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理想的教育是什麼?

用戶9939624574979


未來的理想教育:

一,取消一切培優機構,不得允許孩子們在外補課。原因如下: 在一些大城市培優機構林立,導致老師不盡力,家長焦躁不安。在武漢,孩子進入三年級後幾乎都要去培優機構補課,有些老師大言不慚的說,我教只能教80分,剩下的20分你們如果想衝刺就去培優!對於老師來說這是一種極其病態的想法!教書育人,你憑什麼說出這樣的話!再來看家長,我身邊很多家長對補課深惡痛絕,但又樂此不彼,造成這種矛盾的原因是焦躁,別的孩子都補了,我的孩子不補怎麼跟得上,除非全班孩子都不補,我的孩子才不補。於是,一年幾萬的培優費用,讓一些家庭不堪重負,而且很多家庭還要專門有個人不上班負責孩子的接送,常常這個機構補了數學,趕快去另一個機構補英語。。。補習機構沒有食堂,還要送飯,我的孩子還沒有上小學,但是我已經怕的不行了。如此一來,折磨的不僅是家長,孩子也受不了,不是在補課就是在去補課的路上,作業不僅要做學校的作業,還要做補習班的作業,一天到晚在做作業,很少有運動時間。難道我們的教育都把孩子雕琢成同樣的高分模子,不要孩子的身心健康嗎?有些人說了,補課是家長自找的,你可以不去啊!關鍵是這個模式造就了家長的焦躁,除非取締,不然讓一些家長靠心態,萬萬做不到的。

二,多多培養我們孩子的發散思維和動手能力,以及一些生活常識。比如德國的幼兒園經常帶孩子參觀警局,告訴孩子怎樣遇到困難尋求幫助,經常帶孩子參觀消防大隊,告訴孩子遇到火災怎樣保護自己。這些都是我們非常缺失的,我們的孩子要有知識,更要有健康的身體,應急的處理事物的能力!



萌萌媽日記


不知道小學畢業後就可以選專業了是否可行,直接學習所選專業相關的知識行了。有時回頭想想,以後從事建築行業的,你讓他背那麼多歷史,哲學,沒用啊,以後當幼師的,你讓她去學函數,微積分,那也是浪費時間,不如按照自己的生活目標,學習相關的學科,每天騰出時間進行體育活動。這樣不知道會不會更好。


韋家順利


我覺得未來理想的教育是因材施教,培養全面心理健康的社會人才!俗話說的好“成年容易成人難”!流水線“打造”出來的優秀學生不一定會適應社會的發展,只有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專長“培養”出來的優秀人才才是未來社會發展的真正中堅力量!健康的心理、強壯的體魄、正確的人生觀、具有一定的美育基礎、健康向上、勇於探索的學習精神才是未來教育的理想模式!

而這個理想教育還是任重道遠!這個理想教育的實現,除了國家教育體制的完善還必須建立在全民的素質的提升才能實現!全民意識的差距化及全民信仰的質量高低直接影響了這種理想的發展!不得不說,目前國內已經斷層,貴族文化的缺失正是這種理想教育的最大絆腳石……!我感觸最深的是2018年夏天去東京參加一個展會,因為展會前一天匆匆忙忙參觀了東京國立博物館、覺得未盡興!又抽出一天時間再次進行參觀!剛進去不久,有一個小學老師帶著一幫孩子在參觀,每人一本筆記本,安靜的在參觀並記錄著,整個過程認認真真,安安靜靜!靜到都可以聽到記錄的筆聲!臨近中午時刻,在二樓器皿展區碰到兩位日本老奶奶,估摸70歲左右,兩個人對著兩個來自中國的建盞正認真的交流著!那神態跟聲音中透露著對物品的無限敬畏之心!一早上兩個差距一個甲子的兩代人的對美學的態度深深的震撼了我!瞬間找到了答案!這種態度不是通過一個口號一年兩年就能實現的,必須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才能形成的一種力量!

未來的理想教育是什麼?我想它在我們每個公民的肩上!懷著一顆敬畏、善良、理性的心,通過一代代人不斷努力積累下來的文化自信的灌輸跟不斷的普及才能實現的理想教育!

未來的理想教育是什麼?從這一刻起,我們能為這個理想做些什麼……?






