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復工的口罩,新冠大疫考驗中國汽車業之六

為了復工的口罩,新冠大疫考驗中國汽車業之六

為了復工的口罩,新冠大疫考驗中國汽車業之六

這一刻,口罩成為比石油更重要的戰略物資;這一刻,口罩就是中國經濟的血液

為了復工的口罩,新冠大疫考驗中國汽車業之六

沒有口罩怎麼復工?

為了復工的口罩,新冠大疫考驗中國汽車業之六

抗疫、抗疫;復工、復工。

2020年的春節假期已經一延再延,預計大多數車企和零部件供應商從2月10日開始要陸陸續續復工,但是復工的一個前提條件必須戴口罩、測體溫、車間消毒、分餐而食。這中間,戴口罩對於企業來說並不是一個容易解決的問題。

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告訴汽車商業評論:“廣汽有11萬工作人員,一旦開工生產,按照每人每天兩個計算,每天需要20萬個,口罩需求量巨大。”

整個比亞迪集團有22萬人,如果按照每人每天兩個計算,如果復工生產,就需要將近50萬個口罩。

而整個上汽通用五菱一共有2.5萬員工。對包括汽車產業在內的廣大勞動密集型企業來說,光是滿足自己員工口罩需求就已經是不可能靠外力完成的任務。而如果不能儘早開工,企業將承受巨大損失。

但從哪裡去找口罩?

2月3日,工信部總工程師田玉龍表示,我國口罩的最大產能是每天2000多萬隻。汽車商業評論根據公開信息簡單累加,現在中國一天就可生產約1730萬個口罩,已經接近工信部預估的最高產能。

最近,曹德旺接受採訪時說:“1億元捐款中給福建省3000萬。但福建省說不缺錢,缺口罩等各種醫療物資,問我能不能幫忙在海外採購。”

中國有著全球最全的工業體系和最快速的生產能力,為什麼口罩成為了問題?答案很簡單,口罩等醫療防護用品屬於戰略物資,本來普通人平常不戴口罩,只有有需要的病人、醫生才戴口罩。按照市場規則,市場會根據需求和供給來做平衡,在國外口罩市場的總供給數量是有限的。

根據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的通報,截至1月25日,廣東省摸查有口罩生產企業29家,復工10家,日產量只有76萬隻。馮興亞說:“全國口罩告急,廣州市也急需要口罩。廣汽不能坐等,必須力所能及的有所貢獻,有所行動。”

三車企緊急自力更生

為了復工的口罩,新冠大疫考驗中國汽車業之六

2月6日開始,上汽通用五菱、廣汽集團、比亞迪三家車企連續傳出要生產口罩的消息,比亞迪除了口罩還將生產消毒液。

最先加入轉產口罩陣營的上汽通用五菱的動因是廣西自治區領導要求該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姚佐平想方設法採購到口罩。雖然上汽通用五菱海外經營網絡鋪得較大,但要短期內採購到源源不斷的口罩依然是難題。

然而,車企就是車企,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汽車業,中國車企已經久經市場摔打,隨機應變是其習慣,特別是對於上汽通用五菱這家偏於一隅卻馳名海外的中國汽車公司。

由上汽通用五菱副總經理、技術中心主任練朝春牽頭,這家公司迅速聯合柳州附近來賓市的零部件供應商廣西德福特集團,通過改造生產線的方式生產口罩。

因為突然的需求和生產增加,轉產口罩的難度在於生產設備和原料,但是口罩的生產線對於車企來說並非難題。

2月6日,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帶領旗下廣汽部件董事長李進、總經理龔翰清和副總經理,技術中心主任黃旭盛一行來到東莞考察口罩生產設備製造商快裕達,瞭解口罩生產設備的製造、組裝和調試技術,研究新建口罩生產線的技術可行性。

為了復工的口罩,新冠大疫考驗中國汽車業之六

2月9日傍晚,廣汽部件第一臺口罩生產線樣機已經制造完畢。黃旭盛告訴汽車商業評論:“口罩設備是很簡單的產品,明天(2月10日)調試完就可以生產了。一臺設備24小時能生產五六萬個口罩。之後公司還要將設備改為高速的,一臺高速設備一天產能可以達到十幾萬個。”

在上汽通用五菱提供生產管理、項目管理、設備保障、質量管控、產能提速、包裝等方面提供人員及技術支持下,廣西德福特集團改造後的車間共設置12條口罩生產線,其中4條為N95口罩生產線,8條為一般醫用防護口罩生產線,口罩的日生產量預計可以達到170萬個。

比亞迪轉產口罩對外公佈的預計日產能是500萬個,預計2月17日正式投產。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雲飛告訴汽車商業評論,口罩由比亞迪電子產業群負責,在深圳生產,到月底爬坡至設計產能。另外,比亞迪的消毒液由中央研究院負責,生產地在惠州,日產5萬瓶。

李雲飛表示,比亞迪也是在通過各種途徑買口罩時發現極其短缺,內部研究後發現口罩、口罩生產設備都可以由相關事業部生產,政府又鼓勵,於是雷厲風行地幹了起來。“目前設備已經生產出來了在調試”。

能夠生產足夠多的口罩

為了復工的口罩,新冠大疫考驗中國汽車業之六

一條高速的口罩自動生產線,將成卷的無紡布自動切割成口罩的外形,疊壓後自動焊接耳帶,經過消毒等程序包裝成品。廣汽集團還沒有對外公佈預計的口罩日產量,但按照黃旭盛的說法,兩三天出一臺口罩生產設備,一臺設備不到20萬元,每天生產多少“最終看需求和廣州市要求,要增加很容易”。

汽車商業評論瞭解到,廣汽集團不僅要自產口罩,而且還願意製造口罩設備提供給社會。2月6日下午,中國石化官方微博就發佈了這樣的消息,稱正尋找口罩機:我有熔噴布,誰有口罩機?

