐慌。儘管在病人住院期間,他們都會盡量去開導病人,引導病人放鬆心情。但是在化驗結果出來之前,誰也不能真的放下那條繃緊的弦,然而這一切在化驗結果出來以後都化為了須有,病人衷心的感謝由衷地笑容,他們的內心也才能如釋重負。

“結果顯示陰性”這是世界上最動聽的話,也讓她們體會到最大的快樂來自虛驚一場後的驚喜。

在一起:像一個愛哭的孩子

進入隔離病房到現在這幾天,誰也說不清什麼時候能結束,而何璐卻像是過了幾個月。

然而,讓何璐觸動最大的身邊的同事們:像黃娟護士長,臨危授命來到感染病房,工作中她是一個力求完美的人,對於許多事情他都喜歡親力親為,所以在開科前八天她基本上都是連軸轉的,白天八點上班,到晚上十一二點一直都是她在操心。包括對外聯絡,確保我們的物資;對內安撫,照顧我們的心理狀態等,從來沒停過。

基层抗疫现状:一位95后隔离病房护士说出了心声

但是這樣完美的人,這幾天卻變成了最“愛哭”的人,一天閒時,她們說起自己的孩子,言辭裡都是牽掛和不捨。黃護士長正好走進來,一位護士問了一句“你最近和你的孩子打過電話了嗎?”她說了一句“你不要問我,我不知道”,然後眼眶裡就有眼淚掉了下來,言辭反覆並愧疚的表示:“我不清楚,我不敢問,不敢想,我都忘了我還有寶寶”。

事後在黃娟護士長與何璐她們的座談會上,她主動說出家人們不讓孩子和她視頻,因為不見的時候孩子也不會哭鬧,視頻後反而哭的更加難受;而她也怕自己忍不住眼淚。黃護士長心酸的感慨道:“其實都是媽媽離不開孩子”。當場9位母親們感同身受。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