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面前,醫務人員赴一線,普通人也該學習這些知識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性肺炎,簡稱“新冠肺炎”,可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常規潛伏期為1-14天,鍾南山等人最新研究表明,最常潛伏期可達到24天。以發熱、乏力、乾咳為主要表現,嚴重危害著人們的身體健康。因此,作為普通大眾,儘量少出門的同時,很有必要學習新冠肺炎的傳播途徑,認真做好防護,拒病毒於體外,保障身體健康!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面前,醫務人員赴一線,普通人也該學習這些知識

鍾南山走在戰“疫”第一線

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新型冠狀病毒3個傳播途徑相關知識吧!

3個傳播途徑及相關知識

  • 直接傳播

直接傳播,是一個很重要的傳播方式,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咳嗽、噴嚏、說話時的飛沫,呼出的氣體被易感人群近距離直接吸入導致的感染。

防護:針對這個傳播的途徑,我們需要避免至人多的地方聚集,儘量減少感染的機會。在此特殊時期,儘量不出門,確實有特殊事情需要外出時,戴上合適的口罩,能夠有效阻斷飛沫傳播。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面前,醫務人員赴一線,普通人也該學習這些知識

直接傳播

  • 接觸傳播

接觸傳播就是帶有病毒的飛沫沒有直接進入易感人群體內,而是停留在物品表面,如電梯按鈕、樓梯扶手、門把手等位置。當我們接觸汙染手後,再接觸眼睛、口腔、鼻腔等黏膜時導致感染。還有一種特殊情況,帶著口罩外出回來後,口罩外面可能攜帶有病毒,取下口罩時,手指接觸外層也有可能發生感染。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面前,醫務人員赴一線,普通人也該學習這些知識

接觸傳播

防護:這個傳播途徑給我們提示,即使口罩阻斷了直接傳播,也不可大意,仍有感染的風險。當我們不得不外出時,接觸到外界的環境後,需要及時做好手衛生,可以輔助使用抑菌洗手液或肥皂水等認真清洗雙手。小提示:外出回來,可以使用75%酒精消毒手機等物體表面。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面前,醫務人員赴一線,普通人也該學習這些知識

洗手

  • 氣溶膠傳播

氣溶膠,廣義上是指懸浮在氣體中所有的液體和固體顆粒的集合,這種顆粒大小約0.001-100μm。通俗來講,就是帶有病毒的飛沫在空氣中混合形成氣溶膠,恰好被某個人體吸入後導致感染。

氣溶膠傳播,聽著很嚇人,即病毒可以通過空氣傳播。我們戴著口罩防護,病毒是不是也可以在較遠的距離,通過眼睛或其他外露的創口進入人體導致感染呢?

其實,中國流行病學專家吳尊友指出,直接傳播和接觸傳播才是主流方式,理論上存在氣溶膠傳播的可能,但是目前尚未看到氣溶膠是主要傳播方式的證據。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面前,醫務人員赴一線,普通人也該學習這些知識

氣溶膠傳播

洗手指徵

醫務人員工作中,手衛生是每天必備,簡要分為兩前(無菌操作前、接觸患者周圍環境前)和三後(無菌操作後、接觸患者血液、體液後和接觸患者周圍環境後)。

我們不能夠按這個標準要求所有人,但是我們仍需要高度重視,外出歸來後,需要及時做好手衛生,同時使用75%酒精消毒可疑感染的物表,可以有效降低接觸傳播的風險。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面前,醫務人員赴一線,普通人也該學習這些知識

勤洗手

完善傳染源

根據第五版診療的最新資料,完善為:目前所見傳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無症狀感染者也可以成為傳染源。即沒有症狀的感染者,也會使病毒感染在悄悄的進行中。

外出面對任何一個人時,我們都應該以是傳染源的態度來對待。儘量戴上合適的口罩,適當距離交流,手不要亂摸,做到勤洗手。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面前,醫務人員赴一線,普通人也該學習這些知識

控制傳染

好消息:每日新增確診人數較平穩

我們只要認真關注每日的疫情實時更新,就會發現從2月4日開始,新增確診人數已經逐漸平穩,並且湖北以外的確診人數大體上呈下降趨勢。

種種跡象表明,前面的隔離防護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全民防“疫”深入人心。雖然,鍾南山表示疫情拐點還沒有出現,但是相信也會很快到來。因此,特殊時期,不出門就是對疫情防控的最好貢獻。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面前,醫務人員赴一線,普通人也該學習這些知識

新增確診人數逐漸平穩

疫情面前人平等

白衣戰士赴前線

不計報酬忘生死

日夜操勞為生命

只圖後方安樂在

不惜代價灑熱血

待到抗疫成功時

家人期盼英雄歸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面前,醫務人員赴一線,普通人也該學習這些知識

致敬英雄

總結:在重大疫情面前,人人平等,我們沒有人可以獨善自身。不管是03年的非典(SARS),還是如今的新冠肺炎(NCP),醫務人員總是奮勇衝在一線,不計生死,為了全民的健康而努力。作為普通的人群,我們也要做好堅實的後盾,科學認識新型冠狀病毒,不盲目恐懼,不信謠也不傳謠,儘量做好自身防護,降低感染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