設備能夠製造,但是製造口罩需要的環境並不簡單,特別是對於醫用口罩。黃旭盛說,普通防塵口罩和醫用口罩技術差別不大,醫用口罩主要要解決生產環境問題,需要十萬級(每立方米大於0.5微米的顆粒不超過10萬個)的無菌車間。再有就是資質問題,“我們今天調試的機器是可以達到醫用口罩標準的,但現在還不能標註為醫用口罩。”

上汽通用五菱供應商廣西德福特集團之前產品是消音棉,原材料中有聚丙烯,所以轉產口罩原材料成熟,普通口罩的生產設備公司有,目前已經投入生產,一天已經能生產幾萬個了。

“標準更高的醫用口罩需要更專業的設備和無塵車間,政府已經幫助企業調配設備,計劃月底到位、無塵車間改造完成。”上汽通用五菱副總經理張子盛告訴汽車商業評論,“相關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資質正在加緊辦理。”

他說:“口罩現在一天已經能生產幾萬個了,目前這些口罩是非醫用的,工廠上班和農村是可以用的,普通人可以用。醫用口罩還需要等設備和資質驗證,政府已經幫助企業調配設備,計劃月底到位、無塵車間改造完成。然後醫用口罩完了以後還需要有個化驗室,這個正在建。要達到每天170萬隻的產能可能會需要一些時間。”

廣汽部件將在旗下生產汽車電子產品的無塵空間生產普通口罩和一次性醫用口罩,但是黃旭盛說,N95口罩的標準要高得多,對普通老百姓來說沒有太大必要,目前全社會最急缺的是一次性醫用口罩,他們將開足馬力盡快生產一次性醫用口罩。

從用料上看,無紡布是生產醫用口罩、防護服、手術衣等醫療耗材的重要原材料。由聚丙烯製成的高熔指無紡布專用料,是其中的最佳選擇。那麼,生產口罩關鍵的原材料聚丙烯,這三家車企生產口罩能夠得到保證嗎?

廣西德福特集團之前產品是消音棉,原材料中有聚丙烯,所以轉產口罩原材料成熟。廣汽集團和比亞迪也對汽車商業評論表示,原材料能夠得到解決。而且他們表示,轉產口罩並非是將之作為一個生意,就是為了復工和救急。

這是在拯救各行業

為了復工的口罩,新冠大疫考驗中國汽車業之六

李雲飛說:“整個比亞迪22萬人,自身的需求是一方面,產能達到500萬/天的話還可以大量對外供應。首批產品會提供給特定群體,比如公交車、出租車、網約車司機,志願者機構、定向人群捐贈一些,再往後的可以平價對外供應。”

由於口罩已經成為戰略物資,上汽通用五菱和德福特生產出來的口罩將由廣西自治區政府統一管理分配。張子盛特別對汽車商業評論強調:“自治區政府採購德福特的原材料,生產過程是公益性質的,完全成本價,為疫情做貢獻,只算直接成本,其他成本都不算進去。”

汽車商業評論認為,如果這三家車企加班加點生產口罩,按照他們的能力,每天生產1000萬隻口罩並非問題,而這將很大程度上解決當前口罩告急的局面。

有分析認為,全國每天需求1.5億個,而每天產量只有1500萬個(其中N95口罩日產量不到 12萬個),缺口高達90%,1.35億個。

稍微詳細一點的統計是:全國醫護日需求2400萬個;全國病人日需求2000萬個;全國居家日需求1400萬個;全國上班日需求:2億~5億個;未來口罩可能的日需求:2.5億~5億個。最後,所有需求減去重複交叉,再打一個折扣,得出口罩最低日需求量:1.5億個。

所以,即便疫情發生後各地口罩生產企業積極復工,部分企業甚至啟動7天×24小時不間斷生產,但因產能所所限,口罩仍遠遠無法滿足需求。這也是至今所有城市仍然買不到口罩、一些醫院還是緊急求助口罩等醫療物資的原因。

如今,不光汽車業生產口罩,這幾天來,富士康、爹地寶貝(紙尿褲企業)、三槍內衣、水星家紡、和碩(代工企業)等各行業多家公司都傳出轉產口罩的新聞。

顯然,它們這種非常時期的口罩生產,一方面是為了自力更生儘快恢復生產,降低企業損失。另外一方面也是為了配合國家抗擊疫情,同時支援整個經濟建設。畢竟,口罩已經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之下,全國幾乎所有想要復工企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汽車商業評論認為,某種意義上,包括這三家車企之內,這些臨時生產口罩的企業是在拯救中國的經濟。石油被稱為工業的血液,但在肺炎疫情的特殊時刻,口罩已經成為比石油更重要的戰略物資,這一刻,口罩就是中國經濟的血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