煮石山房


素質教育與創新教育並重。培養具有綜合素質高又有創新思想創新能力的人才。

從小不扼殺孩子的天性。從小學起培養動手,想象,幻想能力,多搞一些小發明創造成果展示,以發現人才。

不要固定模式,千篇一律灌輸知識,多啟發,讓孩子自己去探索,去發現。

不注重書面筆試,著重考核動手製作,實驗。


天馬行空80476


教育的基本常識是成就人,教育要見“人”,但是我們經常能看到一些冠以教育之名“見分不見人”的行為,這是一種常識性錯誤。教育應該從教育的價值邏輯出發——珍愛兒童,從教育的職業邏輯出發——教書育人,從教育的國家邏輯出發——為國育才。作為教育人,“珍愛兒童”就是不能假借教育的名義剝奪兒童的天然權利,如休息權等。“教書育人”就是要知道怎樣才能喚醒孩子,讓孩子成為一個完整的人、一個幸福的人、一個走向未來的人。如果只把教育或學校當成生產流水線,就是對孩子缺乏最基本的尊重。“為國育才”就是要求我們培養一代又一代堪當重任的各類優秀人才,為中華民族的崛起建構教育強國大廈。因此,在當下科技飛速發展的背景下,我們更要回歸原點,從人出發,敬畏教育常識,遵循教育規律,把孩子當人,與孩子共同成長,與孩子一起擁抱未來





實木床小寧


偉大的詩人曾說過“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關於理想的教育模式,有很多的教育家都做了深度探索。我想談下自己的看法。

中國的教育已經發展了幾千年,但是由於近代中國的教育滯後導致了教育模式的落後。隨著中國的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快速發展,中國的教育也在不斷的變革,希望能真正培養出有用的人才。21世紀進入了人工智能的時代,所以21世紀的教育也會跟人工智能扯上關係。未來的教育模式中,老師會利用這些人工智能干預或者幫助自己的教育。從教育的本質上說,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需要的不應該是老師去給他們灌水,應該是老師的引導,點燃他們的學習熱情。比如說,可以給他們一些事實案例,先讓學生對此產生興趣,進而想出為什麼這樣,該怎麼樣去做,此時,老師要做的是,給學生一些去尋找解答這些問題的方法,可以利用工具,可以相互協作,最後得出問題的答案,那麼我想,這些學生學到的是自己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了自己想出的問題,成就感有了,也可能會衍生出新的問題,這樣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學生獲取的知識也會越來越多。

上述是對於學生縱向發展時的一種教育模式,但是,對於學生來說不該只是縱向發展,需要橫向做協調發展。學生在研究某個問題時,想到的只是自己思想範圍內的知識,那麼,此時老師可以通過自己淵博的學識,引導學生橫向去想問題,橫向上是不是可以利用其它科目來解決這個問題,從而實現各學科的交叉融合,使學生全面發展。


一條愛打籃球的鹹魚


著名詩人曾說過“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關於理想的教育模式,有很多的教育家都做了深度探索。我想談下自己的看法。

中國的教育已經發展了幾千年,但是由於近代中國的教育滯後導致了教育模式的落後。隨著中國的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快速發展,中國的教育也在不斷的變革,希望能真正培養出有用的人才。21世紀進入了人工智能的時代,所以21世紀的教育也會跟人工智能扯上關係。未來的教育模式中,老師會利用這些人工智能干預或者幫助自己的教育。從教育的本質上說,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需要的不應該是老師去給他們灌水,應該是老師的引導,點燃他們的學習熱情。比如說,可以給他們一些事實案例,先讓學生對此產生興趣,進而想出為什麼這樣,該怎麼樣去做,此時,老師要做的是,給學生一些去尋找解答這些問題的方法,可以利用工具,可以相互協作,最後得出問題的答案,那麼我想,這些學生學到的是自己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了自己想出的問題,成就感有了,也可能會衍生出新的問題,這樣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學生獲取的知識也會越來越多。

上述是對於學生縱向發展時的一種教育模式,但是,對於學生來說不該只是縱向發展,需要橫向做協調發展。學生在研究某個問題時,想到的只是自己思想範圍內的知識,那麼,此時老師可以通過自己淵博的學識,引導學生橫向去想問題,橫向上是不是可以利用其它科目來解決這個問題,從而實現各學科的交叉融合,使學生全面發展。


走遍美利堅USA


首先,學校和老師不能謀利。教育不是一種謀利的手段,而是有為之人對社會的一個貢獻渠道,它不一定能使所有學子有大成就,但一定能使他們知道自已是個人,懂尊卑,知老幼,有禮貌並奠定他們走出社會能繼續學習的基礎能力


方圓古韻1


說到未來教育,我不認為線上教育可以取代線下教育,我認為應該是線下和線上相結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線上作為線下的補充而非替代,才是真正考慮到孩子個性及體質的健康發展,真正得到社會能力的提升!盼疫情早日過去,孩子們早日迴歸校園[祈禱][祈禱][祈禱]



Nancy英子英語老師


1,知識渠道豐富且正確

2,知識免費共享

3,創造性教育至尚

4,父母樹立終生學習的榜樣

5,分享化教育,交流性教育,互動性教育,自主化教育。具體體現在,傳教方式的改變,自主學習的普遍,創造思維的表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